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38005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9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源描述:

《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4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汉语修辞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243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之一。3、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汉语修辞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把握汉语修辞的基本规律,以增强修辞表达、修辞理解能力和修辞批评水平以及学术研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语文素质的目的,为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该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活动与修辞学、语言环境、修辞原则、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意义修辞、语音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式、语言风格、篇章修辞等内容。3、教学要求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及考核的主要依

2、据。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课程突出学术性、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本课程每周2学时,2个学分。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成绩以百分记。二、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修辞学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验总学时第一章 修辞活动与修辞学66第二章 语言环境22第三章 修辞原则44第四章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 44第五章 意义修辞22第六章 语音修辞22第七章 句式修辞44第八章 修辞格式66第九章 语言风格22第十章 篇章修辞44合计3636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修辞活动与修辞学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学的基本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研究传统、修辞学论著中的

3、例子问题、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研究的方法和对象、修辞学的范围和任务与功能。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修辞学的基本概念、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和汉语修辞学研究概况。教学重点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基本概念、主要修辞观、研究方法。教学难点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考核要求修辞的内涵、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主要修辞观、基本概念。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古老的传统第二节 古老而年轻的修辞学一、修辞理论的缘起和历史沿革二、主要修辞观及其偏颇三、修辞学研究传统 四、修辞学的学科属性五、修辞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 修辞与修辞学的定义一、修辞和修辞学二、修辞与漏洞三、零度与偏离 四、显性与潜性

4、 五、修辞的四个世界 第四节 修辞学研究的几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与思维及思想之关系二、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关系三、修辞和语法与逻辑之关系。四、修辞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第五节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二、归纳三、比较四、统计五、演绎第六节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第七节 修辞学论著中的例子问题一、对例子的态度二、修辞学论著中例子的地位和作用三、运用例子的原则第八节 修辞学的任务、范围与功能一、任务二、范围 三、功用 第二章 语言环境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境的构成与特征、分类和修辞功能,语境认知与修辞效果。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语境理论和知识,并能够利用语境条件进行修辞表达和修辞理解。教学重点语境的内涵、修辞

5、功能、语境认知。教学难点语境分类、语境认知。考核要求语境的内涵、分类,语境的修辞功能。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境”的构成及特征 一、语境的构成二、语境的特征第二节 语境的分类 一、学界分类种种二、语境分类应遵循的原则三、王希杰的分类第三节 语境的功能一、生成和解释的功能 二、暗示和引导的功能 三、创造和过滤的功能 四、协调和转化的功能 五、 省略和补充的功能第四节 语境认知及修辞功能一、语境认知 二、语境认知的范围 三、语境差与修辞效果四、语境认知的修辞功能第三章 修辞原则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原则研究概况、修辞基本原则、修辞最高原则、如何遵循修辞原则、修辞批评。要求学生掌握修辞的得体

6、性原则,并在修辞过程中学会遵循修辞原则。教学重点修辞最高原则及其特点、怎样做到得体。教学难点得体性原则的特点、修辞最高原则、修辞批评。考核要求得体性原则的特点、修辞最高原则、如何遵循修辞原则。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 修辞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关于得体性原则一、得体性原则的提出二、得体性原则的特点 三、修辞最高原则四、怎样做到得体 第四节 修辞批评第四章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言变体,同义手段的基本理论,同义手段的类型及选择原则,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要求学生掌握同义手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掌握同义手段选择的技能。教学重点同义手段的内涵、四个世界的同

7、义手段、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教学难点语言变体、四个世界的同义手段。考核要求 语言变体的内涵及分类、四个世界的同义手段、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同义手段的内涵第二节 同义手段理论第三节 同义手段的类型第四节 语言变体与同义手段的选择一、语言变体二、词语同义手段的选择第五节 同义手段选择的原则第五章 意义修辞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形异义、同义异形、同义异形、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意义修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提高意义表达与意义解读能力。教学重点

8、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教学难点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考核要求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个人联想意义、语流义和语流义变、情景义和情景义变、模糊义和模糊话语、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一、语言的意义二、言语的意义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第二节 同形异义一、内涵二、“同形”的“形”三、“异义”的“义”四、对待同形异义现象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节 同义异形一、性质二、“异形”的“形”三、“同义”的“义”四、对待异形同义现象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社会

