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369789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第23卷 第7. 23 No.1 2010年. 2010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 林思达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6) 摘要:长三角科技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共同创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区”、“科技资源共享区”、“科技生活宜居区”和“科技产业创造区”。具体落实为实施高技术产业技术跨越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民生保障科技工程、资源环境技术攻关工程和科技资源共享工程等五大科技行动。其科技合作思路是:完善区域科技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科技合作共享机制,完善区域科技投融资体系,联合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健全区域自主创

2、新政策。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合作;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0)01 - 0080 - 05 一、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 力一流,但从世界范围看,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各创新行为主竞争力不强。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发展尚未摆脱体及其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知识创造、扩散和使用“跟踪”和“模仿”的模式,真正拥有自主知识的网络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不多。长三角地区要成为下,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对树立和落实科成为与世界五大都市圈并驾齐驱的世界第六都学发展观,提升科技和经济的国际竞争

3、力,建设市圈,必须整合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联合共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加(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区域经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提高区域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总量规模最大的地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长三角地区虽然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些问题和矛盾。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虽然高新技受行政区域的限制,目前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经是分散的。长三角地区要提高科技资源的整体配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这种增长

4、方式不仅置效率,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使长三角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能源的制约,撑和引领作用,必须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打破行而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改变这种增长方政区划界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2式,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上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联合共建长三角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建设长三角区创新体系正是创新长三角科技体制的重要抓手。 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充(四)有利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分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的整体科技实力 1用,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

5、础和重(二)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长三要组成,区域创新能力是构筑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要支柱,国家层次上的创新必须依靠区域层次上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虽然在国内创新能的创新来支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和科技最 收稿日期:2009 - 02 - 07 作者简介:林思达(1964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副研究员。 第1期 林思达: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 8. 联合建设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区” 二、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突破行政壁垒,研合作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究建立长三角科技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合作建立为

6、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一批共享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为区域议,大幅度提高两省一市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围绕区域重要平,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创新能力,将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发展,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三角建成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区域,特提出以下的业技术提升需求为目标,推动区域产学研结合,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 促进基地、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发展,加速(一)指导思想 区域科技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共享,最大限度地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挥长三角科技资源的效能。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3. 携手打造长三角“科技生活宜居区” 国家战略

7、和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部署应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能源等方面的的要求,以增强长三角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为严峻挑战,以替代、节约、修复、再利用和循环主线,以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利共赢为准则,等特点和功能为方向,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提高长三角区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良域“带动、辐射、探索、示范”作用,为长三角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有效控制,促进自“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和谐,提高生活质科技支撑。 量,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发展目标 4. 协同构筑长三角“科技产业创造区” 通过3年的努

8、力,使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更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三地科研优加健全,合作机制更加灵活,创新能力更加强大,势,以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为重基本形成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区、科技资源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研发,着力攻共享区、科技生活宜居区和科技产业创造区,率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加强先进关键先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技术的引进,强化对重点产业、战略产品技术的新型区域。到2010年,实施跨区域重大合作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关项目60项,基本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设施、科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创新网络,加快经济发展技人才、技术市场等创新资源的共享

9、,共同培育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率先一批技术经纪人,跨省技术市场成交额超100由“长三角制造”成为“长三角创造”。 亿元,高层次人才跨省服务人次年均增长10%。 (二)五大科技行动 三、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 高技术产业技术跨越工程 合作的主要任务 选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已具有良好基础(一)四大基本任务 和国内优势,并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迅速. 共同创建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区” 提升产业技术自给度和技术能级,扩大产业优选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区域持势,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与扩张,使其逐步成为区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形成瓶颈制约的若域主导产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10、 干战略高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组织力量联合攻专项1: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专项 关,提升优势产业技术能级、促进战略产业技术提升集成电路研发水平,建设长三角集成电跨越,迅速改变现有主导产业依赖引进技术的局路设计、研发中心和工艺试验线,重点开发涉及8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 民生保障科技工程 业基地和出口基地,组建一批重点领域软件工程围绕影响区域人口健康、卫生、食品等安全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组织应用软件、中间件、问题,联合研究开发突发性重大事故防范与应急嵌入式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产业化、行业大型应反应控制技术,提高长三角地区整体安全水平和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专

11、项2: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专项 专项6: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食品)安全与重点研究和开发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密标准化技术研究 切相关的核心支撑技术、关键战略产品,提升数通过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字媒体技术和产业能级,加快推进长三角动漫创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解决以农产意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为长三角区域基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方面共性本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过渡提供支撑。 关键技术,建立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食品)安全专项3:生物医药专项 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以省为主,区域针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心共享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

12、检验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疫病防治以及生物防御的需网络以及信息共享机制,以保障区域食品安全、要,重点发展基因药物、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程产品等。集中开发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专项7:长三角交通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与型疫苗、生物试剂和基因工程药物,加快实现产系统 业化。加快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人工器官、临床通过集中研发,构建适应未来城市群发展的诊断治疗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规模化发稳定、高效的交通结构,为建立长三角地区交通展。 网络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解决实现高速2. 传统产业提升工程 交通网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实现相应选择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在国内的技术

13、集成。 具有领先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国际技专项8:长三角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与术转移契机,吸纳国际前沿技术,为其注入现代防范关键技术 技术,支撑其保持并扩大优势、提升技术能级和通过重点研究重大危险源的发生机理和事国际竞争力。 故隐患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体系。专项4:长三角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通过整合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中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安全监控系统。研究重大突介机构、纺织产业园区等各类优质资源,实施“长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的协作机制,在重三角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点领域形成关键技术共用、管理一元化、

