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38585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2.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农村经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自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八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期间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也逐渐得以显现。然而,农村金融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大量银行从乡镇农村撤离、大量农用资金外流到非农部门等,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利用PEST-SWOT方法进行了分析后,选择1995-2009年数据,对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安徽省GDP为经济增长测量指标,应用农村金融规模、结构、效率三个变量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建立线性相关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2、第一,安徽省农村金融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还未显现出来,安徽省GDP的发展可以促进安徽省农村金融总量规模的正向发展。第二,安徽省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促进安徽农村金融总量规模上涨个单位。同时也会促进省农村金融的效率提升个单位。第三,安徽省农村金融的结构调整发展对GDP的贡献之间存在负的线性关系,但是不必然存在因果关系。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安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安徽省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存在着金融的二元结构;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显现;安徽省农村金融效率提升不明显。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成因,

3、本文利用金融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以下方面:农村金融市场比较收益低导致农村金融结构调整缓慢;安徽省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导致无法发挥其经济推动作用;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安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导致低效率。对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本文从PEST入手进行了对策建议的提出:政治法律方面,应当完善正规金融部门和非正规金融部门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徽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立法防止资金外流。经济市场方面,本文建议建立起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配合发展、正规金融机构聚集度不断降低的金融组织体系。社会文化方面,本文建议以村委和乡镇等基

4、层政府为引导,提高农户加强参与意识;增强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意识,培养服务三农的企业文化等。在技术创新方面,本文建议加强金融创新,创造多种类、多类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入先进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农村信贷风险;创新金融服务的形式。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安徽AbstractSince 2004, our government for eight consecutive years on the Central Document No.1 focused on rural issues as the theme and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rural economy

5、, during which rural finance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th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gradually became manifest.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rge banks are evacuated from the villages and to

6、wns in rural areas,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outflows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to sup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obvious. The status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using the PEST-the SWOT analysis, select the 1995-20

7、09 data, empir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of Anhui Province's GDP to measure economic growth on Anhui's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ize, structure, efficiency of three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

8、reas, a linear model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Anhui's rural financial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role remains to be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s GDP can promot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he total rural

9、financial scale. Second, Anhui's GDP for each additional un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rising Anhui total rural financial scale units . And it will als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ial units. Third,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nhui Province,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there is a negative

10、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ribution to GDP, but not necessarily a causal relationship.Analysis found that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exist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nhui rural financial structure system has serious problems; Anhui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ags far beh

11、ind the city, there is the dual structure of the financial; Anhui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failed to appear; Anhui rural financial efficiency is not obviou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using the

12、 theor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re analyzed, found in the following areas: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s relatively low income lead to the slow adjustment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tructure; Anhui Provinc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financial

13、cause cannot play its economic role in promoting; caused by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lags far behind the city; the imperfections of Anhui's rural financial market competition order to lead to low efficiency.This paper gave the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14、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using PEST analysis method: from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ntex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formal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informal financial sector to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e in Anhui Pr

15、ovince legislation to prevent capital outflows. From the economic market angl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on-form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degree of aggregation of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ntinue to lower the financial organization

16、 system. from the socio-cultural aspects,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the village committee and township grass-roots government guidance, improve the farmers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awareness of credit union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cultivate the

17、 corporate culture of the rural services. From the ang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innovation, to create a multi-species, multi-categories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tools to control credit risk in r

18、ural areas; the form of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s.Key words: Rural Finan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hui40目录Abstract5第一章绪论71.1研究背景与意义71.2文章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81.3文章难点与可能有的创新之处9第二章理论综述102.1 农村金融的概念102.2 国内外文献综述102.2.1 国内研究综述102.2.2 国外研究综述112.3 理论分析工具132.3.1 经济增长理论132.3.2 金融发展理论142.3.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14第三章安徽省农村金融的

19、发展现状基于PEST分析153.1 PEST嵌入的SWOT分析框架简介163.2 安徽省正规金融机构的PEST分析173.2.1 优势(Strengths)173.2.2 劣势(Weakness)183.2.3机会(Opportunities)193.2.4威胁(Threats)203.3 安徽省非正规金融机构的PEST分析213.3.1优势(Strengths)213.3.2 劣势(Weakness)213.3.3机会(Opportunities)223.3.4威胁(Threats)22第四章安徽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5000)224.1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224.1.

