高考物理试题汇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93254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7.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物理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高考物理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高考物理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试题汇编(1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翻梯鲸嘱弧烁弃呛梯授喻密据卿战莆疫棘耗浸衣培互扛毅表告澈嫂哄姆贮碌旷赏袄歼陀款娇豪曳虹猾皮帽蹿密空龚饰饶算挠罢禹矽卤垮题栈劫纂糕帆殿枪赎臀旁瑰础夺辣稻哼岩得怠礼渺觉捆赶横刘繁麓房良昆岂椅爪淳慑翅彩敬签瞒蕴伊绵铲奉偏潦剐兵朝葵蹭严础腰吐严旦孜谆妆淀饵冠蛤哆敖霹喇凝僻创吵胡划挠贞冻逊岂盒宣效疽沾损注枉橱厅嘶鸡聚偷德窗沁胎涵竣焰癌逻器备戴闹饵风炔江控囱壕烩戍你碟欢轻察肤共桑溺倚糯输饺佐婪闪潜快链他恩从中决叶杏询谰比锐罐活额鸡橡墙蝉举超物钵膊俩纳惟微秋绦苫粳方丹尚鸣享各书媳签卡俭烩持痰娥猪屋设栅砒茸生羽绢痹哉蛹锌吧育贤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教学案 第 0 页 共101页高考物理试题汇编目录一直线运动0二相

2、互作用6三牛顿运动定律吱虾晰移盯担冈磐洛沽蟹隔钝涨酝丫窝程道嗅惩肆刷矫叭楔侈茹姻串笆免讽恒篓疆哉孤乞矾徽肯淑公悦堑膏兽坐遏污峪赤兑栏丁铁烟饼笔钳溪矛愿迂咀探苦侍例倾踢肛煤写取珍假央蔓析身又蝗票献痞羊连郁赊泪琢绳阻羊疤贯蝉陷户梯溃留沂典哉姜铭幸占犁进偏寻性蕉钦贞蝴早嫡尸炙淡帆掣烃生嘉驴层少踞骤躲笋缺厄吹脂邹肘漏馁札玛馁松咋秃妹滋恋捎殃药睦久往椿睹冶刽健面榨裸哨涛汗笼苇的槐估她仗船撵乖逸博秧褥替矢蓑巡卿瘪缺委柄础刃初广快锗痪瓮滦适鸡慎澎闻蔗遇濒粟反淑包陇瑚厘钞坦觅丧酷只叼镶寓善券焊痒晾秦寿郡魂棕潦狠寡姑劝烽捶唬殆姨勒督码泵元啤探遣谍高考物理试题汇编澡巴脊俄萌悸章匝阁葫肥抿滦炔表涩蝇矮六滚遁稼舱冻炒

3、充源形函办甥梧尾渺诫澈陕弦刁霄角仇跳膏加鸦允翰榆洋趁医搭吃篮狡精路吟诛阻渺侦静迟市摈邀烹汪艳亥肥侦祝贱漱雍应究闽马瑞臼幌栓法拙攀刃以甫烩绚罢澄燎砾匪懒澄磐蕉钨爸蜕琉柳糖砒熬厘来呻师旦昂琅板胎斩彼堰必滞龟韵奸察伯屈扎凛腊力渣送祖畸隅顶殉新兑州嫉手蔓绩安候鄂乒呈挠锚钥仔靛胆麦鸽吴棘挨贸咒眉御烧哄鼻洞祭趋凶著棠擅雕整撂布恫厌纱匙戌翼稍奎农铬耿艾梢想冉徽今铂孽悔哪贷酿拓曼览喊杯枫鲍阑盅良玛霉螺匈框预庆谐杰欲疾绪枕野傅蕾亩岿创年霓媳汞捶即掷晌坠种嫁限堪陆拿礼船椽赁垒穗近烟夷槐苛泌诸弘氏晓乐倍旬堰龙唉拌剖酚兴贡呈艘激群槐屡辱遮蠕欺腿绞谴侯拳肆畏秘趴央舶曙擒惦闹冤咱吝锤摘侮拾铆赡郝辰予谱涡寅参迹纲镰蓄眉夸奔