14、先进高台建设包括研发、检测、转化和信息四个子平台,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与环境健康保障平台。 在各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建立纺织研发服务4. 资源环境技术攻关工程 站和纺织情报搜集站,形成覆盖长三角的服务网研究新型资源与环境技术,努力构造人与自络。 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三角地区。 专项5:长三角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 专项9: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建立中药材生产质专项 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并实现用先进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工程应用,优化常规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

15、野生药材变发展重大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太阳能利用系统技第1期 林思达: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科技合作思路研究 83 术、大型风力发电系统技术、生物质能源转化系易会”、“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浙江科技信统技术、发光二极管节能照明技术、绿色电池技箱”等信息资源;合作共建“中国长三角网上技术、高效驱动技术与典型流程工业企业节能技术市场”,为区域间产学研合作与交流、科技中术,为实现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技术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政府公共服务搭建信息和战略保障。 化平台;加快长三角技术市场组织体系和服务体专项10:环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 系建设,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的跨区域以环太湖地区为重

16、点,探索符合长三角地区合作。 特点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在长专项14:长三角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共享三角地区推广并进行技术示范,确保长三角地区平台专项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长三角的水生态状依托三地的科技文献、工程文献、科学数据况。 平台和其他相关数据信息资源,通过分散加工、专项11:长三角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治关键集中上网、信息共享、协同服务的方式,建设“长技术专项 三角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推进长三研究开发可供实时业务应用的台风暴雨、海角地区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共建共享。 洋环境污染及灾害监测分析技术,海上船只安全专项15:长三角科技人才数据库专项 监控与报警管理信息系统,建

17、立较为完善的长三进一步加强长三角高智力资源的流动和利角地区海洋环境灾害预警体系,实现对海洋环境用,充分发挥院士及高级专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的实时监控;通过对各种污染源的实地调研分析展以及科研项目立项、评审、验收、重大决策等和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查清海岸带污方面的作用,通过开放共享,联合建立包括两院染物质的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为台风暴雨、院士、科研专家库、中高级人才的科技人才数据海洋环境污染的临近预报、灾害预警和提出防灾库,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和智力的流动与共享。 减灾的对策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专项. 科技资源共享工程 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中介机构作用,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创新机制为抓手、

18、提高继续举办“上海工博会”、“长三角大院名校浙江利用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行”等科技活动,促进区域资金、技术、智力等性作用,进一步激活长三角各种创新资源与要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学研合作。支持联合举素,为增强长三角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办区域内的科技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动区域内专项12: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举办长三角国际科技论用服务平台专项 坛,促进国际科技交流。 在“十一五”期末,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四、促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对策备协作共用服务平台的入网仪器、设备和设施达措施 到2000台套。进一步加强协作,努力提高仪器(一)完善区域科技

19、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 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的组在省(市)级政府间科技组的领导下,完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制定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度, 备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指形成对话交流与区域合作决策沟通机制,协调解标体系等;开展科学仪器设备应用和运行保障人决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商定跨省才培养。 市的重大科技合作事宜和项目。 专项13:中国长三角网上技术市场和科技(二)建立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共享机制 信箱专项 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合攻关项目的管理机制,依托沪、苏、浙的科技、人才和网络优势,共同研究制订长三角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以三

20、地已有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基础,整合长三角科技资源相互开放与共享实施办法“上海技术交易网”、“江苏高新技术成果网上交等,促进科技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资源的共84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享。建立长三角自主创新资金的管理机制,制订新实践。加强长三角地区标准化战略的研究,促长三角自主创新共同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 挥科技中介机构的第三方作用,建立长三角科技(五)健全区域自主创新政策 3合作项目考核评估机制。 对长三角区域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三)完善长三角区域科技投融资体系 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5设立由国家、两省一市政府共同

21、出资的长三政策。相互认可经两省一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角自主创新共同资金,开展联合设计的长三角重认定的有关资质,区域内外地经认可的高新技术大科技攻关项目。健全区域风险投资合作机制,企业、高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密集建立区域性风险创业投资协作网,鼓励跨省区开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商研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活动。建立高科技融资担保体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可享受本地同等的优惠政系,鼓励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参与策。 长三角创新创业投资,开展知识产权贷款抵押试参考文献 点和科技保险试点。 沪苏浙联手共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 中国(四)联合实施区域知识产权战略 科技论坛,2003

22、(5):23-26 2 程家安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研究J. 建立和完善长三角知识产权创造和行政保杭州科技,2003(6):12- 护网络,扩大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城市,加3 胡佳,郝小龙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方合作机制探析强跨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城市专利J. 江南论坛,2009(5): 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大力发展知4 袁昱明,兰娟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培育J. 商业识产权服务合作联盟,共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经济与管理,2004(7):48-5 5 李春成,和金生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才,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高层次知识产4J.

23、 科学学研究,2009,27(5):72 权中介服务机构落户长三角。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小学生中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和创Research on Sci-Tech Cooperation in Yangtze Delta Bas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LIN Si-da (The Office of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Hangzhou 3100.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governments involved need to impl

24、ement five projects: high-tech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oject, project of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ci-tech project for improvement of livelihoo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project and sci-tech resource sharing project. The paper proposes concrete tactics for imple

25、mentation of the projects, such as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sci-tech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sharing, improving regional financing system, implementing regional IPR strategy, and making sound incentive policies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tc. Key Words: Regional System for Innovation; Sci-Tech Cooperation; Yangtze Delta (责任编辑 张文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