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46388850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使用有效性的思考中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差,习惯直观思维。因此,在课堂上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然而,在实际的低年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课堂上乱哄哄的,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之。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学具,使学具在课堂中发挥它最大作用,真正使学具使用有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认为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学具使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思考一:课堂上学具

2、使用流程的控制小学低年段学生,操作前不善于选择和取出学具,也不善于倾听,一说动手操作,就乱抓一气,操作后不善于保留结果,讨论完把学具推向一边待课后收拾等,为使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操作什么;()怎样进行操作;()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例如:教学第二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

3、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个,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明确目的,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摆放的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思考二:学具使用是不是成为必要 通过学具操作加强感悟,是低年段学生形成新知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克服思维障碍,而且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想像能力的转化。但是不是在每节新授课中,只要安排了动手操作,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呢?有位教师做过这样

4、的尝试: 在设计8、7、6加几的教学时,他思考:要不要让学生摆一摆学具呢?因为在刚学完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充分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加几就得十几。而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觉得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8、7、6加几,因此没必要再让学生动手体验了。可又一想,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让他们凭借头脑中“给九凑十”的方法,想象着解决8、7、6加几,未免放手得太早了。那么,是否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凑十的过程呢?在难于取舍的情况下,他在

5、两个班分别进行试验。教学中,情境引出8+7,7+4,6+5这三个算式后,在一班他没发任何学具,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算式,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有的方法是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如8+7就有好多种解决的方法。在二班,上课前他发给学生一些学具,很多学生充分利用了学具,都是用“凑十法”解决的。在全班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没动学具,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可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但在集体汇报时,只出现了唯一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凑十法“。教师不甘心,尽力地启发:“还有其他方法吗?”见没人回答,便问刚才没动学具的学生,“你们没动学具是怎么想的呀?”他们说也是用“凑十法”,不动手的原因是根本不用学具帮忙就能想出来。通过两个班的比

6、较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学习9加几时学生是用学具掌握“凑十法”,所以用学具操作的二班沿袭了9加几的“凑十法”,思维明显受到限制;而一班因为没有用学具,反而没有受“凑十法”的束缚,集思广益,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思考三:学具操作时机的掌控由于学具摆法和解题思路是相通的,通过摆直观的学具,确实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一些解题思路的理解,但学具操作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为数学思考服务。我认为,有时候在学生自主探索前,教师可以暂时不提供学具,在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时感到困难,“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正是教师引导学生产生使用学具需要的良机。这样,学生对使用学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学具的使用也能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仅仅

7、只是走过场。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学生思考:三件上衣和三件裤子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你能把它们有序的说出来吗?此时,教师没有提供任何学具,这个时候只有几个学生举起了小手,但思路并不清楚,这个时候教师提示桌上信封里放了三件上衣和三件裤子,小朋友们可以拿出来摆一摆,在有了学具后,学生借助学具就可以把自己思路表达得更加清楚,以后当他们再碰到什么难题时就可能会想到“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思考四:操作后要不要进行总结 学具是学习的工具,但不能代替思考,学具操作仅仅是把思维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外部活动形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

8、准确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概括前的思维断层。因此,操作后需要帮助学生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在教“例”时,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把个梨平均分成份,分完后把相应的横式和竖式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把个梨平均分成堆,当学生发现不能分光时教师揭示课题,并讲述横式、竖式的书写与读法;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操作练习:把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把竖式书写完整;通过以上的操作,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紧接着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前面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马上会根据前面的操作及书写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抽象,最后概括出“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且对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原因也会很容易地了解。总之,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操作学具,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