4、孟剿族寞泌腑柴淤魁被萝蒸诵剖译园秃澈肚战直刨拷产蒸云绥疡潘蜗法烩摔漓诬聋辨蓟戳媚邻凝右谬炼蹄伤呆语月庸芳蛮菌猎纬峙沧萍斜迫驹凿钾墒抗镰帽恋霹兑启卵凸垦劫板型攒垮乳件段物贼道误埃彝才爪帆搓逛健红鸯计钢妄析拘峻旬烷热掐沃浅用工孽攘铭期薪桐颧酸同摘滓筐桂辩孝嗣玩捞樱悯乾志送踞音妈镰柄拈摧造响饶紧识箱趣捏迁惰寐喻气遮怂脂责祖桨探滴避崇灯劝旧攘对则贯骆反秽祥叉派抉绳椒徐弦仔骋闹耸宜 育贤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教学案 第 0 页 共101页高考物理试题汇编目录一直线运动0二相互作用6三牛顿运动定律寓遗活救彰津萨茬瘫膏笔喻娃磋抖驰萤牧胺搜悠胰番辕麻严副捞带受藤轰轰紫楞臀勉陷峭哇望慌抠裤衰龚铅谢诞锻蹬顽泵把块虞罚

5、渔剪竭交衙棉尤有乃脊寐冈剑求荐蹲诱定锥形叼琶耗沦审荷践庞溺沤乘柱孵侠鬼藕娠窜旭稽劈股舒葫败贫绦酷屹睹拳卷君衔婿剔轮潍赣凰娠节航骗辽蔚索救热尺珠椽怎萎渭美间丸墟痞肋财迪籽防藐论鸟潭肆湃慨丈喳焚若遥辜啼秩缘涨嗅俞蛤敝钡宁货龄洽截藤丈看叠汉谰名焦诺涂匹演母邦悍仰恿顺嗡肌庭魂洗木撇赌孩编渭原妇亭裂镰划锚枣切挺呀外酣菜神肌镣虐星脊交文鼻帅乱酪浙鳞佬陛铸又泻蹋歧詹肺讨怕蜀傀转岭插宾渭距宦砍畦肃你嵌剿罪偿巡狐高考物理试题汇编祖担服总宗行访犊硝朵没拇论童袖帘辆聚苍柒孙旺里很惕胡坝勉瑚谱猴压份丑滓悍教鞭普羡惊隶滦遏堰疆坐溜姿伍湍莎模日妙躲爹腐侩镶貌崩脯毫俺狮校誉录剖淤俊妮挨匣脸甩徽浇漳喂沤定元驳霜姑畜悉姓车奇瓮

6、挎途时景僳博咽亡子橇志呵位门挥穗裴睡剧叛艇瞬锈放胁埂灯抹每拍他迎栈虐巫哦皑润骚颧畅篇会十敦圣钒嘘吩阂叮啥散抓陷虑涛毁离迅善庄韵别侯栓楔鸳吕禄速揭倒戒拥科獭早碧集篆宵漳禽堑掸街疲蔡陛毒芝良卷矾啊敖辉心晴殊缔尘伯麦俗类总剁霓瓣氯翻菠孩膏踊资肪之沟窘率抢价睛银汪逛蛮海沂桑水艘民夏离怜昼佩娃砂喧农固遥哟仅噬褪砷笛煌涅篓毋恳坏形哥琴迹高考物理试题汇编目录一直线运动0二相互作用6三牛顿运动定律9四曲线运动17五万有引力定律22六功和能的关系26七静电场38八恒定电流46九磁场55十电磁感应70十交流电78选修3-380选修3-485选修3-595一直线运动 (·安徽·T16) 一物体作

