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诗歌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638661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学习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学习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学习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怎样学习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学习诗歌(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学习诗歌? 正文: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例(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有50首古代诗词曲要求学生背育)。在历届高考中,单独考试诗歌鉴赏的内容占有一定的份量。再加之古代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阅读能力的

2、最高层次。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于学生来说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而古代诗歌的鉴赏又往往难于其它文学式样的鉴赏。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层级来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上去鉴赏。散文达意的语言单位是句子,诗歌是以字、词为单位,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因而我国古代诗人无不十分注重诗歌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吟成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少诗人总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刻的感受,用最凝炼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切理解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正如做家具所用的材料

3、,烧陶瓷所用的泥料,建房子所需的材料。但这些东西事先就必须精挑细拣,才会做出高档的家具,烧成上等的陶器,建筑结实的房子。教师更要多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到诗歌的语言材料,必须选择生动形象的。所谓生动形象能状物描形,把社会生活的外部感性特征具体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入其境。正如我国文论家刘勰在总结我国古代诗歌运用语言的经验时指出:“灼灼伏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崾崾学草虫之韵,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如陶渊明在“羁鸟恋旧林,鱼池思故园”诗中诗人精选了“恋”

4、和“思”两字,就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写出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显出江南初春的景色鲜艳风光宜人,一个“绿”字把无形的自然季节给人以物感。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字充分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争艳热烈,给人以闹烘烘之感,不仅如此,它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介全出,春日绚烂的景色跃然纸上。如齐已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句中的“一”字将早梅之早表现得恰到好处。以上诸例,无一不是古代诗人用字生动形象之典范。为此,教者又必须从反面引导学生加以比较。王安石为什么不用“春风又到江南岸”。

5、宋祁为什么不用“红杏枝头春意俏”。齐已为什么不用“昨夜数枝开”。这样正反比较,使学生明白诗歌炼字的美妙之处。另外在鉴赏诗歌字词上,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语言的含蓄。所谓含蓄,就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把道理说得越简越好,艺术家用形象思维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正如我国古代文论家刘知几说的“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如陶渊明在饮酒的“采菊篱下,悠然见面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的诗句中,诗人对自己要表现的和要追求的并不明白的道出,而隐藏和寄寓在一些不肯明白道破的景象之中、又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句中的“守拙”,诗人不

6、直陈本意,而用含蓄委婉的反语,表现出坚守自己美好的情操,不愿涉足于污浊的官场生活。可见诗歌是很讲究语言的含蓄的。 其次要诱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上去鉴赏。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介。体会意境的方法,是诱导学生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即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学生往往比诗歌字词的鉴赏难度要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谆谆诱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诗歌中的世界是感情世界。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7、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就是说,诗歌是激动的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诗者,吟咏性情。”构成诗歌感情世界的是诗人的“性情”。“性情”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感情。二是要把握作品的画面。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头脑中那些思想意念,那些感觉情绪、那些联想想象等等都要按思维规律本身的要求,用语言生动地、形象地、维妙维肖地再现出一幅幅具体的形象画面。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人用语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在这些景中寄寓着诗人什么感情呢?除了抓住画面还要联系到诗人当时的境况和情怀,两者融合,我们就不难理解到诗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辽阔

8、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徒江湖,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 再次要指导学生从诗歌的修辞上去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国诗歌创作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艺术经验。其中赋、比、兴就是三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鉴于教学要求,我们只需从诗歌辞格上去指导学生鉴赏。辞格也叫修辞格,它是为了更有效的使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刻意加工后所形成的种种修辞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整齐性、抒情性含蓄性等特点,在辞格上予以指导,寻求与之相应的有关辞格。在一般情况下,为使诗歌

9、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往往会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格来增强语育的表达效果,使之形象生动。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把琵琶女弹奏琵琶所发出的声乐极为形象生动,使读者如闻其音、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听觉和视觉,同时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孔雀东西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开扁就用比兴的手法来引发诗情、烘托气氛,使诗歌的艺术形象更具典型性、悲剧性。比拟也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格。状物拟人妙具灵性。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描绘春夜雨景,抒发喜悦心情。首联“好雨知时季,当春乃发生”在这万物萌芽的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及时地赶来了。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10、无声。”把拟人进一步深化。赞美这雨是随着和风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悄悄地来到,听它无声地、细细地、密密地下着,酥油殷滋润世界万物,它无意讨好,不求人知,诗人把春雨人格化。同时又从听觉上捕捉住了春雨细密无声的特征,非常准确传神的描摹出来。诗歌谣言不仅要生动的达意,形象地表情状物,然而最能体现诗歌谣言特色的则是它的音乐美、整齐性,这是除了语音和谐、清浊配伍、四声相间、平仄押韵外,诗人也往往利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来使诗歌语言的具有整齐性、节奏感,在古代诗歌语言里,对偶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它通过匀齐的外表形式美,表达了凝炼的内涵,使读者读后,易于感知联想记诵和谐的节奏(整齐性)更给人种美的享受。排比与对偶不同

11、。在古代诗歌里,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没有对偶就不成诗歌。而排比就不同了。这种修辞格,只在古体诗里运用,就学生接触的作品中如木兰辞中的“车市买骏马,西买鞍缱,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索,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上诸例都是古体诗中的句子,诗人运用这些排比辞格,除了利用这种气势连贯的语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冲击读者的心外,使诗歌节奏鲜明、语言整齐。此外,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诗人侧往往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格来体现。曲达、双关、反语、映衬又是诗人为表现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常用的修辞格。总之,鉴赏古诗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没有理解就谈不到鉴赏。对古诗的品味、鉴赏不从修辞上去指导学生,就无法达到这种能力层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