9、文化意义第五节 个人联想意义第六节 语流义和语流义变一、语流义二、语流义变第七节 情景义和情景义变第八节 模糊义和模糊话语一、模糊语言二、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三、模糊语言在文艺语体中四、模糊语言在公文事务语体第九节 表达意义和接受意义 第六章 语音修辞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声音和表达效果、联绵、音节、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要求学生掌握语音修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语音修辞的能力。教学重点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教学难点语音和歧义。考核要求联绵、音节、重叠、韵脚、语音和歧义。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声音和表达效果第二节 联绵第三节 音节第四节 重叠第五节 韵脚第六节 语音和歧义第七章 句式修辞

10、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纵横、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要求学生掌握句式修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句式选择的能力。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教学难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及其转换、话语衔接。考核要求常见句式及其选择、顺序、话语衔接。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句际关系和结构模式一、句子和篇章二、句子结构第二节 纵横一、纵式结构二、横式结构三、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转换第三节 句式及其选择一、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及其选择二、特殊句式及其选择三、特殊句式与一般句式及其选择四、常规句与变式句及其选择五、句式的整散匹配六、句式的长短调整七、句式的松紧处理八、句式

11、的雅俗分化九、句式的文白选择十、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十一、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第四节 顺序一、词序二、语序第五节 话语衔接一、衔接的内涵二、衔接的手段第八章 修辞格式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修辞格式的性质与分类、常见修辞格式的构成条件与构成原则、修辞格式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修辞格式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运用修辞格式的能力。教学重点辞格分类的标准、常见修辞格的构成条件与构成原则、辞格运用。教学难点辞格分类的标准、辞格的构成基础。考核要求修辞格式的性质与分类、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针、回环、双关、反复、夸张、拈连、移就、借代、仿拟。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修辞格式的性质 第二节 修辞格类别 第

12、三节 对偶第四节 排比 第五节 顶真第六节 回环第七节 双关第八节 夸张第九节 反复第十节 比喻 第十一节 比拟第十二节 借代第十三节 拈连第十四节 移就第十五节 仿拟第九章 语言风格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风格、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类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风格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风格选择的能力。教学重点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体风格特征、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教学难点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考核要求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语言风格的形成、语体风格特征、语体的

13、偏离和创新、修辞和语体选择、表现风格类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第二节 语言风格的内涵与性质第三节 语言风格的形成一、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三、交际环境四、交际对象五、主体素养第四节 语体风格一、语体的定义二、语体分类 三、语体功能第五节 语体特征一、日常会话语体的基本特征 二、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三、科学语体的基本特征四、政论语体的基本特征 五、文艺语体的基本特征 第六节 语体的偏离和创新一、语体的偏离 二、语体的创新第七节 修辞和语体选择 一、修辞选择的语体制约 二、修辞选择的语体偏离和失误 第八节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的内涵 二、表现风格的

14、类型第十章 篇章修辞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主要学习篇章修辞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篇章的标题、篇章的开头和结尾、篇章层次的划分和表达、篇章的衔接与连贯。要求学生掌握篇章修辞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提高布局谋篇的修辞能力。教学重点标题拟设、开头和结尾的方式、划分和表达的方式、衔接与连贯的方式教学难点篇章的衔接与连贯考核要求篇章修辞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篇章的标题、篇章的开头和结尾、篇章的开头和结尾、篇章层次的划分和表达、篇章的衔接与连贯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篇章修辞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篇章修辞的内容二、篇章修辞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篇章的标题一、标题的作用二、标题的拟设第三节 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章的开头二、篇章的结

15、尾第四节 篇章层次的划分和表达一、层次的划分二、层次的表达方式第五节 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一、篇章的衔接二、篇章的衔接主要参考书目1、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修辞学通论,王希杰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修辞学导论,王希杰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大学辞章学,陈满铭名誉主编、郑颐寿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大学修辞,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7、汉语风格学,黎运汉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修辞学教程,张静、郑远汉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文化

16、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9、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黎运汉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0、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郑子瑜、宗廷虎、陈光磊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现代汉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246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课程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3、教学目标与任务现代汉字学是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是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现状和实用问题。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字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字的能

17、力,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有关汉字的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现代汉字,同时为学生提供认识和研究现代汉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字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础。4、教学要求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为辅。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予以补充。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计划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学期考试,成绩为百分制。二、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现代汉字学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分配讲

18、授实验总学时第一章 汉字概说44第二章 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22第三章 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与分析22第四章 现代汉字的字量22第五章 现代汉字的构形法55第六章 现代汉字的构字法55第七章 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22第八章 现代汉字的字音44第九章 现代汉字的字序44第十章 熵和多余度;第十一章 汉字的中文信息处理; 22第十二章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第十三章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第十四章 汉字的评价与前途44合计3636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汉字概说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讲授汉字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汉字知识内容广博,本章只讲最核心的理论,重点是汉字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学生掌握:1、汉

