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429703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英语学习自然要涉及到跨文化的交际。同时,跨文化交际研究也“要结合外语教学”(胡文仲,1994)。值得注意的是,“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Larry,2000),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因而我们学习英语不仅要懂得如何同外国人进行成功交际,了解和研究异国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的事物和概念,从而介绍和传播我国的文化。本文旨在对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双向的、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方法、模式、疑问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层

2、面的探究与研究,找到文化双向交流的“平衡点”,以及教学实践方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平等双向、教育教学实践一、研究的缘起21世纪,世界进入全球化发展。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人类发生新的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来自文化方面的差异。更有学者提出,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而这就更加需要“语言”的辅助。语言到底掌握到何种程度才算是“会一种语言”呢?刘润清教授有这样的思考:“会一种语言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别。按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说法,五岁的儿童已经是合格的(competent)语言使用者。而我们培养外

3、语人才的目标远远高于这种要求。我们培养的外语使用者必须是文化人。”为配合本文研究,我在本校45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过一次包括口试、笔试等几项内容的调查,结果发现90%左右的学生了解并可以用英语简单的介绍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和汉堡包等西方食品。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和介绍如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饺子、馄饨等中国传统美食。这意味着,当学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他们大多只能用英语提问,之后便是倾听、接受、再提问 一个看似主动而实则被动的过程,以问代答实属无奈。如果说缺乏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是造成语言交际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缺乏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五千年文

4、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应该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而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以外语为媒介,培养学生具有平等的、双向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二、实践与收获 (一)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1、利用校内资源(1)教材的二次开发Cortazzi(1999)将语言课本的文化材料分为三类:A.目的语文化材料:使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作为材料。B.本国语文化材料:将学习者本国的文化作为学习内容。C.国际目的语文化材料:应用世界上英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但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大多以第一材料为主,牛津英语也不例外。为了弥补教材的缺陷,我们应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整合与拓展,加大后

5、两类材料,尤其是本国文化材料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语言的文化系统,加大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2)双语教学“初体验”双语教学是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中小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校于2002年开始推行双语教学,并着重在非语言学科类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加大本国文化英语语言使用的比重。先后有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双语教学评选活动,并获等第奖。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双语教学模式,形成了双语骨干教师队伍,并于2006年通过了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的验收。(3)硬件环境建设即利用英语教学静态环境,让学生耳闻目染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浓浓氛围中。在本校

6、,校门口每天的“Hot News”用双语告诉大家最及时的国内热点新闻;教室里不断更换的“Today I Know”让师生了解历史上的今天;楼道上布置着中英双语的格言警句,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时刻教导着学生为人的道理。(4)软件活动开展校内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在组织方式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自主性。比如,本校就有几项较有特色的语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如:“我来教外语”(利用早操时间段,全体师生、家长及校外人力资源均可参加的语言学习平台)、“午间口腔操”(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由英语组教师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传授社交、礼仪、文化等英语表达法的板块)、“海英贝”(利用每天中午,开设一个年级的英语发

7、烧友与同学、老师或者外籍教师交流的专场)等。2、利用校外资源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课堂也不可能是语言学习的唯一场所。因而,我们还要“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校外”这一广阔的空间。(1)亲子教育“E家乐”为配合本文研究,我对45年级子女成绩较好,且掌握一定英语技能的4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部分结果是:只有名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持结合性动机(如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等),其余34名学生家长都明确表示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实用的目的,更希望能同目的语使用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因而,我校家长也格外配合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积极参与

8、到英语学习大军中。如“E家乐”家庭英语挑战赛就是我校在家庭英语学习方面进行的一个有益尝试。该活动如今已成了我校的品牌活动,松江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此项活动。(2)“社区文化”巧利用学校的生命力不仅来自学校的内部、还取决于与外部的互动,打破学校传统封闭的界限,积极开展学校社区的共建教育文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比如,每年外语节,本校都将制作的展板送到附近小区进行展览,组织一些英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做“社区讲解员”;同时选送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到社区幼儿园做“英语小先生”;另外,我们还与一些外籍学生家庭进行“我到同学家过夜”的相互交流体验活动。(3)“大学资源”深挖掘松江有着丰富、独特且多样的大学

