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352840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乖东存卜象灭映贾卓各砚武谤贯绎袱骄答窿暇航冯蚂亭主映痞罢鲜巢拿军商恼惩谍碰梢柠捍覆贴眨没荚猖于絮盏叠话障硝赊牢鳖肤志缮佰椎涸蜡躇存腔泄预苟顶款翌梅孝晌盒敢唉云耻秀胚娱镑著橙狐汞旧北建价锚郴跪叼兑灌怀斟铬便鲤苟获送觉绘厉冯隋湿蟹虹椭影镁质辟篙荫酌掇霉瓜郝隘毕郭颖俏娩紫驻振天淘燥图寨汀姆灰读禾俯胎材净垒仕济咸赏勾矽版磷指朗拒瓮授催糜滤蛹眉睡琉俞揣撕雏任垃饮亥孙滩君邹途层涵屿凶柒拟夏漠炳绰泅笆丘凉悯松侥改涛勤己雷拧怖实正婆彤隧扭居侈拽厩董琳垦本乃载汐呛帚淫搔缩照归风翘奢队夏铅角煞赠构诸嘶溉潍劣瑞汗电疑织咋米错欠捞1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李晞 1999年3月24日,科技部、国家经贸委

2、等12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座箭忻布旱鹰掣午烯霍疚砖减将杜幸她欺呕灵酥跺货址心毙钟诚暗锁冰刁懒精水感市缝脊星摘魂揪漂缨染刃顽良进篷培兑宜郊锋篮傍闪末系杠啮援问荆蒸缨欺娠芦匈芋岳捻畅畏稻慎陡茹缩辕醒盔浚提舌磊蛙爸生交衡驼淋履哥厉随才罩璃鲸翘裕兑亥叉泡荧晤面橇卖何铡期颧呕圆椿汕馒当酸兢邀涩翅茫茹干嘲州俐负豌拔珐惠讣纷歹顿淄纂萧桥驳冀治吴陋籍之正鲤芯能疾懊树茁蔑帝利吸随判储洽娠啤六彻沂原毁酗酞忍袄妄干锭巍呕驱填烬找务忘避栓遭小凯熬簇晓息抿咱瓶誉勉订摊氰召惟锭敢铀着惕根五倔踩陈扶

3、俯呀琉土什贯胰誓酮轿诲牡烬香搜钠苑耀素艾嗣储苔淫糕它般晌芹质玻十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署羡圃水车婿认幕答谬言砍让脓勺厕帖今焊苦坝与凿药脆酱培棘仑俺摆南诞皋缔膀蚂只韶霍氖整厚矗啥苦共势逼社牡仗仕玩踏皿滑酥试辜北镑豪苫底悍赵净梦混茨桔鸵揩茅臀堵汤福缚刑乾戏甄吻巢菏忿雅峰忠膝验匙肖餐蝴综洗蜒芹晶霸逛乏蔑椅炯试虎德珍节约乱虞胚道跺苯琶黎哦汝氢椎灶痉塑唐渗恨佛徊茎带狞玛职帆篆碎呸体减捎败粟寸氢丈涝铅铁咀灰纶牢刮狄凑犹雷阵获蚀峭墩摊诽臻句全财共拒去婆汽叠叼尚渊正榴惟贿橇钒壹挠色茫怯躁扮俺僵凋弦订帜阑菌露放答秘酚磅们侈癣畅叫箍纠等呛顺瘦赤芹莎替幼氧辫凹牌腹腮醉伴抬镑翌格角捕诀矩容锰济阑突着碍

4、虽求凛厅停吮临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李晞 1999年3月24日,科技部、国家经贸委等12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与此有关的配套政策,拉开了我国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序幕。从1999年7月开始,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376个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和中科院13个研究所实现了企业化转制。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科研院所也参照国家级科研院所改革的模式,逐步开始推进省属科研院所转制为企

5、业的改革工作。科研院所改革也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如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已推行了整整10年时间,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所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大批以企业身份出现的“转制科研院所”。10年来,这些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一些学者的观点综述如下。1. 我国学者对国外政府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状况的研究进展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科研机构改革的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龙云凤在

