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90983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1.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10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作者个人信息姓名:张倩学号:2008110073所在院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电话:13475311567邮箱:anniezhangqian 单位代码104452008110073H319学分号类号研究生类别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A Study on the New Curriculum-based Transitionof English Text Teaching from Senior MiddleSchool to College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学科专业名称申请人姓名导师姓名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张倩杨敏教授论文提交时间 2012年6月8日 A S

2、tudy on New-curriculum-based Transitionof English Text Teaching fromSenior Middle School to College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研究ByZhang QianSupervisor: Professor YangminA ThesisSubmitted to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In Candidac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Shandong Nor

3、mal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ChinaJune, 2012 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4、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201年月日签字日期:201年月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I引言. 1第一章文献综述. 21.1国内关于各层次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21.2国内关于高中到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 . 31.3国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51.4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6第二章理论依据. 82.1关于“课文”的界定 . 82.2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与英语课

5、文教学 . 92.2.1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概述. 92.2.2输入假说对英语课文教学的启示. 102.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英语课文教学 . 112.3.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概述. 112.3.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英语课文教学的启示. 122.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第8级教学目标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阶段教学目标对比. 132.4.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第8级教学目标 . 132.4.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阶段教学目标 . 142.4.3上述两个目标关于课文教学的要求之间的对比 . 152.5语篇教学理论及其对英语课文教学的启示 . 182.6教材分析的有关理论 . 202.7阅读教学

6、的理论及其在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 23第三章研究方法. 273.1研究对象 . 273.2研究工具 . 273.3研究过程 . 3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324.1对大学和高中英语老师的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324.1.1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调查.324.1.2对所用教材课文的调查.324.1.3对课文教学方法的调查.354.1.4对课文教学方式的调查.374.1.5对课文生词重复率的调查及讨论.394.2对大学生和高中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及讨论.404.2.1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414.2.2对所用教材课文的调查.414.2.3课文教学方法对比.434.2.4课文教

7、学方式对比.444.2.5课文生词重复率调查及讨论.444.3就课文教学的过渡问题对大一学生和英语老师的访谈总结.454.3.1对大一学生的访谈.454.3.2对大一英语老师的访谈.48第五章高中三年级和大学一年级英语课文内容设置的对比分析.495.1高三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要求.495.1.1高三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495.1.2高三英语课文的技能训练要求.515.2高三英语教材课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535.3大一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要求.555.3.1大一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555.3.2大一英语课文的技能训练要求.585.4大一英语教材课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605

8、.5高三与大一英语课文内容设置之对比及其所隐含的教学衔接缺口分析.615.5.1高三与大一课文词汇难易度对比.615.5.2高三与大一课文句子难易度对比.625.5.3高三和大一英语课文设置中隐含的教学衔接缺口分析.63第六章影响课文教学衔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6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1因素(1):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 . 666.2因素(2):教材课文的选取 . 666.3因素(3):课文教学方法 . 686.4因素(4):课文教学模式 . 696.5因素(5):课文生词重复率问题 . 706.6其他可促进课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 71结论. 74附录一. 77附录二. 80

9、附录三. 83附录四. 86附录五. 87参考文献. 90致谢. 9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本论文将高中与大学的英语课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现状做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高中与大学的英语课文教学应该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对比等研究方法,针对英语课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对山东省的一所普通高校和一所高中的在校学生以及他们的英语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接受问卷调查的师生分属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和高二、高三,调查内容除了师生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熟悉程度之外,主要涉及

10、师生对现行教材中课文部分的认识和评价;高中和大学两阶段的课文教学方法对比;两阶段的课文教学方式对比和师生对课文教学效果的反馈五个方面。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五个问题:1 、新课改后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初始阶段英语课文教学的认识和适应情况如何?2 、目前的在校大一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对大一英语教材课文部分的评价如何?3 、高中和大一英语课文在知识点输入、技能训练方向、课文的编写方式和难度等方面有哪些差异?4 、就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言,高中和大学有何异同?大学的课文教学方式对大一的英语学习有哪些影响?5 、高三英语课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大学基础阶段的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从高中到大学英语课文学习的顺

