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

上传人:晚**** 文档编号:4646195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共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动控制原理复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 C. B. D. 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A. 准确度越高C. 响应速度越快B. 准确度越低 D. 响应速度越慢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幅频特性应为:A. C. B. D. 4、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 判断稳定性C.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B. 计算输入误差D. 求系统的根轨迹5、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 非线性系统。6、对于代表

2、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A. 微分C. 加减B. 相乘D. 相除7、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C. 执行元件B. 给定元件D. 放大元件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A. 上升时间C. 调整时间B. 峰值时间D. 最大超调量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A. 相位C. 稳定裕量B. 频率D. 时间常数10、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 0.707C. 1B. 0.6D. 01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

3、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之间有如下关系:A. C. B. D. 12、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A. 闭环零点和极点C. 闭环极点B. 开环零点D. 阶跃响应13、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 C. B. D. 14、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A. 低频段C. 高频段B. 开环增益D. 中频段1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 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B. 必要条件D. 以上都不是16、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C ) A. 它只

4、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 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 它始终为0非线性系统17、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A. 0C. 1/k B. 0.1/kD. 18、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A. 系统无执行环节C. 系统无反馈环节B. 系统无给定环节D. 系统无放大环节19、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 相位滞后校正C. 微分调节器B. 相位超前校正D. 积分调节器20、在信号流图中,只有( )不用节点表示。A. 输入C. 比较点B. 输出D. 方块图21、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

5、,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A. 相位C. 稳定裕量B. 频率D. 时间常数22、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 系统响应快C. 系统的稳定性差B. 系统响应慢D. 系统的精度差23、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5%,则其调整时间为( )A. 1 C. 3B. 2D. 424、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 )A. 系统响应快C. 系统的稳定性差B. 系统响应慢D. 系统的精度差25、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 B. 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C. 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 频率特性没有量

6、纲26、II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 60(dB/dec)C. 20(dB/dec)B. 40(dB/dec)D. 0(dB/dec)27、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D. 非线性系统。28、二阶振荡环节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A. 最大相位频率C. 谐振频率B. 固有频率D. 截止频率29、单位反馈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的正确含义是:( ) A. 在 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B. 在 时,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的稳态误差; C. 在 时,输出位置与输入

7、位置的稳态误差; D. 在 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30、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两个“S”多项式之比 ,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A. N(S) = 0 C. 1+ N(S) = 0B. N(S)+M(S) = 0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31、非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则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与输出端定义的误差之间有如下关系:( )A. C. B. D. 3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A. 0.5C. 1.5B. 1D. 233、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8、( )A. C. B. D. 34、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A. 特征方程C. 幅值条件B. 幅角条件D. 幅值条件+幅角条件3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 相位超前校正C.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B. 相位滞后校正D. 反馈校正36、已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则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变化范围为( )A. 045C. 090B. 0-45D. 0-9037、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 )上。A. s左半平面C. s上半平面B. s右半平面D. s下半平面38、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A. 越小C. 不变B. 越大D. 无法确定39、

9、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 PDIC. IPD B. PDID. PID40、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 )A. C. B. D. 41、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低频段B.开环增益C.高频段D.中频段42、一阶系统的闭环极点越靠近S平面原点:( )A. 准确度越高C. 响应速度越快 B. 比准确度越低D. 响应速度越慢43、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 )A. -1C. (2k+1)/2 (k=0,1,2,)B. 1 D. (2k+1)(k=0,1,2,)44、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 距离虚

10、轴很近C. 距离虚轴很远B. 距离实轴很近D. 距离实轴很远50、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 )校正。A. 滞后C. 滞后-超前B. 超前D. 减小增益51、单位反馈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的正确含义是: A. 在 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B. 在 时,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的稳态误差; C. 在 时,输出位置与输入位置的稳态误差; D. 在 时,输出速度与输入速度的稳态误差。 52、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A. C. B. D. 53、已知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确定系统的相角裕度:( )A.12.60 B.20.50C.300D.

