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46325317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业工程概论结课论文题目: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学 号: 6 姓 名: 赵赞勇 专 业: 安全技术管理 班 级: 0831 指导老师: 刘建华 2010-12-25专心-专注-专业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赵赞勇(河南工程学院 安全技术管理 郑州 )摘要: 概述了中国工业工程(CIE)的产生与发展, 对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制造业实施工业工程的策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工业工程; 制造业; 竞争力Abstract: Overview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 (CIE) i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 objective analysis,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projects in China's strategy and future trends.Keyword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

3、anufacturing; competitive edge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1. 名词 1. keyword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一、 中国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必要性(一)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 物料、 设备、 能源、 和信息所构成的集成系统, 进行设计、 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 物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 预测和评价。1 (二)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国家/年份中国(2002)美国(2001)日本(2000)韩国(1998)从业人口

4、(万)83071769.51248.2389.8占总从业人口比重(%)11.313.118.719.5增加值(亿美元)5 606.714 230 8 805.3980.4劳动生产率(美元/人)6 749.480 418.270 54425 150.4从统计数字上看, 中国制造业前景广阔, 但是参照过去世界制造强国英、 美、 日等, 我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的实际竞争力还很弱, 目前的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 下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1 中国制造业不掌握核心制造技术, 技术创新能力差,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 就目前的状况看, 中国更贴近“世界装配工厂”。2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

5、,装备制造业实力弱, 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 远低于美国的表1 四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2419、 日本的436和德同的464。 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产明显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 机械电予制造业比重和附加值都明显偏低。3劳动生产串低。由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差,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中国制造业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表1显示我囝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 日、 韩等工业发达国家。4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强度高。(三)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必要性总体来看,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改变这种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产

6、品开发的效率、 设计的效率、 生产的效率等。 而产生这种粗放式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国际上先进模式和方法背后的理论及工程基础是工业工程。上个世纪初发明的福特流水线生产的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丰田生产系统分别引领了一个时代, 造就了一代制造强国3。 今天的中国需要发现和发明自己的生产系统和工业工程理论和技术,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使得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二、 中国工业工程的发展及在制造业的应用(一)中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率先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后更名为工业工程分会),标志了中国工业工程(CIE)的诞生。 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1992年

7、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166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本科专业, 66所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硕士点4。 在学术界的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基本成熟。中国工业工程(CIEChinese Industrial Engineering)建立在数学、 运筹学, 经济学、 管理学、 系统科学、 工程学、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 并根据中国国情特别足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 已经形成四大理论体系与科学问题。 上述四类技术并不是独立的, 他们相互关联, 功能相互交叉。 如质量也需要进行设计, 组织过程也需要控制等。(二)工业工程在制

8、造企业中的应用国内制造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一直足十分复杂和曲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 外资、 合资制造企业, 这些制造企业进入中国时间较早, 依靠母公司成熟的管理技术和手段, 最先应用工业工程。2东部沿海地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工业工程并作为提高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手段。 美的集团、 康佳集团等制造企业都因工业工程的引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5。3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工业工程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更多的企业所认识, 内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制造企业开始建立对决策起参谋作用的工业工程部门来指导整个生产活动。(三)我国制

9、造业实施工业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总体上讲,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 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整个社会和企业的认识不足, 在理论研究、 系统开发、 应用推广的道路上始终举步维艰, 与国外差距显著。 体现在:1起步时间晚2在制造业进行系统研究、 推广中国式工业工程实为重要, 但至今认识到这点的企业不多。3理论研究与指导不力, 工业工程学科的学术地位有待加强我国制造企业初期未认识到工业工程的本土化特征, 工业工程应用多为简单的方法与技术模仿, 效果不佳。 对工业工程理论研究的不足,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4企业应用尚需研究与

10、开发, 标志性成果不多, 示范性作用有待加强5制造企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 工业工稃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不够。三、中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一)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实施模式和技术尽管部分制造企业因实施工业工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是更多的企业还处在系统管理的初级阶段。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与竞争力工业工程关键技术包括: 质量工程与6西格玛管理、 中国式精益生产、 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 流程再造、 成本工程等。 面向传统制造业工业工程改造, 改善生产加工过程的效率、 成本与质量的工业工程关键技术包括: 效率瓶颈分析、 设计改善技术、 产销计划与生产组织技术、 供应链与物流系统、 现

11、场控制技术等, 核心是基础工业工程、 现场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等。(二)发展趋势与措施1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与通信技术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为制造业发展服务是个不可扭转的趋势。2强化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工业工程组织或者机构的工作定位和目标、工业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工业工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工业工程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等方面是当前国内制造企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3开展应用示范工程, 形成示范性和标志性成果。4产、 学、 研结合是目前适合工业工程在制造业发展与应用的有效途径。 由于企业中缺乏系统的和持续领先的工业工程理论支撑, 工业工程从业人员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有效地推进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参考文献:1 齐二石,霍艳芳中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4):17-192 曾新胜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3-243 汪应洛迈向2l世纪的中国工业工程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五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1-34 齐二石,汪应洛,卢岚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业工程1999,2(1):1-45 李银满,刘满洲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改善技术J。工业工程,2003,6(1):42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