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629895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7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xx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业有限公司煤煤矿矿防防治治水水分分区区管管理理论论证证报报告告xxxxxx 公司公司二二一七年六月一七年六月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主 编: xxx技术负责: xx总 工: xxxx经 理: xxxxx编制单位:xx 公司编制时间:2017 年 6 月0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4第一节 煤矿基本情况.4第二节 煤矿生产建设概况.11第三节 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16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概况地质概况.24第一节 矿井地质.24第二节 可采煤层.32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34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水患

2、分析矿井水患分析.50第一节 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分析论证.50第二节 采空区及采空积水区分析论证.51第三节 井田内封闭井筒及封闭不良钻孔分析论证.55第四节 井田充水含水层分析论证.57第五节 井田内断裂构造及陷落柱含水性分析论证.57第四章第四章 煤矿防治水分区划分煤矿防治水分区划分.59第一节 水害防治分区划分.59第二节 分区防治措施.69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76第一节 结论.76第二节 建议.771前前 言言一、任务来源及目的为全面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水害治理能力,在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工作和以“十排查十整治”为重点的煤矿防治水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xx 省煤炭

3、工业厅下发了晋煤行发2017128 号文xx 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 。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全省所有正常生产和建设煤矿均应按照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标准,对全井田实行合理分区,并分区制定针对性水害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防治水管理,全面提升矿井防治水管理水平,促进煤矿安全形势更加稳定。为此,2017 年 7 月,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特委托 xxxx 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为分区制定防治水措施、煤矿生产衔接以及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二、任务1、收集整理以往地质报告、水文地质报告、物探报告、

4、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以及最新采掘工程平面图、充水性图、未来三年采掘衔接计划图、矿井涌水量等资料,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2、综合分析矿井水患类型,评价其危害程度;23、按照矿区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等因素将全井田合理分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 ;4、分区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5、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水害防治工作建议。三、编制依据(一)政府文件及行业规定、规范1、xx 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行发 2017128 号文xx 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 。2、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1736 号文

5、关于印发 xx 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附xx 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3、xx 市煤炭工业局文件长煤局防治水发2017135 号文关于转发省煤炭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4、xx 市煤炭工业局文件长煤局防治水发2017144 号文关于下发xx 市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5、 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 ;6、 煤矿安全规程 (2016) ;7、长煤局防治水发(2014)125 号文xx 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 ;8、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第 66 号) ;

6、9、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3(MT/T1091-2008) ;10、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2013) ;(二)基础资料1、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2、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 (2010年 5 月,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五分公司)3、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2010 年 6 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4、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2010年 9 月,xx 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5、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2016 年 7月,xxxxxx

7、煤业有限公司编制)6、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激发极化法物探报告(2016 年 11 月,xx 省煤炭地质 114 勘查院编制);7、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2016 年 12 月,xx 省煤炭地质 114 勘查院编制,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以长县羊煤司字20177 号文予以批复) ; 8、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2017 年 4 月,xx 浩源土地矿产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xx 分公司) ;9、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2017年 5 月,xxxx 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xxxxxx 煤业有限

8、公司以煤办函201794 号文予以批复) ;近几年生产建设期间矿井涌水量记录台账、降水量、采空区积水调查及矿方提供的采掘平面图、未来三年采掘规划图等基础资料。45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煤矿基本情况煤矿基本情况一、位置、交通(一)煤矿位置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xx煤矿)位于xx县xx乡xx村,隶属xx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2211130328, ,北纬:355331355436。根据 xx 省国土资源厅 2012 年 9 月 7 日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1400002009111220045874)批准,批准开采 3-15 号煤层,开采标高

9、780-1030 m,井田批准生产规模 60 万 t/a,有效期 2012 年 9月 7 日至 2019 年 9 月 7 日。2014 年产能提升至 90 万 t/a,并于2015 年 12 月 30 日由 xx 省煤炭工业厅公告。井田范围由下列 8 个坐标点连线圈定。见表 1-1-1。井田坐标表井田坐标表 表 1-1-1北京 54 坐标(6 度带)西安 80 坐标系(6 度带)西安 80 坐标系(3 度带)序号X 坐标Y 坐标X 坐标Y 坐标X 坐标Y 坐标119684631.7719684700.0038413818.7419684631.7719684631.7738413818.742

10、19686331.7819686400.0038415517.3819686331.7819686331.7838415517.38319686331.7819686400.0038415480.5419686331.7819686331.7838415480.54419685731.7819685800.0038414881.0319685731.7819685731.7838414881.03519685731.7819685800.0038414856.4719685731.7819685731.7838414856.47619684231.7719684300.0038413369.9

11、419684231.7719684231.7738413369.94719684011.7619684080.0038413190.0119684011.7619684011.7638413190.01819684631.7719684700.0038413809.5319684631.7719684631.7738413809.53井田形态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长约 1.72km,南北宽约2km,面积 7.4408km2。(二)交通6井田西距长(治)晋(城)高速公路约 4.2km,往北东约12km 有长(治)陵(川)公路通过,井田与周边村镇均有乡村公路相同,交通十分方便,交通位置见图 1-1

