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漫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727764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都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都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都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都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都漫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都漫谈中国古都漫谈主讲:陈咏淑主讲:陈咏淑 副教授副教授2010.1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中国历史朝代及都城概览一、中国历史朝代及都城概览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三、中国古都分布原因分析三、中国古都分布原因分析四、练习四、练习引言引言 都城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都城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政治中心,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政治中心,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的标志。 世界上有些国家的都城一直没有变过,如英国的世界上有些国家的都城一直没有变过,如英国的首都伦敦;意大利的首都罗马等。首都伦敦;意大利的首都罗马等。 中华五千年

2、的文明一脉相承,是几个文明古国中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是几个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中断过的国家。中国的都城唯一一个文明没有被中断过的国家。中国的都城却在不同的朝代有着变迁。却在不同的朝代有着变迁。 一个政权建立之初,选择首都是头等大事。都城一个政权建立之初,选择首都是头等大事。都城的选址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的的选址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一、中国历史朝代及都城概览一、中国历史朝代及都城概览(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朝朝 代代起起 讫讫都都 城城今今 地地夏夏约前约前2222世纪末世纪末约前约前1616世纪初世纪初安邑安邑山西夏县山西夏县阳翟阳翟河南

3、禹县河南禹县商商约前约前1616世纪世纪约前约前1111世世纪纪亳亳河南商丘河南商丘殷殷河南安阳河南安阳周周西周西周约前约前1111世纪世纪前前771771镐京镐京陕西西安陕西西安东周东周前前770770前前256256洛邑洛邑河南洛阳河南洛阳秦秦北宋(北宋(1)秦秦前前221221前前206206咸阳咸阳陕西咸阳陕西咸阳汉汉西汉西汉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525长安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东汉东汉2525220220洛阳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三国三国魏魏220-265220-265洛阳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蜀蜀221-263221-263成都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吴吴222-280222-280建业

4、建业江苏南京江苏南京西晋西晋265-317265-317洛阳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东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东晋东晋317-420317-420建康建康江苏南京江苏南京十六国十六国304-439304-439南朝南朝宋宋420-479420-479建康建康江苏南京江苏南京齐齐479-502479-502建康建康江苏南京江苏南京梁梁502-557502-557建康建康江苏南京江苏南京陈陈557-589557-589建康建康江苏南京江苏南京秦秦北宋(北宋(2)北朝北朝北魏北魏386-534386-534平城平城山西大同山西大同洛阳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东魏东魏534-550534-550邺邺河北临漳河北临漳

5、北齐北齐550-577550-577邺邺河北临漳河北临漳西魏西魏535-557535-557长安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北周北周557-581557-581长安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隋隋581-618581-618大兴大兴陕西西安陕西西安唐唐618-907618-907长安长安陕西西安陕西西安五代五代十国十国后梁后梁907-923907-923汴汴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后唐后唐923-936923-936洛阳洛阳河南洛阳河南洛阳后晋后晋936-946936-946汴汴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后汉后汉947-950947-950汴汴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后周后周951-960951-960汴汴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十国十国90

6、2-979902-979宋宋北宋北宋960-1127960-1127开封开封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南宋南宋1127-12791127-1279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浙江杭州南宋至今南宋至今宋宋北宋北宋960-1127960-1127开封开封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南宋南宋1127-12791127-1279临安临安浙江杭州浙江杭州辽辽907-1125907-1125皇都皇都 ( (上京上京) )辽宁辽宁巴林右旗巴林右旗西夏西夏1038-12271038-1227兴庆府兴庆府宁夏银川宁夏银川金金1115-12341115-1234会宁会宁阿城阿城( (黑龙江黑龙江) )中都中都北京北京开封开封河南开封河南开封元元1

