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栽培技术

上传人:guoxi****anyue 文档编号:46693242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灵芝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灵芝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灵芝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灵芝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芝栽培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蒅综 述 蝿灵芝栽培技术的研究 薈 灵芝【Ganoderma lucidom(Leyss ex Frjkarst】又称瑞草、灵芝草,隶属于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eotina)、 层菌纲(Hynlenomyeetes)、无 隔担子菌亚纲 (Ho1obasidionlyeetidae)非褶菌目(Aphyliophorales)或者多孔菌目(Polyporales) 灵芝菌科(Ca nodernlataeeae灵芝属(Ga no derma)。我国现已知有

2、灵芝属真菌 66种, 并将其分为三个亚属:灵芝亚属、粗皮灵芝亚属、树舌亚属 6-7。灵芝分布在我 国东北三省、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福建及台湾 等地。野生灵芝资源有限,且不易被发现,而人工栽培灵芝的技术已广泛推广全 国,其产量与质量早已超过野生灵芝。 螇1 灵芝成分的化学研究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及现代新型科学仪器测定,已证明在灵芝子实体及菌丝 体中,所含有的主要成分有7大类、150余种,其有生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也 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灵芝多糖、灵芝酸、灵芝腺苷 14 o 袂 1.1 灵芝多糖 蚈 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lll Polys

3、accharide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 目前已分离到的有2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葡聚糖,分子量从数百到数十万,大 多不溶于高浓度酒精,多糖链由三股单糖链构成,是一种螺旋状立体构形物,其 立体构型和DNA、RNA相似。灵芝多糖具有刺激宿主非特异抗性、免疫特异反 应以及抑制移植肿瘤生理活性的特性1,14o灵芝多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 机体耐缺氧能力,消除自由基,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血液和蛋白质的能力。 羃1.2 灵芝酸 蚄 灵芝酸(Gallodenic acid)是一种三萜类物质,是灵芝苦味的主要来源,各种 灵芝中已分离到的灵芝酸已达100多种。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药理活性,不但能 直

4、接抑制癌细胞生长,降血脂、防止组织氨释放,减少过敏症状,亦能止痛、镇 静、解毒、保肝,与灵芝多糖相辅相成。灵芝酸在不同种的灵芝中或同一种不同 生长阶段的子实体中,其含量是不同的,所以其苦味程度也有不同,一般味苦的 灵芝其灵芝酸含量往往较高,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含量是随着其成熟度的提高而 递增,且集中在子实体的外周部位。 蚀1.3 灵芝腺苷 螈灵芝腺苷是以核苷和嘌呤为基本构造的活性物质。 灵芝含有多种腺苷衍生物, 都有较强的药理活性,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体内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蛋白、 2,3 一二磷酸苷油的含量,能提高血液供氧能力和加速血液微循环,提高血液 对心、脑的供氧能力,并能诱导干扰素形成

5、、增强免疫力。 莄2 灵芝的药理研究 肂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平滑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多方面有治疗或调节 功能7,14-16。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荿抗肿瘤作用。灵芝多糖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 -2的等内源性抗癌物质的生 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 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螈免疫调节作用。灵芝对淋巴细胞增殖、抗体形成细胞有一定的影响,对吞噬 细胞吞噬及碳粒清除,NK细胞活性、白介素-1、-2的产生,以及对受损肝脏的 保护和造血系统都有作用。

6、灵芝有效成分对于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有明显的调节 作用,该作用与机体状态、免疫系统功能水平、免疫细胞激活程度、以及所用药 物的剂量和疗程有关。 螅抗衰老作用。灵芝所含的多糖、多肽等有着明显的延缓衰老功效,通过调节 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灵芝多糖的拟SOD活性有抗自由基作用, 可清除机体产生的自由基;灵芝多糖能显著促进细胞核内 DNA合成能力,增加 细胞的分裂代数,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 袄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 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降 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阻止血小板聚集,能预防心肌