11、利过渡?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本文讨论了高中和大学课文教学方法的异同,通过有针对性的访谈,以及对两个阶段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作者了解了学生对各自阶段的英语课文的认识;通过分析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方向,对比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的编写方式和难度差异,作者探讨了两个阶段中课文内容设置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证,本文试图找出影响两个阶段课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因素,并提出了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若干建议,同时探讨了教师应如何有过渡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期为今后制定恰当的大一学生英语学习战略提供参考,也为实现高中至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顺利、高效过渡提出一些建议。全

12、文共由八个部分组成:在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关于高中到大学如何做好课文教学衔接的已有研究做了分析总结,了解了关于此研究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并借鉴其宝贵经验。第二章为理论依据,在这一章中,作者首先对比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高中 8级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然后简述了对英语课文教学颇具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如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语篇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分析了以这些作为理论依据的原因。第三章是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文献对比和访谈,并简短介绍了研究过程

13、;第四章是研究结果及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并根据结果讨论影响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过渡的原因;第五章对两方面课文的知识点输入和技能训练要求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从课文编撰的角度探讨两个阶段的英语课文教学衔接是否合理;第六章在前面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措施,提出了相关意见。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指出研究的欠缺之处,并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how to smoothly transit fro

14、m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tea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which prevent a smoothtransition in English text teaching from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to the college, the authorattempts to provide a better solution to achieving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from the

15、 former to thelatter.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uses such research instruments as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and documentary comparison to explore how to realize a smooth text teaching transition fromsenior English to college English. The questionnaire is carried out among a certain amount ofse

16、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ome college students, together with their English teachers.The subj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volve 130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30 freshmen, 16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nd 21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he questions set in thequestionnaires mainl

17、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1) teachers and studentsacquaintance with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2) teachers and studentscomments 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ir textbooks; 3) a comparison of text teaching methodsbetwee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4) a comparison o

18、f text teaching model between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and 5)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eedback about text teachingresults in both stages.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1. Whats the college freshmens recognition of the English text teaching in their first-yearc

19、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fter NCR? How well can they adapt to it?2. What are the freshmen and their teachers comments of the texts in their textbooks?3. In terms of knowledge input, skill-training aims, texts compiling method and their degree ofdifficulty,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nior mid

20、dle school English texts and collegetexts?4.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and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text teaching, what is the differencebetwee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What influence does the college English textteaching model have on the freshmens firstyea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III 山东师

21、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third-year English text teach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Whatmeasures should freshmen teachers take in order to achieve a better transition from se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 tea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Through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que

22、stionnaires, 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in English text teaching methods betwee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that of college. Throughtarget-oriented interviews, the author has been aware of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ir Englishtextbooks, and has grasp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todays En

23、glish text teaching in both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college. Through analyzing knowledge input and skill-trainingdirections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compiling methods and degree of difficulty, theauthor has discovered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xt teaching methods at bothstages

24、.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the obstacles inachieving a smooth transition in text teaching, and has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to help studentsbetter adapt to college English text learning. The author also explores how the teachers cangradually revise their

25、 English text teaching methods, hoping to contribute a bit to make a moresuitable learning strategy in the first-year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nd also to offer some usefuladvice to realize a smooth and efficient transition betwee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teaching and college English text

26、teaching.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eight parts:In the introduction, it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im, significance and the structureof the thesis;Chapter One is literature review, it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researchesconcerning how to do well in the transition betwee

27、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 teachingand 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 Through these analyses and summaring, the author has beenaware of the present situatuation and researching trend about this topic, and has learned someprecious experiences from them.Chapter Two is theoretical basis. In th

28、is chapter, the author first makes a comparisonbetween the eighth grade requirement in the National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andthe fundamental-period teaching requirement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TeachingRequirements. Then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relevant teaching the

29、ories which are ofgreat significance, such as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the discourse teaching model. And whats more, the author analyses why these theories areI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hose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Chapter three is research methods. It introduces that

30、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arequestionnaires, documentary comparison and interviews,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brieflyintroduced.Chapter Four is researching results and analyses.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researching results and accordingly discusses the reasons influencin

31、g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 tea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xt teaching.In Chapter fiv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skill-training requirementspresented in the English texts of both stages, hoping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nglish textteaching transition b

32、etween the two stages are scientif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compiling.Chapter Six is based on the above chapters. It explicates some measures which can betaken to promote English text teaching transition from senior middle school to college and hasput forward several pieces of corresponding ad

33、vice.Part eight is conclusion. The author makes a summary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draws a conclusion, and furthermor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his research,andmakes some proposals about future research towards this topic.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senior middle school E

