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314051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2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一、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做故乡深处一株安详的稻麦李丹崖去拜访一位老作家,在他的书房里看到一幅书法作品: 稻香茶暖。这位以写批评杂文而著称的作家,怎会在自己的书房里 悬挂如此温婉的横幅?我心里直犯嘀咕,通过与他聊天才知 道,原来老作家是“笔头老辣、心肠极热”之人,面对社会 的不良风气,他针砭时弊,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极其喜欢两 种光阴。一是故乡的稻子熟了,万里金黄;二是新泡的红茶 在盏,香气莹然。真是一想起故乡,心头总会滤过汩汩温泉;一念及故乡 的草木,心底就盛放出了一整个春天。前不久,在附近的农家乐田园餐厅旁见到一处梨田书 屋,原以为它是作为农家乐的配套产品。走进去,

2、才发现, 古风悠悠,所陈展之书,全部是古版竖排线装书,书架和堆 头也都是由原木和根雕制作而成。书屋坐落在村口一座大梨树下,与周遭整个环境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出于好奇心,45我去问这位书屋的主人,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位“无名氏”。三年前,村委会收到了一笔莫名的巨额汇款:50 万元。随着巨款,还有一封信,大意是,20 年前,他南北闯荡, 落魄到此地,身无分文,心灰意冷想起对家人的信誓旦旦, 再看看如今一事无成,在一棵梨树下,他抽掉了自己的腰带, 几欲轻生。后来,一位老人跑过来,笑容可掬地递给他两颗 梨子,笑着说,看你刚才松动皮带,一定饥渴难耐,吃下它 吧,甜着呢!年轻人无法拒绝,一口气吃下了两颗梨子

3、,那梨子真甜, 甜到足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吃下梨子后,老人 又给了他一篮子梨子说,你提着这篮子梨子上路吧,别饿着。 后来,年轻人靠着这篮梨子充饥到了省城,终有建树。他不 知道当年那位老人的姓名,投资这个书屋,算是报答他对这 片土地的恩情。我想,这位匿名的年轻人虽不在此地出生,他却把这片 梨园当成了他灵魂的原乡。古人多智慧呀!在造字时候,把“乡”和“香”同音,这是多么美妙的祝福。多年前,在一个画册上见到苏州博物馆为明代画家沈周举办的一次画展的名字,非常美妙:“石田大穰吴门画派 之沈周特展”。一个展会,足以概括沈周的风骨,以及他高贵 的心性。首先,石田是沈周的号,沈周出身在阳澄湖附近的一

4、座 镇子上,那里,水草丰茂,自然机巧一派天成,应该说,这 是一座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穰,意味五谷丰登,当然,也 寓意沈周诗书画样样精通,另外,大穰,更像是在故乡大地上一株茁壮成长的稻麦,安享着故乡母体的恩赐,然后慢慢在岁月深处颗粒饱满,修成正果。老作家也罢,年轻人也罢,沈周画展的策展人也罢,都 把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美好交付给了故乡的一片土地、一根草 木、一方水土。他们,应该都算是故乡大地上一株安详的稻 麦。(选自大公报)1.说说标题“做故乡深处一株安详的稻麦”的含义。(2 分)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 分)3. 请写出第段加点词“灵魂的原乡”的含义。(4 分)4.赏析

5、第段画线的句子。(2 分)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联系实际, 谈谈你所理解的故乡。(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只有左手的手套在沈阳上大学时,我曾认识一个来自吉林的外系女生, 名叫阿瑶。第一次见到她时,是在她的宿舍,当时她正坐在 床上专心致志地织手套。普通的毛线,淡紫的颜色,她织得极慢,一针一针,很用心的样子。而那只手套,刚刚织到分手指的位置,可以看出是一只左手的手套。第二次去阿瑶的宿舍,是在两周之后,她仍坐在床上 织手套,还是淡紫的毛线,还是那只左手的,五个指头刚刚 织出了一点。我笑着说:“你织得也太慢了,真是精雕细琢!” 她抬头笑了笑,并没有说

