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609263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发展小结: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不仅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又在城市中不断地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导致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不仅推动了既有城市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导致一大批新兴城市的形成。其它因素也许会使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状况,但无法改变工业化导致城市化和城市促进工业化的基本趋势。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自从城市出现以来,城市和它所在区域就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新发展,城市和区域作为同一开放系统的组成部分,时刻不断地进行着物质、

2、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且,城市越走向高级,这种交换就越频繁,相互作用就越强。深入研究区域首先要抓住作为区域核心的城市。深入研究城市必须同时剖析它赖以存在、发展的区域。城市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任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舍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

3、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的社会、经济

4、、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4、综合效益原则5、城乡整体协调原则6、安全原则

5、7、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1、城乡规划法中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2、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3、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正式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

6、市规划纲要,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的依据。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各自需要,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题,结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定城市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城市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城

8、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

9、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

10、准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

11、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

12、,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1)城市规划区范围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

13、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2)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6)确定

14、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分区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2)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3)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4)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5)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

15、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

16、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4)根据交

17、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

18、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城乡规划编制: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2)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3)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

19、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4)详细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确定城市性质的作用:1)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城市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发展,做到真正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扬长避短,协调发展2)为确定城市合理发展规模提供科学依据。城市规模是否合理,主要表现在城市职能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3)可明确城市内部及城市所在区域范围内,重点发展项目及各部门间的比

20、例关系4)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城市内部多是工业用地偏高,生活用地不足,应通过确定城市性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确定城市性质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分析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条件、现状特点、生产部门构成、职工构成、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生产联系及其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等。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城市的宏观影响范围和地位3)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及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4)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5)未来发展潜力确定城市性质的方

21、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1)从地区着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与邻近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2)全面调查分析本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3)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这些意图和要求的

22、客观依据4)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进行地区综合平衡,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1)城市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任务与要求2)城市性质的制定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3)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5)城市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7)确定城市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城市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气候、矿藏、动

23、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b)城市现状条件:城市的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构成状况对城市发展建设及人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容许限度。这方面的条件包括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郊区供应等综合起来的现状城市用地容量c)经济技术条件:城市拥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城市发展规模也提出容许限度。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越雄厚,它所拥有的改造城市环境的能力就越大d)历史文化条件等方面:城市中历史文化条件都会对城市环境容量产生影响。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应用:1)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级内确定;当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级内确定2)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24、水平,按表中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数值3)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级内确定;当经济特区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级内确定4)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人。战略规划的一般内容:区域和城市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判断;城市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实现目标的发展策略、途径;经济、社会、空间、环境发展方案;实现战略的条件与措施。区域规划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发展定位、区域发展战略、经

25、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内容: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制定,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制定管制政策,实施措施,绩效考核体系。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分类:按开发方式划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按开发内容划分,则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划分,则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远景规划指导思想:1)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首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2)远景规划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城市载体,将

26、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城市空间上、物质形态上加以落实3)对今后数10年的预见难免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主要是;现有认识条件下的一个规划。远景规划原则:1)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远景规划重要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布署,它应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总体规划3)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为此,远景规划宜粗不宜细,重点是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其余留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去深化。远景规划内容:1)从区域的范围进行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2)不同发展阶段的

27、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及迭律保障体系3)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使用作出纲要性规划。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

28、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2)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a)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b)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c)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e)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

29、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f)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3)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极差,其具体情况是:(a)地基承载力小于60千帕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b)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c)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d)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e)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对城市用地布局

30、结构的评价着重的方面: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城市总体运营的效率与和谐性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将对城市整体的增长、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如工业的改造或者规模的扩展,以此带来居住生活等相应用地的扩大,是否会在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扩展出现结构性的障碍等3)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业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布局的矛盾,这一矛盾往往影响到城市用地价值,同时为改变污染状态而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4)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结构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城市对外铁路、公路、水道、

31、港口及空港等站场、线路的分布,将对城市用地结构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城市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及与对外交通系统在结构上的衔接和协调性,不仅影响到建成区自身的用地功能,还对城市进一步扩展的方向和用地选择造成制约5)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的要求,或是反映出城市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等等。四区划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提出空间管制原则;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2)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生态环

32、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在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a)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

33、通道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c)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d)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e)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f)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旧城道路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旧城历史、地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发展的过程,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

34、保护。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城市道路网为四种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它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有利于建筑的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多用于大城市,系统的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干道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但会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

35、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4)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成为混合式的道路系统。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1)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市级货物流通中心通常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货物流通的经济合理和货运车辆的集疏,并减少了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的混乱2)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有方便的联系,

