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514475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84.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刺法灸法学教案35(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刺法灸法学教案(供2008级针推专业本科二班使用)赵欣纪21年二月学科审阅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名) (学科带头人签名)教案首页第1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2 月15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 月6 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概述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2、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和内容特点。2.熟悉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及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3.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经络腧穴的相关内容(10分钟),重点讲述刺法灸法的定义和内容特点(20分钟);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及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30分钟);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45分钟),小结(15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及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难点:刺法灸法学的内容特点。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

3、手段和时间分配一、概述1、复习以前有关经络腧穴的知识,引出刺法灸法学的定义。2、说明刺法灸法学的内容特点,补充刺法与灸法的关系和刺法灸法与经络腧穴的关系。3、比较刺法和灸法的异同。4、阐述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针刺技术:针具、针法、施术部位灸法技术:艾灸法及其它5、刺法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重点说明其重要性。二、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1、针法的历史发展针具的研制与改进:重点说明九针的研制和现代发展应用。针刺手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内、难刺法总结2、灸法的历史发展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材:介绍艾叶的特点。简要说明灸法的种类。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15分钟(教案末

4、页)小 结刺法灸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时既要熟记基础知识,更应勤于实践,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国是针灸医学的发祥地,我们只有学好针灸学才能保持针灸医学的国际领先地位。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何谓砭石?其古代时的作用是什么?二、论述1.试述针灸的起源。2.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有哪些?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2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2月17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

5、格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 熟悉毫针的构成、规格、练针方法和针刺前的准备。要求: 毫针的构成、规格、练针方法和针刺前的准备。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刺法灸法的相关内容(10分钟),毫针的构造、规格(30分钟) ;毫针操作基本功(30分钟);练针方

6、法和针刺前的准备(40分钟);小结(10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毫针针刺前的准备 难点:毫针操作的基本功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1、毫针的构造:毫针是针灸防治疾病主要的常用的医疗器具,针灸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毫针的结构和各种规格才能在临床中准确地选用。当前临床常用毫针有两类:一类为无菌毫针,另一类是反复使用的毫针。毫针的结构及其作用:毫针可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针尖:针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其状如松针,是接触皮肤刺入肌体的部分。针身: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称之,亦称针体

7、。是毫针的主体部分。针根:针身至针柄连接的部分。针柄:针根至针尾的部分,是医者持针的部分,也是温针放置艾灸的地方。一般多用金属丝缠绕成螺旋状。针柄的现状有圈柄、花柄、平柄、管柄等多种。针尾:针柄的末梢部分称为针尾。根据针柄、针尾的构造、形状不同分为:环柄、花柄、平柄、管柄。2、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而区分3、毫针刺法的练习毫针练针法,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练习,这是针灸医生的基本功,也是提高针刺治疗效果的基本保障。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进针时就很难力贯针尖,减少刺痛,而且对各种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在临床上,手法熟练者,一般进针快,透皮时不痛或仅微痛。进

8、针时手法灵活自如,病人乐于接受治疗;手法不熟练者,常难以控制针体,进针困难,容易引起疼痛,进针时动作往往不协调,给病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使病人对针刺治疗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毫针练针,是初学针刺者和针刺医生临诊前必须进行的基本训练。40分钟40分钟4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毫针,为古代“九针”之一,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现临床所用毫针多用不锈钢制成,也有用金、银制成的。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所以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针芒 2.针柄二

9、、简答1.刺手的作用是什么?2.押手的作用是什么?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3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2月22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练习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针灸技能训练(一)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习毫针进针

10、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为在腧穴上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分二组练习毫针操作基本功,由教师示教后,在学生中巡回进行带教,对部分学生的操作技术示范或进行纠正:1、 针垫练针(40分钟)2、 自身练习(40分钟)3、 互相练习(40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针手法具体操作技术难点:进针手法具体操作技术,持针姿势。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白备棉团、纸垫、纸板。 实习步骤 一、纸垫、棉团练针 (一)纸垫练针 选

11、用1。01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二)棉团练针 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人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 2提插练习:将针刺人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的幅度大小,上下层次分

12、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 技术要点:(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2)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二、自身练针 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40分钟40分钟4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在自身练习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模拟临床实际,两人交叉进行试针练习。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规范操作方法,相

13、互交替对练,练习内容与“自身练针法”相同。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将自身和相互练针的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4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2月24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节 基本操作技术 持针法 押手法 进针法 针刺角度和方向 针刺深浅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