12、-1。27 (三)四邻关系井田周边分布共有 4 个生产煤矿,西北部与 xx 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北邻 xx 煤业有限公司,东部与 xxxx 煤业有限公司相连,西南部与 xx 煤炭运煤业有限公司相接1、xx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 xx 煤矿西北部,为村办集体煤矿,1983 年投产,为单保矿井,批准开采、正在开采 3 号煤层,重组前生产能力 600kt/a,重组后生产能力 100 万 t/a,在井田东部开采。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井口均位于井田东部,大巷采用皮带运输,顺槽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开采。矿井涌水量 240-360m3/d,井田东南部的采空区与 xx 煤矿相邻,相邻处无采空

13、区积水,未发现越界开采现象。四四邻邻关关系系图图 图 1-1-2 2、xxxx 煤业有限公司xx 煤矿位于xx 煤矿北部,为村办集体煤矿,该矿1978 年投产,属单保矿井,生产能力30 万t/a, 1987 年建二坑口,1994 年5 月正式投产,生产能力30 万t/a,兼并重组后生产能力为90 万t/a,该矿批准开采3 号煤层,采用斜井开拓,综采放顶煤采煤。现井下涌水量60m3/h,井田南部采空区于xx 煤业相邻,在地势较低处存有采空区积水,8无越界开采现象。3、xx 煤业有限公司xx 煤矿位于 xx 煤矿东部,由 xx 县 xx 乡 xx 煤矿、xx 长征煤业有限公司和 xx 县 xx 鑫

14、通企业经营公司兴隆煤矿兼并重组而成。矿区面积 7.7684Km2,批采 3 号煤层,现采 3 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为 90 万 t/a。采用立井开拓,综采放顶煤开采,井下正常涌水量为 60m3/h,井田西南部采空区与 xx 煤矿相邻,采空区内存有积水,无越界开采现象。4、xx 煤炭运销集团煤业有限公司大通煤业位于 xx 煤矿的西南,井田面积 10.4133km2,设计生产能力 120 万 t/a。该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的矿井有xx 高平刘家庙煤业有限公司、xx 高平石岩河煤业有限公司、xx 高平恒祥煤业有限公司、xx 高平双友煤业有限公司。综采放顶煤开采,井下涌水量为 58m3/h,井田采空区距

15、xx 煤矿较远,无相邻采空区积水,无越界开采情况。 二、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区位于 xx 山中段西侧 xx 盆地的南部,井田内基岩出露良好,第四系黄土多覆盖于沟谷处,地形总体为四周高中间低。最高点位于西北边界处,标高为 1260.00m,最低点位于一坑口附近,标高为 1075.00m,最大相对高差 185.00m,属中低山地貌。9主斜井井口标高 1120m、副立井井口标高 1137.560m、风井井口标高 1148.652m,工业场地最低标高 1117m,附近沟谷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 1075m,受洪水威胁小。(二)河流水系本矿区四面环山,沟谷发育,为雨季排洪通道,且由于地形相对高差较大

16、,雨季地表径流快,不易积水,地表无大的水体。地表多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切割强烈。发育树枝状水系,本井田河流属漳河水系陶清河流域,为季节河流,其内仅东北部 xx 河雨季有溪流,其余沟谷均干枯无水。雨季地表纵横沟谷形成短暂洪流由沟谷自西、南向东北流去,由域内东河经 xx 河流入北宋水库。北宋水库连接着季节性河流-荫城河,最后经陶清河汇入浊漳河。(三)气象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据 xx 市气象局最新资料,年均气温为 9.8,一月最冷,平均-5.5,极端低温为-21。七月最热,平均23.2,极端高温为 38.6。无霜期 180

17、天,年均冻结天数 100 天,最大冻结深度 56cm。年平均日照时数2482.34 小时。xx 县年均降水量 566.17mm,最大降水量 923.8mm,最小降水量为 473.6mm,降水多集中在 7、8、9月分,1 月份降水量少。年蒸发量为 1631.6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本区多西北风,最大风速为 23m/s。(四)地震区域内有史载的最早一次地震为公元 167 年 6 月 18 日的高平地震,至 1956 年的近 1700 多年间共发生地震 42次,其中破坏性的有 8 次,强度 4-5 级,据国家地震局对该区地震鉴定,本区处于临汾和邢台两大地震带之间为相10对稳定区,属 xx 山亚弱地

18、震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15) ,井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f)为 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生产建设概况煤矿生产建设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根据 xx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37 号关于xx 市 xx 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以 xx 县 xx 乡 xx 村 xx 煤矿为为主体,对 xx 县 xx 乡 xx 村xx 煤矿和 xx 县 xx 乡 x

19、x 煤矿进行整合。原 xx 县 xx 乡 xx 煤矿的东、北两个生产坑口,一坑口始建于 1980 年 3 月,1984 年 3 月投产;二坑口始建于1996 年 10 月,1998 年 4 月正式投产,设计能力均为 9 万 t/a,立井开拓,壁式炮采;2004 年进行采煤方法改革和系统配套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 15 万 t/a,2008 年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建设规模为 45 万 t/a。原 xx 乡 xx煤矿,始建于 1985 年,批采 3 号煤层,生产能力为 9 万 t/a,立井开拓,壁式炮采。2009 年整合后矿井名称变更为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改造项目自 20