7、206-13681206-1368大都大都北京北京明明1368-16441368-1644北京北京南京南京北京北京清清1616-19111616-1911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华民国中华民国1912-19491912-1949南京南京江苏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成立,首都日成立,首都北京北京。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 1、都城主要设在五个城市及其附近,、都城主要设在五个城市及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分别是这五个城市分别是西安、洛阳、北京、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南京与与开封。开封。 附:附: “四大古都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

8、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南京 “六大古都六大古都”:增加开封、杭州;:增加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七大古都”:再增加安阳:再增加安阳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2、分期特点、分期特点 夏商都城:中原古都群落构成的中原夏商都城:中原古都群落构成的中原核心区;核心区; 从西周到北宋从西周到北宋/黄河时代:西安、洛阳、黄河时代:西安、洛阳、开封三者之间沿着黄河方向的东西迁开封三者之间沿着黄河方向的东西迁移移 从金朝到今从金朝到今/运河时代:北京与南京沿运河时代:北京与南京沿运河方向的南北往复。运河方向的南北往复。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二、中国古都分布特点3、首都主要建在北方、首都主要建在北方

9、 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 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 西安和北京都是北方地区的城市,在南方的南京和杭州西安和北京都是北方地区的城市,在南方的南京和杭州建都的历史背景是南北分裂,南方偏安。建都的历史背景是南北分裂,南方偏安。附:附: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南北分界线分界线 零度等温线零度等温线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

10、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三、中国古都分布原因分析三、中国古都分布原因分析1、都城选址考虑因素:、都城选址考虑因素: 选择国家的地理中心选择国家的地理中心 军事方面:既能御外,又能控内军事方面:既能御外,又能控内 政治方面:统治集团的发源地(龙兴之政治方面:统治集团的发源地(龙兴之地)地) 经济地理方面:都城所在地盛产粮食,经济地理方面:都城所在地盛产粮食,保障京师的供给;交通枢纽处,既有利保障京师的供给;交通枢纽处,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又保障对首都的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又保障对首都的经济供应。经济供应。2、前期都城东西迁移原因分析、前期都城东西迁移原因分析 西安:

11、地处关中地区。西安:地处关中地区。优势:优势: 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绕,有四塞之固的地理优势(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绕,险关重叠,易守难攻。东出函谷,高屋建瓴,可直趋险关重叠,易守难攻。东出函谷,高屋建瓴,可直趋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江淮地区),进可以控制天下,退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江淮地区),进可以控制天下,退可以据关防守。可以据关防守。 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河流贯穿其中,气候宜人,适应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河流贯穿其中,气候宜人,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多种农作物生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靠近外敌有利于抗敌自保。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的主靠近外敌有利于抗敌自保。唐朝以前,

12、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要外敌威胁来自西北。不足:不足: 非地理中心非地理中心 洛阳洛阳优势:优势: 地理中心,行政治理方便地理中心,行政治理方便 处在连接关东和关中地区的通道的中心枢纽位置处在连接关东和关中地区的通道的中心枢纽位置 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不足:不足: 非要塞之地,不利于防守非要塞之地,不利于防守 作为都城,洛阳地区面积略显狭小,容纳不了太作为都城,洛阳地区面积略显狭小,容纳不了太多人口,可供开发的资源不足。多人口,可供开发的资源不足。 地处中原,对西北少数民族鞭长莫及,控制力有地处中原,对西北少数民族鞭长莫及,控制力有限限 开封开封优势:优势: 交通便利

13、,是运河漕运的枢纽地点交通便利,是运河漕运的枢纽地点 经济发达经济发达不足不足: 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黄河南岸,深受黄河水患的困扰黄河南岸,深受黄河水患的困扰 西周到唐代的两千年的时间里,首都在西西周到唐代的两千年的时间里,首都在西安和洛阳之间徘徊安和洛阳之间徘徊 西安和洛阳定都各有利弊,大致说来,若王朝西安和洛阳定都各有利弊,大致说来,若王朝进取则定都长安,若守成则定都洛阳。东汉国进取则定都长安,若守成则定都洛阳。东汉国力远逊于西汉,于匈奴于羌均有力不能胜的难力远逊于西汉,于匈奴于羌均有力不能胜的难处,只能建都洛阳以自保。随后的西晋比东汉处,只能建都洛阳以自保。随后

