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37198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孙春书,车培荣*(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5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的战略选择。上市公司是最具活力和优势的群体,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归纳为资源、责任、创新三个维度,提出了“资源责任创新”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并从获取资源的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三个角10 度展开,进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资源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责任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

2、本要求,创新是永葆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法宝。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市公司;资源;责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2 15 THE RESEARCH OF LISTED COMPAN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Sun Chunshu, Che Peir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 Beijing 100876)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3、has become a common strategic choice in todays world. Listed companies are the most dynamic and dominant group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micro founda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valued by the people. In this paper,listed compan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

4、y are summarized as three dimensions 25 which are resource,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and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ory of listed companies that is “resource-responsibility-innovation”. This paper expands from three angles which are the ability to obtain the re

5、sources,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innovate continuously for the research of listed compan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posed that resource is the strength source of listed companies 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sponsibility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su

6、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s the magic weapon of listed companies eter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listed companies; resource; responsibility; innovation 35 0 引言 上市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微观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上市公司在不断壮大、经营日趋规范、质量逐步提高,已成为推动公司

7、改革和带动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1。 在社会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主体是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公司,上40 市公司具有资本、规模、技术上的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所在国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必然要通过其区域内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可持续发展都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无论是从实践层面 作者简介:孙春书(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通信联系人:车培荣(1971-),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

8、统审计. E-mail: bwen2002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还是从理论层面上,对一个上市公司而言,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45 究。因此,在这样的全球宏观背景和潮流趋势下,如何能做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行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1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50 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涵盖范围包

9、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别界定的层面。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注重社会、55 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进步开始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迫切地60 感到需要对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

10、要在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65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

11、,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限70 度以内。 1.3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3。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上市公司战略,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上市公司战略管理中的75 具体体现,是战略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综合。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上市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上市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上市公司

12、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上市公司如何运行的指导思想,它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80 环境中的上市公司的过去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着眼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和持续发展,摆脱狭隘的短期和个人利益,重视资源合理、节约利用,承担社会责任和风险。如图1- 2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所示,上市公司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要考虑社会、政府、物理环境及相关利益者等外部环境的作用,这些环境要素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社会 85政府 (媒体、机构、组织、学术等) 90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95 物理环境 相关利益者 (资源、废物排放等) (供

13、应商、客户、竞争者等) 图 1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 100 Fig.1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资源、责任、创新”三重维度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统计数据表明,美国五百大公司在1970-1980年间有32%消失,1980-1990年间47%消失,1990-1998年间已有105 54%消失。据统计,世界500强的寿命为40-42岁,1000强的平均寿命为30岁。欧美公司平均生存年限

14、是12.5年,在我国,尚无如此明确的统计,但推算我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约3.5岁。我国每年有数百家公司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公司大概为数十万家。随着众多上市公司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上市公司在未来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4。 110 资源是上市公司一切活动的前提,是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地获取资源,上市公司才能够保持经营运转。责任是上市公司价值的最终体现,责任与权力是相伴而生的,上市公司获得利益意味着上市公司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只有履行了责任,上市公司的权利才有合理性。创新是上市公司保证其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变化以符合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资源、创新、责任三者

15、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15 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的是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同时还有责任的增加,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资源来保证责任的履行。但是,对任何上市公司而言,资源都是稀缺的、独特的,上市公司不能随意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的责任要求是随着社会整体进步发展而不断提高的,这就导致了上市公司或因资源匮乏而衰亡,或因无法满足社会责任要求而被淘汰,传统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终究会进入衰亡期。所以,上市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120 在不断获取资源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持续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市公司以创新作为连接资源与责任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使上市公司提高利用资源和履

16、行责任的效果,从而解决资源与责任的矛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获取资源是持续创新和履行责任的物质基础,创新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和履行责任,履行责任有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创新能力。在循环进行这三项活动时,上市公司的规-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125 模与质量得到了发展,发展也要求并不断的推动这三项活动的进行。资源、创新、责任三项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是三位一体,一体三面的关系,这是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稀缺性 独特性 130 资源 135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140 责任 创新 145 社会责任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图 2 概念模型 Fig.2 conc

17、eptual model 150 2.1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维度 2.1.1 资源的提出 上市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迅速变化的环境,如何才能维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可以看作是由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并且上市公司拥有各种利用资源的才能。同时,环境中这些资源的155 绝对和相对数量又都是有限的,即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而上市公司获得这些资源的途径是有限和可选择的5。因此,上市公司占有稀缺、独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就构成了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己的才能与上市公

18、司资源有机地结合,通过对稀缺、独特的资源的运用而形成战略资产,这样上市公司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160 2.1.2 稀缺、独特的资源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资源是上市公司经营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上市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从资源的输入开始,上市公司拥有或控制的各种资源,通过生产经营进行转化,成果就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资源对于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都是稀缺的、独特的,即上市公司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6。而上市公司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永恒的,所获取资源的能力是构成上市公司核心165 竞争力的重要部分7。资源是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获取资源是上市公司进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源头