7、缺血、高血脂、 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蒂3 灵芝的临床应用 袇随着灵芝人工种植的大规模推广,灵芝产量不断增加。 80年代以来,灵芝的 研究步入正轨,我国的药学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灵芝的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及 其机制,为灵芝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膆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的医疗和科研单位,用灵芝及其发酵菌丝体作为原料 药材,制成糖浆、口服液、配剂、片剂、注射液等各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 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脂症、白血球减少、肝炎、肌营养不良、斑秃病、神经 衰弱、癌症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灵芝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 通过提高机体的免

8、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途径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灵芝对人体有扶正固本的效果,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凡与血液循环不畅、机体 虚弱、抗病力下降有关的疾病,灵芝对其皆有一定的疗效。 节4 灵芝的栽培方法研究 賺4.1 古代对灵芝人工栽培方法研究 羇我国最早的灵芝栽培方法,记载于王允的论衡一书中 (距今1900余年) 不过,当时的栽培方法是藉灵芝抱子的自然接种,为灵芝生长增加一些营养成分, 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而已7,14o抱朴子内篇记载:“夫菌芝者,自 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具 令人长生”。清朝花镜中亦有记载:“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

9、黄, 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侯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 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古人已认识到用“药”,即用淀粉、 糖类、矿物质和有机氮化合物组成的人工培养料来栽培灵芝, 甚至考虑到在“冬 至日”低温季节施“药”,以避免杂菌污染。 薇可见,我国古代学者根据实践经验,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人工 栽种方法均做了初步的、较为科学的论述,其中许多内容已为现代真菌学研究所 证实,这些均指出,我国古代学者对灵芝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羄4.2 当代对灵芝人工栽培方法的研究 羀利用人工接种,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使灵芝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条件的栽 培技术,是近30

10、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从60年代以来主要有:(1)室内人工瓶栽 技术:此法在70年代初期推广到全国各地,至今仍在应用;(2)室内人工袋栽技 术:利用耐高温、高压且无毒的塑料袋的栽培方法,始于 70年代末,至今仍在 应用;(3)室外露地栽培技术:灵芝菌丝体在室内发育到生理成熟阶段,再移至 室外露地半人工条件下,促其子实体进行繁殖生长,这种技术包括有瓶栽、袋栽 及断木栽培。此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质量好,形状好,但因需在室外露地栽培, 在城市无法推广;(4)温室人工栽培技术:90年代中期由大棚种植技术发展而来, 依靠温室设备控制灵芝的生长条件, 实现灵芝周年化生产,是目前国内灵芝种植 方法的主力4-5。

11、肇自60年代我国室内灵芝栽培以来,灵芝的人工栽培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传 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需要进一步开发原料资源,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蚄421 对人工栽培灵芝环境条件的研究 蒂4.2.1.1营养成分 蝿 灵芝属于腐生菌,常腐生在阔叶树的倒木、枯木、树桩上。灵芝以碳源、 氟源、无机盐类为营养基础,也需要极少量的维生素。在野生自然条件下,常在 椴、桦、杨、白松等腐木上生长,或以这些树种的锯木屑为生长基质。但在单纯 的木屑上生长不良,应增加一定量的麦麸、稻草、麦秸、棉杆、米糠、玉米粉、 硫酸铵、尿素等有机和无机氮源。 腿适合灵芝栽培的原料很多,常用的培养基主料有 4类:(I)木材类,需要注

12、意 的是应选用阔叶树的木屑作培养基的主料; (2)秸草类,常用的有稻草、麦杆、 豆秸、玉米秸、干草等;(3)皮壳类,常用的有棉子壳、高粱壳、玉米芯、花生 壳等;(4)工业废弃物,常用的有酒糟、蔗渣、废棉、豆腐渣等。常用的培养基 辅料有:麦麸、米糠、豆饼、玉米粉等。生产上多采用不变质硬杂木屑做为栽培 主料,选用麦麸、豆壳、米糠、棉子壳、稻草粉作辅料,来源容易,又能提高原 料综合利用价值1-5 o 肅4.2.1.2 培养基含水量 膄灵芝子实体组成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水,灵芝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 才能被菌丝吸收利用,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也都要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分 过高,容易造成袋内培养料通