6、话。后来,我和阿瑶渐渐熟悉,去她宿舍的次数也多了起 来,每次见到她,她都在织那只左手的手套。终于有一天, 我见她织的手套并不是原来的那只,因为这只手套刚刚织到 手指分叉的位置,还是左手的,和原来的那个一模一样。我 问:“你不是又拆掉重织的吧?”她说:“才不是!”然后,她 从床下拿出一个小衣箱,打开里面全是手套,有 20 只左右, 都是淡紫色的。原来她织了这么多,其实是织得太快,以致 让我觉得她总是在织那一只。我仔细翻看那些手套,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再仔细 一看,我吃惊地发现,那些手套竟然都是左手的!我惊讶地 问:“阿瑶,怎么只有左手的?”她淡淡地说:“这些手套都是给我爸爸织的,他只有一只手。”

7、一时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怔怔地看着那些手套。当阿瑶织够 30 只时,我陪她去邮局给她爸爸寄手套。 路上,她告诉我,她爸爸是为了救她才失去右手的。那时, 阿瑶才 10 岁,她爸爸在县城的纸箱厂工作。一个周日,她去 爸爸的厂子玩,纸箱厂的生产车间不休周日,她便在车间里 看各种机器的工作过程,觉得十分有趣。其实生产车间是不 准随便进入的,她是偷偷溜进去的,由于她个子小,谁也没 有注意到她。看来看去,她觉得还是爸爸操作的切纸机最好 玩:那么厚的一摞纸壳,切刀落下来,便齐刷刷地被切开了。 很长的纸壳从流水线上传过来,便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她走 近切纸机,抬起头来看那锋利的刀口,手却不知不觉地按在 了

8、纸壳上。这时她爸爸转过头来,正看见这一幕,惊骇之下 已来不及停下机器。他冲过去,左手拽住她的衣服,而切刀 正飞速落下,她的手还按在纸壳上!爸爸情急之下用右手向 上一挡切刀,左手一把扯开她,而切刀正好落下,爸爸的右手被切断了我听得心惊肉跳,阿瑶也流下泪来。她说:“我家本来就穷,爸爸因此又失去了工作,还成了残疾。后来,伤好之后,他就去砖厂干活,往小推车上装砖坯。砖坯又沉又硬,把他的手磨得不知脱了多少层皮。发的手套太薄,用不了几 天就磨破了,我从上初中起,就天天给他织手套。我还做不 了别的,就当是赎罪吧”一个父亲和一个女儿。一个多么残酷又温暖的故事。 我的心和眼睛,一下都湿润了。(选自幸福2016

9、年第 14 期,小米作) 1. 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画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4 分) (1)一时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怔怔地看着那些手套。 (2 分)(2)爸爸情急之下用右手向上一挡切刀,左手一把扯开她,而 切刀正好落下,爸爸的右手被切断了(2 分)2. 文章以手套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依 序填写相应的内容。(2 分)多次见阿瑶织同一只手套被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爱感动3. 根据你的理解,从内容上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 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4.本文的标题“只有左手的手套”有何深意?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4 分)5.只有左手的手套一文中,作者表面上讲述的是

10、“我” 和阿瑶之间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写阿瑶与她父亲的故事。我 们在学过的课文背影里也能看到深沉的父爱。请分别结 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父爱如山”的看法。(4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爱到无力丁立梅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 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 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 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 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 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 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

11、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 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 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 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 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 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 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 妈老了。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 亲在阳光下发愣

12、,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 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 桃。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 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 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 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 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 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 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 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 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

13、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 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 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 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 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 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 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 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段 落内容概括事件:母亲挑青菜前找一把小锹,都要屋里屋外乱转一通事件:事件:我的母

14、亲,终于爱到无力。 1.文章围绕母亲“爱到无力”主要写了四件事,请结合表格 中的内容,概括出其他两件事。(4 分)事件:“我”离开时,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 带东西2.文章第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 分)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横线的“母亲的笑,便一直 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句子的理解。(2 分)4.文章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泪”,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为什么“我”会想流泪。(2 分)5.结合“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 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一句,说 说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

