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数学教案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65626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461.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册数学教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第三册数学教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数学教案全(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学)科 第(三)册( 一)单元单元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协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点,并初步理解线段。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米=100厘米。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学生初步理解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

2、的长度(限整厘米)。课时分配: 共(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 上课时间: ( . )课 题长度单位第( )课时总( )课时教材分析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情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协助老师想想能够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出示教学目标三、

3、自学指导(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择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实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四、后教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实行测量

4、。(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3、 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五、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能够用尺

5、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 上课时间: ( )课 题理解厘米 用厘米量第( )课时总(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 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二、自学指导(一) 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1、观察刻度尺,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在刻度尺上找到“0”,它在什么位置,表示什么意思?刻度尺

6、上还有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先学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2教师明确量的准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1、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四、后教1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协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2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准确。2

7、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增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准确方法。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上课时间: ( )课 题认识米用米量第( )课时总(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1认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长度单位 2.出示自学指导 (1)刻度尺量

8、出文具盒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2)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3)同桌互相测量1米2米3米,互相检测一位同学说出长度,其他同学量出长度 3.先学(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

9、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1

10、)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米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四、归纳质疑<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测量与统计第( 4 )课时总( 4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活动一:(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活动二:(1)测量

11、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学 )科 第(三 )册( 二)单元单元题目: 100以内的教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

12、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时分配: 共(14)课时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 1 )课时总( 5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13、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进位加法第( 2 )

14、课时总( 6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 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

15、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完成P11做一做、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 3 )课时总( 7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

16、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

17、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 4 )课时总( 8 )课时教

18、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

19、,十位减十位。二、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四、 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退位减法第( 5 )课时总( 9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

20、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

21、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练习课第( 6)课时总( 10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

22、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5、 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

23、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第

24、( 7 )课时总( 11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

25、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练习课第(8)课时总( 12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

26、: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二、合作探索1、 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

27、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连加、连减第( 9 )课时总( 13 )课

28、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2、教学例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

29、方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加、减混合第( 10)课时总( 14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

30、(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

31、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加、减法估算第( 11 )课时总( 15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

32、就可以了。(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2、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3、完成练习

33、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整理与复习第( 12 )课时总( 16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

34、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3、完成P35第

35、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我长高了第( 13)课时总( 17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36、引入活动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 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37、,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四、随堂练习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学 )科 第( 三 )册(三 )单元单元题目: 角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单元教

38、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课时分配: 共( 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角的认识第( 14 )课时总( 18 )课时教材分析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学情分析3、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

39、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

40、称吗?(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1)、我们已

41、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 完成P40页的1、2、题。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3、 学生创作画。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

42、上课时间: ( )课 题直角的初步认识第( 15 )课时总( 19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教学例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

43、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2、 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3、 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总结<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

44、时间: ( )课 题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第( 16 )课时总( 20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一、 创设情境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

45、不是角。2、 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3、 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4、 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5、 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四、课堂总结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学 )科 第(三 )册(四 )单元单元题目: 表内乘法单元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

46、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47、课时分配: 共( 13)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 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 )课时总( 21 )课时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

48、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3)2222222222=2010个2相加4)666666=366个6相加教 学 设 计补

49、充(点评)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1)1+1+1+1=20×1或 1×202)4+44444=5×4或4×5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 1乘20, 5乘4,4 乘5, 2乘10, 10乘2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50、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乘法算式: 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 书上的主题图。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四、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第( )课时总( 22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

51、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二、新课1教学例2。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板书:555155×3155乘以3 表示3个5连加;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练习时,先出示

52、444444444=36,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8.21 ) 上课时间: ( )课 题练习课(一)第( )课时总(23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

53、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1、 赛龙舟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二、指导练习1、 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乘法算式:( )×( )或( )×(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7777=( )×( )(2)33333=( )×( )(3)8888888=(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3个9相加。 (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 )6和4相乘。 (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练习

54、课(二)第( )课时总(24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小黑板)1)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 5个4相加 2和7相乘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二、读一读。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算式是( )×( ) 算式是( )×( )读作( )乘( ) 读作( )乘( )四、指导完成

55、书本711题<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8.21) 上课时间: ( )课 题5的乘法口诀第( )课时总( 25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 学 设 计补充(点评)教学目的:1、 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2、 会用口诀进行计算。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

56、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1、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2、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   口诀怎样编?教学其余口诀。1) 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2) 引导学生编口诀3)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巩固练习四、拓展性练习1、 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2、 在里填上正确的数。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 个 数等于多少。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五、随堂练习<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 . ) 上课时间: ( )课 题5的乘法口诀练习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