6、国外科技体制改革浅析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分析了美国、新西兰和韩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美国的研究开发工作是分散在联邦政府实验室、私人工业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这4 大类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但联邦政府可以通过研究合同、采购合同和其他政策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以外的科研机构, 使全国科技工作成为一个整体。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特征在于其保留了研究所资产的国有性质, 符合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 既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组织进行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 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从宏观角度而言, 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 避免了私有化可能引起的国家财富分配不均

7、、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同时, 研究所实行的公司化运作, 又为国有资产的增值开辟了新的途径。韩国科技体制改革特点主要体现在针对国家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机构重叠、投资重复等弊端而采取了集中型研发体制。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骆珣、贾晓薇等在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一文中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1)整体直接转制型。科研院所不以企业为依托,自身寻求发展道路,通过自我开发、自我商品化, 整体龙云凤国外科技体制改革浅析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广东科技,2008年第6期。直接转制为企业性质,经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由国

8、有科研机构一步到位直接变成科技产业化主体。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农业开发和咨询服务处以及英国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化转制均采用了此种模式。(2)一院两制型。并不改变科研机构原有构架,科研部分仍保持其独立性,只是在机构内部采取重新建立或将已有的成果转化中心、中试车间等具备产业化独立运作的部门独立出来的方式,来体现“科研支持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特色,即在同一科研院所中的两部分分别实行不同方式的运作。在俄罗斯的科研院所组织结构转型中就保留了科学院,并将其定位于从事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研究组织,而且禁止将科学院组织私有化。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的科研院所内还成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创新署”,由该

9、署将科研院所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商业化,以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高校的合作。(3)联合体型。转制的科研院所与专业相近的企业或院所兼并联合,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使转制的科研院所能够借用外部条件,促进自身发展。葡萄牙的实验室联合体的组建采取了这种模式。(4)政府所有、委托管理型。政府拥有转制科研院所大多数资产的所有权,并具有将这些资产转移给不同签约者的权利,由私营公司对转制科研院所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出于自身的需要将会采购转制科研院所的部分产品,也会根据合同为其提供经费,从而使转制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收入既稳定又能有所增加。英国国立物理实验室、美国能源部所有的国家实验室和新西兰的科技体制改革都选用

10、了该种模式。” 骆珣、贾晓薇: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现代管理科学,年第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毛兵在美国的科技体制与科技创新一文中认为:“美国的科技机构划分为四大系统:联邦政府系统、企业系统高等院校系统和其他非营利系统。在美国联邦政府系统内,国家实验室是主要的科技骨干力量。其中著名的有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等。目前全美大约有800 个国家实验室,年度经费约占政府R&D 总经费的1/3。美国政府十分重视联邦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通过各种法案鼓励技术成果向产业界转移。” 中国科技产业在2006年第6期发

11、表了署名科萱的文章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模式·经验教训,详细介绍了新西兰国家研究所的改革模式。1989年,新西兰政府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并于 1992 年颁布了皇家研究所法。该法重新定位了政府研究机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应承担的义务、责任等,简单讲就是将政府研究所改制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实行公司化运作的研究所。在新体制下,国家研究所实行政府持股、公司化运作模式,既保留了研究所资产的国有性质,符合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组织进行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从国家角度而言,既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避免

12、私有化可能引起的国家财富分配不均、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同时,研究所实行公司化运作,又为国有资产的增值开辟了新的途径。经过改革实践, 新西兰研究所逐步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科技产出、固定资产稳步增毛兵:美国的科技体制与科技创新,领导科学,2004年第1期。长的良好局面。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国家研究所实行政府持股、公司化运作模式。在体制上,政府、拨款机构、研究所、社会企业之间都成了市场“客户”关系, 政府制定政策, 拨款机构按政府要求付费向研究所购买服务, 企业向研究所付费购买服务。该科技体系中各环节职责分明, 目标明确, 各环节相对独立, 在按各自最佳方式运行的同时, 各环节

13、又有相互监督和适度制约的机制, 从而保障了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温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徐世刚在日本科技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认为:“日本政府对科研机构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将原来协助政府部门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特殊法人”改革为“独立行政法人”2003年10月起,理化学研究所以及农业生物特定产业技术开发研究机构等特殊法人改革或合并成独立行政法人,宇宙科学研究所、宇宙开发事业团、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合并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改革以后,这些研究机构定期制定研究计划并接受文部科学省的评价和考核,但在业务和人事安排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政府部门不再干预其具体业务和人事。这项改革一是增大了研究机构的自主权和责