14、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熟练掌握毫针的持针法,押手法,进针法,针刺角度和方向,针刺深浅等具体操作。要求:毫针的持针法,押手法,进针法,针刺角度和方向,针刺深浅等具体操作。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刺法灸法的相关内容(10分钟);重点讲述毫针的持针法,押手法(60分钟);进针法,针刺角度和方向,针刺深浅,行针法等具体操作(40分钟);小结(10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毫针的持针法,押手法,进针法,针刺角度和方向,针刺深浅等具体操作。复习相关内

15、容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即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以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双手进针法 即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协同进针。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 又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

16、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针管进针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下列三种角度。直刺 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斜刺 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指针

17、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应根据体质、年龄、病情、部位、阳证、新病,阴证来选择相应的深度。总的来说,针刺深度是以既有针感,同时又不伤及脏器为宜。至于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也有影响,也应予以重视。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讲,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小结10分钟40分钟30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案续页(教案末页)小 结熟练掌握毫针的持针法、明确刺手和押手的姿势、方法、

18、作用,重视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协调动作的临床意义。针刺入皮下后,根据病人体质、体型、年龄、性别、病位等不同情况和目的要求而施以正确的针刺角度、针刺方向和针刺深度,操作方法,必须熟练地掌握与运用。针刺角度、方向、深度,三者虽然操作不同,各有特点,但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临证时要灵活应用,正确操作。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何谓行针?2.何谓得气?3.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各包括哪几种?4.单式补泻手法包括哪几种?10.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有哪些?二、论述1.试述临床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各应如何操作?2.如何掌握针刺角度和方向?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5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2月29日 教案完

19、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练习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针灸技能训练(二)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分二组练习毫针操作基

20、本功,由教师示教后,在学生中巡回进行带教,对部分学生的操作技术示范或进行纠正:1单手进针法(40分钟)2双手进针法(40分钟)3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40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针手法具体操作技术难点:进针手法具体操作技术,持针姿势。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实习步骤 一、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即左手按压爪切,右手持针刺人,双手配合进针的操作方法。 (1)爪切进针法技术要点:指甲爪切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适当。 (2)夹持进针法 技术要点:注意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3)舒张进针法技

21、术要点:左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4)提捏进针法技术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为1530。 2单手进针法技术要点: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一)针刺角度 1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进针法,将针体垂直刺人皮肤,针体与皮肤呈90角。 2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进针法,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刺人皮下。 3横刺法:(1)取百会、神庭穴,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2)取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 (二)针刺方向 取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

22、,向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 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人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40分钟40分钟4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选择针具作进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人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将本次练针的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6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3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四节 基本操作

23、技术 提插法 捻转法导气法和平补平泻 留针法 出针法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熟练掌握毫针的行针法,导气法和平补平泻,留针法,出针法等具体操作。要求:毫针的行针法,导气法和平补平泻,留针法,出针法等具体操作。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刺法灸法的相关内容(10分钟);重点讲述毫针的行针法(40分钟),导气法和平补平泻(30

24、分钟),留针法,出针法等具体操作(30分钟);小结(10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毫针的行针法,导气法和平补平泻,留针法,出针法等具体操作。难点:毫针刺法的练习方法包括纸垫练习法、棉团练针法、自身练针法。复习相关内容行针手法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可分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一)基本手法 是针刺的基本动作,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2捻转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

25、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以上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留针:当毫针刺入腧穴,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穴内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针刺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出针 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

26、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缓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猛拔),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阶段小节10分钟40分钟30分钟30分钟10分钟 教案续页(教案末页)小 结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古今医家运用的行针手法名目繁多,但归结起来,提插法、捻转法是行针最基本的手法,也是旅行针刺补泻的基础手

27、法,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辅助手法在特殊情况下,配合基本手法,使之达到行针的目的,也需熟悉。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何谓行针?2.何谓得气?3.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各包括哪几种?二、论述1.试述行针基本手法的具体操作。2.得气时医生与患者各有什么感觉?未得气又是什么感觉?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7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3月8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练习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针灸技能训练(三)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

28、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应有的针感。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分二组练习毫针操作基本功,由教师示教后,在学生中巡回进行带教,对部分学生的操作技术示范或进行纠正:1提插法(40分钟)2捻转法(40分钟)3平补平泻(30分钟)4导气法(10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提插、捻转手法具体操作技术难点:平补平泻手法具体操作技术。 教

29、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 实习步骤 一、捻转法 针体进入穴位一定深度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持针,并用中指微抵针体,通过拇、食指来回旋转捻动,反复交替而使针体旋转。 技术要点:捻转时,拇指与食指必须均匀用力,其幅度与频率可因人而异。 二、提插法 进针后,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下插与上提的幅度、速度相同,均不分层操作,一上一下均匀提插。 技术要点: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三、平补平泻 进针至穴位一定深度,用缓慢的速度,均匀平和用力,边捻转、边提插,上提与下插、左转与右转的用力、幅