36、又不能过多地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道的畅通。可以采取组织立体交通的方式,形成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综合性枢纽。客运交通枢纽位置的选择主要结合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并与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区的布置综合考虑。好的选点不但能方便居民换乘,有利于道路客流的均衡分布,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建设3)设施性交通枢纽的布置: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和为解决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停车场等。道路横断面类型: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以用作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道及支路。在混行状态下,机动车的车速较低。所以,一块扳道路在机动车交

37、通量较小,自行车交通量较大,或机动车交通量较大、自行车交通量较小,或两种车流交通量都不大的状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两块扳道路通常是利用中央分隔带将车行道分成两部分。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和两块板道路的交通组织有下列四种考虑: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问题;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规范规定,当道路设计车速大于50 km小时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这种形式的两块板道路主要用于纯机动车行驶的车速高、交通量大的交通性干道,包括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三块板道路通常是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

38、机动车分道行驶,可以提高机动车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保障交通安全。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道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干道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常速与快速、常速与常速的交通转换同在一个交叉口进行,即使采用立体交叉,也极易发生交通拥挤和阻塞,以及由于自行车、行人任意穿越道路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快速干道应有的畅通性也受到了破坏。所以,一般在城市道路中不宜采用这种横断面类型。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

39、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按照它们对城市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应该在城市中靠近城市中心区布置。布置在城市外围的客运站,即使有干道与城市中心相连,也容易造成城市结构过于松散,居民出行不便。为工业区和仓库区服务的工业站和地区站则应布置在相关地段附近,一般设在城市外围。另一类是与城市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在满足铁路技术要求以及配合铁路枢纽的总体布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布置在离城市外围有相当距离的地方。公路线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要注意以下问题:a)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促进城市规划对城镇体系发展的要求。b)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过境公路应绕过

40、(切线或环线绕过)城市。作为公路枢纽的大城市,应在城市道路网的外围布置连接各条干线公路的公路环线,以与城市道路网相连。c)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港口布置与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1)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港口的规模的大小与其腹地服务范围密切有关,区域交通的发展可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提供充足的货源。货运港的疏港公路应尽可能连接干线公路,并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客运港要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衔接,并与铁路车站、长途车站有方便的联系2)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推动深水港的建设是当前世界港口建设发展的趋势。此外,由于内河不仅能为工业提供最大价

41、廉的运输能力,并且为工业和居民提供水源,因此城市工业的布局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把那些货运量大而污染易于治理的大厂,尽可能沿通航河道布置3)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分配岸线时应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的原则4)加强水陆联运的组织:在规划中需要妥善安排水陆联运和水水联运,提高港口的疏运能力。在改造老港和建设新港时,要考虑与铁路、公路、管道和内河水运的密切配合,特别重视对运量大、成本低的内河运输的充分利用。航空港布置要求:1、从净空限制的角度来看,机场的选址应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最好位于城市侧面相切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42、57km即可,如果跑道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市区边缘的距离,至少应在15 km以上2、飞机的噪声很大,为避免飞机起飞、降落时越过城市市区上空而产生干扰,机场的位置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的两侧为宜,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宜与城市市区平行或城市边缘相切,而不宜通过城市市区3、为满足机场通讯联络的要求,避免电波、磁场等对机场导航、通讯系统的干扰,在选择机场位置时,要考虑到对机场周围的高压线、变电站、发电站、电讯台、广播站、电气铁路以及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工厂、企业、科研、医疗单位的影响,并应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另外,与有大量铁轨线路的编组站也应有适当的距离4)考虑机场的服

43、务范围、有地面交通的配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一般要求: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2)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抑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3)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4)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

44、值5)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m。为了提高站点的能力,停靠站应从交叉口后退一个相应的距离b)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的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c)在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设公共交通车站d)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e)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和轮渡站应自行车存车换乘停车场(库)f)快速道和主干路以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点不应占用

45、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g)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h)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时,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其用地面积为250-500m2。I)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路抛制服务时,在商业繁华地区、对外交通枢纽和人流活动频繁的集散地附近,应在道路上设出租汽车停车道。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

46、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指体系内各个城镇在地域空间中的位置分布、组合形式的特征。它是地域范围内经济和社会物质实体的空间组合形式,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投影。区域基础设施是城镇体系中城镇之间各项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区域和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

47、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的职能就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城市人口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期生活居住在城市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参与者,又是城市服务的对象。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流动人口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暂住人口是指常住户口不在其生活所在地的外来经商办企业、探亲、旅游、从事劳务和生产经营,以此谋取职业,年满16 周岁, 在暂住地超过三日的人员。常住人口