20、10 年 10 月 8 日开始建设,于 2012 年 11 月 11 日通过竣工验收。2012 年 9 月 7 日,xx 省国土资源部为其颁发了最新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874,批采煤层 3-15 号煤,生产规模为 60 万吨/年,井田面积 3.4408 平方公里,有效期限2012 年 9 月 7 日至 2019 年 9 月 7 日。2014 年产能提升至 90 万 t/a,并于 2015 年 12 月 30 日由 xx 省煤炭工业厅11公告。目前,矿井为生产矿井,2016 年原煤产量达 60 万 t。二、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开采煤层矿井开采 3 号煤层

21、,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见表 1-2-1,运输大巷布设带式输送机担负煤炭运输任务,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采煤工艺为走向长壁轻型综采放顶煤工艺。目前开采 30302 工作面。井筒特征表井筒特征表 表 1-2-1坐标(80,3)井筒名称XYH落底位置井筒类型井筒净直径或宽度(m)井筒净断面(m2)井筒深度(m)主斜井3966686.23638413772.99411201000.50斜井副立井397456.76638413613.7541137.560978.44立井516.61168回风立井397333.05038413588.1881148.65

22、2967.59立井513.84170三、未来 3 年采掘规划1、2017 年度(8 月-12 月)掘进巷道:2017 年 8 月至 12 月:3107 联络巷 180m;3107 运输巷 250m、回风巷 230m;3303 运输巷 390m、回风顺槽 540m 及切眼 100m;回采工作面:2017 年 8 月-12 月回采 30302 工作面,开采量 20 万吨。2、2018 年度12掘进巷道:2018 年 1 月至 8 月掘进 30303 运输顺槽 450m, 30107 运输顺槽 300m、回风顺槽 50m 及切眼200m;2018 年 8 月至 12 月掘进 30101 外工作面 1

23、00m、回风顺槽 100m、切眼 50m;回采工作面:2018 年 1 月至 4 月开采 30302 外工作面,开采量 20 万吨;2018 年 4 月至 7 月开采 30303 工作面,开采量 35 万吨;2018 年 7 月开采 30301(外)工作面,开采量 2.5 万吨;2018 年 7 月至 8 月开采 203 工作面,开采量 10 万吨;2018 年 9 月至 11 月开采 210 工作面,开采量 12 万吨;2018 年 11 月至 12 月开采 30107 工作面,开采量 8 万吨;3、2019 年度掘进巷道:2019 年 1 月至 6 月,掘进 30106 运输顺槽 750m

24、,回风顺槽 750m,切眼 110m;回采工作面:2019 年 1 月至 6 月回采 30107 工作面,开采量 15 万吨;2019 年 6 月至 12 月回采 30106 工作面,开采量 25 万吨; 4、2020 年度2020 年 1 月至 6 月主要是继续回采 30106 工作面,开采量 25 万吨;2020 年 6 月至 12 月回收东运输巷和 xx 一坑口大巷煤柱。13 14四、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井下共有主、副两个水仓,其中主水仓容积 960m3,副水仓容积600m3,总容积 1560 m3。沿副立井内敷设两趟排水管,内径为 108mm钢管。正常涌水时,其中一趟管路工作,一趟管路

25、备用。最大涌水时两趟管路同时工作。本矿现有 MD85-45X6 型水泵 3 台,流量 85m3/h,扬程 270m,转速 2950r/min,配 110kW 电机。矿井排水能力:根据 2016 年 10 月20 日 xx 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 ,工作泵实测流量 82.2m3/h,备用泵实测流量 80.3m/h,检修泵实测流量78.8m/h。正常涌水时 1 台工作,1 台备用,1 台检修,正常排水能力为82.2 m3/h。最大涌水时 2 台同时工作, 1 台检修,最大排水能力为 162.5 m3/h。三采区有一采区水仓,位于 30301 运输下山南,水仓容积 100 m3, 有 B

26、QW-100 型水泵 2 台,扬程 100m,配用 75kW 电机,转速 3000r/min。矿井现主、副水仓容量均满足矿井 8 小时正常涌水量的要求,目前全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7m3/h,最大涌水量为 15m3/h。工作水泵的能力 82.2m3/h,可以在 20h 内排出矿井 24h 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 162.5m3/h,可以在 20h 内排出矿井 24h 的最大涌水量。矿井现有排水设备能够满足矿井排水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能够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五、井田内小窑xx 煤矿井田内有原 xx 县 xx 乡 xx 村 xx 煤矿和原 xx 县 xx 乡 xx15煤矿,见图