19、,利用资源的水平则决定类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上市公司拥有充足的资源是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上市公司拥有的可持续资源。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使上市公司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从而使上市公司具备长久的竞争优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170 发展也得以实现。资源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资源是上市公司撑起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2.2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维度 2.2.1 责任的提出 175 在现代市

20、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是上市公司的依托,上市公司是社会的细胞”,上市公司的发展应是全方位的、可持续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正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就是指上市公司作为社会成员之一,要承担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180任,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权益8 。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公益慈善责任、环境责任等多个方面。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不仅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要获得长远的

21、发展,即保持长久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而这样就必须承担其社会责任及相应的社会成本,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还必须认识到上市公司存在于社区之中,上市公司只有通185 过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得到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同,才能使上市公司自身与社会发展保持和谐。因此,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适时调整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者的供需关系、结构地位、各自的差异性需求等,以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2.2.2 社会责任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上市公司有责”。任何190 一个上市公司,对于推进社会的有序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增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经营

22、形象,既是历史发展的经验,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和谐社会,上市公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终如同上市公司的盈利性一样,成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195 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还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必须以合乎道德的行动来回报社会9。这个标准强调上市公司赚取利润应重视以人为本,生产过程人性化,确保产品符合道德要求;通过关注员工权益、提供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来改善上市公司内部关

23、系,培养员工对上市公司的感情;加强产品信息的透明度,营造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良好声誉,以提高消费者对上市公司及其200 产品的信任10。从长期看,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在上市公司经营目标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使上市公司不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着眼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和长期社会绩效,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上市公司发展又会促使上市公司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发展,达到上市公205 司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2.3 上市公司可

24、持续发展战略的创新维度 2.3.1 创新的提出 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人及其创造性,它要求整个组织及其组成人员是创新型的,把创新作为其活动的主旋律。 210 所谓创新,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11,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利润。熊彼特认为上市公司家之所以能成为上市公司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根据熊彼特的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215 取决于该国或该地区拥有创新精神的上市

25、公司家的数量以及这些上市公司家在实践中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努力。正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上市公司家的率先创新、众多上市公司家的迅速模仿,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深化上市公司改革,实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制度与技术创新是上市公司永恒的主题,也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精髓。 220 2.3.2 制度、技术创新是永葆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法宝 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伊扎克爱迪斯认为,上市公司生命的终结必然是死亡,这一衰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落后与市场变化、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滞后、上市公司组织形态的僵化老化等多种因素形成12,但本文认为,其应有的责任、稀缺、独特的资源与增长的责任之间出

26、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死亡期是传统上市公司不能避免的闭区间,而225 上市公司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突破这一闭区间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活动,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展开,使上市公司的生产函数产生变化,解决资源与责任的矛盾,在进入死亡期之前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开始新的生命周期循环。 创新是保持上市公司生命活力,使生命周期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在现实市场中,大量事实证明,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拥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在不断变换的230 市场潮流中保持了稳定的成长13。也正因如此,提升上市公司的创新力尤显重要,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才能促使上市公司持续、高效、快速发展,使上市公司在挣取超额

27、利润的同时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14。 创新是生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地在制度和技术上推陈出新,才能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而仅仅满足于用户的需求已经难以维持竞争力的优势,只有不断地235 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促使产品设计,推广品牌,始终走在用户前面,才能不断吸引用户注意,打开用户市场,提高竞争力。 3 结论 本文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了研究。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资源责任创新”理论。分别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240 的资源维度、责任维度、创新维度来论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稀缺、独特的资源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28、,社会责任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制度、技术创新是永葆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法宝。即从上市公司获取资源的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的策略与建议。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被多种因素影响的、持续变化的- 6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paper.edu 245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循环进行获取资源、履行责任、持续创新这三种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基业长青,需要上市公司不断获得资源以支撑运转、坚持履行责任以体现价值、持续进行创新以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该项研究

29、还可以继续发展,全方位、系统化地收集影响上市公司、行业、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据、指标,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资源责任创新”的理论概念250 模型,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郭蕊,张雁,吴欣.论上市公司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内涵评价与方法J.软科学,2005,6:79-82. 2 许闳.浅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6(2):147-149. 3 Abdul Hadi Zulkafli,Fazilah Abdul Sama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of Banking Firms

30、: 255 Evidence from Asian Emerging MarketsJ.2007. 4 刘力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2. 5 于洋.上市公司成长理论中资源观与能力论的反思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 6 Teng 8B S.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A Resource-based Approach Towar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31、Studies,2007(44). 260 7 马建臣.资源性企业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 唐更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发生机制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9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 曹素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6):24. 11 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65 12 李本林,黎志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特征探讨J.计划与市场,2001(9). 13 徐冰.自主创新成就海尔M.北京:新华社,2006. 14 PeterF Drucker.创新与上市公司家精神M.蔡文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7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