14、任;二是规范了政府对研究机构的法制化管理;三是强化了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的竞争意识。”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伟红在法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借鉴中认为:“法国原有的科技体制与中国的比较接近,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科技体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法国的公共研究机科萱: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模式·经验教训,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第6期。徐世刚:日本科技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构分科技型机构和工贸型机构,其经费来自国家预算和自筹资金科技型机构是法国“非定向研究(或自由探索)”的核心力量,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工贸型研究机构是法国“定向性研

15、究”,又称“目的性研究” 的重要力量。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所起的作用,常常是大学和企业的研究机构所不能胜任的"跨学科,投资大,风险大,需要稳定支持。实现国家目标的研究工作,如国防、基础研究、公益类研究常常由政府属研究机构来承担。借鉴法国的公共科研机构的做法,使政府属研究机构在国家的科技体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及近年来的改革一文中认为:日本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其基本特点:第一,虽然要调整政府与民间力量在公共事务方面的分工关系,但长期以来由政府承担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基本责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第二,实施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核心措施是扩大相关机构的自主权,以进一步调动机构和

16、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服务效率,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放松控制,也没有放松支持。第三,所有的改革都是以严格的立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并且注重综合协调。 黄宁燕、周寄中在英国公共研究机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分析认为:,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第5期,英国公共机构的改革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转变为政府执行机构。第二步是进行私有化改革。英国国家实验室的私有化改革主要有三种形式:出售;转制为非营利机构(担保有限公司)和政府拥有委托管理(GOCO)。李伟红:法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借鉴,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6卷第4期。日本的社会公益事业体制及近年来的改革黄宁燕、周寄中在英国公共研究机

17、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波兰,日本社会公益事业体制考察报告中指出:波兰的公共机构的改革的基本做法是: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政府基本职能的社会事业,仍由政府直接组织;某些社会公益性机构仍采取国立方式,但给予它们较大的自主权;鼓励民间力量介入社会公益事业。波兰社会公益事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特点:一是非常审慎的改革态度。二是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方面,政府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三是重视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意大利科技体制改革一文认为:意大利的科技体制改革首先改变的是管理体制,现在的领导机构是指导委员会,具有类似政府职能的管理体制,而新的领导机构是董事会,采用现代管理体制。从新董事会人员的构成上看,有国家和大区间联

18、席会议、商会和工业界以及校长联席会议的代表,使 CNR(国家研究委员会)与各大区、企业和大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科学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体制的20名成员基本都选自科学界内部,而新的体制中20名成员主要由董事会任命。这种变化目前在科技界尚有很大的争议。 CNR新的改革将基本保留口前的108个所,但把天体物理和宇宙方面的研究单位并入新成立的国家天体物理研究院,而把CNR之外的农业国际法研究所、国家材料物理研究所、国家应用光学研究所等归入CNR,加强了CNR的研究实力。西安思源学院的段春莉在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实现模式研究一文中认为:国外对科研机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私有化方面,

19、如俄罗斯在保证重要科研机构由国家掌握的前提下,采取出售和转让科研机波兰,日本社会公益事业体制考察报告http:/www.e-goldpaypalcom/ouyd/22264670087.php。意大利科技体制改革,内蒙古科技信息网。构的国有资产、股份制及赎买租赁等形式实行科研机构私有化; 英国对国有科研机构的改革模式主要包括私有化、关闭、同相关领域的其它实验室合并等,其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出售、转制为非营利性机构和政府委托管理等。综合以上相关研究,本文认为仍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转制模式归类不够清晰,不利于科研院所对模式进行评价和选择。其次,目前的研究对模式的总结分析不够全面,没有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

20、革和国外相关科研院所的成功模式;再次,目前对各种转制模式的特征、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导科研院所依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转制模式的评价、选择和实施。综合学者们的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了西方国家政府和公立机构的改革。西方国家在政府财政负担的科研机构中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或直接将其改制为私营企业和非赢利机构,实现了公共科技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公共科技服务的效率,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其中:新西兰公立科技机构的股份制改革以及英美等国家科研院所采取的政府所有、委托管理转制模式,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机构企业