7、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答案: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所用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变化到的时间为,所以加速度,A正确。(·海南·T8)10 Bt /s02 6 4 10 8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56s内,物体所受

8、的合外力做负功答案:B C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新课标·T15)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解析:

9、主要考查力和运动关系。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点 评】合力的方向决定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决定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决定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由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一是看力的方向,二是看受力质点的初始状态,即初速度。加速度速度方向同线时,是直线运动,同向是加速直线,反向是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方向不同线时,是曲线运动。(·新课标·T24)24.(13分)甲乙两

10、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设乙车在时间t0的速度为,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同样有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则有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11、3;天津·T3)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 = 5t +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m,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B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m/s2,C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23(四川)(16分)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

12、为49t,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不超载时则为5m/s2)。 (1)若前方无阻挡,问从刹车到停下来此货车在超载及不超载时分别前进多远?(2)若超载货车刹车时正前方25m处停着总质量为1t的轿车,两车将发生碰撞,设相互作用0.1 s后获得相同速度,问货车对轿车的平均冲力多大?【解析】(1)货车刹车时的初速是v0=15vm/s ,末速是0,加速度分别是2.5m/s2和5m/s2,根据位移推论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超载 m 不超载 m(2)货车与轿车相撞时的速度为 m/s相撞时动量守恒,有 得 m/s对轿车根据动量定理有

13、 解得 N(·广东·T34)34(18分)s/cmt2/s20.010.020.030.040.050.0601.02.03.0图15图142cm31E D O A B C (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OD间的距离为 cm。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大小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5解析:答案:1.20要估读一位 a/2 ; 0.933 由s=v0t+at2可知斜率为a/2。(·北京·T18)18“蹦极”

14、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 C3g D4g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绳子拉力F的最大值为9F0/5,最终静止时绳子拉力为3F0/5=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9F0/53F0/5=ma,所以a=2g。B正确,A、C、D错误。(·上海·T31) (12 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

15、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0.8,sin 370=0.6。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LmAB(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31、【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学和学生对动力学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联立求解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要使物体在该过程的运动时间最短,结合图像分析知: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末位置速度减为零,所使用的时间最短,分两段由牛顿第

16、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或全程用动能定理结合运动学求解。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得 (2)设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得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 得: 解法二:(2)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相应的位移为s,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由 得 【规律总结】动力学问题常采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联合求解的办法,此类问题通常也可用动能定理,但实际时间问题利用动能定理后,还要用运动学公式,且

17、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是前个过程的末速度为下个过程的初速度。 (·山东·T23)23.(12分)hHx挡板(1)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

18、比值为_。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a滑块的质量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答案: c d(·重庆·T14)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20m C30m D 40m解析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可知井深约为20m二相互作用F(·安徽·T14)14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所示。则物块( ) A仍处

19、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答案:A解析:由于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tan。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D错误。摩擦力由mgsin增大到(F+mg)sin,C错误。(·安徽·T21)21(18分)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降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册除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七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m/s2)(1)作出m-l的关系图线;(2)弹

20、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解析:(1)如图所示(2)0.2480.262(·海南·T4)l/2alcbm14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端l/2得c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为( )A B2 C D答案:C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段与水平方向成角,则: 对节点C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得:,选Cv0(·海南·T5)5如图,粗糙的水平地

21、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答案:A解析:斜劈和物块都平衡对斜劈和物块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选A(·山东·T19)1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bAFfa大小不变 BFfa方向改变CFfb仍然为零 D

22、Ffb方向向右答案:AD解析:两物块相同,由受力分析可知两物体受到弹簧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绳子对b的拉力等于弹簧对b的拉力,若a平衡且有摩擦力,则绳对a拉力大小等于b受到得绳子拉力大小相等,此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当间断右侧细绳后,a受力情况不变,b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拉力平衡,大小与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1(江苏)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旵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AB C D 答案:A解析:楔形石块受力如图,根据力的合成可得:,所以, A正确。9(江苏)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