11、45054、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幅频特性应为:( )A. C. B. D. 55、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两个“S”多项式之比,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A. N(S) = 0C. 1+ N(S) = 0B. N(S)+M(S) = 0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二、填空题1、线性离散系统中脉冲传函的定义 。2、典型非线性特性有饱和特性、死区特性、间隙特性、 、非线形增益、滞环特性。3、自动控制的涵义 。4、工程上对自动控制系统在性能上的要求有 、 、 。5、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系统。6、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7、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 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8、超前校正

12、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 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9、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10、一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二阶6、一般讲系统的位置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系统当输入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11、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 有关。12、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 、 。13、 传递函数 。12、典型自动控制系统中包含的基本环节有反馈环节、 、 、 。13

13、、PID调节中的“P”指的是 控制器,“I”指的是 控制器,“D”指的是 控制器。14、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越好。15、时域分析法的特点是 、 ,局限性是 。16、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17、研究控制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 、 等。18、根轨迹起始于 ,终止于 。19、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20、在 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 、 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20、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

14、函数的 。环节并联后总的传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 。21、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 节点和 节点之间。2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 、 、 、 和延迟环节等。2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 、比较点、方框和 。27、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 ;而最大超调量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 。28、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 和 稳定判据。29、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 。30

15、、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 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 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 。31、超调量仅与阻尼比有关,越 ,Mp则越 ,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阻尼比越 ,振荡越 ,平稳性越差。当=0,系统为具有频率为Wn的等幅震荡。32、系统中增加一个闭环左实极点,系统的过渡过程将变 ,超调量将 ,系统的反应变得较为滞呆。33、根轨迹的规律是 条件和 条件。统的开环相频特性(w)等于各个环节 之和。34、在s右半平面上既无 又无 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

16、,称为 。35、时域性能指标,包括 指标和 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包括 频域指标和 频域指标。36、校正方式可以分为 校正、 校正、 校正和 补偿等。串联校正和并联校正是最常见的两种校正方式。37、根据校正装置的特性,校正装置可分为 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和 校正装置。38、跟轨迹图揭示了 、阻尼系数、振型等动态性能与系统参数的关系,用跟轨迹图设计控制系统的关键是配置合适的 。39、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w)等于各个串联环节对数 之和,系40、在z域中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且仅当采样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跟均分布在z平面上的 ,后者所有特征跟的模均小于 ,相应的线性定常系统是稳定的。41、系

17、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42、根据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控制系统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 。43、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 有关,与系统的 有关。45、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46、PD控制器是一高通滤波器,属 校正装置;PI控制器是一低通滤波器,属滞后 装置;而PID控制器是由其参数决定的 滤波器。47、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法和 法。48、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三、综合题1、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图12、试证明图2中所示的力学系统(a)和电路系统(b)是相似系统(即有相同形式的数

18、学模型)。 图23、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求输入时系统的输出。图34、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5、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15,试计算相角裕度。 6、试概略绘出下列多项式方程的根轨迹。7、图4所示电路,求传函。UrUcR2R1C0R0R0C1-图48、图5所示系统,求传函。+W1W2HXcXr图59、已知一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2.18Xc(t)t (s)tm0.8 图610、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5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图511、设系统开环传函为,试分别大致画出T三

19、种情况下的奈氏图。12、根据图6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b与c,d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 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6解:(1) 负反馈连接方法:a-d. b-c(2) 系统方框图如下。13、试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 。14、图7 (a),(b)所示均为调速系统。(1) 分别画出图7 (a)、图(b)所示系统的方框图。给出图7 (a)所示系统正确的反馈连线方式。(2)指出在恒值输入条件下,图7 (a)、(b) 所示系统中哪个是有差系统,哪个是无差系统,说明其道理。图7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 15、设图8(a)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8(b)所示。试确

20、定系统参数,和。图816、已知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或对数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17、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18、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19、采用离心调速器的蒸汽机转速控制系统如图9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蒸汽机带动负载转动的同时,通过圆锥齿轮带动一对飞锤作水平旋转。飞锤通过铰链可带动套筒上下滑动,套筒内装有平衡弹簧,套筒上下滑动时可拨动杠杆,杠杆另一端通过连杆调节供汽阀门的开度。在蒸汽机正常运行时,飞锤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的反弹力相平衡,套筒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

21、。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下降,则飞锤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图9 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20、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求单位阶跃响应。21、在已知系统中,。试确定闭环系统临界稳定时的22、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 23、试概略绘出下列多项式方程的根轨迹。2

22、4、图10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图10水温控制系统原理图25、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26、设角速度指示随动系统结构图如图11所示。若要求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无超调,且调节时间尽可能短,问开环增益应取何值,调节时间是多少?图112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参数,试确定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28、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29、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试概略绘制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30、图12(a),(b)所示的系统均为电压调节系统。 假设空载时两系统发电机端电压均为110V,试问带上负载后,图12(a),(b)中哪个能保持110V不变,哪个电压会低于110V?为什么?图12 电压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图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