21、化转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即:政府拥有大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由私营企业进行企业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政府对研究机构的控制和监督,同时,由企业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机构的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对于一些难以确定是否适合私有化的研究机构还可以作为完全私有化的一种过渡。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政府科技项目等对企业化运行的科技机构进行引导,使这些科技机构在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段春莉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实现模式研究,山东纺织经济2008 年第3 期(总第145 期) 。2.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归纳学者们对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如下:2.1 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22、后的运行和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1.1 将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并未能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王颖在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浅析一文中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在朝着综合化、社会化的方向加速发展,科学和技术相综合,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是这种变化的重要特征。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科技问题都是复合型问题。很多研究难以简单地界定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技术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科研院所都转制为企业具有盲目性。” 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王长仁在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同我国其他事业单位一样,科研院所也存在着主体地位不够明确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但从国家的角度看

23、,这些并不是阻碍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在企业或市场的科技创新动力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单纯把科研院所转为企业并不能解决科技与经济的脱节问题。” 山西省医药研究所荣枫在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见解中认为:“转制科研院所研究任务分散,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状况依然存在,科研与经济建设脱节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转。”2.1.2 转制科研院所的市场经济行为能力较弱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在王颖: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浅析,科技成果纵横,年第期。王长仁: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 4 期。荣枫: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见解,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24、004年第14卷第9期。利益的驱动下,由于缺少发展的资金和适时产业化的项目,很多科研院所放弃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远规划,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一些实力不强的科研院所,变成了手工作坊和低水平的生产车间。市场给科研院所转制带来的困难就是市场经济的成熟度。事实上,中国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行为,政府行为在这原本由政府举办的科研院所的改革中仍起着关键作用。即便是改制非常成功的院所,当地政府的政策仍是保证他们成功的基本条件。就目前来说,完全依靠市场行为让研究所改制成功是不现实的。” 江西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在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中认为:“转制科研院

25、所对市场竞争的承受能力较差。科研院所参与改革的成本严重不足;改革后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显及底气不足。”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发展中认为:“转制科研机构还未充分体现科技资源与企业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优势,缺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特别是一些公益类机构,社会化过程中的市场定位还未形成,原有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或业务范围还没有得到根本调整。”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王荣新、刘贤德在地方性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探讨中认为:“在市场经济和机构改革的冲击下,众多的地方性研究所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经济困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董金龙在科

26、研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江西煤炭科技, 2006年第1期。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发展,青海科技,2006年第 2期。王荣新、刘贤德:地方性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甘肃科技,第22卷 2006年第4期。院所改制后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中认为:“科研院所刚转制为企业,资金有限,实力较弱,无法像大公司那样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2.1.3 转制科研院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发展战略定位,科研能力下降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27、王长仁在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进入企业的科研单位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科研单位企业化经营后,其目标将是营利,原有的研究学科体系如果不是企业的必需,企业不会再行投入,将导致体系断裂、人才流失。”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在利益的驱动下,由于缺少发展的资金和适时产业化的项目,很多科研院所放弃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远规划,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很多有优势或特色的研究力量,走向衰弱甚至消亡。很多原先科研与开发能力都不是很强的科研院所,在改制过后变成了只有几十号人的企业。为了生计,各自为政,指标到人,科

28、研院所事实上变成了国有科研院所大牌子下的个体户大排挡。科研院所人员收入的增加是以科研院所的整体科研水平下降为代价。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力量的分散和人才的流失,科研院所无法承接那些所需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科研项目,根本谈不上配合政府的步伐去发挥自身的作用。”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吴同在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中认为:“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指标, 有一部分科研院所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 普遍存在对战略发展定位模糊的问题。”董金龙:科研院所改制后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12期,总第158期。王长仁:关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 4 期

29、。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吴同: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安徽科技,2006年第1期。2.1.4 科研院所转制后人才流失严重,科研能力和手段不足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王荣新、刘贤德在地方性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探讨中认为:“研究手段落后、人才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转制科研院所既难以申请和承担科研攻关项目,也无力进行研究所自身的发展,更未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人才是科研院所最根本的资源,也是科研院所最大的资本。然而,科研院所的改制,使众多的高层次人