9、城资源,在校的优秀大学生也十分渴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部分大学生也有在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的志愿。因而,作为学校,可以对大学城的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3年创办一国际项目(ASP net),其宗旨是动员全世界各学校加强教育在促进和平文化、忍让和国家间理解中的作用。目前共有全球共有5700所学校加盟。在其年会上曾指出“一种文化的呈现与传承到为世人所知,需要去认真地学习、深入地了解、切身地体验直到主动地传播”。基于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传承的过程,结合小学阶段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本文建议,共

10、设四大板块,含十四个子目标的内容作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研究内容,并已率先在我校进行实践研究:板块一:中外文化表达的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战场。作为教师,在制定某单元、某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时,除了明确教育点和语言点之外,还要明确应该而且能够渗透的文化点。目标一:让学生对教材每一模块所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描述。案例1: 选取于校本教材 教材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1A Unit3Clothes“迷你裙”的由来。mini-skirt旗袍Qipao2B Unit 8 Time英国的“大本钟”Big Ben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沙漏。hourglass目标二:对学校生活、家庭交流、朋友交往等

11、方面学习英语表达法。案例2:我校某教师在讲授一课时,讲到“英美人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可以统称男性为Mr.,对未婚女性称为Miss,对已婚女性称为Mrs.。而在中国,即使遇到不认识的人,出于礼貌,也会称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重视家庭、亲情、血浓于水的感情。目标三:对具有民族特色和实事进程等方面学习简单的英语表达。案例:我校某教师在参加区级公开课时,执教,他以“海宝”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观美丽的家园,International Garden City(“国际花园城市”)松江。让学生学会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Xinlin Temple(西林禅寺)、Fangta Park(方塔公园)、S

12、heshan Church(佘山教堂)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块二: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社交礼仪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影响着语言的运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约和说话规约。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些差异。目标一:了解个别英语表达法隐含文化内涵的不同。案例:我校某教师在“午间口腔操”中,为三年级的学生讲述“英语中的五颜六色”,比如在英语中的绿色,具有“嫉妒”的象征意义green-eyed。而汉语中,表达这种意义的,则是红色,如“红眼病”。目标二:了解个别词语褒贬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取舍。案例:我校某教师讲授一课时,

13、拓展了如何介绍自己的属相,介绍了十二生肖的表达法,还特别提到dragon 中国特有的龙,是褒义词,像“龙凤呈祥”;而英美人则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常用来吓唬正在哭闹的小孩子。目标三:了解不同文化规约下的英语表达规约。案例: 选取于校刊世纪风汉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遵照谦虚原则(modesty principle),采取的是“拒绝+否定”的态度。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个体性文化,培养出来的性格是争强好胜、勇于竞争、表现自我。他们遵循的是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采用“接受+同意”的模式目标四:适当学习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宗教、人文、历史等。案例

14、:在本校举办的七届外语节中当中,分别制作了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大型展板,包括所选国家的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气候等,供学生参观与学习,还会在相应国家的“文化月知识竞赛”中进行比赛。板块三:中外文化内涵的体验文化知识的渗透,应该与语言项目的呈现和体验同时进行,并挖掘其更为深一层次的语言文化背后的内涵,“才能还语言的血肉之躯”(李光琨语),使这种语言鲜活起来,教学也自然变得内容厚重、信息丰满、趣味盎然。目标一:学唱中外优秀儿童歌曲。案例:选自校园网站文字新闻 师生相约星期二 童声唱响校园风 发布日期: 2009-03-05 12:56:20“艺术星期二”活动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次活动是广