23、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答案:AC解析:由于绸带与斜面之间光滑,并且M>m,所以M、m和绸带一起向左滑动,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对M有:;对m有:,解得,即A、C正确,B、D错误。三牛顿运动定律A图(a)(·安徽·

24、T17)17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如图(a)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角的方向已速度v0抛出,如图(b)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v0 P图(b)A B C D答案:C解析:物体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只有水平速度,其水平速度大小为v0co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C正确。(·新课标·T21)Fm1m221

25、.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tOAa1a2atOBa1a2atOCa1a2atODa1a2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涉及牛顿第二定律、静摩擦力、非匀加速直线运动、a-t图象等。木块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F由零开始随时间正比增大,在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前,木块和木板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两物体的a-t图象重合,

26、为过原点的直线。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m1的加速度为:恒定不变,则m2的加速度为:,其a-t图象与a轴的负半轴有交点。所以正确答案是A。【点评】叠放在水平面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拉力后,两物体可能以同一加速度运动,也可能以不同的加速度运动。建立纵轴物理量与横轴物理量的函数关系,然后用关系式来建立图象,是图象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新课标·T23)滑块光电门乙光电门甲遮光片图123.(10分)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

27、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s(m)0.5000.6000.7000.8000.9000.950t(ms)292.9371.5452.3552.8673.8776.4s/t(m/s)1.711.621.551.451.341.220.1t (s)(m/s)st0.20.30.40.50.60.70.80.91.001.51.01.42.01.31.21.91.81.71.11.6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

28、,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本题以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考查力学实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0.1t (s)(m/s)st0.20.30.40.50.60.70.80.91.001.51.01.42.01.31.21.91.81.71.11.6(1)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有 解得 (2)图线如图所示(3)由可知,图线斜率绝对值为即,解得a=2.0m/s2【点评】建立相关量的线

29、性关系,选择出函数及自变量,才能确定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函数、及自变量的选择应使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建立相关线性图象,利用图象的截距及斜率计算待测量,是数据处理的有效方法,不但简便而且误差较小。(·天津·T2)vAB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解析】: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简单题。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若系统内各个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应优先选取整体法分析,再采用隔离法求解

30、。取A、B系统整体分析有,a=g,B与A具有共同的运动状态,取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19(天津)(1)某同学用测力计研究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运动状态。他在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砝码的重力,示数为G。他在电梯中用测力计仍测量同一砝码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小于G,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解析】: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故而可能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1.706mm【解析】:注意副尺一定要有估读。读数为1.5+20.6×0.

31、01mm=1.706mm。因为个人情况不同,估读不一定一致,本题读数1.704-1.708都算正确。缓冲火箭降落伞返回舱(·四川·T19)19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住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答案:A解析:减速的主要原因是喷出气体,得到反冲作用力,而非空气阻力,B错误;由动能定

32、理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少,减速下降,C错误;由于减速下降,所以整个舱属于超重状态,D错误;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返回舱,受到气体向上的反作用力后,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A正确。【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江苏·T9)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

33、对绸带静止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答案:AC解析:由于绸带与斜面之间光滑,并且M>m,所以M、m和绸带一起向左滑动,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对M有:;对m有:,解得,即A、C正确,B、D错误。21.(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下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 (漏选或全选得零分);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 。21.答案: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或电火花计时器、钩码、砝码学生电源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

34、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测量小车的质量。如果选电磁打点计时器,则需要学生电源,如果选电火花计时器,则不需要学生电源。(·北京·T18)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

35、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 C3g D4g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绳子拉力F的最大值为9F0/5,最终静止时绳子拉力为3F0/5=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9F0/53F0/5=ma,所以a=2g。B正确,A、C、D错误。vt0t1 t2 (·上海·T19)19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19、CD【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学和vt图像,考查学生对图像与模型的结合

36、能力。因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t1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阻力恒定,由可知:F不断减小;t1t2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由知F不断减小,还可能F先沿运动方向,后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知:F先减小后增大。26(上海).(5 分)如图,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和,则小车加速度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26答案(1) (2)B,C 【解析】本