34、nglish text teaching; collegeEnglish text teaching; transitionCategory number: H319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从 2004年秋天实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至今,在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中毕业生已有 2007、08、09、10四届,其中的多数学生已经顺利升入了大学开始了他们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在高中英语课改仍在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师,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高中英语课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材编写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在刚进入大学的初始阶段

35、,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如果在过渡阶段中存在大一新生对大学的英语学习不适应的问题,问题出在哪儿?作为大一新生的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衔接方面做哪些努力?如果把研究的范围缩小一下,单就课文教学方面来说,该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和大学课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本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大一学生是否适应大学初始阶段英语课文教学的情况做一个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五个问题:1 、新课改后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初始阶段英语课文教学的认识和适应情况如何?2 、目前的在校大一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对大一英语教材课文部分的评价如何?3 、高中和大一英语课文在知识点输入、技能训练方向、课文的编写方式和难度

36、等方面有哪些差异?4 、就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言,高中和大学有何异同?大学的课文教学方式对大一的英语学习有哪些影响?5 、高三英语课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大学基础阶段的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从高中到大学英语课文学习的顺利过渡?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作者旨在发现大一学生对大学初始阶段英语课文教学的适应情况,找出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在本研究中,作者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师生对高中、大学现行教材中课文的评价情况,对高中、大学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对比等角度入手,找出了高中和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过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两方面

37、课文教学顺利过渡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两方面的教材编写者在修订课文时提供一点建议,为提高大一的英语课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意见。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本章中作者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各层次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进行了回顾,进而重点总结和分析了国内有关高中到大学的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以便在把握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这些研究的特点,分析其不足,指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国内关于各层次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在国内,关于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涵盖面广泛。从研究的教学阶段来分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阶段:初中英语

38、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高职或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衔接的研究。通过资料收集,笔者发现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相当丰富。从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衔接的研究层次来看,杨向东、汪斌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调查与分析(2006年 9月)在对浙江绍兴的一所重点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杜海燕的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几点思考(2011年3月)从学生因素、课程因素、教师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如何做好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对

39、策。赵昱的硕士学位论文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2006年)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情况的研究,分析了两者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与途径。从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衔接的研究层次来看,相关的文章也可谓异彩纷呈。比如唐丽娜的硕士论文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2006年)从宏观教育环境、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关键环节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杨秀的论文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调查与分析(2006年)从高中英语教材起点过高,教师只追求中考的高分而忽视

40、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方面等原因,论述了造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刘祥树2007年的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的研究从分析初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和差别的角度讨论了造成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衔接的原因;郑璟怡2008年写的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从语法、教法、阅读理解等方面调查了高一新生的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语学习状况,探讨了如何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李国鲜2009年写的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从对一些高一学生进行个案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在初中到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衔接的问题。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衔接来看,汤为民写了加强中、高职英语教

41、学衔接的思考(2004)。文中面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困境,他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在教材编写上要充分考虑到中、高职英语教学两者之间过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其次,对现行的英语等级考试制度、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第三,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优化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因素和条件。”(汤为民,2004)1.2国内关于高中到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研究现状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以“英语教学”和“衔接”为检索关键词,找到文章105篇,笔者又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论述各层次英语教学衔接的文章找到了175篇。这说明国内的很多教学专家和学者对各层

42、次间的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说明他们注重各个教学阶段之间的连贯,注重研究各阶段之间的教学规律的联系,希望能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之间顺利过渡的“一条龙式”教学体系。有关高中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如何衔接的文章还是很多的,比如宁冰红2006年的硕士论文论高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是通过对比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目标来论述了如何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的英语教学;朱震洋的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2008年)展示了高中、大学的英语教学大纲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对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过渡的启示;还有刘亚娜的期刊文章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调查与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

43、10年第 8期),通过对英语专业的新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角色、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对如何做好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提出了看法,但她研究的焦点未能集中在英语课文教学上;其他的研究英语教学衔接的期刊论文还有罗运春的关于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2008年 6月)。其中他针对目前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脱节的情况,分别对一些中学生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英语学习上缺乏成就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等自身因素,提出了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衔接的具体措施,但这篇文章也未以课文教学作为研究的关键词。可见,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从高中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论文虽然很多,但他