27、1-2-2。 1、xx 县 xx 乡 xx 村 xx 煤矿xx 村煤矿为村办煤矿,原为一证多坑矿井,一坑口始建于 1982年 3 月,1986 年 3 月正式投产,批准开采 3 号煤层,井田面积2.2067km2,生产能力为 45 万 t/a。位于原 xx 煤矿北部,立井开拓,采用壁式炮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双滚筒罐笼提升,绞车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为低瓦斯矿井。二坑口始建于 1994 年 10 月,1997 年 4 月正式投产,批准开采3 号煤层,生产能力为 10 万 t/a。位于原 xx 煤矿南部,立井开拓,采用壁式炮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双滚筒罐笼提升,

28、皮带运输机运输。2007 年 6 月该矿将一坑口关闭保留二坑口。xx 县 xx 乡 xx 村 xx 煤矿经过长期开采 3 号煤层,在井田内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和南部(见图 1-2-2) 。2、xx 县 xx 乡煤矿该矿始建于 1985 年,当年投产,批准开采 3 号煤层,井田面积1.1763km2,矿井设计能力均为 9 万 t/a,实际生产能力为 9 万 t/a,该矿采用竖井开拓,单水平开采。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全垮落法管理顶板。主竖井担负提升任务,兼作进风机,提升方式为绞车、罐笼。副井担负回风井任务,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井下运输方式为矿车。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4.3m3

29、/h,最大涌水量为5.0m3/h。xx 县 xx 乡 xx 煤矿长期开采 3 号煤层,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16采空区位于现整合后井田的东北部(见图 1-2-2) 。第三节第三节 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一、勘查阶段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该区属沁水煤田xx矿区,基础地质工作开展较早,包括本井田及周边主要做了以下地质工作:1983年5月1984年6月,xx省地矿局212队在王庄煤矿进行了详查勘探,施工钻孔23个,总进尺5794m。并提交了xx省xx县王庄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于1985年2月经xx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处以(85)晋地地字第17号文下达了审查意见书。本井田位于王

30、庄详查西南边缘并包括本井田一部分。二、井田物探工作评述井田先后共进行一次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次三维地震勘探,见图 2-2-1。(一)2010年4月,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第五分公司对xx煤矿全井田进行了地面瞬变电磁勘探(见图3-1-1),面积3.94km2,共完成测线60条,坐标点4633个;在重点构造部位布设加密工作量,加密测线网度为10m20m(即点距10m,线距20m),测线143条,坐标点986个,检测点170个,试验点38个,共计物理点5827个。瞬变电磁物理点中甲级5083个,甲级率87.8%,乙级706个,乙级率12.2%;试验点38个,全部合格,合格率100%。检测点170

31、个,平均均方相对误差5.49%。符合勘探规范和设计要求。全井田共圈定出12处富水异常区范围,矿井采掘过程中,对物探解释的A2强富水异常区和B1、B3富水异常区进行了揭露,未发现富水现象。1720102010 年、年、20162016 年物探范围示意图年物探范围示意图 图 1-3-1(二)2010 年 6 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进行了xxxx 煤业有限公司三维地震勘探,实际完成三维地震面积3.44km2,线束 20 束,生产物理点 5046 个,试验物理点 42 个,总计物理点 5088 个。野外获得生产记录 5046 张,试验记录 42 张。依据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及本区设计对原始记

32、录进行评级验收,甲级记录 3175 张,甲级率 62.92%,乙级记录 1871 张,乙级率37.08%,无废品记录,试验记录全部合格。该报告查明了 3 号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查明了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分布;查明了井田范围内大于 5 米的断层 12 条、长轴大于 30 米的陷落柱 9 个。陷落柱编号分别是 DX1、DX2、DX9。18采掘揭露:三维地震解释的断层,目前为止共揭露了 5 个断层,分别是 F1、F2、F3、F4、F5。DX1、DX5、DX9 采掘期间未发现,DX2、DX3、DX4、DX6、DX7、DX8 均分布于井田北部区域,采掘揭露情况尚不清楚。(三)2016 年 11 月,xx 省煤

33、炭地质 114 勘查院提交的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激发极化法物探报告 。地面激发极化勘探范围位于井田西部 30106 工作面和东部 30303 工作面两个区域,面积约 0.33km2。物探工作按近东西向测线布置,基本线距 40m,基本点距 20m 进行,共完成激发极化中间梯度生产物理点 423 个,质量检查点 14 个,共计物理点 437 个。均符合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DZ/T0070-2016)要求。获得成果:解释 3 号煤层东区物探范围内有 2 个富水异常区,编号为 3 号、4 号;西区物探范围有 3 个富水异常区,编号为 1 号、2

34、 号、5 号。截止目前,采掘活动尚未揭露。三、矿井建设及生产期间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矿井投产以来,配合矿井生产,做了大量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对指导矿井正常有序生产与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做好采区、采面、巷道掘进、回采等说明书的编制、地质与水文地质编录,煤层、构造、水文探测及预测和预报等工作的同时,根据矿井生产、安全及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2010 年 9 月,xx 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获得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成果:详细查明了井田内的构造形态,确定了井田构造总体以宽缓褶曲为主,背斜轴部位于井田中部,轴向为北东向,向南西倾