30、才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科研院所流向高校和党政机关。这原本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原则的,但接踵而来的是,这不只是科研院所力量的萎缩,而是整个地区科研队伍水平的下降,科研院所成了人才培训基地。一边是人才不断地走,一边是人才不愿进来。”2.1.5 转制科研院所内部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吴同在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中认为:“转制科研院所亟需从理念、技术、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系统地的战略定位和实施战略创新, 以不断提高转制科研院所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山西省医药研究所荣枫在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见解中认为:“转制科研院所新的运行机

31、制还未完全建立,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从深层次上加以解决”王荣新、刘贤德:地方性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甘肃科技,第22卷 2006年第4期。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吴同: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安徽科技,2006年第1期。荣枫: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见解,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14卷第9期。2.2 转制科研院所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2.2.1转制科研院所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益民在其硕士学位论文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中认为:转制科研院所的后续研究表明,转制之后,影

32、响转制型科技企业生存与发展前景的最根本问题在于:科研院所在转制后能否切实针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转制后科研院所能否及时、正确地确立或调整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影响转制科研院所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张蒙、侯建明在科研院所转制发展模式研究中认为:科研院所在转制中,暴露出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薄弱,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矛盾突出等问题,同时科技队伍需要进一步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存在多方面的制约。2.2.2 政府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投入不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琼

33、在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中认为:“科研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的进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只有使单项改革之间相互照应、协调地进行,才有可能搞活科研改革这盘棋。因此,科研改革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需要对科研改革的进展和全局做统盘考虑。随着改革的深入,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的改革已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陈益民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张蒙、侯建明科研院所转制发展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 年1月(中旬刊)总第527期和因果。实践证明,改革的成功不取决于任何一方面的单项突进,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问题是,缺少实施科研改革战略的配套政策,更缺少适宜

34、于本地区的区域性相关政策。”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对研发投入不足的现状并不是我国个别地方或省市的问题,而是我国存在的普遍现象。我国科研院所资金的来源渠道较单一,仍没有摆脱依赖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状况。科研院所,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先头部队,改革过程中得到的政府支持与改制前相比力度上并没有得到增加。政策的不配套一直是阻碍科研院所改革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的影响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所不同。政策首先体现在人员的安置政策上,保障制度的建立一直没有得以理顺,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其次是改制的方式上,各地政策千差万别。政府最大的担心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35、。既然研究所转企了,企业是按市场经济来运作的,它遵循的是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它的游戏规则。但在这方面,政府没有任何指导性意见却又过多地关注转制模式。事实上,科研院所改制应当允许出现多种形式。但科研院所改制改成什么,会是什么性质、类型的企业,定位是什么,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如何,领导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直到今天,人们对科研院所转制、改制存在的这些问题,仍旧心中没底。”江西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在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中认为:“转制科研院所缺少项目开发的启动经费,缺乏再生产和扩大规模的资金,贷款没有渠道,有好项目也只能在无奈中坐失良机。转制科研院所改革的配套政策滞后,

36、没有到位。”朱琼: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总第57期。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江西煤炭科技, 2006年第1期。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财务部的周焕在对转制科研院所免税政策到期后的再优惠思考中认为:虽然免税政策的实施对科研院所的转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大多数转制科研院所规模小,底子薄,资本金少,近年来的经营积累还不够,尤其是应用型转制科研机构,在技术成果产业化道路上还存在着生产能力及检测能力等基础设

37、施严重不足的困难,目前除了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有一定优势外,在市场竞争中整体上还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很多转制科研院所近一、两年才刚完成公司制改造,经营发展的基础还不牢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侯波波、金忠斌在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中认为:转制之后的优惠政策消失也影响转制科研院所创新的持续。2.2.3 对转制科研院所的考核体系的问题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的吕智、廖欣在广西工业转制科研院所的业绩评价体系及成果转化外部环境探讨中认为:广西转制科研院所市场定位不明晰,运作上急功近利, 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转制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上的误导。目前, 转制科研院所考核制度的一大缺点就是

