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369192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转型研究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献综述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09 年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走势逐渐回暖,世界经济从风险频发的危机时期向后危机时期过渡。具体表现为:第一,金融市场危机和恐慌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欧美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政府担保债券融资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全球大型金融机构破产风险以及机构间交易违约风险均大幅降低,金融投资者风险厌恶和恐慌情绪显著改善;第二,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2010 年一季度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大部分市场分析机构均上调了对全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第三,各国政府对于本国经济的政策支持已从经济救援转向致力于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种种迹象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是决定包括我国在

2、内的全球各大经济体未来竞争前景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此期间深刻总结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制度、体制问题,并进行深彻、行之有效的变革,才能够夯实基础,为我国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银行监管对于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层矛盾远未解决,伴随高风险的金融混业经营快速发展的后金融危机时期背景下,探讨我国银行监管问题,查找我国银行监管的薄弱环节,探索强化银行监管的途径和办法,对于完善监管措施,堵塞监管漏洞,促进金融安全,保障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外的研

3、究状况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对其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监管改革蓝图,2009年6月17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题为“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的金融监管白皮书,其核心思路是将金融监管的权利收缩到少数几个机构手里,尤其是美联储将成为具有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权力的唯一机构,这有利于美国政府更加及时地发现金融市场上的异动,从而更加及时地防范与应对潜在危机。同时,美国政府力排众议,将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加强监管。无论是创建金融服务监督委员会以甄别系统性风险,还是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管理以及风险拨备管理,都有助于美国政府更好地管理系统性风

4、险,同时遏制具有“大而不倒”预期的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倾向。 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各国政府在经历了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后,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银行监管问题又给予了重新关注,但与 30 年代的全面管制有所区别的是,自由主义并没有被彻底抛弃,各国在银行监管方面开始寻求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监管理论的发展在此期间得到深化,逐渐从自由主义和政府监管的单项选择阶段进化到更加注重对于监管度的把握方面。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贺强在中国金融改革中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2008)一文中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与作用下,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

5、杂的情况。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有效性也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需要关注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各种状况,从而审慎作出决策。 王秀华在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及我国的监管走向(2010)一文中指出,金融危机引发的监管改革标志着经济繁荣时期“轻度监管”政策的结束,“逆周期”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监管体系一直以来坚持“超前”监管原则,不过仍有可能选择借鉴欧美在监管手段及标准,监管内容,国际监管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成果。姚斌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探讨一文中写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深入,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

6、脚步不断加快,中国的金融行业也一步步走向开放,金融监管不仅要面对本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还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市场。另外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监管从监管风险、监管成本、监管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更有的挑战。因此,改变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中不合理的成分,增加金融监管体制中新的东西就成为摆在中国监管机构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苟先茂在对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的法律思考一文中写道,我国金融业曾经进入过混业经营,再到分业经营,目前总体上还是分业经营。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了证券和

7、投资业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自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混业经营加速了风险的积聚,催化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何振亚(2002年)站在政府部门的立场,提出银行监管应坚持适度的原则,监管不到位或者过度监管都可能对金融业的发展效率造成损害;刘明志(2003)从银行监管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提出有效银行监管应具有收益大于成本的效果,即银行监管应保持正效应。秦汉锋(2004年)提出,中国银行监管应以提高监管有效性为目标,根据银行业的发展适时的做出改进,以应对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发挥银行监管稳定市场的作用;钱小安(2006年)针对中国当前的银行监管模式,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几个改革方案,以应对金融

8、业的不同发展趋势;李社环(2008年)从银行监管机构整体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银行监管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参考文献1 刘明康.从美国次级房贷的教训看我国金融创新和开放. 国际金融,2008(l).2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9).3 陈文君.通往金融稳定的监管新模式.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9).4 金融混业趋势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J.重庆科技,2007,(9).5满海红: 金融监管理论研究 D . 沈阳: 辽宁大学, 2008.6 林朴.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对我国的借鉴. 上海金融学院院报,2008(4).7 证监会.金融监管:科学创新务实十

9、六大以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科学有效监管,保障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金融家,2007,(10).8 杜静,刘丽娜.美国金融监管新规欲免危机重演仍需时间检验N.新华新闻,2010(07).9 刘兰香.美国“不完整”金融改革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0(07).10 Declara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London, Annex of the Global Plan for Recovery and Reform, London SummitG20 Leaders' Statement, G2011 Hedge Funds Oversight, Report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IOSCO. 200912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versight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Report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f IOSCO.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