35、伏,两翼地19层倾角基本相同;详细查明了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发育情况及可采煤层的层数;详细查明了井田内 3、15 号煤层的煤质特征及煤质类型,为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方向;详细查明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详细查明了井田内矿井及周边矿井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情况。评价了井田内 3、15 号煤层顶底板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确定了 3 号煤层为低瓦斯矿井,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自燃等级为级。详细估算了批采 3、15 号煤层的资源/储量,3、15 号煤层现保有资源/储量 4051 万 t。其中探明的可研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为 854 万 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 215 万 t,预

36、测的资源量(334)1913,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占资源/储量的比例为 21.08%。本井田的勘查程度基本达到了勘探阶段要求。2、2016 年 3 月,由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编制的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矿井水害的防治进行了规划。3、2016 年 7 月,由 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编制的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该报告查明了 xx 煤矿对生产期间存在的隐蔽至灾因素,对井田范围内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均制定有预防预控措施。3、2017 年 4 月,xx 浩源土地矿产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xx 分公司编制了xxxx

37、xx 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获得的主要成果: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3 号和 15 号煤层均为全井田可采的稳定型煤层。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确定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提出了水害的防治措施。其他开采地质条件20类型为中等。经本次估算,共获得 3 号和 15 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30733kt。4、2017 年 5 月,xxxx 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2017 年 6 月 27 日,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经修改复审后,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以长羊煤办函201794 号文予以批复。

38、确定了本矿 3 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三)井下探放水工作2013 年 9 月 4 日9 月 30 日,在掘进至 30102 切眼 15 米左右,对 xxW304 采空区打疏放水钻孔,放水工程共进行 25 天时间,单日最大放水量为水量约 3000m3;单班放水量最大约 1200m3;总共放水量 48000 余 m。2015 年 11 月 13 日11 月 15 日,在掘进至 30302 运输顺槽540.5 米处,对 xxW304 采空区打疏放水钻孔,放水工程共进行 3 天时间,单日最大放水量为水量约 138.6m3;单班放水量最大约 72m3;总共放水量 336m。2015 年 5

39、 月 2 日12 月 15 日,在 xx 乡 xx 煤矿一坑口回风井,对号采空区积水,使用原排水系统进行抽排水,排水量 10m/h,共计排水量 52000m,至无大量涌水情况出现。四、矿井水患补充调查评述2016 年 12 月,xx 省煤炭地质 114 勘查院在 xx 井田进行了水患调查,并编制了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 。2016 年 12 月 9 日,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经修改复审后,并于 2017 年 1 月 11 日,xxxxxx 煤21业有限公司以长县羊煤司字20177 号文予以批复。调查了井田内表河流、井泉、本矿及周边

40、矿井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构造导富水性、导水裂隙带、充水含水层等。 主要获得的水文地质成果:(1)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井田所在辛安泉域和三姑泉域的位置。 (2)在收集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调查了井田内水源井 2 眼;未发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3)依据井下见煤点,修正、完善了 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4)调查了井田内 3 号煤层采空区的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情况等,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井田内 3 号煤层采空积水区共有3 处,积水面积共97264m2,积水量共113440m3。号采空区积水位于

41、井田西北部, 积水面积为89285m,2,积水量为104134m3,积水标高为945m;号采空区积水位于xx 村西北部,积水面积为4172m,2,积水量为4866m3,积水标高为946m;号采空区积水位于xx 村东南部,积水面积为3807m,2,积水量为4440m3,积水标高为988m。周围相邻矿井3 号煤层采空区积水 3 处,积水面积 86674m2,积水量总计 101092m3。其中号采空积水区位于 xx 煤业2003 年以前采空区,积水面积为56432m,2,积水量为65819m3,积水标高为945m;号采空积水区位于 30303 工作面东,积水面积 11813m,2,积水量为13778

42、m3,积水标高为997m;号采空积水区位于30302 工作面南,积水面积 18429m,2,积水量为21495m3,积水标高为930m。22(5)井田内有 4 个废弃老窑井筒;目前井田内调查到钻孔 1 个,其封孔质量合格。其中,原 xx 煤矿一坑主井、一坑风井、立井均已采用料石、水泥等材料封闭,封闭质量合格;原 xx 煤矿主井、副井均已采用料石、水泥等材料封闭,封闭质量合格。钻孔 1 个,编号为荫 1,钻孔封闭质量合格。(6)采用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评价3 号煤层开采是否能影响到上覆含水层及地表。3 号煤层计算得导水裂隙带高度为 72.42m。井田东北煤层埋深浅,埋深约

43、80m 左右,大气降水可直接通过补给松散层及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向下入渗补给。井田地面已形成采空塌陷区,地表分布有地裂缝,大气降水沿地裂缝直接渗入井下。(7)分析评价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依据煤矿正常和最大涌水量评价了矿井充水强度。3 号煤层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水,充水通道为导水裂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7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15m3/h,矿井充水强度为弱。(8)调查井田内断层、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导、富水性,总结规律,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目前断裂构造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但生产期间应加强对断层导水性的探测,防治因采动产生的裂隙使断层形成垂向上的水