30、度、频率相等,并注意捻转角度要在90180之间,提插幅度尽量要小,从而使针下得气,留针20-30分钟,再缓慢平和地将针渐渐退出。 技术要点:均匀平和用力,边捻转、边提插,以得气为度。 四、导气法 在进针得气后作导气手法。由腧穴浅层徐徐进入深层,再从深层徐徐退针至腧穴浅层;或由深层徐徐退针至腧穴浅层,再从腧穴浅层徐徐进入至深层。每进退1次需时3-4分钟,每1次为导气1度。可反复行针35度。每度导气可留针35分钟后,再行下一度导气手法,也可连续操作。待导气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 技术要点:由腧穴浅层徐徐进插入深层,再从深层徐徐退提针至腧穴浅层。 40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选择

31、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选择针具作行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依上法行针,注意行针后的得气。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将本次练针的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8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10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

32、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临床常用刺法;掌握头面颈项部、胸腹部、背腰骶部、上肢和下肢部腧穴要求: 临床常用刺法头面颈项部腧穴、胸腹部腧穴、上肢和下肢部腧穴、背腰骶部腧穴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重点讲述病位深浅刺法(20分钟),透穴刺法(20分钟);局部多针刺法(10分钟),运动针刺法(10分钟);重点讲述头面颈项部腧穴(15分钟)、胸腹部腧穴(15分钟)、上肢和下肢部腧穴(15分钟)、背腰骶部腧穴(15分钟)。采用理论讲授、

33、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病位深浅刺法;上肢和下肢部腧穴、背腰骶部腧穴难点:透穴刺法;头面颈项部腧穴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 复习相关内容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一、透穴刺法:又称为透针刺法,透刺法,指一针透达两个或多外穴位。包括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二、局部多针刺法:1、傍针刺法:两针同入,正入一针,旁入一针。2、齐刺法:三针同入,正入一针,旁入两针。3、扬刺法:五针同入,正入一针,旁入四针。4、围刺法:多针同入,正入一针,旁入多针。三、病位深浅刺法1、毛刺、直刺和半刺:为刺皮之法。常用于儿科患者。2、分刺、合谷刺和浮刺:为刺肉之法。可治疗各种

34、肌肉和软组织损伤。3、恢刺和关刺:为刺筋之法。主要用于肌腱、韧带和关节病变。4、短刺和输刺:为刺骨之法。适用于各种骨病及其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与痿证。四、运动针刺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医者实施手法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处。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一、头面颈项部腧穴二、胸腹部腧穴三、背腰骶部腧穴四、上肢和下肢部腧穴小结10分钟30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人体各部腧穴,其针刺的方法和要求不尽相同,腧穴的具体针刺操作方法一般取决于所在部位与病情。就部位而言,针刺操作的方法和要求主要与该部位的解剖特点相关,一般部位邻近的腧穴,其针刺方法相似。腧穴邻近重要的内脏、器官,或分布于大的血管

35、、神经附近,或位于等有特殊解剖结构之处,若针刺不当则极易发生意外,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针刺。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何谓透针法?2.何谓运动针法?二、论述1.试述眼部腧穴的具体操作。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9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15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

36、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熟悉各种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要求: 各种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经络腧穴的相关内容(5分钟),重点讲述晕针、滞针、弯针、折针、出血和皮下血肿(60分钟);针刺异常感、针穴疼痛、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针刺引起内脏损伤、针刺引起神经损伤(50分钟),小结(5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晕针、滞针、弯针、折针、出血和皮下血肿。难点: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37、、针刺引起内脏损伤、针刺引起神经损伤。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 1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2 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原因 3 弯

38、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碰撞和压迫。4 断针: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5 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称为血肿。 6 气胸: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燥、恐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线胸透可见

39、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7 刺伤脑脊髓: 如误伤延脑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等。如刺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处理: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马上出针。轻者,需安静休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则应结合有关科室如神经外科等,进行及时抢救。 预防:凡针刺督脉腧穴-12胸椎以上及华佗夹脊穴,都要认真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如针刺风府、哑门穴,针尖方向不可上斜,不可过深;在行针时只宜捻转手法,避免提插手法,禁用捣刺手法。

40、60分钟)30分钟3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一般情况下,针刺治疗是一种既简便又安全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触犯针刺禁忌,或针刺手法不适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有时也会出现某种不应有的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折针、针后异常感、损伤内脏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不然,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灸工作者应引为注意,加以预防。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对于晕针怎样处理?如何预防?2.引起滞针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现象?如何处理及预防?3.对于弯针情况应当怎样处理和预防?4.对于断针现象如何处理及预防?5.怎样预防和处理