48、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市环境容量指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总体规划就是实现城市战略规划的战略安排,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来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49、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

50、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功能和用途的用地总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

51、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地下漏斗:就是某地区因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饱和水面(也叫潜水面)以采水点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的现象。即潜水面形成了以地下水开采井道为中轴的漏斗形。逆温层结: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在冬天),常常因为夜间城市地面散热冷却来得快,大气层中下冷上热,而在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现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

52、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栽植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

53、、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行驶速度:各站之间的平均行驶速度。运送速度:车辆运送旅客从线路起点到终点的平均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个时间包括车辆行驶和沿途停靠时间总计。运营速度:车辆在线路上一个来回的平均速度,所消耗的时间包括车辆在线路上一个来回的行驶时间,在中途各站停靠时间及在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的总和。满载系数:为实际客运周转量和额定客运周转量的比车辆全线平均满载系数通常小于1.0。行人时间间隔:公共交通是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t间)准时地沿规定线路来回行驶的,这是公共交通的特点。运载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线路一定的方向(单向)所

54、能运载的乘客数。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m)与发车频率(n)的乘积。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2)是指在有公共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非直线系数:是指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重复系数: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港湾式停靠站:在城市机动车道不宜拓宽,车流密度较大,并沿路侧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将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后退,做成港湾式停靠点,以减少公交停靠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公交线路首末站:公共交通线路的首末站是车辆调头之处,要有可供回车的地方。城市

55、结构:是城市功能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反映各种活动在空间上相互关联、影响与制约。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发展变化的表现形式特征。是在城市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城市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形式。行政区划是国家的结构体制安排,是国家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相关的地方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城市产业构成以及演化趋势: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称为第一产业

56、,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称为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大幅上升,而第二产业的比重显著下降。(2)在第二产业中,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尽管世界各国对于高科技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高科技产业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开发费用占总产值的比重以及科学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都要明显地高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在经济发达国家,知识的创造和分配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左右。(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转变为垂直结构,各个城市的产业构成也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转变为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导致城市体系的两极分化

57、现象。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二种不同的过程。一种过程是“后工业化”,指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另一种过程是“逆工业化”,指第三产业的增长不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减少和结构性失业。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但应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及方向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某些必需考虑更长远的工程项目应有更长远的规划安排。近期规划是总体规划一个组成部分,应对城市近期内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

58、究报告:1)文本:原则、依据、期限及其它主要内容,强制内容等2)文字说明: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3)图纸: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01/10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

59、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25,0001/50,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4)专题研究报告: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大中城市1/10,000或1/25,000,小城市可用1/5,000。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

60、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6)郊区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7)近期建设规划图8)各项专业规划图编制分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局、片区特征、河流道路等自然和人工界限,结合城市行政区划,划定分区的范围界限。分区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件,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图纸主要包括: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1)分区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总体规划对本分区的

61、要求;分区人口现状;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区居住、公建、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主要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2)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a)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b)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c)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d)道路(包括主、次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e)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f)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3)分区规划图纸:a)规划分区位置图:比例尺不限,表现各分区在城市中的位置;b)分区现状图:图纸比

62、例为1/5000,内容包括:分类标绘土地利用现状,深度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中类为主,小类为辅;市级、区级及居住区级中心区位置、范围;重要地名、街道名称及主要单位名称。c)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5000,内容包括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深度同现状图;规划的市级、区级及居住区级中心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重要地名、街道名称。d)分区建筑容量规划图。标明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及分区界线;e)道路广场规划图:规划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走向、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主要道路交叉口形式和用地范围;主要广场、停车场

63、位置和用地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图纸:(1)规划说明书:a)现状条件分析b)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c)用地布局d)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e)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f)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g)竖向规划h)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i)工程量及投资估算。(2)图纸:a)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b)规划地段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c)

64、规划总平面图:标明地形地貌、规划道路、绿化布置、及各类用地的范围和建筑的轮廓线、用途、层数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d)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图纸比例为1/500-1/2000。e)竖向规划图:用等高线法或标注法规划后的地形地貌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f)市政设施规划图:标明市政设施的走向、容量、位置,相关设施和用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g)绿化景观规划图: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的名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h)表达规划意图的透视图或鸟瞰图。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编制:1)组织前期研究,在

65、此基础上,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2)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3)依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4)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对于涉及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专题,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研究。5)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充分吸取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的意见。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提出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专题组成部分。6)组织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充分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保证有关专业规划的空间落实。7)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