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369485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一、学科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研究汉语和汉语言文学应用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及其辅助性工具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训诂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使自身得到发展。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将为检验和充实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贡献,并为社会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及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二、培养目标本学科要培养

2、自己的研究生成为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汉语言文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从事计算机应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文化、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三、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前一年半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参与科研工作,要求至少修满35学分。后一年半用来完成学位论文,同时也参与一定的学术活动。学习期间要求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1一2篇,以体现通过学习所已取得的科研能力。四、研究方向1、修辞学2、词汇学3、对外汉语教学

3、五、教学与社会实践本学科研究生,要在学习期间安排适量的教学实践,由导师或参与指导的教师对于他们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点,并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给定成绩。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必要的渠道访问专家学者或进行专题调查,学会独立或有组织地进行语言学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要求他们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国内举行的本学科学术会议。六、学位论文学生在第三学期向导师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报告书要求具备如下内容:1、论文选题2、研究的范围、重点及创新的内容3、所需要的主要资料及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4、论文大纲及完成计划论文要求达到:选题须是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所采用的观点和方法亦当富有新意

4、;所要阐述的理论认识,所要建立的观点,须不出现重大科学偏误,通篇论文须要能够反映出作者独立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材料合理提出科学认识的能力和使用计算机及中外文字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认为达到上述要求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七、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针。导师和参与指导的教师要对学位课和选修课实行严格的考试或考查。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活动尽量吸收研究生参加,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导师侧重帮助研究生选准课题,进行理论指导,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以期实

5、现论文的较高的学术价值。八、课程设置(见附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研究方向: A汉语本体及应用研究 B汉语规范 C.阅读学 D.文章学学 制:三年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必 修 课(学位课程)公共课00000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000003英语216566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0001文学研究专题5433至少修6学分090002语言学研究专题5433090003研究方法专题5433专业主干课090304修辞学3622至少修6学分090305词汇学3622090306应用语言学3

6、622选修课090307语言学流派3622至少选修12学分090308社会语言学3622090309语言规范化3622090310汉字文化3622090311语法专题研究3622090312英汉对比研究3622090313古代汉语修辞3622教学实践2*主要课程介绍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编号: 090001 课程名称:文学研究专题课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点介绍,了解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文学创作之间的传承关系,掌握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诸子文

7、学思想研究二、诗经研究三、乐府诗歌研究四、唐诗研究五、唐宋文研究六、宋词研究七、元曲研究八、明清小说研究九、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转型十、鲁迅研究专题十一、左翼文学思潮专题十二、京派文学研究专题十三、海派文学专题十四、“百花文学”研究专题十五、文化寻根文学研究专题十六、先锋小说研究专题主要参考书: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63年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王晓明 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许志英 邹恬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百年中国文学丛书谢冕 孟繁华

8、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新时期小说主潮许志英 丁帆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语言学研究专题课程编号:090002 课程名称:语言学研究专题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1一、课程简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掌握,而且对哲学、文艺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的影响最为突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最新动态;二是介绍我国传统哲学和文论中的语言观;三是结合具体文本,介绍修辞学、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如罗兰巴尔特等的符号学

9、、巴赫金的意识形态批评和对话理论/超语言学理论、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修辞批评、福柯的话语理论等都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以了解。二、教材:自编讲义三、参考书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2、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李幼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3、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 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4、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5、巴赫金文本 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郭国良 陆汉臻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7、布 斯小说修辞学华 明等译

10、,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8、福柯主体解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 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弗莱神力的语言吴持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於 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1。1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 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3、安伯托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14、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6、王一川中国形象诗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研究方法专题课程

11、编号:090003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专题课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一、 课程简介人文科学由于以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归宿点和价值取向,它要认识和理解的是人的情感,心态,信仰,理想,意义,文化等问题,因而应当采取人学本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式进行认识。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研究方法的更新远大于价值的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往往依赖新方法的建立。本课程的主要宗旨即是使文学院研究生了解现代研究方法,建立自身的哲学观念,以及具体层次上的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思想和角度,使学生具有现代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具体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

12、释学、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二是介绍目前前沿性的研究趋势和途径,如后现代的身体文化、数字化等方法。三是结合后现代社会状况和学科研究状况,学会应用其中一种或者数种方法,进而建立自身的方法体系。二、教材:自编讲义三、参考书目:1、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2、后现代理论,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3、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霍夫曼著,三联书店,1987年11月4、阐释学与文学,霍伊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5、符号神话文化,卡西尔著,东方出版社,1988年6、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著,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7、人、艺术和文