44、们研究的注意力很少是以课文教学为中心的。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又以“课文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查询,结果查到的有关课文教学的文章只有3篇,其中,刘超、堵海鹰的功能语法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的运用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功能语法的街接理论对英语课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高俊梅的英语语篇教学探讨结合英语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课文与语篇的关系,指出衔接和连贯是语篇教学的两个重点内容,最后文章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文章框架图在新高职课文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高职高专英语课文教学中,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语篇采用不同的框架图来体现其内在的衔接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5、语篇。显而易见,以上文章中所讨论的“衔接”不是本论文中所探讨的教学中的承接、连贯、前后紧密相连的意思,而是语言学中所指的用于实现句与句之间恰当连接关系的一种语言手段。作者又以“课文教学”和“衔接”为关键词在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查询,只能找到一篇名为中级印尼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的论文,但很明显该论文与本研究的研究题目相差甚远。经过笔者查询,同时以“课文教学”和“衔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搜索到的文章数可谓寥寥无几,而这其中探讨大学和高中两个阶段的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更是仅有几例。例如在期刊文章中,邵友学的从大学英语教学反思中学英语教学(2007)通过对四所高职

46、院校的大学生和一所普通高中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与高中的英语课文教学在语法、听说能力和翻译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衔接的问题,通过从以上问题反思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角度,他提出了在与课文相关的语法教学中不能矫枉过正,要系统科学地开展语法教学,以及增加对高中生的翻译能力训练等对策来使课文教学顺利过渡。程丽在论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2007年 6月)中说:“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缺乏有机衔接,严重影响了学生从中学英语到大学英语课文学习的平稳过渡。”于是她从课文教学目标、课文教学模式、课文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大学与中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47、以及解决的策略。研究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期刊论文还有杜明媚的从有效教学看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问题(2010年 3月),她以有效教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英语课文学习状况,讨论了高中英语课文学习与大学英语课文学习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了大学教师应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指导学生顺利度过该阶段的措施。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相关的硕士论文中,田建波的加强高中、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思考(2005)从教材的衔接、课文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衔接、课文教学评价手段和等级考试衔接等方面提出了高中与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衔接的建议。1.3国外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关于本论文题目在国外的研究情况,作者搜索了一些国外的学术

48、文献数据库如德国Springer期刊题录数据库、Multiscience期刊题录数据库,英国的Taylor&Francis期刊题录数据库等,并未找到以英语课文教学衔接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文章。于是作者换了一种角度,以阅读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倒是找到了一些有关英语文本阅读教学的论文,例如,由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育学院的Patrick Groff写的“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sources of Reading Recovery: An Impiricist Perspective”,文中作者讨论了一种叫做“恢复阅读法”的教学方法(Reading Recovery),文章写

49、作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恢复阅读法是否是严格建立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理论之上的,并在小学生中进行了实验以得到证明结果。通过实验,作者发现,恢复阅读法并不是严格基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而构建的,但能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一定作用,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使用这种“恢复阅读法”并且应该如何使用的建议。有关阅读教学的文章还有美国佛罗里达州阅读研究中心的 Joseph K. Torgesen和Richard K. Wagner写的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to Prevent Early Reading Difficulties inStudents at Ri

50、sk for Dyslexia: Outcomes from Two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这是一篇关于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防止学生在阅读早期出现诵读困难症的文章。论文中,作者就一种由计算机进行辅助的新阅读方法,在小学一年级面临阅读困难的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组的学生每星期接受 4个课时的新阅读方法的指导,受培训的时间为 7个月,而控制组的学生仍然按照传统的阅读教法上课,不接受计算机辅助下新阅读方法的指导。经过 7个月的实验之后,作者发现,在一年级学年的末尾,实验组学生在音素意识、音位解码、阅读的准确性、快速自动命名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明显比控制组表现要好,从而证明这种

51、计算机辅助条件下的新阅读方法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有一篇是 VanderbiltUniversity的 Amanda P. Goodwin和 Soyeon Ahn写的“A Meta-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Interventions: Effects on Literacy Achievement of Children with Literacy Difficultie”,这篇文章针对有读写能力困难的儿童,阐述了将词汇学的知识引入到阅读中会对有读写困难的儿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童产生正面影响,使他们在阅读上取得进步。为了找到贴近本论文题目的国外相关研究,作者还在英国的 Taylor&Francis期刊题录数据库中进行了搜索,也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