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6376448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解析论文关键词:刑事诉讼;诉讼成本;诉讼效益 论文摘要:该文研究的对象是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诉讼成本是指国家和诉讼参与人为实现其诉讼目的所支出的、客观存在的各种损耗,也是指诉讼主体在实施诉讼行为的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诉讼效益是指诉讼过程中对司法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司法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通过对诉讼成本效益的分析,使诉讼成本效益达到最佳整合。 诉讼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诉讼过程是法律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诉讼主体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客观地分析中国的诉讼审判过程,我们厉行法治的

2、决心不可谓不大,司法机构和人员的资源配置不可谓不多,当事人承担的诉讼费用更是日渐高涨,但是,通过长期而复杂的诉讼诸环节的依次展开,人们得到的司法收益却并未呈正比增加。换言之,我们支出的诉讼成本多,并不意味着获得的社会正义就多。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我国刑事诉讼中这种诉讼成本过高、诉讼效益不高的现象,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益,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尽量做到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以求达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整合。使我国人民能够自觉地运用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再因为高昂的诉讼成本而对诉讼望而却步。 诉讼成本及其实现 刑事诉讼成本是指国家和诉讼参与人为实现其诉讼目的所支出的、客观存在的

3、各种损耗。也是指诉讼主体在实施诉讼行为的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1.诉讼成本的影响因素 1.1诉讼周期长短和司法工作人员数量及素质 所谓的诉讼周期,是指从当事人起诉、法院受理开始,随后经过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一直到通过强制执行,使当事人一方因胜诉所赢得的利益依法得到实现的全过程。一般说来,个案诉讼周期越长,涉案的司法工作人员越多,诉讼成本也就越大。因此缩短个案诉讼周期、减少涉案司法工作人员数量也就相应降低了诉讼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贵在神速。因为对案件的过快处理极有可能导致诉讼参与人来不及充分提出证据、阐释主张和进行辩解,涉案的司法工作人员也来不及冷静细致地收集、审查、判断证据

4、,因而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难以避免错误成本的出现或者增大。由此可见,任何一项纠纷的理想解决方式便是尽可能少的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个案进行了准确处理。这种理想解决方式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涉案的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 1.2诉讼程序的繁简 诉讼程序最为直观地规范、约束着诉讼主体的各种诉讼活动,而诉讼程序适用的繁简与否则直接决定着诉讼主体所需实施的诉讼行为的多少。就具体诉讼而言,在诉讼事项定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诉讼程序过于繁琐,自然意味着诉讼主体需要实施更多的诉讼行为方能满足诉讼程序的各项要求,这样一来,诉讼成本也就不可避免地直线攀升。而简便的诉讼程序则可以将诉讼主体的诉讼行

5、为压缩至完成诉讼任务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从而减少诉讼成本的开支。在我国,由于程序设计不尽合理,没有进行适当的繁简分流,也制约着诉讼效益的提高。 2.诉讼成本的控制方略 2.1减少司法工作人员人数,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素质,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因受“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影响,我国自建国以来便采取扩大司法工作人员数量等方式来加强我国司法工作队伍建设。司法工作人员人数越多,国家支付的刑事诉讼成本越大,同时也极易导致人浮于事、办案效率低下,进而引发司法工作经费紧张、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应将司法工作人员数量限制在合理规模内,在严格控制进入公、检、法三机关人数的同时,改革现行三机关内部管理体制,用法

6、律、法规来确定三机关内部行政人员、工勤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比例,精简、调整三机关党政管理机构和职能重叠部门,分流富余人员,强化岗位,以提高刑事诉讼效益。 为避免错误成本的出现或增大,我国在裁减司法工作人员的同时必须增强司法工作人员素质。在一个品类不一,良莠杂处的群体中,极易导致良者越来越少。为增强我国司法工作人员素质,我们可借鉴英国经验,从优秀的律师队伍中选任基层司法机构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对法官制度进行改革,抬高法官的职业门槛,规范法官行为,强化法官的责任,形成一个提高法官整体素质的良性循环机制,以提高裁判的质量和公正度,降低错误裁判的成本。 2.2简化诉讼程序,扩大诉讼空间,强化案件审结期限对法