14、的西晋比东汉更弱,也只能定都洛阳。有些朝代,两都呈并更弱,也只能定都洛阳。有些朝代,两都呈并建态势,西安的地理偏向需要洛阳的居中地位建态势,西安的地理偏向需要洛阳的居中地位来补救。来补救。唐末到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在洛阳和开封之间徘徊唐末到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在洛阳和开封之间徘徊 关中地区在经历了长期的过度开发之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关中地区在经历了长期的过度开发之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丧失了往昔重的破坏,导致了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丧失了往昔“天府之天府之国国”的经济优势和全国经济重心区的地位,丧失了支撑都城的经济优势和全国经济重心区的地位,丧失了支撑都城文明的物质条件

15、。文明的物质条件。 关中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由江南或关东通往关中的漕运路线关中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由江南或关东通往关中的漕运路线极为难行,京师供给成本高昂。极为难行,京师供给成本高昂。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破坏严重。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开始有由黄河流域向江南转移。东都洛阳也北方,经济重心开始有由黄河流域向江南转移。东都洛阳也逐渐衰落。逐渐衰落。 伴之以长安、洛阳的衰落,是开封的崛起。大运河的发展为伴之以长安、洛阳的衰落,是开封的崛起。大运河的发展为开封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开封西通东都洛阳,南达江开封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开封

16、西通东都洛阳,南达江南富庶之地,是南北漕运的汇聚之所。南富庶之地,是南北漕运的汇聚之所。 开封的交通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军事地位,都城东移开开封的交通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军事地位,都城东移开封趋势不可避免,五代和北宋基本上定都开封。封趋势不可避免,五代和北宋基本上定都开封。3、都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转移的、都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转移的原因原因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黄河流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流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经济中心的地位丧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经济中心的地位丧失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 安史之乱之后,南方的

17、人口和经济超过北方。安史之乱之后,南方的人口和经济超过北方。南方稻田大批开发之后,就有较高的劳动生产南方稻田大批开发之后,就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率。 政治军事重心北移政治军事重心北移 宋以后,外患主要来自正北或东北,如先后崛宋以后,外患主要来自正北或东北,如先后崛起的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和满族等起的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和满族等3.1 北京作为后期主要都城的原因分析北京作为后期主要都城的原因分析 都城靠近民族的发祥地都城靠近民族的发祥地 地势险要:北京所在的北京小平原,其西、地势险要:北京所在的北京小平原,其西、北、东北三面群山环峙,地势高耸,只有北、东北三面群山环峙,地势高耸,只有南面开口

18、,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可以南面开口,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可以起到坐北制南的效果。起到坐北制南的效果。 北京地区我国中原地区通向北部蒙古高原北京地区我国中原地区通向北部蒙古高原和东北大平原的枢纽之地。和东北大平原的枢纽之地。 北京位置偏北,靠近敌对民族,有利于抗北京位置偏北,靠近敌对民族,有利于抗敌御外;同时大运河的南北沟通又能保障敌御外;同时大运河的南北沟通又能保障其京师的供应,南北的统一。其京师的供应,南北的统一。3.2 南京南京偏安王朝的首都偏安王朝的首都 优势:南京地区有虎踞龙蟠之险,总优势:南京地区有虎踞龙蟠之险,总汇东南之富,水路交通之便汇东南之富,水路交通之便 不足:位置偏南,一是距离北部边防不足:位置偏南,一是距离北部边防较远,不利于对北方的防卫;二是不较远,不利于对北方的防卫;二是不便于控制始终作为中国政治漩涡的华便于控制始终作为中国政治漩涡的华北;也不利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北;也不利于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