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46526183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结核病传播宣教的团队合作 通过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向社会宣传我国结核病流行现状”让人民知道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慢性性传染病,是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指导人民如患有结核病,应当到当地结核病专院正规治疗,教会病人不随地吐痰,住院病人把痰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焚烧等处理,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了口鼻,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房间应经常开窗,保持通风,室内温度适宜,清洁卫生。让人民知道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通知。 我国目前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较多,加速了结核病的传播速度。需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宣传教育,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防治机构要定期探访,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的基本

2、情况,如:传播途径、流行特征、主要症状等,使得他们对结核病的防治有正确的认识。督导这些患者的行为,疏导不稳定的情绪,解决心理上的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中华人民共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要履行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职责。作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提供方,各级结防机构和政府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不断健全结核病健康教育机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健教育模式。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课程培训,传递科学的结核病诊断、监测和管方法,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结核病防治队伍。此外,目前还需建立一套对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和体系,通过对健

3、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总结结核病防控中的得与失,指导下一步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一)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及作用方式。 目前开展健康教育是从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的。住院当日首诊护士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入院须知、安全注意事项、作息时间、陪护、探视及卫生制度。第二日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如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防护。第三日由主治医生、科主任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案、用药原则、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患者表示了解掌握并签名。 (二)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指导作用 青壮年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后往往表现以下几种心理反应:否认、消极、

4、自卑、焦虑、恐惧等。首先否认自己患有传染病,怕别人知道后另眼相看,怕被老板炒鱿鱼,怕同事朋友远离,怕传染给家人,怕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担心学业、前途,恋爱、婚姻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消极自卑,沉默不语,不愿和同事朋友相处。疾病的折磨、亲朋好友的远离,使患者更加感到孤独 老年患者以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轻视治疗,缺乏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甚至有的老年患者,听传闻用药,看广告,迷信江湖医生治疗,不去专科医院治疗,失去治疗佳机,使病情加重,反而更增加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三)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对策,而且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分析和了解患者的

5、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肺结核发生、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不要担心治不好,也不要麻痹大意,只要及时正规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健康教育有助于肺结核正规治疗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疗程均长。有的患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以为打针快,对全程服药缺乏足够的信心。有些患者症状好转或出现副反应或经济困难,就自行中断用药,这样容易形成复发,导致难治性与耐多药性肺结核的产生。 (四)医护人员应不失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早

6、期发现,早期用药,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药量不足、种类不够、组织内不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疗效不佳,且易产生继发性耐药。滥用药物或药量过大,不但造成浪费,极易出现毒副作用。 规律、全程用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从而使患者明白坚持治疗原则的重要性。并严格遵照化疗方案,避免遗漏和间断。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较多,故医护人员应使患者熟知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常用结核杀菌药物有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结核抑菌药物有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其中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等可引起肠胃不适,利福平、雷米封可有肝功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可致听力障碍,乙胺丁醇可致视神经炎。

7、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停药或更换方案。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项治疗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内容可伴随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开展,如在确诊阶段可帮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在治疗阶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体位、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 (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 消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负性心理,保障规范用药,尽早发现药物毒副作用,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传播,对控制结核病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

8、巧。交流时声调应平和,语速适中,用词通俗易懂,应注意通过身体姿势与体态结合,并有预先的环境准备,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 一定要注重健康宣传效果的评价。加大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适合本地区实情、花费相对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核病健康教育要以提高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作为最终目标。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肺结核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肺结核常见的症状及始发症状,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结核病治疗地点进行治疗;介绍肺结核的消毒隔离及如何正确留取痰液标本;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抗结核药的使用如果不足量,不足疗程会使治疗失败,产生耐药,剂量过大

9、,则会出现毒副反应;常用抗结核药物的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定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的意义;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戒烟戒酒;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 (七)结核病的传播方式 1.有咳嗽、咳痰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尤其是痰结核杆菌涂片阳性的未经治疗者。 2.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染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健康人吸入排菌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从鼻腔和口腔喷出的含菌飞沫就可能引起感染。 3.结核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染源病人的病情严重性,排菌量多少、咳嗽频率,病人居室的通风情况及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接触者的抵抗力有关,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结核病人一年

10、中可能传染510人。 4.结核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未感染过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他们主要来自于生活水平较低,人群密度相对稀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当他们进入城市或其它人口密集场所时,很容易被感染,而且往往于发现晚,易形成新的传染源,而传染给更多易感者,甚至造成爆发性流行。 5.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也属于易感人群。如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合并结核感染以后最容易迅速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而死亡,与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亲友、同事以及医务人员均属于结核病易感人群。 6.在卫生宣传教育时,要特别强调不要对着他人咳嗽,在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用手捂住口鼻。现阶段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不外乎卡介苗(BCG)接种和化学预防(即预防性治疗)。BCG接种适用于未受结核菌感染的人群;而预防性治疗是针对已感染结核菌的人群。我BCG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对儿童结核病发生有一定预防效果,尤其可大大减少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的发病数 7.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疗管理水平决定着控制结核病传染源的总效应,因此结核病控制的关键是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从而提高病人发现率有特殊意义。一定要注重健康宣传效果的评价。加大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适合本地区实情、花费相对小、效果好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核病健康教育要以提高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作为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