41、血肿?6.创伤性气胸是怎样造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10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17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

42、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治神法和针刺得气、辅助针刺手法,熟悉影响得气的因素,气至病所和行气法。要求:影响得气的因素,气至病所和行气法,治神法和针刺得气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复习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的相关内容(10分钟),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20分钟),重点讲述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50分钟);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30分钟),小结(10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作用于经络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难点: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损伤。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一、治神法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

43、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 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一)针刺前必须定神(二)治神要重视心理安慰(三)进针要注意守神 (四)行针宜移神制神,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术者宜采用各种催气手法,促使针下得气。二、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 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所谓得气,主要是指针刺过程中毫针与经气相得。具体地说,就是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就是得气。得气又可称为气至,现代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 (一)针刺得气的指征 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辅助手法是

44、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刮柄法:亦名划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使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下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弹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 搓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搓23周或35周,

45、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应用,以免使肌肉纤维缠绕针身。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 摇柄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此法若直立针身而摇,多自深而浅的随摇随提,用以出针泻邪。若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一左一右,不进不退,如青龙摆尾,可使针感单向传导。震颤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60分钟)30分钟3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循经感传,是指针刺得气后,针感沿着经脉走行传导的现象。气至病所是循经感传的最佳表现。循经感传而使气至病所,需用综合方法来达到目的,方

46、法要因人因病而异,视机体反应状态来灵活应用,同时也应根据术者的习惯和经验来选择。促使气至病所的主要方法为行气法。若遇关节而经气阻涩者,可用青龙摆尾和白虎摇头等法,并施以循摄法,使经气通关过节。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得气时医生与患者各有什么感觉?未得气又是什么感觉?2.试述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11次课 授课时间: 2010年3月22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讲授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第一节 针刺补泻 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第三

47、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掌握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 了解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及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掌握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熟悉复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了解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了解平补平泻。要求: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单式

48、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复式针刺补泻手法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平补平泻。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重点讲述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10分钟)、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10分钟);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10分钟)、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10分钟)。重点讲述单式针刺补泻手法(20分钟)、复式针刺补泻手法(20分钟)。重点讲述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20分钟);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10分钟);平补平泻(10分钟)。采用理论讲授、提问、讨论及自学、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单式针刺补泻手法,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难点: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复

49、式针刺补泻手法,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平补平泻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 第五章针刺补泻第一节针刺补泻一、针刺补泻的概念和范畴二、迎随是针刺补泻的原则三、针刺补泻的临床依据四、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第二节针刺补泻手法一、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二、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三、飞经走气四法第三节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一、针刺刺激量及其临床应用二、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三、平补平泻40分钟40分钟40分钟(教案末页)小 结疾病的本质是致病邪气与人体正气相搏而导致机体阴阳出现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产生虚实变化。治疗疾病,即是使用各种方法以扶正祛邪,从而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同样道理,用针刺促使阴阳平衡

50、来恢复人体健康,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毫针治病必须依靠手法的操作,针对虚实病证的操作技术是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以“气”的理论为主导,而补泻手法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得气的基础上。所以灵枢终始说:“凡刺之道,气凋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一、简述1.单式补泻手有哪些?2.试述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3简述徐疾补泻的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实施情况及分析教案首页第12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3月24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2月6日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年级2008级专业、层次2008级针推本科2班任课教师赵欣纪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授课方式练习学时3授课题目(章、节)针灸技

51、能训练(四)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2、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3、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4、陆寿康胡伯虎等,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10月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针刺补泻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应有的针感,出现相应的补泻效果。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分二组练习毫针操作及针刺补泻手法,由教师示教后,在学生中巡回进行带教,对部分学生的操作技术示范或进行纠正:1提插补泻法(20分钟)2捻转补泻法(20分

52、钟) 3徐疾补泻法(20分钟)4呼吸补泻法(10分钟)5开阖补泻法(10分钟)6考试(40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手法具体操作技术难点:徐疾补泻具体操作技术。 教案续页基 本 内 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 配器材用具:各种毫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棉纱球、针盘等。实习步骤 一、单式补泻手法 (一)徐疾补泻法 补法:将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随之将针徐徐地向内推进到一定的深度,疾速退针至皮下;出针时,快速出针并疾按其穴。重在徐人。 泻法:将针快速刺人皮肤后,再疾速插入深层得气,随之徐徐地向外退针至皮下;出针时,缓缓出针并且不按其穴或缓按其穴。重在徐出。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以徐进疾退为补法,疾进徐退为泻法。 (二)提插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轻提(即慢提急按)。针上提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针下插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