13、学中的精神,荣格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7月8、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三联书店,2006年4月课程编号:090304 课程名称:汉语修辞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修辞学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与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主要阐述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理论,介绍这门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教材: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2、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

14、出版社,19843、袁晖、宗廷虎主编,汉语修辞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4、陈光磊,修辞论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5、苏新春,当代中国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6、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谭学纯,广义修辞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8、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20019、张宗正,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课程编号:090305 课程名称:汉语词汇学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兼顾古今汉语而主要研究和叙述现代汉语这一共时状态下的词汇方面,考察、分析它的

15、构成和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制约、对立、对比、因应等各种聚合关系。面对现实生活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与变化,也辟有相当篇幅作一定深度的探讨。教材: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2、符淮清,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3、葛本仪,汉语词汇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4、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学林出版社,20015、曹 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郭良夫词汇与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课程编号:090306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讲

16、授的重点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汉语研究和相关文化的研究;关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关于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研究。着眼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认知特点,对第二语言习得机制进行较系统地阐发;结合常见的语病,总结教与学中的规律,以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科理论。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2、刘洵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3、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5、许嘉璐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李宇明 陈前瑞语言的

17、理解与发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课程编号:090307 课程名称:语言学流派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语言学自20世纪初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人文学科里边获得先导学科的地位。这是与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理论与方法上面所蕴含的科学分量分不开的。本课程将介绍西方现当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流派及其发展,包括结构主义及其各分支流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及其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对汉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为汉语研究的全面深入奠定理论基础。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索绪尔普

18、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学林出版社,2005。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4、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5、朱永生等功能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石定栩乔姆斯基的形式句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课程编号:090308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语言现象,即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语言变异与社会语言运用

19、等内容。其中包括语言的功能、思维与语言、语言交际、语言变体等。强调历史考察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深入探究语言本体与外界功能之间的互动联系。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具体应用两个层面上关注发展中的社会语言表现,从中注意概括规律,指导语言的实践应用。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陈 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2、陈 原语言和人商务印书馆,2003。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徐大明 陶红印 谢天慰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5、王 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6、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7、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

20、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8、陈建民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9、郭 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11、美拉波夫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2、英彼得特拉吉尔社会语言学导论周绍珩译,商务印书馆,1992。13、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14、周庆生语言与人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课程编号:090309 课程名称:语言规范化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规范化理论与实践问题。

21、它要贯彻落实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并为有关管理提供具体应用上的坚实依据。一、语音上面,对汉语拼音方案应用的利弊得失进行反思;对汉字改革工作做进一步的讨论。二、词汇上面,重点认识一般词汇的规范问题。三、语法上面,则需要处理好规范与发展、语法与逻辑、修辞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刚性与柔性方法的良好把握。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戴昭铭,规范语言与探索,上海三联书店,1998。2、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学林出版社,1956。3、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语文出版社1987。4、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语文出版社,1993。课程编号:090310 课程名称:汉字文

22、化总 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讲授汉字与汉民族文化之渊源,汉民族思维方式对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影响。介绍相关的书籍并进行汉字与汉文化关系的探讨研究。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汉字与文化丛书,汉字与文化丛书学术委员会,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课程编号:090311 课程名称:语法专题研究总 课 时: 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汉语语法本体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汉语语法的特点、词类分析、句法语义分析、句型特征等。重点是对具体现象的描写

23、,通过讨论演示,给学生引导思路;并通过一系列疑难问题的分辨,给学生在研究领域提出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选择,为论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材:语言文章论集,崔应贤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1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2马庆株著,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课程编号:090312 课程名称:英汉对比研究总 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内容:该课程属于专题研究。主要侧重讲授现代汉语、现代英语语法上的同异,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有侧重地进行专题比较,注意精细的描写分析;并能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语言学的阐

24、释,尽可能地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在语法规则上的思维机制融注。基本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研究,强化对两种语言语法特点及规则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不同的特点;并提升对普通语言学有关理论的认识。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3、熊文华汉英应用对比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4 张今、陈云清英汉比较语法纲要,商务印书馆,2008。课程编号:090313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修辞总 课 时:36 学 分:2开课单位:文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内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典籍繁富厚重。汉民族的先人们不重真而求美语言观念,造就了语法思想薄弱而修辞实践摇曳多姿、璀璨绚丽的真实状貌;而着眼于修辞进行的论述也是历久不衰,且愈加深入,臻于完备。继承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是汉语语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课程以此为方向,将阐述研究的重点放在古汉语的实际应用上,总结其言语修辞方式与技艺,试图为古汉语修辞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条清晰的途径。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1、俞樾,正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6。2、杨树达,中国修辞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