13、气不良,不利于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 而水分 过低,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原因主要是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主要是依 靠分生能力极强的菌丝体尖端,要求有湿度较高的环境才有利于其生长。 螂我们发现,关于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多集中于培养基的料水比上,忽略了栽 培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培养基的水分缺少; 虽然注意到了在灵芝子实体生 长阶段对水分的特殊要求,但多数研究只是通过提高湿度来补充水分, 未研究培 养基含水量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芇421.3温度 蒆灵芝属高温型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与菌丝体接近。灵芝菌丝体在 1235C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长,但在 22 C以下菌丝体生长缓慢,33E以上菌

14、丝体几乎停止生长,以22 28 C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灵芝子实体在1733 E 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长,低于 20C子实体生长极慢,生长的子实体个小、光泽 差、产量低;室温在33T以上子实体停止生长,以25 30T为宜。 蚁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虽然有关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 生长温度在各种资料上比较一致,但温度范围较宽,而对于最适温度的报道也有 较大的差别。 薁4.2.1.4湿度 莇灵芝栽培培养基内正常的含水量,一般都能满足菌丝体生长的需要,灵芝菌 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60% 70%,空气湿度对菌丝体生长无直接 影响。但若空气湿度长期过高, 培养袋内容易滋生杂菌。

15、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 85%95%的空气湿度, 不能低于70%,培养室相对湿度低于60%,子实体停止 生长,即使再将其移至适宜湿度条件下,也很难恢复生长;湿度超过 95%,又容 易滋生杂菌,同时妨碍子实体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 而子实体的蒸腾作用是细胞 原生质流动和营养物质运转的促进因素16。 祎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虽然有关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 生长湿度在各种资料上比较一致,但湿度范围较宽,而对于最适湿度的报道也有 较大的差别。 莃421.5光照 艿光照对灵芝生长有一定影响。灵芝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灵芝菌丝在黑暗环境 中生长最快,有光和亮度增加,菌丝生长缓慢,将光照增加到 300

16、0LX时,菌丝 生长的速度比黑暗下慢一半。灵芝子实体具有趋光性,其生长要求一定的散射光 照,以15000-50000LX最适宜。在黑暗或光照微弱时,子实体发育不良、瘦弱 或出现畸形,故培养时菌丝体长满培养袋或瓶时,就应给以一定光照 4-7。 莇4.2.2 对人工栽培灵芝过程的研究 芇4.2.2.1 制备菌种 螁 灵芝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形成的迟早和产量高低有很大关系。好的菌种, 接种50天就可形成子实体,每只子实体可达50g左右;差的菌种,需85天左右 才能形成子实体,每只子实体只有 7-8g。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注意选择优良菌 种。优良菌种的鉴别:灵芝特有的性状是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在培养基表面会

17、出 现“疙瘩状”的突起,是比较成熟的菌种;适宜接种的是菌丝已行满培养基,培 养基表面出现“疙瘩状”突起的菌种 。 莂4.2.2.2制作栽培种 蒇 采用拌料机把主料与辅料均匀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适量喷水,即拌即装。 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聚丙烯塑料,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 袋装好后及时进行接种前灭菌,常压高温灭菌(温度 100C保持10-12个小时) 或蒸汽高压灭菌(在1.5kg/cm2压力下保持2小时),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C以 下即可接种。接种时要注意防止污染。 蒄4.2.2.3菌丝体培养 蒃 接种后的灵芝栽培包要及时移进通风干燥且避光的菌丝培养室,室内温度 保持在2228

18、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 70%,接种后15天是菌丝生长管理 的关键期,这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通风、降温、避杂菌。培养 4550天以后,灵 芝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 肁422.4子实体生长 薆 长满菌丝的灵芝栽培包移进出芝房管理,出芝房内温度保持在 2528C,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通风是保证灵芝菌盖正常生长的关键,变温易产 生厚薄不均的分化圈,加强通风管理和增加光照强度,保证出芝房内环境条件适 宜灵芝子实体正常生长7。 袅422.5采收 芅 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从子实体产生到采收需经2030天。一般是以子实 体的菌盖边缘由黄白色变成红褐色, 菌盖已经定型,作为适时采收