44、力联系,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截止目前井田尚未揭露陷落柱。应对三维地震解释的陷落柱成23果加强探测。 (9)对矿井主要水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矿井防治水措施及建议。矿井采掘活动所受到的水患主要为采(老)空水、顶板水、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其次封闭不良钻孔、封闭的井筒等。并针对水患,提出了防治措施。24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地质概况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地质矿井地质一、地层(一)区域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南部,潞安国家规划矿区南部,xx 隆起之西翼,晋获褶断带南部西侧。区域大型断裂较发育:有近北东东向的庄头正断层等,北北东向的 xx 正断层、高庙山正断层、高平正断层等。区域地层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向

45、西倾的单斜构造,同时发育有宽缓的次级褶曲。区域地层出露较全,由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四系,详见区域地层简表(表 2-1-1) 。(二)井田地层该井田位于沁水煤田 xx 矿区。本区 xx 县段区内多被黄土覆盖,基岩基本出露于井田山坡上,井田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 xx 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现依据钻孔资料及地表出露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厚度100m。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石灰岩,局部裂隙发育,具方解石脉,夹有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局部为泥质石灰岩。中

46、部为灰色角砾状石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局部溶洞发育,裂隙内充填有方解石脉。下部为灰色石灰岩,25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含泥质石灰岩,局部溶洞发育。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为灰深灰色铝土质泥岩、粘土质泥岩及砂质泥岩,含鲕粒,底部一般具一层铁质粉砂岩或铁质泥岩(即 xx 式铁矿层),含菱、黄铁26区域地层简表区域地层简表 表 2-1-1界系统组段代号厚度岩性描述接触关系新新生界第四系Q0120浅红色亚粘土、浅黄色亚砂土及砂砾石层不整合三段(P2s3)42712灰黄、黄绿、紫红色泥岩夹中粒料砂岩,顶部夹有燧石二段(P2s2)80130100灰黄、黄绿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上统上石盒子组一段(P2

47、s1)130200160杏黄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整合下石盒子组P1x5012487黄绿、杏黄色泥岩、粉砂岩夹砂岩,近顶部有透镜状锰铁矿整合二叠系下统xx组P1s316844灰白、灰绿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煤层(线)整合上统太原组C3t70-11880灰白、灰色薄层状中细粒石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石灰岩、煤层(线)整合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0-2510灰白色铁铝岩、粘土岩,底部见“xx 式铁矿”平行不整合峰峰组O2f50-200120中厚层状豹皮状岩夹灰岩,下部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整合上马家沟组O2s170-300230上部灰黑色中厚层状豹灰岩夹灰岩,下部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整合

48、中统下马家沟组O2x37-213120青灰色中厚层灰岩,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底部为浅灰、黄绿色钙质泥岩整合下古生界奥陶系下统O164-208120青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27矿结核或透镜体,极不稳定,含植物根茎化石。地层厚 0.50-13.00m,平均厚 7.3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 105.39-121.75m,平均109.69m,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石灰岩及煤层。其中含煤 10 层,分别为 5、6、7、8、9、10、11、12、13、15 号煤层,其中,15 号为可采煤层,含石灰岩 4 层,分别为K2

49、、K3、K4、K5,石灰岩中含动物化石,其它岩层中含植物化石。4、二叠系下统 xx 组(P1s)为一套以过渡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度 43.00-66.17m,平均 56.09m,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含煤 3 层,分别为1、2、3 号煤层,以底部 K7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其中 3 号为可采煤层。与下伏太原组地层相比,本组以色浅、含砂成分较高,交错层里发育、生物扰动构造多,植物化石丰富为特点。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组成

50、,区域地层厚44.82-59.39m,平均 54.67m。底部为 K8砂岩,见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斜层理;泥岩中常含大量鲕粒,顶部为灰、绿灰、紫红色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 ,以富含菱质鲕粒为特征是良好的辅助标志层。井田东北边界外局部见出露。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在本井田内有基岩出露,最大残留厚度 195.80m。均为下段地28层,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灰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上部泥岩中含少量铝质,局部含菱铁质鲕粒和结核。砂岩具斜层理,交错层理,分选性差。7、第三系上新统(N2)本井田东北部有零星出露,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厚度 0-10m,平均 5m。8、

5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区内广泛分布,厚度 0-57.21m,平均 25.00m,上部为棕黄色,灰黄色亚粘土,下部为紫红色、棕红色亚粘土、粘土,含较多钙质结核。二、构造(一)区域构造本区位于沁水复向斜东翼与xx 山复背斜西翼的过渡地带,晋获褶断带纵贯本区。构造线方向以北北东向为主,地层产状平缓,倾角 512。区域上褶曲以宽缓的褶曲为主。(二)井田构造井田内总体以宽缓褶曲为主,伴有数个小的断层,据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揭露情况,井田内共有2 个背斜、2 个向斜、5 个断层和7 个陷落柱。见图2-1-1。29井田构造纲要图井田构造纲要图 图 2-1-1 现将主要构造分述如下:1、褶曲(1)S1 背斜