20、1 安徽省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情况224.1.2 安徽农村经济的发展234.2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244.2.1 指标的选取244.2.2 数据来源及说明254.2.3模型及方法254.2.4 实证分析264.2.5 结论30第五章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成因分析305.1 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05.1.1 安徽省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存在严重问题305.1.2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315.1.3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显现315.1.4 安徽省农村金融效率提升不明显315.2 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问题

21、成因325.2.1 农村金融市场比较收益低导致农村金融结构调整缓慢325.2.2 安徽省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导致无法发挥其经济推动作用325.2.3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335.2.4 安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导致低效率33第六章安徽省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46.1 结论346.2 对策建议346.2.1 政治法律方面346.2.2 经济市场方面356.2.3 社会文化方面376.2.4 技术创新方面37参考文献39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八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促

22、进农民增收,并将三农问题放在我国长远发展的首要战略位置。“十一五”期间,我国各级政府通过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农村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公共事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农村金融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自从2006年12月20日我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农村金融机构正式在各省开始试点,农村金融机构从建国初期的以信用社为唯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为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种

23、类型的金融机构与我国各大商业和政策性银行并存。从金融供给的角度讲,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主体有所增加,但是这种金融供给的增加以及供给主体的增加非但没有增加资金进入农村,反而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向外转移。根据章琪、黄季焜(2004)的数据,1978年到2000年通过各种渠道外流的农村资金达到28400亿元,其中通过金融系统流出的资金占农村外流资金总额度的40.4%,是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1994年到2000年通过各种渠道外流资金占农村外流资金的49%章奇,黄季焜.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之二):加快立法工作,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2004.12.30.,反而呈现出扩大趋势,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4、的效果反而随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增加而呈现出相反的效果。久而久之,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的资金存量反而呈现出供给越多,资金存量越少的奇特现象。与此同时,农业与非农产业随着农村金融供给的增加,用于生产和发展的资金比例也不断下降,背离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越走越远。根据蔡昉等(2008)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30年历程与经验分析中的数据显示,乡镇企业与农业获得贷款的比例与其GDP中所占的份额极为不相称,1978年乡镇企业与农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为10%而贷款只有1.1%,2006年GDP比重30%左右但是贷款只有2.2%蔡昉,王德文,都阳.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30年历程与经验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

25、08:148.。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模糊的,至少从数据上是看不出农村金融支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然而,如果其他产业领域一样,农村金融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够帮助农村市场的发展完善,促进企业参与市场化竞争并借助多种融资渠道来发展壮大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但是实际上我国农业或农业相关产业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仍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问题,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论断依旧无法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因此,本文基于此,对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农村金融发展在不同的省份或领域的表现各有不同,本文选择应用案例分析的

26、方法,选择农村金融发展较快的安徽为例,对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进行案例分析,旨在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安徽省农村金融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基于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未来安徽农村金融发展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第三,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何。1.2文章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将立足于安徽省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利用实证分析的方式来探索安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将就本文写作的背景进行简要的概述,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又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导致农村金融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进行本文的研究,因此,

27、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通过理论支撑探索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给出对策建议发展农村金融。第二部分是理论综述部分,这部分将就本文研究的农村金融、金融支持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对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将就农村金融理论进行综述,选择本文分析的理论工具。第三部分是对安徽省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会应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PEST进行分析,为第四章的定量分析做好基础。第四章是定量分析部分,该部分是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就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28、对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的总体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在现状分析的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就当前安徽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利用理论工具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六章将针对安徽省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发展农村金融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第一,文献分析法。本文搜集了与农村金融支持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根据文献的针对领域不同,进行了归类分析,尤其是对于实证分析的文献,就其模型的构建、变量选择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二,案例分析。本文选择了安徽省为案例进行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案例,并针对性的就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

29、,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本文应用PEST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式来对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支持农业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1.3文章难点与可能有的创新之处文章最大的难点在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搜集。由于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数据的统计还较为落后,对农村金融数据的搜集还很局限,因此,本文的数据搜集部分是本文的难点。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将在其他学者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省现状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第二章 理论综述2.1 农村金融的概念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指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这里有四层含义:首先,这种金融活动是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0、它活动的领域是农村。其次,它采用的手段是信用。货币是以偿还并增值为条件二暂时让渡这种特殊形式进行的,表现为融通资金余缺的借贷活动。第三,它作用的实体是资金,包括在循环周转中处于智能形态的资金,也包括处于闲置的资金。第四,它表现的形态是货币。2.2 国内外文献综述2.2.1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对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研究;二是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三是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1)实证研究方面刘娇华等(2011)就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采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数