19、的标准。采收 后的子实体,剪去菌柄基部的根皮,放在阳光下晒干或在 3040C下烘干。经 充分干燥的灵芝,应立即密封保藏。 袀4.2.2.6病虫防治 蚆主要是防木霉、绿霉青霉)和链抱霉。灵芝生产中,努力把杂菌和病害减少 到最低程度,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减少用药物的防治,做到预防为主, 药物防治为辅。保持环境洁净卫生、通风干燥,栽培包灭菌彻底,无菌操作接种, 人工诱捕杀灭害虫等手段,能有效预防灵芝遭受病虫破坏 8-9 o 芆5 展望 蚃综上,灵芝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虽然还没有像对其它中药研究的那样广泛和 深入,但随着对灵芝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灵芝在 不同生长阶段子实

20、体、菌丝体、抱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变化,并结合 药理实验寻找出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 为提高疗效,改进生产工艺、改良药物剂 型提供理论依据。 虿虽然对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方法从环境条件、栽培过程及提高产量的技术都 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所有这些研究,都未系统地、 全面地对人工栽培灵芝的方法、灵芝生长的全过程及各个生长阶段的关键技术参 数进行实验;有关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方法研究都是单因素比较试验; 有关栽培 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各类书刊上有很多报道,但各种资料和报道显示的关键技术参 数不太一致,让人无所适从。随着灵芝发酵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利用液体发酵、 固体培养方式,生产

21、灵芝的方法有了很大发展,这种菌丝体的培养周期短,适合 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这是灵芝生产的一条新途径。 螆目前,我国灵芝的栽培正处于极为有利的环境中。随着灵芝的药用价值被医 疗临床逐渐证实,人们逐步提高了对灵芝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 从目前生产情况 看,我国灵芝的生产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及产量,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 大差距,但我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投 资少、效益高,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对灵芝的研究发展极为有利。随着改 革开放更加深入,我国将会成为灵芝的生产大国、出口基地和销售市场。 蚇参考文献 莅1白永莉,李军.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灵芝试验J .北方园艺,

22、2006, (5): 147. 蚂2刘晓永,王强,刘红芝,等.基于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的酵母 B -葡聚糖 发酵培养基优化J 酿酒科技,2007,:32-36. 祎3李书倩,马淑凤,李轶超,等.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茹深层发酵工艺 J 保鲜 与加工,2006, 6(3): 40-42. 螄4夏志兰,江巨鳌,何长征,等.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初步研究 J .湖南农业 科学,2003,(6): 56-57. 袃 周选围,黄晖,王军,等.灵芝代料栽培中污染原因及对策 J.华中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17(2): 61-64. 蒁6周功和,陈丽蓉,周建敏,等.灵芝短段木料栽培主要虫害及防治 J

23、 .中国 食用菌,1997,(6): 32-33. 羆7池小妹.我国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5, 16(8): 791-792. 膅8弓建国,郭美兰,穆俊祥,等.平菇母种培养基优化研究J 集宁师专学报, 2007,29:39-41. 薄9郭智,牛长满,张福元.杏鲍菇母种培养基优化试验 J .食用菌,2005, 27(1): 23-24. 膀10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芀11甘桂兰,程新,李昆太.DPS数据处理软件在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J . 中国酿造,2008,(1): 69-71. 薅12苏国成,黄爱清,蔡慧农,等.DPS数据

24、处理系统在鸟氨酸发酵培养基优 化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2006, (10): 402-406. 肂13韩翔,檀根甲.瓜蒌炭疽菌培养基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 (2): 27-30. 节14肖雷,姚菁华.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灵芝多糖产率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7, (8): 43- 45. 莀15杨炎,刘艳芳,张劲松,等.赤芝 G2深层发酵优化模式的研究J .食用 菌学报,2004,(3): 43- 47. 16夏子贤.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1, 21(1): 41-43.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

25、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 TO员BKO gA.nrogeHKO TOpMenob3ymoiflCH6yHeHuac egoB u HHuefigoHM ucno 员 B30BaTbCE B KOMMepqeckux qe 员 EX. _ 以下无正文 _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