52、位于xx 村西南,呈NE-SW 向,两翼对称,倾角为510井田内延伸长度为867m,南端延伸出区外。(2)S2 向斜位于xx 村西北,呈NW-SE 向,两翼对称,倾角为24井田内延伸长度为865m,北端延伸出区外。(3)S3 背斜位于xx 村东北,呈NE-SW 向,两翼对称,倾角为24井田内30延伸长度为1762m,东北端延伸出区外。(4)S4 向斜位于xx 村东,呈E-W 向,两翼对称,倾角为512井田内延伸长度为683m,东端延伸出区外。2、断层(1)F1断层,位于井田中南部,走向NW,倾向NE,倾角65,根据井田生产过程中的揭露情况,该断层在本井田东部落差 30m,井田西部巷道该断层落差

53、10m。(2)F2断层位于井田南部,与F1 近似平行,走向SW,倾向SW,倾角70,落差48m。(3)F3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走向NW,倾向SW,倾角65,落差10m。(4)F4断层位于井田中东部,走向NW,倾向SW,倾角65,落差25-30m。(5)F5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走向NW,倾向NE,倾角65,落差25m。断层情况详见井田断层特征表2-1-2。井井田田断断层层特特征征表表 表2-1-2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导水情况备注F1断层正断层NWNE6510-30不导水巷道揭露F2断层正断层NWSW704.0-8.0不导水巷道揭露F3断层正断层NWSW6510不导水巷道揭露31F4断

54、层正断层NWSW6525-30不导水巷道揭露F5断层正断层NWNE652.0-5.0不导水巷道揭露3、陷落柱(1)DX2陷落柱位于井田西北部,矿界拐点附近,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呈椭圆形,长轴258m,短轴95m,面积18063m2。(2)DX3陷落柱位于井田西北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呈椭圆形,长轴 86m,短轴65m,面积4305m2。(3)DX4陷落柱位于井田西北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呈椭圆形,长轴 135m,短轴42m,面积4458m2。(4)DX6陷落柱位于井田北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呈椭圆形,长轴 134m,短轴85m,面积7416m2。(5)DX7陷落柱位于井田东北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

55、,呈椭圆形,长轴 102m,短轴85m,面积6900m2。(6)DX8陷落柱位于井田东北部,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呈椭圆形,长轴 136m,短轴47m,面积4823m2。陷落柱情况详见井田陷落柱特征表2-1-3。32 井井田田陷陷落落柱柱特特征征表表 表2-1-3 序号编号位 置长轴(m)短轴(m)面积(m2)形状备注1DX2井田西北部2589518063椭圆三维地震2DX3井田西北部86654305椭圆三维地震3DX4井田西北部135424458椭圆三维地震4DX6井田北部14213012408椭圆三维地震5DX7井田东北部102856900椭圆三维地震6DX8井田东北部136474823椭圆三

56、维地震三、岩浆岩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综上,井田内总体以宽缓褶曲为主,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 38之间变化,共发育5 条正断层,未见岩浆岩侵入现象。 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按照 2013 年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综合评价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第二节第二节 可采煤层可采煤层一、含煤性本井田含煤地层为xx 组和太原组,现将各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xx 组为陆相含煤地层,共含煤三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号,其中 3 号煤层为区内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56.09m,煤层平均总厚5.53m,含煤系数为9.86%,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4.62

57、m,可采含煤系数8.24%。33太原组含灰岩4 层,含煤 10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6、7、8、9、10、11、12、13、15 号,其中 15 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地层平均总厚109.69m,煤层平均总厚6.84m,含煤系数为6.24%。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3.88m,可采含煤系数3.54%。二、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 xx 组(P1s)3 号煤层及太原组(C3t)15 号煤层,见表 2-2-1。具体情况分述如下:可采煤层特征表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 2-2-1顶底板岩性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层间距离(m)最小-最大平均夹矸层数结构稳定性可

58、采性顶板底板赋存部位P1s34.52-4.784.621-3中等稳定全区可采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xx 组下部C3t153.14-4.453.8899.52-115.81107.811-2中等稳定全区可采石灰岩泥岩炭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太原组下部1、3 号煤层俗称“香煤” 。位于 xx 组下部,上距 K8砂岩底 38.39m。下距K7细砂岩 8.85m,煤层厚 4.52-4.78m,平均 4.62m,为厚煤层。普遍含 1-3 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中等,厚度大,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为本矿批采煤层,目前正在开采,采空范围位于井田北部。2、15

59、号煤层俗称“臭煤” 。位于太原组下部,3 号煤层之下 107.81m,煤层厚 3.14-4.45m,平均 3.88m,为厚煤层,含 1-2 层炭质泥岩夹矸;结构中等,属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泥岩及炭质泥34岩,底板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及砂岩。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及地表水体特征1、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本区处于 xx 盆地南部,区域地貌以低低中山区为主,xx 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地表水系在丹珠岭以南属黄河流域的丹河水系及沁河水系,以北属海河流域浊漳河南源水系,其地表分水岭大致呈近东西向展布,并经由井田以东的 xx西南部郎公山一