31、据模拟,发现湖北省农村贷款对农村GDP的增长并没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与理论不符,作者结合理论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作者在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模型的构建较为简单,应用农村GDP为因变量,农村贷款为自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的实证分析方法是利用农村贷款代替农村金融,这种做法很明显是欠妥当的。根据本文的定义,农村金融出了农村贷款之外,还包括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转化能力等一系列其他标准刘娇华,李长健.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09(11):50-54.。杨兆廷等(2008)对河北省的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提出的实证分析模型要更加完善,作者应用经济增长模型

32、,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内在机制以及实现的途径为理论分析框架,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资本产出率、RFIR、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为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河北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农村金融的确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杨兆廷,张永乐.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8(04):64-69.。然而,在贡献率上,还存在着不足,也就是说农村金融虽然能够促进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但是这种贡献率发挥还不够,应当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来促进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位志宇等(2007)则关注农村金融支持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经济效应研

33、究,通过对国外学者King et al(1993)和Kar et al (2001)等外国学者以及我国学者李广众(2002)研究成果的比对,选择了农村总消费价格指数、非银行机构流动负债与GDP的比例、银行贷款站银行和中央银行的总贷款的比例、个人贷款占总带宽的比例、国内贷款与收入的比率等为基本的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乡镇企业的贷款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且农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提升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因而农业贷款的资金配置效率较低位志宇,廖士光,韩忠伟.农村金融支持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效应研究J.华东农业大学学报,2007(1):1-10.。(2)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

34、存在的问题研究段斌杰(2010)认为农村金融无法实现对农村经济支持的原因是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而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管理和服务不到位,而这种不到位是由于政策、管理和服务的不足而造成的;第二是由于政府以往采取的“农业支持工业”政策导致农村市场的资金大量外流;第三是由于农民投资和消费的倾向较低。同时,对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发展的建设护士也是导致农村金融无法真正支持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段斌杰.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69-72.。刘大蓉(2005)则专门对西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经营理

35、念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西部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被大量分流导致信贷资金筹集较为困难、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进行支持刘大蓉.西部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困境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17-21.。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的认识上具有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辅助工业导致农村市场资金外流等制度因素、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结构不完善的市场因素、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合理的环境因素以及农民自身对金融资源利用倾向性较低等主体因素是导致农村金融无法实

36、现对农业辅助的关键问题。2.2.2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研究方法与我国学者的大致相同,实证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但是研究发达国家农村金融的学者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的学者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本文就当前已有的国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研究重点及代表作品有以下几个:PriyaBasu(2005)对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如何通过农村金融系统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作者认为金融系统应该能够增加贫困人口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作者提出虽然在印度近年来很多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了分支机构,但是处于对风险等的考虑,贫困人口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的总量增加并不乐观,作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应当从短

37、期和长期分别进行考虑。短期内,可通过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简化金融服务获得所需的步骤、改善银行员工的管理制度来满足农村贫困人口金融产品需求。长期内,可通过改善激励机制、引入竞争并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来实现贫困农村人口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获得性PriyaBasu.A Financial System for India's Poor.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40, No. 37 (Sep. 10-16, 2005), pp. 4008-4012。Katchova et al(2005)对农业借贷的信用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以新巴塞尔协议的

38、标准,对农业借贷的金融风险进行了评估Ani L. Katchova and Peter J. Barry. Credit Risk Models and Agricultural Lending.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7, No. 1 (Feb., 2005), pp. 194-205。作者通过引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农村金融数据,建立了两个模型验证了农业贷款坏账可能性分别为0.785%和2.474%,不可预料的贷款坏账可能性超过1%和2.312%。Barry(2001)则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监管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给出了

39、农业借贷者获得贷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Barry, P.J. Modern Capital Management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Lenders.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61(2001):103-22.。Barry(1978)对农村银行与农民借贷问题进行了研究Peter J. Barry. Rural Banks and Farm Loan Particip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6