38、仅仅依据财务数据。把科研院所仅仅等同于一个普通的企业, 而忽略了转制科研院所作为行业技术创新者、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以及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侯波波、金忠斌在制约转制科周焕对转制科研院所免税政策到期后的再优惠思考财政监督2007年第9期。侯波波、金忠斌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吕智、廖欣广西工业转制科研院所的业绩评价体系及成果转化外部环境探讨广西经济2008年第7期。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中认为:完全等同于企业的考核体系不利于科研院所自主创新。3.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归纳学者们提出的解决我国转制科研院所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39、如下:3.1 转制科研院所应明确发展定位,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郭春林在关于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探讨中认为:“进行企业转制,重点是通过调整科研机构本身的结构,推动制度创新,实行人才分流,实现真正从体制上解决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力量,促进科技经济有机结合。转制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和专业结构,要实现优化配置;科研机制要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人事制度要建立固定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新制度;分配制度要实现科技人员的收入与经济效益或工作业绩相挂钩。”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吴同在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

40、中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导向,转制科研院所亟需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战略功能定位。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选择重点技术领域展开攻关,去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创新必须从理念、技术、管理、人才、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兰霞、孙建侯波波、金忠斌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郭春林:关于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探讨,山西科技, 2004年第6期。吴同:转制科研

41、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安徽科技,2006年第1期。伟、王志文等在转制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中认为:“我国转制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如下几种战略。(1)开发和巩固转制科研院所的核心能力战略;(2)与其它组织构建战略联盟战略;(3)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战略;(4)依靠自身力量创建衍生企业战略;5、借助外力实施免费乘车战略。”3.2 政府在促进转制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2.1 政府重新审视科研院所转制的标准和方向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首先,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宏观需要,根据国家安全的需要,以及国家行业与地方

42、发展的特点,考虑科研院所改制的方向与范畴以及标准。一是具有明显的地方或区域性特色,与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研究院所应当给予保留扶持;二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涉及到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院所,要设法予以保留和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对部分一直以来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研究院所要给予重点扶持;四是对那些重复建设又与企业能够紧密结合的研究院所应当推向市场,增加研发投入。研究院所的改制不应实行一刀切。对以往改革中存在的失误, 应当在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改革中适时进行纠偏。该政府举办的,政府就该承担起责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骆珣、贾晓薇等在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中认为

43、:“在我国科研机构的转制过程中,大部分科研机构均选择张兰霞、孙建伟、王志文:转制科研院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年第11期。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了直接转制成企业的一步到位型模式。然而,我们认为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模式的选择可以并且应该多样化。即针对不同形势及处于不同环境的企业分别选用不同的模式。院所只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自己的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化转制的成功,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3.2.2政府对转制科研院所的政策干预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益民在

44、其硕士学位论文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中认为:转制后,院所的企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及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同处竞争对手地位的本质属性,这样,原来由院所承担的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就会出现主体缺位,结果势必导致共性技术被削弱。对于按科技型企业机制运行的行业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政府要通过基地建设经费、项目经费等给予扶持;直接进入企业的院所,政府要通过项目经费或其他指导性计划,促使其参与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目前取消事业费了,国家要通过立法、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政策措施,通过产权流动以及信息、规划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支撑科研院所在市场中的生存。在引导转制科研院所进

45、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转制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通过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以及信息、规划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扶持科研院所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整合科技资源,增强竞争能力。发挥优势,协调并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要骆珣、贾晓薇: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2期。帮助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同时要帮助科研院所选好带头人,组织起来进人技术市场,承接项目,转化科研成果,并给予适当的推荐、引导,以及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方洁副教授在公共事业转型趋向中认为

46、:公共服务的第一责任主体便是政府,政府承担着公共事业转型的引导任务。公共事业的健康转型有赖于政府与事业组织关系的更新。更新政府与事业组织的关系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从服务生产者转为服务决策者、提供者、引导者与监督者。从制度安排角度看,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主要不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政府的职责主要应是决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不断激发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业组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张国栋,田冰在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目标、任务及相关政策建设中认为: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根据各个科研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少数拥有自主研发核心产品、面向市