60、线的山梁地带。本区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雨季地表水形成短暂洪流由沟谷向西北汇入漳河水系浊漳河支流的陶清河。本井田属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井田北部边缘有一条淘清河支流的荫城河,属季节性河流。井田内地形总体为四周环山,东北为山沟出口,地势相对较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边界外,海拔标高 1283.2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河床中间,海拔标高 1060m 左右,最大相对高差 223.2m。井田均为季节性洪流沟谷。本井田有沟无水,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仅东北部 xx 河雨季有溪流,其余沟谷均干枯无水,向北流出井田汇入荫城河,最后汇入浊漳河。2、区域水文地质单元据三姑泉域岩溶水

61、位等值线图(2003 年) 、辛安泉域岩溶水取水工程及开发利用分布图(2005 年)及xx 市水资源评价 (200635年)等最新成果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井田原属辛安泉域和三姑泉域分水岭附近,后因分水岭以南的高平县一带长时间大量开采利用岩溶水产生向北袭夺作用的缘故,目前分水岭已北移至 xx 县韩店一带(见图 2-3-1) 。井田附近区域位于辛安泉域与其南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之间的移动性分水岭以南,根据上述有关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分析,该井田范围应归属于三姑泉域补给径流区。岩溶水总体流向SSE,往 xx 省东南部三姑泉域的郭壁泉方向迳流排泄。区域岩溶等水位线图区域岩溶等水位线图 图 2-3-1 三姑泉

62、是我省著名的岩溶大泉之一,出露于 xx 省晋城市泽州县河西乡孔庄村东北 5 公里一带的丹河河谷两岸。该泉上游沿丹河有多处泉水出露,以三姑泉最大,其次有郭壁泉、白洋泉、台北泉等,36另外还有多处小泉,构成了区域岩溶水排泄带。据 1986 年观测资料,排泄带总流量为 5.52m3/s。(二)区域含水层特征井田附近区域主要出露第四系、二叠系地层,石炭系及其以下地层为隐伏地层。按含水介质的不同,含水地层可综合划分为松散岩类、碎屑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及碳酸盐岩类不同类型的含水层组。根据本区及周边以往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其它区域岩溶水资料,附近区域各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简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

63、岩组该含水层组指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中主要含水层为发育于沟谷底部的全新统砂、砾、卵石层与局部地段的上更新统亚砂土层,其它时代的松散堆积物多为隔水层、透水不含水层或弱含水层。上述含水层的厚度对不同等级的水系沉积物而言,差别较大,水位埋深一般较浅,富水性差异也较大,地下水埋藏类型以潜水为主。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据本次工作及附近区域资料,民井与机井的单井出水量一般为0.205.00 L/s,涌水量为 0.011.50 L/s.m。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Mg 型、HCO3Ca 型水,少数为 HCO3SO4CaMg 型水等,矿化度一般小于 500mg/L。2、碎屑

64、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指以二叠系为主的一套砂岩及泥岩地层组合。含水层为砂岩,隔水层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等。地下水埋藏类型为潜水及承压水。地表或埋藏较浅的含水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其富水性取决于砂岩裂隙发育程度,一般为弱富水性,局部为中等富水性。地下水位受地形影响因地而异。深部地下水往往具一定承压性。据本次工作及37邻区旱季井泉调查资料:泉涌水量一般为 0.020.5L/s,水质类型主要为 HCO3Ca 型、HCO3CaMg 型、HCO3CaK+Na 型水,也有HCO3SO4型水;较深部含水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据钻孔抽水试验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为 0.00110.10L/sm 之间,富水性一般较差,水

65、质类型主要为 HCO3CaMg 型、HCO3K+Na 型水,少数为HCO3SO4CaMg 型水。本含水组的浅部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等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显著。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指石炭系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灰岩构成的含水岩组,一般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及灰岩,隔水层为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等。地下水埋藏类型主要为承压水,砂岩及石灰岩的裂隙与岩溶发育程度不佳。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为 0.000040.027L/s.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 0.000310.092m/d,一般富水性很弱,但局部受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富水性较强的情况,如 ZK2-3 孔该含水层组抽水最大降深(S3

66、=17.45m)时的单位涌水量为 0.065 L/s.m,渗透系数为 0.1561 m/d。4、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指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组,为区域最主要的含水层。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埋藏深、承压水头较高。据区域岩溶水文地质资料,井田附近区域岩溶水位标高为 635640m,一般情况下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上部灰岩富水性弱,往深部主要含水层段的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一般较好。(三)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该含水层组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河38水与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往沟谷下游迳流与排泄,在河谷底部尚可下渗补给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在断层经过地段,该类含水层将会渗漏补给深层地下水。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沟谷低洼地带也可接受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其富水性取决于砂岩裂隙发育程度,一般为弱富水性,局部为中等富水性。地下水位受地形影响因地而异。裂隙水除少部分沿构造破碎带向深部运动外,多以沿层状迳流为主。排泄方式多在地势低洼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由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有泥岩相对隔水层相隔,把各含水层分割为若干个小的含水系统,其间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