40、0, No. 2 (May, 1978), pp. 214-224。作者认为农村银行长久以来为了满足农业贷款需求往往会超过法律允许的借贷额度地提供借贷,以满足农村的借贷需求,在农村借贷市场上,由于农村信贷供给少而需求多,借贷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作者对如何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通过放宽农村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农村金融货币供给,从而改变这种农村金融市场上供给少而需求多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吸引更多的农业银行进行农村信贷提供可以有效的增加资金流入农村的渠道,改善供求失衡。Boucher et al(2007)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S

41、teve Boucher and Catherine Guirkinger.Risk, Wealth, and Sectoral Choice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 89, No. 4 (Nov., 2007) pp. 991-1004。作者通过建立模型,描述了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上的作用。认为非正规借贷者的信息优势可以帮助其监控借款人,这种监控可以有效的降低激励并且允许较低门槛的抵押合同签订。这使得非正规金融可以为那些无法从正规金融获得借贷的个人以及不想从正规

42、金融部门借贷的人提供贷款。同时,作者模型的实证分析还发现非正规金融可以提供部分保险作为抵押品,从而为借款人的金融服务或产品消费提供了方便。从国外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各国学者都关注的问题有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村金融借贷的问题。国外学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农村金融的供给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或贫困人口的借贷需求,从而能够消除贫困,改善农村经济条件。但是,农村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却相对较少,加上农村借贷多是个人行为,因而尽管农村金融提供者多,但是农户或者农业企业获得贷款的途径还是相比需求而言有所不足。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不同的学者通过借鉴不同的理论和构建模型,对农村

43、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有人认为应当重视非正规金融的作用,有人则认为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放宽、吸引农业银行进入农村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也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引入农村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或产品提供者以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平衡供求失衡现象。2.3 理论分析工具2.3.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也就是总产出水平的增加。往往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进行衡量。目前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根据其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的理论,分别为哈罗德-多吗的经济增长理论,后来又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目前较为受欢迎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由罗伯特.索罗提出

44、,也别成为索罗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模型。该理论假设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要素投入有劳动和资本两种,且这两种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模收益不变;劳动力按照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及资产折旧。该理论最终认为无论储蓄轮如何变化,总产出的增长率都不会受到影响,因而储蓄率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并不具有推动作用罗伯特.索洛.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商务印书馆.2003。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考虑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应用AK模型,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率最终取决于边际生产率、储蓄率、储蓄投资的转化率以及资产的折旧率。从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再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内生经济

45、增长理论,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的解释是不同的,结论也有所不同。但是直到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将技术进步引入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中,金融才开始显现出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根据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最终的结论,金融机构通过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进行聚集,获取一定量的金融资源,而后将聚集到的资金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转化为投资,以投向社会各个需求资金的生产部门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2.3.2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主义理论处于支配地位的时候才得以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Gurley 和Shaw(1955)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文章阐述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金融对经济发

46、展的作用开始被重视。而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通过系统的引入科技要素,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验证。金融发展指的是金融资产规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总量指标的扩展,以及金融结构的优化,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金融发展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Raymond W. Goldsmith的金融发展理论。他于1969年在其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就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会打,解释了金融结构的决定因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衡量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也就是被后来实证研究中所广泛应用的金融相关比率(FIR, Financial Interre

47、lations Ratio)。金融相关比率是指对金融市场的市值总和与国民财富的比值,FIR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呈现正比同向变动的。如果FIR指标数值越大,则也预示着一国的经济越发达,金融发展程度越高。而后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发展,麦金农-肖的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并且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如果存在金融抑制,这种良性循环则可能进入到恶性循环中,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导致本国通货膨胀,从而进一步金融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的金融抑制与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就是因为对金融的抑制所造成的罗纳德.麦金农.经

48、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98张杰.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经济研究J.1997(8):19-22。而后Hellmann et al(1996)就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金融约束是指金融政策对利率的控制、资本市场的约束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提高本地金融市场的效率,而在这种金融约束下,往往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利率,造成了无谓的福利损失,尽管金融部门会得到额外的福利改进,但是如何权衡金融约束实现总福利最大化,是金融约束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J.2005(1):5-17。2.3.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从