7、官的约束。简化诉讼程序主要是通过扩大空间来实现,在立法及学理上要完善诉讼的合并、集团诉讼、禁止重复起诉和既判力等制度和理论,创造出尽量在一个诉讼中解决整个纠纷的诉讼环境,将相同当事人之间的多个有关联的诉讼请求和多个当事人之间的同一或相同诉讼请示合并到同一诉讼程序进行审理,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审理而浪费资源,达到简化诉讼程序的目的。 诉讼效益及其实现 刑事诉讼效益是既表现为经济性的又表现为伦理性的或者非经济性的,它产出的主要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司法正义的实现和公民自由的保护。由此看出,刑事诉讼并非以追求经济或者物质利益为前提,刑事诉讼活动的收益主要是伦理性的或者非经济性的。 3.诉讼效益的影响因素 刑

8、事诉讼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所具有的对等、参与、自治性质可使与刑事诉讼过程、结果存在利害关系的各诉讼主体都享有平等参与产生刑事诉讼结果的机会或条件,能使他们所享有的法定诉讼权利的实施得到充分保障,使他们认为自己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得到正当、合法的实体、程序待遇,因而可有效缓和、消解承担不利诉讼结果的诉讼主体对社会、对对方当事人和法律程序的对抗、不满心理,增强其对刑事诉讼结果的认同程度,致使刑事诉讼能得以及时终结,降低了刑事诉讼成本,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民众而言,社会民众因缺乏对案件客观事实的亲历性,故通常无法了解正确的诉讼结果是什么,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证据、关注程

9、序公正。公正的诉讼程序一方面能增强民众对刑事司法制度的信赖、对刑事诉讼结果的支持、认同,同时能通过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有效引导民众进行合法行为,因此公正的诉讼程序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刑事诉讼结果公正意味着案件客观事实得以最大程度的揭露,犯罪行为得到准确定罪量刑,各诉讼主体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有效保护,其诉讼意愿得到满足、诉讼目的得到实现,案件得以及时终结,体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诉讼效益的实现途径 尽管我国宪法第126条和第131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依据我国现行财政体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所需经

10、费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所需经费则由地方财政负责。由于经费控制有时能很大程度地左右司法机关的意志,因而有时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处理刑事案件时因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潜在危险而不得不枉法处理以迎合地方、集团甚至个人的意愿。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司法财政体制,建立起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所需经费直接由中央财政划拨的财政体制,从而为谋求刑事司法公正、实现刑事司法独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就可以保证诉讼效益的有效实现。 诉讼效益和成本在程序设置上的选择 作为司法资源,在设置刑事诉讼程序时,不同性质的国家,同一性质的不同国家,同一国家在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可以有多种选择。世界

11、各国在刑事诉讼中均采用了审级制度。从经济原则分析,一审终审无疑是最佳选择方案,它的先进性在于诉讼成本低,而且结案速度快,单位时间内的诉讼效益高。但它很可能导致办案质量欠高,引起再审程序的多次运用,反而增加了诉讼成本,代价过于高昂。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三审终审制度。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吸收了上述两种审理制度之长,在程序设置上按照“低成本、高收益”的标准,作出了一种折衷的选择,采用了两审终审制度,力求使诉讼收益与诉讼成本之间的差额出现尽可能多的剩余即诉讼效益为正值。 但是,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在采用两审终审制之后,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的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因为两审终审虽然比一审终审和三审终

12、审更加趋于合理化和经济,但是对所有的刑事案件一律采用两审终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也是不符合经济原则的。实际上,刑事案件从情节上有特别复杂、复杂、较为复杂、简单的不同,从社会危害程度上有特别严重、严重、较为严重、轻微之分。如果一刀切,对于情节简单、危害轻微且事实清楚的案件的诉讼,成本投入大,而收效相对甚微,甚至造成成本大于收益,诉讼效益为负值的结果。这样,可以说国家在刑事诉讼资源配置中作了无谓的牺牲,对当事人来说同样也是得不偿失,两审终审的潜能因此不能充分发挥。这种制度选择上的失当显然是不利于刑事诉讼的进步的。 “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的”。1997年刑事诉讼法总结了

13、1979年刑事诉讼法之不足,在两审终审的基本原则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突破性地从第一审普通程序中分离出了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用于审理一些危害不大、情节简单且事实清楚的案件,一方面缩短了办案的时间,另一方面避免了受害人长期的等待、误工、精神压力,也不致造成给犯罪分子判处拘役三个月,而审判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的不经济现象。虽然它也是一审程序,但它的成本消耗相对低一些,而且检察机关和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权利并未因此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王如铁等.诉讼成本论,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宋高初.论刑事诉讼成本,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5期. 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页. 4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5邝少明.论司法公正与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6【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