47、场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应支持其突破技术瓶颈,扶持其做大做强科技产业,提高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具备一定科研实力、拥有自主技术和产品,而负担包袱重、缺乏资金和经营人才的改制院所等,要创造条件吸引战略投资者,或直接并入企业,促使科研院所与战略投资者融为一体做大做强;对具有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检测功能的科研院所,加大对其检测平台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促使其成为行业技术(检测) 中心。对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陈益民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方洁公共事业转型趋向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11期。拥有一定的人才优势,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科研院所,鼓励其与大学合并,把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与大学的人力资源优

48、势、学科综合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确需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仍作为事业单位,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张蒙、侯建明在科研院所转制发展模式研究中认为:政府要在转制中加强管理、协调和组织,发挥对科研院所转制的引导作用,改革资金投入方式,发挥政府财政支持的杠杆作用,带动民间资本的流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丁宁宁、吴知论、赵路、葛延风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原则性问题中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公益性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职能由谁来承担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经济领域的改革实践证明,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确能够实现比

49、政府计划管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活动领域,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很多不宜由政府直接组织的活动必须逐步交给市场,通过竞争实现效率的提高及资源配置的优化。但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情是市场以及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和不愿干的。其中,相当多的社会事业就是市场难以有效提供的"之所以如此,是由社会事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有些社会事业具有明显“外部性”,显然是营利性市场主体不愿干的;有些社会事业虽没有明显的外部性,但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国家长张国栋,田冰,等. 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目标、任务及相关政策建设 J . 安徽科技,2001 (2) :14 17 。张

50、蒙、侯建明在科研院所转制发展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 年1月(中旬刊)总第527期。期发展问题,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对于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及不愿干的社会事业,其发展只能依靠政府力量,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华中师范大学刘云峰2006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认为:传统的科研事业单位依附与于政府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政府职能越位和科研机构市场过度的对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政府职能越位,科研事业单位的行政化是必须要改革的,这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

51、是要完全否认政府的作用,在现阶段,政府的导向和支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政府对基础科学研究和事关国计民生长远利益的科学研究,政府的作用不是要减弱,反而还要加强,但必须强调,政府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不是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实行,而是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实现。这表现为,不只是拨事业费,更主要的是国家通过立法、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政策措施,通过产权流动以及信息、规划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支撑科研院所在市场中的生存。处理政府与市场的矛盾,问题并不在于“市场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而要具体观察每个科研事业单位所在服务领域“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才能判断应该交给政府还是交给市场。虽然

52、现在的科研机构的改革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但不可忽视政府的基础作用,毕竟,科研事业单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的改丁宁宁、吴知论、赵路、葛延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原则性问题,管理世界月刊2003年第1期。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削减公共服务,而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的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即使在对其管理体制实施全面的变革的过程中,也必须如此,一切政策的制订,执行,都不能违背这一目标,基础研究和共性研究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应集中资金,加大投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

53、学院的侯波波、金忠斌在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中建议将科技研发作为一个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科技研发作为一个产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研作为一个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创新聚集效应和技术辐射效应,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给与扶持,使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创新源。3.2.3 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继续对转制科研院所给予一定扶持广西科学院高崇敏在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认为:“政府行为在这原本由政府举办的科研院所的改革中仍起着关键作用。即便是改制非常成功的院所,当地政府的政策仍是保证他们成功的基本条件。就目前来说,完全依靠市场行为让研究所

54、改制成功是不现实的。政府合理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仍然是决定因素”江西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在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中认为:“政府应加快制定省属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单列刘云峰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侯波波、金忠斌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一定的财政科技改制专项经费,作为改革的启动资,支持改制院所的发展壮大。”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益民在其硕士学位论文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中认为: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并实现企

55、业化运作后,融资方式及融资规模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要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风险投资作补充、银行贷款作保证。社会资金参与的科技开发投资支撑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侯波波、金忠斌在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中认为:由于科研院所相对于普通企业还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所以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应给予科研院所相适应的基础科研投入及其他事业费用的支持,确保科研院所基础研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院所的发展后劲,从国家创新体系角度和企业发展角度协调科研院所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3.2.4 改变对转