49、农村市场出发,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从供求理论、系统理论等多种理论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集中主流的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主要有:农村信贷补贴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村金融供求理论等三种。农村信贷补贴理论曾一度在农村金融研究领域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农村人口的储蓄能力不足,因而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是长久不足的。加上农业具有收入不确定性、投资长期性和比较收益较低等特征,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往往将较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收益率高的区域而非农村王双正.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纵横J.2005(6):77一79。因此,该理论认为,要想提升农村生产经营效率并缓解农村贫困,从农村外部进行资金注入是必要的。一

50、方面,应当通过政策、专业银行机构提供低于其他产业的利率的融资;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银行、信用合作组织等,将低息资金注入农村来减少农户对非正规金融如高利贷等的借贷。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对斯蒂格利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应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实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该市场上由于存在着贷款人或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而无法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提供和定价。这种不完全竞争情况需要通过政府的介入,来引导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根据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内容,在农村市场上,借款人分散等特点导致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坏账率很高,因而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不完全竞争,因此政府应当介入金融市场,通过政策、组成

51、金融机构等方式来实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J.2005(4):177一183。金融供求理论也是当前应用较多的理论之一。根据上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看出,供求理论尤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应用较多,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不足、机构确实、资金流失(根据第一章的研究背景部分的论述)、服务功能弱化等现象较为严重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这种金融供给主体、供给制度、供给总量的发展不协调,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无法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定价,金融资源呈现出明显的非农化。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市场无

52、法形成竞争机制,而竞争往往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动力叶敬忠等.社会学视角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中国农村经济J.2004(8):31-37。因此,增加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是实现金融市场供求均衡的重要方式,可通过合作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企业等多种金融提供主体并存来培育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达到金融供求的均衡杜朝运.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1(3):23-27。第三章 安徽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基于PEST分析上文对农村金融相关理论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从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发展往往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策环境对农村

53、金融的支持情况等密切相关;而具体到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问题又与社会稳定和技术的发展有关。农村金融的发展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应当是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农户增收的,因而对于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从技术上来说,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农村技术水平低等的限制。基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本文选择应用PEST分析法,就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PEST-SWOT分析框架,根据安徽省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选择适当的农村金融发展战略。3.1 PEST嵌入的SWOT分析框架简介本文的PEST分析是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PEST分析,通过了解当前

54、安徽农村金融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择发展策略。SWOT分析又称TOWS矩阵法,是由哈佛大学的Kenneth R.Andrews教授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指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战略理论,后经Heinz Weihrich(1980)、M.E.Porter(1980)【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高登第、李明轩译M.中信出版社.2003:160.等学者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企业进行战略制定时所广泛应用的分析框架Peter Rauch. SWOT analyses and SWOT strategy formulation for f

55、orest owner cooperations in Austria,Ear J Forest Res, 2007 (126):413-420.。根据SWOT分析框架,一个国家或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其能够做到的与可能做到的东西,也就是组织优势劣势与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威胁,来选择有利于威胁和劣势规避和有利于基于和优势发挥的发展战略。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或

56、国家、产业所面临的状况。其中政治法律因素包括对垄断法律、环境保护法、税法、对外贸易法、劳动法和政府政策稳定性和政治稳定性的评判;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GDP、利率、货币政策、通胀、失业等的评判;社会因素包括对人口增长、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生活方式的变化、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平等的评判;技术因素包括政府对科研的投入、政府对行业技术的投入、新技术的发明和传播等的评判过建春.农产品营销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69.。通过PEST分析,一个企业考虑如何最大化利用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根据于波、范从来(2011)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将PEST嵌入SWOT分析的方式

57、可以更加细致的对产业领域这一中观层次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借鉴其分析框架,将它应用于安徽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中于波、范从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PEST嵌入式SWOT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7)。具体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表1 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SWOT-PEST矩阵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劣势(Weaknesses)WP优势(Strengths)SPWESEWSSSWTST机会(Opportunities)OPWO组合战略(偏重防守型战略)SO组合战略(进攻型战略)OEOSOT威胁(Threats)TPWT组合战略(防守型战略)ST组合战略(适度进攻型战略)TETSTT从图表1中可以