19、字是语素文字。2、汉字的六个特点。教学重点1、汉字的性质。2、汉字的特点。教学难点1、汉字的性质。2、汉字的特点。3、汉字的总字数。4、汉字和汉文化。考核要求1、汉字的性质。2、汉字的特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是语素文字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第三节 汉字的总字数计算汉字的总字数,是指字种数第四节 汉字和汉文化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第五节 汉字文化

20、圈的过去和现在第二章 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教学目标及要求要学生掌握什么是现代汉字,什么是现代汉字学,了解建立现代汉字学的意义。教学重点1、现代汉字。2、现代汉字学。3、研究现代汉字学的意义。4、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教学难点1、现代汉字。2、现代汉字学。3、研究现代汉字学的意义。4、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考核要求1、现代汉字。2、现代汉字学。1、 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现代汉字对现代汉字的理解与认识:现代汉字是指古今通用的字和现代汉语专用字第二节 现代汉字学一、现代汉字学的建立二、研究现代汉字的意义三、现代汉字研究简史四、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汉字的属

21、性字量、字形、字音、字序;现代汉字的应用;汉字的评价和前途第三章 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与分析教学目标及要求学生要懂得什么是字频统计,它有什么作用;了解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主要的字频统计。教学重点1、综合性的字频统计。2、汉字效用递减率。3、常用字笔画趋减率。教学难点1、汉字效用递减率。2、常用字笔画趋减率。考核要求1、字频统计。2、汉字效用递减率。3、常用字笔画趋减率。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综合性的字频统计从语体文应用字汇到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第二节 字频统计的应用一、汉字效用递减率二、常用字笔画趋简率第四章 现代汉字的字量教学目标及要求要学生掌握现代汉字和文言古语用字的区别,明白字量研究的主要内

22、容,了解通用字表和常用字表,了解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的历史和经验。教学重点1、 现代汉字的总字数。2、 通用字和常用字。3、 专门用字、专业用字。4、 限制和减少汉字的字数。教学难点1、通用字和常用字。2、专门用字、专业用字。3、限制和减少汉字的字数。考核要求1、 现代汉字的总字数。2、 现代汉字的来源。3、 通用字和常用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4、 专门用字、专业用字。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现代汉字的总字数现代汉字表,现代汉字的来源第二节 通用字和常用字一、通用字,常用字,罕用字二、选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标准三、通用字的字量四、常用字的字量五、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六、现代汉语常用字

23、表第三节 专门用字一、扫盲用字表二、小学用字表三、汉语水平·汉字等级表第四节 专业用字第五节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的研究第五章 现代汉字的构形法教学目标及要求要学生掌握现代汉字构形规律,学会构形方法。要学生掌握现代汉字构形的三个层次:笔画、部件和整字。教学重点1、部件分析法。2、笔画、部件、整字。教学难点1、部件分析法。2、笔画、部件。考核要求1、部件分析法。2、笔画、笔画数、拥字量、笔形、笔画的组合、笔顺。3、部件、汉字的拆分、部件的分类。4、独体字、合体字、合体字的部件、部件的组合规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笔 画一、什么是笔画二、笔画数三、拥字量四、笔形五、笔画的组合六、笔顺第二节

24、 部 件一、什么是是部件二、汉字的拆分三、部件的分类四、部件的规范五、部件的名称和部位的名称六、部件的变形七、部件的整理第三节 整 字一、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划分二、独体字的数量三、合体字的部件四、部件组合的规律第六章 现代汉字的构字法教学目标及要求要学生掌握现代汉字的构字分析,掌握汉字三种字符,掌握六种构字法。教学重点1、 符和字符的分类。2、现代汉字的新六书。3、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教学难点1、字符和字符的分类。2、现代汉字的新六书。3、现代汉字的理据性。考核要求1、字符,字符的分类。2、新六书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3、文字的理据性、现代汉字的构

25、字理据、理据度及其计算。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字符和字符的分类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新六书一、会意字二、形声字三、半意符半记号字四、半音符半记号字五、独体记号字六、合体记号字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一、文字的理据性二、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三、理据度的及其计算四、汉字的溯源分析第七章 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汉字进行简化和整理,掌握新中国在汉字简化与整理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学会使用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规范字表。教学重点1、 现代汉字的简化。2、 现代汉字的整理。教学难点1、 现代汉字的简化。2、 现代汉字的整理。考核要求1、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2、 汉字简化的方