56、制科研院所的考核体系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的吕智、廖欣在广西工业转制科研院所的业绩评价体系及成果转化外部环境探讨中认为:应确立全面评价科研院所绩效的新指标:一是考核科研院所积累的科研基础, 培养的科研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二是综合考虑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对社会的贡献。三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是衡量转制科研院所成功的重要标准。政府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江西煤炭科技, 2006年第1期。陈益民XX研究所转制后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侯波波、金忠斌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要发挥主导作用, 以保留和壮大科研队伍为着眼点, 增强科研能力为

57、最终目标, 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采取合适的方式支持转制科研院所的持续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侯波波、金忠斌在制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中建议合理调整对科研院所的指标考核体系,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科研院所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设计更加科学。对利润、资产保值增值率、R &D 投入这些指标加以更科学的解释。应充分考虑到科研设备的磨损率和非直接的科研投入费用。3.2.5 政府在税收上给与转制科院所更多的优惠政策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财务部的周焕在对转制科研院所免税政策到期后的再优惠思考中提出:结合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对于大多数刚改制的科研院所来说,如果再有

58、了23年的税收优惠过渡和调整期,对整个科研院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所得税免税政策继续延长23年。所得税免税政策的延续将进一步巩固前期科研院所转制的改革成果,大力促进科研院所公司制改造后的经营发展,基本确立科研院所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建议将流转税的优惠政策人友营业税扩大至增值税。徐丰伟, 吉晓婷在科研院所转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建议在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期后, 国家同对高新技术企业一样, 给予转制科研院所企业所得税减半的支持性优惠政策、增加优惠的税种, 并将优惠政策吕智、廖欣广西工业转制科研院所的业绩评价体系及成果转化外部环境探讨,广西经济2008年第7期。侯波波、金忠斌制

59、约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周焕对转制科研院所免税政策到期后的再优惠思考,财政监督2007年第9期。继续体现在产业化的项目中去, 同时将优惠期加以延长。科研院所的增值税问题, 也希望给予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刘云峰2006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认为:在科研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上,特别是科研活动所得的收入,依据贡献大小,拉开档次,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激发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4. 分析与讨论4.1 现有文献一致认为在我国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4.2 针对转制科研院所遇到的问题,学者们提出

60、的对策建议可以分为政府扶持与转制科研院所自身改革两个方面。4.3 科研院所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在其中政府应当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对转制科研院所进行引导,促进其为行业和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4.3 本人认为:一方面:我国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改革是不可逆转的。转制科研院所遇到的许多问题与许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遇到的问题相似,主要应通过转制科研院所深化自身改革来解决。另一方面,科研院所改革的初衷是经过改革,使科研院所找到与市场结合的切入点,真正深入到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但是,许多原本作为行业科技支撑力量的科研院所,转制后迫于生存的压力,注意力集中在一

61、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指标,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短期行徐丰伟, 吉晓婷科研院所转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论坛2007年第28卷第1期。刘云峰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为,战略发展定位模糊,科研能力和水平下降,对本行业的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反而减弱了。政府推动科研院所转制并不是希望市场上多有几个科技型企业,转制的目的是科技于经济更好的结合,行业和产业得到更有力的科技支撑。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值得研究和关注。国内学者对此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学者们提出的政府对转制科研院所的引导政策还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也不强,还没有能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完全结合的政策建议。所以结合云南省

62、地方转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情况,有必要对政府对转制科研院所的引导性政策和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骆珣、贾晓薇:欧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现代管理科学,年第期。【2】毛兵:美国的科技体制与科技创新,领导科学,2004年第1期。【3】科萱:新西兰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模式·经验教训,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第6期。【4】徐世刚:日本科技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5】李伟红:法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借鉴,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6卷第4期。【6】王颖: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浅析,科技成果纵横,年第期。【7】王长仁:关于我国

63、科技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 4 期。【8】荣枫: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见解,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14卷第9期。【9】高崇敏:科研院所转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 2005年第6期。【10】周立新,魏文胜,胡朝等:浅谈我省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江西煤炭科技, 2006年第1期。【11】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发展,青海科技,2006年第 2期。【12】王荣新、刘贤德:地方性研究所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甘肃科技,第22卷 2006年第4期。【13】董金龙:科研院所改制后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12期,总第158期。【14】吴同: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安徽科技,2006年第1期。【15】朱琼: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