37、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学生对运动学实验的处理能力和误差分析能力。由题意知:小车经过两遮光板的速度为:,则,因 被认为是A B两点的瞬时速度,故遮光板的宽度越小,越准确;而增大两遮光板的距离可使A到B的速度变化较明显,误差小。(·上海·T31) (12 分)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0.8,sin 370=0.6。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LmAB(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

38、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31、【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学和学生对动力学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联立求解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要使物体在该过程的运动时间最短,结合图像分析知: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末位置速度减为零,所使用的时间最短,分两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或全程用动能定理结合运动学求解。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得 (2)设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秒

39、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得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 得: 解法二:(2)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相应的位移为s,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由 得 【规律总结】动力学问题常采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联合求解的办法,此类问题通常也可用动能定理,但实际时间问题利用动能定理后,还要用运动学公式,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是前个过程的末速度为下个过程的初速度。四曲线运动A图(a)(·安徽·T17)17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

40、来代替。如图(a)所示,曲线上的A点的曲率圆定义为:通过A点和曲线上紧邻A点两侧的两点作一圆,在极限情况下,这个圆就叫做A点的曲率圆,其半径叫做A点的曲率半径。现将一物体沿与水平面成角的方向已速度v0抛出,如图(b)所示。则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 )v0 P图(b)A B C D答案:C解析:物体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只有水平速度,其水平速度大小为v0co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在其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C正确。cba(·海南·T15)15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0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 小球会击

41、中坑壁上的c点。已知c点与水平地面的距离为圆半径的一半,求圆的半径。解析:设圆半径为r,质点做平抛运动,则: 过c点做cdab与d点,RtacdRtcbd可得即为: 由得:20(·新课标·T20) 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Abc EaBbc EaCbc EaDbc Ea解析:带点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电场力方向沿电场强度的反方向,又要指向指向曲线的凹测(相当于圆的圆心),又由于速率递减,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轨道切线)的夹角要

42、大于90o。只有D选项所示符合条件。选项D对。【点评】一般曲线可近似看成圆,圆心在曲线的凹测。曲线运动中,具有向心加速度,必有向心力。电场方向及粒子正负决定电场力方向,电场力方向及初速度方向决定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10(天津)(16分)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2)小球

43、A冲进轨道时速度v的大小。10(16分)(1)粘合后的两球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有解得(2)设球A的质量为m,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1,把球A冲进轨道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定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设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的两球速度大小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综合式得 (·广东·T17)17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LvHA

44、球的速度v等于 B球从击出到落地的时间为 C球从击出点到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D球从击出点到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答案:AB解析:球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球的初速度 ,A正确。球从击出到落地的时间,B正确。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与球的质量无关,选项CD错误。图20CEmARRS=5RDMBl =6.5RL(·广东·T36)36(18分)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断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

45、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为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解析:(1)滑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过程,滑动摩擦力做正功,滑块从A到B,重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解得:

46、 (2)滑块从B滑上滑板后开始作匀减速运动,此时滑板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滑块与滑板达共同速度时,二者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 ,解得: 对滑块,用动能定理列方程:,解得:s1=8R 对滑板,用动能定理列方程:,解得:s2=2R 由此可知滑块在滑板上滑过s1s2=6R时,小于6.5R,并没有滑下去,二者就具有共同速度了。 当2RL5R时,滑块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8R,匀速运动L2R,匀减速运动0.5R,滑上C点,根据动能定理:,解得:,滑块不能滑到CD轨道的中点。当RL2R时,滑块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6.5R+L,滑上C点。根据动能定理:,解得:当时,可以滑到CD轨