26、针、方法。3、 整理异体字。4、 整理异形词。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现代汉字的简化一、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二、汉字简化动运动的兴起及发展三、新中国的汉字简化四、汉字简化的方针、方法和效果五、有关简化汉字的争论六、简化汉字的研究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整理一、整理异体字二、整理印刷铅字字形三、改换生僻地名用字四、统一部分计量单位用字五、整理异形词六、汉字字形的进一步整理第八章 现代汉字的字音教学目标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定音的要求,掌握异读词的规范读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及辨别同音字。教学重点1、 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2、 异读字和异读词。3、 多音多义字。4、 同音字。教学难点1、 异读字和异读词。2、

27、多音多义字。3、 同音字。考核要求1、 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2、 异读字和异读词。3、 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4、 多音多义字。5、 同音字。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现代汉字的读音标准一、读音统一会和老国音二、新国音和国音常用字汇三、新中国的字音规四、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 第二节 异读字一、异读字和异读词二、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第三节 多音多义字一、什么是多音多义字二、多音多义字的数量三、多音多义字的音级四、多音多义字的来源五、多音多义字的应用六、多音多义字的增加和减少七、减少多音多义字的方法第四节 同音字一、什么是同音字二、同音字的数量三、同音字的来源四、同音

28、字的使用频率和构字能力五、同音字的应用第九章 现代汉字的字序教学目标及要求 要学生懂得字序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的字序,掌握现代汉字的主要字序法。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的字序法。2、 中国现代的字序法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笔形法。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的字序法。2、 中国现代的字序法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笔形法。考核要求1、 古代的字序法。2、 部首法、音序法、笔画笔形法。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字序法一、以尔雅为代表的义序法二、以说文为代表的形序法三、以广韵为代表的音序法第二节 中国现代的字序法一、部首法二、音序法三、号码法四、笔画笔形法第十章 熵和多余度教学目标及要求熵和

29、多余度属于宏观的统计特征。这一章要学生对熵和多余度有初步了解,以扩大视野。教学重点1、 汉字的熵。2、 汉字书面语的多余度。教学难点1、 汉字的熵。2、 汉字书面语的多余度。考核要求1、 汉字的熵。2、 汉字书面语的多余度。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信息量第二节 汉字的熵第三节 汉字的多余度第十一章 汉字和中文信息处理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汉字和计算机的关系,了解汉字输入的主要途径和汉字编码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1、 中文信息处理。2、 汉字的输入。教学难点1、 汉字的交换码。2、 汉字的输入。考核要求了解。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中文信息处理第二节 汉字的交换码和内部码第三节 汉字的输入第四节

30、 汉字的输出第十二章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教学目标及要求要学生了解国家的汉字政策,提高汉字规范化的意识;要求学生使用规范字,不使用不规范字。教学重点1、 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2、 现代汉字的正字法。3、 汉字的标准化。教学难点1、 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2、 现代汉字的正字法。考核要求1、 现代汉字应用的两个界面。2、 现代汉字的正字法。3、 现代汉字的“四定”。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应用现代汉字应用的两个界面一、记录现代汉语二、汉字在人际界面的其他应用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正字法一、语文规范的性质二、正字法的基本要求三、社会用字里的混乱现象四、加强社会用字的管理第三节 现

31、代汉字的“四定”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四个方面,即“四定”。第十三章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台湾地区目前汉字使用情况,为促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书同文而努力。教学重点1、 台湾地区汉字使用情况。2、 海峡两岸汉字异同的研究。3、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的展望。教学难点1、 海峡两岸汉字异同的研究。2、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的展望。考核要求了解。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台湾地区汉字使用的情况一、字量二、字形三、字音四、字序五、计算机用字第二节 海峡两岸汉字异同的研究一、字形异同的研究二、笔顺异同的研究三、字音异同的研究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的展望第十四章 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32、教学目标及要求近百年来对汉字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是对汉字的前途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学习本章要学会全面地看待汉字,既看到汉字的优点,又看到汉字的缺点,避免片面性。要正确认识汉字的前途。教学重点1、 汉字的评价。2、 汉字的前途。教学难点汉字的客观评价及汉字的前途。考核要求1、 科学地评价汉字。2、 汉字的前途。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汉字的评价一、中国古代的汉字神圣论二、切音时期的汉字观三、汉字革命论的倡导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汉字评价五、科学地评价汉字六、对“汉字优越论”的评析第二节 新中国的汉字政策一、汉字改革分两步走的构想二、语文政策的调整三、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四、确