15、播教唱“优秀校园歌曲”。这次精心选择的是外国歌曲雪绒花和中国歌曲鲁冰花 “艺术星期二”活动不仅给校园吹送着艺术风尚,也让师生们在欣赏艺术、享受艺术的同时收获着更多的乐趣。目标二:模仿中外优秀卡通片片段。案例:在周四下午的拓展型课程中,来自三、四年级的22名学生选修了由我主讲的中外影视欣赏和表演课程。在这个课程当中,同学们欣赏到了很多不同的中外优秀卡通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和表演。在07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展评”中,本班学生表演的小品获一等奖。目标三:学说中外成语、谚语、名人名言。案例:选取于校刊世纪风在我校,除利用校园环境建设外,还有“我来教外语”、,“午间口腔操”等活动来进行语言文

16、化的后天习得。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们都是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反射。这些语言都生动地刻画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烙印,使得文化的摄取变得简单而又难忘。目标四:介绍中外特色美食、名胜景观。案例1:我的一节讲授“小吃”的课堂中,扩充了很多中国的特色小吃,如,乌龙面、豆浆、炒米粉等。学生学起来比那些洋食品要起劲的多了,甚至还有一个学生即兴为炒米粉做起了广告: “ Fried rice noodles. (炒米粉 Made of rice. 纯米制造 Make for friends. ” 做给朋友)板块四:中外文化情感的传播这一方面,想着重提倡从校园建设等大的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多种的

17、、丰富的环境、活动与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传播中西文化,进行更多的跨文化的交际。目标一:“E海英贝”活动中与外教进行定期的文化方面的交流。案例1:选自校园网站图文新闻 “E海英贝”英语俱乐部发布日期: 2008-10-14 13:52:31在美丽校园的一角,有一个可爱的小凉亭“E海英贝”英语俱乐部! 在俱乐部里都是一些英语发烧友,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满足,渴望学会更多的英语。每天中午,都会为一个年级设立活动专场,在这里学生是绝对的主角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高涨的热情把外籍老师都吸引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呢!目标二:与本校外籍学生进行交流体验生活。案例1:2007年8月23日松江教育信息网曾报道新

18、闻外国语小学举行“我到同学家过夜”礼仪实践活动。此项活动是我校在每年的寒暑假由学校的三、四年级同学自愿进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来我校就读,活动中更是推出了一特色项目“无国界一日游”,即选取部分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互换身份,到对方家做客,体验不同文化下的生活。目标三:外语节期间,与上外、外贸的大学生以及一些外籍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案例1:选取于班学生获奖作文We can, we show今年的外语节期间,外贸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精心选材,认真准备,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听、好看的中外歌曲及电影,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自身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三、困惑与反思(一

19、)相应出版物的缺乏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出版物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在中小学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文本,较少看到外文版的本土作品以及以本族文化为背景的英语文本。因而,在本文中已提出教师应做教材的开发者,适量拓展增加母语文化,对本国文化知识及语言有系统性的灌输与传授,让其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提高外语教师的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随着社会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化

20、和汉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意识,而且要在教学中将这些文化和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于思维之中并能服务于语言运用。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中的平等意识,使他们在日后的对外交流中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合格使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应从小开始,不断积累。前不久,一个学生问我,“老师,电视里在向全社会征集狗不理包子的英文名称,您知道吗?”我闻后很是感慨,一是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二是感慨于小小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然而,更多的老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之间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还没有认识到要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平等的意识。所以,作为教师应及时地提高

21、自己的素养,进一步探究文化与语言、文化与交际、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为丰富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1、Gumperz J J.Linguistic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 two communitie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64, (6):66. 2、Hanvey 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C/L Luce, E Smith.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mbridge:New

22、bury House Publishers, 1979:53.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一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5 5、李艳,柳阳春.跨文化交际应加强文化平等交流意识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22-23. 6、程茹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休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50-154. 7、项国雄,雄斌,中西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新闻传播研究,2007(3):18-21.8 8、李娅琳,“试论跨文化交际中平等意识的缺失及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28-31 9、潘晓慧,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J.外语学刊,1996年第2期. 10、田德新,外语教学中的实际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2年第1期. 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