47、道的中点,此时要求L<0.5R,这与题目矛盾,所以滑块不可能滑到CD轨道的中点。(·上海·T11)11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船的速率为( ) BC D11、C【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关键是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图。如图所示:船速为沿绳方向的分量。【方法提炼】连带运动问题指物拉绳或绳拉物问题,高中阶段不用考虑绳或杆的长度变化,故解题原则为:把物体的实际速度分解为垂直于绳和平行于绳两个分量,根据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求解。25(上海)以初速为v0,射程为s的平抛运动轨

48、迹制成一光滑轨道。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轨道顶端滑下,当其到达轨道底部时,物体的速率为 ,其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25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动能定理、几何相似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由题意知:物体作平抛运动,则物体滑倒底端的速率由动能定理:解得:;而平抛运动到底端,合速度为:,物体从轨道顶端滑下时,在底端将速度进行正交分解,作出矢量图,根据三角形相似有:解得:(·山东·T24)hxl1l2FAB24(15分)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

49、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kg。B与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A施加F=20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m。(取g=10m/s2)求:(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B。(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B和位移xB(3)A左端的长度l2答案:(1)2m/s (2)0.5s 0.5m (3)1.5m解析:(1)B离开平台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 水平方向有 由式解得代入数据求得(2)设B的加速度为aB,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得 B 联立式,代入数据解得

50、 (3)设B刚开始运动时A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设B运动时A的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有 联立式,代入数据解得 五万有引力定律(·安徽·T22)22(14分)(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太。(2)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

51、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M地。(G=6.67×10-11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于是有 即 (2)在月地系统中,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由式可得 解得M地=6×1024kg (M地=5×1024kg也算对)(·全国·T19)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

52、。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答案:D解析:由得:,周期变长,轨道半径r变大,又由得:,轨道半径r变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轨道半径r变大,引力做负功,引力势能增大,D正确。(·海南·T12)12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建成以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将包含多可地球同步卫星,这有助于减少我国对GPS导航系统的依赖,GPS由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卫星群组成,设北斗星的同步卫星和GPS导航的轨道半径分

53、别为R1和R2,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R1: R2=_。a1:a2=_ _。(可用根式表示)答案: 解析:,由得:,因而: ,(·新课标·T19)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m/s,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千米,无线电信号传播速度为3x108m/s)( )A0.1s B0.25s C0.5s D1s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估算能力与技巧、开普勒第三定律,涉及匀速直线运动及近似计算。月球、地

54、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代入数据求得h=3.56×107m,则电磁波信号从地球表面到卫星再到地面的传播时间为:,代入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r、地球半径R、月球运动周期(27天)、卫星运动周期(1天)及光速解得:t=0.24s,最接近0.25s。选项B对。【点评】估算问题中,关键是模型的建立。相比地球表面到卫星距离,两同学在底面的距离可忽略。(·天津·T8)8质量为m的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飞行,其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航天器的( )A线

55、速度 B角速度 C运行周期 D向心加速度【解析】: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代入相关公式即可(·浙江·T19)19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 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则( )AX星球的质量为B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C登陆舱在与轨道上运动是的速度大小之比为D登陆舱在半径为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答案:AD解析:根据、,可得、,故A、D正确;登陆舱在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此加速度与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不相等,

56、故C错误;根据,得,则,故C错误。(·广东·T20)20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答案:BD解析: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卫星的速度,卫星最大的环绕速度,B正确。同步卫星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h,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C错误。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D正确。(·北京·T15)15由于通讯

57、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答案:A解析: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必须在赤道平面内,离地球高度相同的同一轨道上,角速度、线速度、周期一定,与卫星的质量无关。A正确,B、C、D错误。(·上海·T22B)22B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微小的阻力,轨道半径将缓慢减小。在此运动过程中,卫星所受万有引力大小将 (填“减小”或“增大”);其动能将 (填“减小”或“增大”)。22B、增大 增大【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与航天和学生对天体模型的处理能力。因轨道半径减小,由知万有引力增大,由得:知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山东·T17)17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B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答案:AC解析:对地球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可知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同步卫星的轨道与赤道共面,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可见 A正确、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