33、定了“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第三节 汉字的前途一、汉字的地位二、汉字书面语里的非汉字字符三、汉字的不便使用或者不能使用的领域四、双文制的探讨五、关于拼音化的讨论参考书目1、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现代汉字教程,张静贤著,时代出版社,1992年版。4、现代汉字学通论,杨陆润著,长城出版社,2000年版。5、现代汉字学参考资料,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汉字改革概论,周有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79年版。7、现代汉字学发凡,周有光著,语文现代化丛刊第二辑,1980

34、年版。8、现代汉字笔画的统计分析,陈明远,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9、常用字的性质、特点及其选取标准,费锦昌,语文学习1988年第9期。10、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11、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12、简化汉字面面观,费锦昌,语文学习,1991年第3期。13、汉语信息处理研究,张 普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14、论汉字简化,陈章太,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2期。15、现代汉字研究简述,苏培成,语文建设,1992年第7期。 现代汉语语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

35、明1、课程编码:06052252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的选修课之一。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学生。在选修该课程前应先修现代汉语课。3、教学目标与任务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它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对汉语语法结构规律和语法特点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能运用有关语法理论的知识去分析、探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学会研究汉语语法,写作语法论文的一些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进行语法教学和研

36、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上注意运用启发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使课堂讲授、练习、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很好地配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要求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查的依据。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学、课堂讨论为辅。在规定的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给予补充。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和难点,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允许调整的幅度为20。本课程共有2学分,每周两学时,约36学时,讲授一学期。考核方式:在学期结束时以考查方式进行,在考查目标中,按照认识、领会、应用三个层次的知识和能

37、力要求学生。平时成绩占30,考查成绩占70。二、学时分配总参考学时:36学时。现代汉语语法学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验总学时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33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33第三章 汉语语法特点55第四章 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44第五章 关于词的分类问题33第六章 关于主宾语问题33第七章 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33第八章 关于句式的变换33第九章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33第十章 关于歧义句问题33第十一章 如何学习写作语法学论文33合计3636三、课程内容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语法和语法学的定义、概念和范畴,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

38、特点。教学重点语法、语法学、语法与语法学的关系。教学难点语法、语法学、语法与语法学的关系。考核要求正确理解语法和语法学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例子进行分析、说明。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语法一、语法的含义二、语法包含的内容三、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第二节 什么是语法学一、什么是语法学二、语法学简史参考书目1、语法理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2、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3、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汉语语法学史,马松亭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39、义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定义、概念和范畴,正确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的关系,理解语法形式与词汇形式的不同,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的不同,并能用例子加以说明。教学重点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教学难点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考核要求正确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定义、概念和范畴,正确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的关系,并能用例子加以说明。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法形式一、什么叫语法形式二、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语法意义一、什么叫语法意义二、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一、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二、二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三、研究语法时必须把二

40、者结合起来参考书目1、语法理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2、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陆志伟著,中国语文,1961年第6期。 第三章 汉语语法特点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形态、语法范畴的定义和概念。知道汉语缺乏狭义形态和综合性语法范畴,知道汉语的语法特点,认识印欧语材料跟汉语进行比较和论证。教学重点汉语形态、综合性语法范畴、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对等关系、印欧语材料跟汉语进行比较和论证。教学难点1、汉语形态、综合性语法范畴、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对等关系、印欧语材料跟汉语进行比较和论证考核要求。2、理解形态、语法范畴的定义和概念。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对等关系、印欧语材料跟汉语进行比较和论证。教

41、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一、对形态的正确理解二、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三、汉语存在一定的广义形态第二节 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一、对语法范畴的正确理解二、汉语缺乏综合性的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的语法范畴第三节 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第四节 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第五节 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第六节 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参考书目1、汉语讲话,王力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2、现代汉语,胡裕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章 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教学目标及要求理解汉语的句子特征,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认识语言的句

42、子和言语的句子,句义和信息的区别,能正确分辨歧义句。教学重点句子、构成句义因素、语言句子与言语的句子、句义与信息的区别。教学难点句子、构成句义因素、语言句子与言语的句子、句义与信息的区别。考核要求认识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句义和信息的区别,能正确分辨歧义句。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句子的特征第二节 构成句义的因素一、成分词的异同二、词语的次序三、组合层次四、语法结构关系五、语义结构关系参考书目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关于句子的意义和内容,文炼著,语文研究,1984年第1期。第五章 关于词的分类问题教学目标及要