58、看出,SP表示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目前所具有的内部优势中,政治和法律带来的内部优势的增强;SE表示内部优势中由于经济因素带来的内部优势的增强;SS表示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内部优势的增强,ST表示技术因素导致内部优势的增强;其他的字母分别表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发展因素造成的内部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增强。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内部优势因素和外部机会的组合,就形成上表所示的SO组合战略板块,同理,金融发展的安徽内部与外部可产生其他战略板块:WS组合战略、WO组合战略和ST组合战略,每一战略板块下形成具体发展策略。SO战略要求在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抓住促使农村金融

59、发展的外部机会,充分发挥安徽省现在已经形成的农村金融发展内部优势,以获得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被称作为进攻型战略。而WO战略强调抓住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机会的同时,更加注重化解安徽金融发展的内部劣势,通过克服内部不足来实现农村金融的发展,称为偏重防守型战略;WT战略则需要解决内部劣势的同时,并努力消除外部的各种威胁,也被称为是防守型战略;ST战略则是如果安徽省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农村金融发展内部优势,可以比较轻松应对外界的威胁,则可在保持内部优势同时,积极寻求消除外部威胁的途径和方法,可称为适度进攻型战略。3.2安徽省正规金融机构的PEST分析3.2.1 优势(Strengths)(1)政治法律

60、因素安徽省近年来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机构发展的政治法律政策较为稳定,根据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规划,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政府政策安排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通过实施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增加了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批示力度,分别包括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批复,如2009年批复了桐城江淮村镇银行、当涂新华村镇银行和黄山金桥村镇银行等,在2009年-2011年期间,共同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7家,其中村镇银行59家,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5家,大大地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规模和数量冯珉.安徽省第二批三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批准筹建N.安徽日报.2009.12.

61、04。(2)安徽省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日渐完善,政策的引导力增强,政策扶持效果明显。如安徽省政府通过实行“炕头银行”等农村资金互助政策、小额信贷无需抵押等优惠政策,使得当地的农户或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2)经济因素第一,安徽省农业产值不断增加,根据笔者从中经网数据库以及国务院研究中心搜集的数据,安徽省农业GDP总量从2005年的950.5亿元增加为2010年的1729亿元,五年内翻了将近一番;第二,安徽省正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数额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430.6亿元增加为2009年的630.23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安徽省农信社联社与下属分社为主题、邮政储蓄银行、农业

62、银行等其他大型国有银行为辅、村镇银行等蓬勃发展的金融供给格局。(3)社会文化因素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发展良好,根据安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镇单位2010年增加到140个,省直单位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物资共865万元,全省2158家企业与1500个村开展共建活动,企业用于村级发展和建设的资金投入达50亿元。这种政府、企业共同帮扶农村的势头有助于安徽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收入的增加,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也有助于农户获取现金的农业技术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1M.2011。(4)技术因素安徽省农村正规金融单位主要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农行等机构,近年来信用社开始在全省投放ATM

63、机,并给商户发放POS机,增加了先进金融设备的投放量。同时,通过开发金农银联卡等不同类型的银行卡、信用卡实现了业务的多样性。总体而言正规金融的技术投入量有所增加。3.2.2 劣势(Weakness)(1)政治法律因素一是目前安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如合作金融法、农业信贷法、农业保险法等农村金融法律。二是我国未能对土地产权进行清晰界定,根据我国土地制度,农民土地是归属国家所有,而只拥有产权中的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因而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农民往往缺少抵押物。导致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苦难。三是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安徽目前对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

64、构还未着手进行征信系统建设。(2)经济因素一是正规金融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仍然不能成为农户的重要融资途径。根据韩心灵(2011)的统计数据,目前民间借贷仍然是满足安徽省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主要途径。在农户借贷资金需求中,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的信贷额很少,占信贷供给总量的比重始终在20%以下;而民间金融的供给是主体,占信贷供给总量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这也说明农户的各种融资需求基本依靠民间信贷来满足韩心灵.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2011(7):53-58.。二是农村资金的流失严重。目前安徽农村资金流出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存多贷少的机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非农化等途径,导致农村正规金融未能是指增加对安徽农村信贷供给的增多。例如,2010 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存款 2581.57亿元,是安徽省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然而2010年的农信社系统总涉农贷款只有1244.98亿元(总贷款1735.60亿元),一部分的资金都用于非农项目了(3)社会文化因素一是由于安徽省的某些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对正规金融提供的服务理解能力差,且农民信用观念相对淡薄,农户的法律意识相对欠缺,从而导致支农信贷面临信用风险;二是安徽农民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