43、求理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理解汉语存在一词多类的兼类现象,能正确指出词该划分到哪一类。教学重点词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兼类现象。教学难点词的兼类现象。考核要求理解汉语存在一词多类的兼类现象,能正确指出词该划分到哪一类。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汉语的实词能否分类一、什么叫词的分类二、汉语的实词能否分类三、过去人们划分词类的情况第二节 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一、词义二、句法功能三、形态标志第三节 划分词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分类与归类二、对分类标准的要求三、大类与小类四、一般与个别五、兼类问题六、同音同形词问题七、词类的活用问题参考书目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

44、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六章 关于主宾语问题教学目标及要求1、理解汉语划分句子成分的标准,它跟印欧语划分句子成分的不同标准。认识以语义为标准和以词序为标准去划分主宾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举例论证。2、以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为标准来划分主宾语会碰到一些问题时,如何解决。教学重点主语、宾语、划分主宾语的标准。教学难点划分主宾语的标准。考核要求认识以语义为标准和以词序为标准去划分主宾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举例论证。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第二节 划分主宾语的标准一、不能以意义为标准二、不能单纯以词序为标准三、主张“把词序与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也行不通第三节 对汉语主宾语的

45、具体划分一、主、谓、宾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二、对主宾语的具体划分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胡裕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2、语言研究论丛,石安石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七章 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教学目标及要求认识扩展、紧缩、替换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切分。教学重点句法结构、扩展、替换、层次分析、扩展与替换的关系、层次与层次分析的关系。教学难点句法结构、扩展、替换、层次分析、扩展与替换的关系、层次与层次分析的关系。考核要求理解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切分。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句法结构的扩展和替换一、扩展就是拉长

46、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而变为复杂二、替换在既定的语境里,一个语法形式可用另一个较简单或较复杂的语法形式进行替换,替换后整个组合的结构和功能不变第二节 句法结构的层次和层次分析法一、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二、层次分析法三、广义同构和狭义同构第三节 对两种分析法的评论一、中心词分析法二、层次分析法参考书目1、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范继淹著,语文出版社,1986年版。2、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八章 关于句式的变换教学目标及要求认识句式变换的原则、条件和意义,能举例说明。教学重点句式种类、句式变换原则、条件限制、变换理论意义。教学难点句式种类、变换原则、条件限制

47、、变换理论意义。考核要求理解句式变换的原则、条件和意义,能举例说明。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什么叫句式变换一、句式的种类二、句式的变换第二节 句式变换的原则一、同一性原则二、平行性原则第三节 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一、语法条件限制二、语音条件限制三、语义条件限制第四节 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一、区别狭义同构二、分化歧义句三、深化语法研究参考书目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现代汉语,胡裕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3、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九章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教学目标及要求认识和理解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语法时应

48、该怎样把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能举例说明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名词性的“格”的类别。教学重点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与类别、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与类别、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考核要求理解语法结构、语义结构与类别、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能举例说明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名词性的“格”的类别。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语义结构不同于语法结构一、什么是语法结构二、什么是语义结构第二节 语义结构的类别一、与谓词相关的项二、与句式相关的语义类别三、句子成分的语义指向第三节 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的关系一、语义对语法结构的决定性二、语法结构对语义的强制性三、语义结构与语法结

49、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四、只有把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结合起来考察,才能使语法研究推向深入参考书目语义学导论,贾彦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十章 关于歧义句问题教学目标及要求认识和理解歧义句及其类型,能分析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化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句的方法(手段)。教学重点歧义句及其类型、语义结构、分化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句的方法。教学难点分化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句的方法。考核要求能分析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化语义结构关系歧义句的方法(手段)。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歧义句及其类型一、什么叫歧义句二、歧义句的类型第二节 对语义结构歧义的认识一、存在一个“多语义词语”二、形成歧义的

50、因素参考书目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第十一章 如何学习写作语法学论文教学目标及要求掌握选题、收集材料分析、归类、提炼观点等方法,初步学会写作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论文。教学重点选题、收集材料、分析、归类、提炼、如何写作论文。教学难点选题、收集材料、分析、归类、提炼、如何写作论文。考核要求初步学会写作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论文。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 如何选题第二节 如何收集材料第三节 如何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第四节 如何写作第五节 如何修改第六节 文章分析参考书目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公关语言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60521362、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高级秘书方向)专业必修课程。3、教学目标与任务公关语言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独立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课程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实务操作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关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4、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课堂上,除讲授公共关系原理外,还会花一定时间讲授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