15、6 分)良心的挣扎那年我上初一,住校读书。说来也巧,寝室里面就我 家庭条件差。一晃儿上学半年了,同寝的同学每次周末回来, 都要从家里带些好吃的,可我根本带不出像样的东西,老是 蹭别人的,感觉很不好意思,也很尴尬。一天下午,我去送作业本,路过花坛拐角时,看见前 方有一个皮包在地上,我快步走过去捡起来,又四下望了望, 确定没人看见后,走到一个角落里打开了包,里面的东西让 我一阵惊喜,有一个手帕包着二百多元,还有优盘我紧张地把钱装进了兜里,并悄悄地把皮包扔进花坛。 那天晚上,我把寝室同学叫到了饭馆,大方了一次,也光荣 了一次,喝了一瓶啤酒,醉了,高兴的第二天早上,我起床上教室,楼门口贴着一张小小的

16、启事,上面写着:“丢失钱包一个,里面有一个优盘,考职称的材料以及近几年来各种教学数据资料,实在着急”落款是化学组吴老师。我的天啊!怎么是吴老师的,他可是我们学校公认的好老师,教学不必说,他还是全镇都知道的大 孝子,他是外地人,父亲不在了,母亲一直瘫痪在床,他一 边上课,一边照顾母亲。那一刻,我陷入了无尽的自责,内 心开始痛苦地挣扎。我来到那个角落找到皮包,几次冲动走到了吴老师办 公室门口,可一想到被我花光的二百多元钱,我便退了回去, 我该如何补这个缺口呢?要是吴老师知道我花了这些钱,该 怎么看我,要是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该怎么看我我实 在不敢想下去,只有内心在痛苦挣扎。那些天,我根本不敢 见吴

17、老师,生怕他知道这个东西是我捡到的。可我再不送, 实在是熬不下去了。一个下午,我打定了主意,把皮包还给吴老师,钱的 事就说捡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那一天,当我把皮包交给吴老师,并说在小树林里捡到的时 候,吴老师非常兴奋。不一会,他悄悄地问我:“程刚,发没 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手帕包着的钱?”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瞬间闪开吴老师注视我的目光,根本说不出话,只是生硬地摇了摇头。“那估计是被人拿走了,皮包被扔下了,那个钱我正准备交给校保卫室呢,我在上班的路上捡的,还用手帕包的没就没了吧。”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释然,原来这钱 也不是吴老师的。只是,这件事以后,我突然变了,那种虚 荣的

18、心态再也没有了,因为这二百多元钱,让我的内心承受 了太多的煎熬,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一天下午,我参加市里语文竞赛回来,语文组王老师 请我吃饭。可正吃着,一个瘦弱的戴着眼镜的身影从后厨里 出来,是吴老师。王老师喊他,他没听见,迅速骑上车,走 了。看着吴老师走远,王老师对我说:“小程,吴老师工作之 余兼职给各个饭馆送煤气呢,家里贫穷,上一阵子,他跟我 说,他正好评职称,他母亲把平时亲戚给的,还有他给的零 花钱攒起来二百多元钱,包好交给了他,当作去省城考试的 食宿费,可吴老师给弄丢了,他难过了好一阵呢那么大 的男人哭了,也够难的”“不是他捡到的钱吗?可是,怎么变成他母亲的” 我的心突然一阵

19、翻涌,也明白了一切(选自辽宁青年2016 年 2 期,程刚作)1. 用简洁的语言(两个字)填入下面方框内,梳理全文“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 分)惊喜自责明悟2.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 格特征?(4 分) (1)一天下午,我去送作业本,路过花坛拐角时,看见前方有 一个皮包在地上,我快步走过去捡起来,又四下望了望,确 定没人看见后,走到一个角落里打开了包,里面的东西让我 一阵惊喜,有一个手帕包着二百多元,还有优盘(2)我来到那个角落找到皮包,几次冲动走到了吴老师办公室 门口,可一想到被我花光的二百多元钱,我便退了回去,我 该如何补这个缺口呢?要是吴老师知道我花了这些

20、钱,该怎 么看我,要是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该怎么看我我实在 不敢想下去,只有内心在痛苦挣扎。3. 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 分)4. 第段画线句子与第段画线句子矛盾吗?这样写说明吴 老师是怎样一个人?(3 分)5. 文中“我的脸腾地一下红了,瞬间闪开吴老师注视我的目 光,根本说不出话,只是生硬地摇了摇头”一句中的加点词 包含了“我”怎样的心理?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奔跑的时光那是我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届运动会。体育委员拿着报 名表拉人,各个项目都有人报了,唯独男子十公里还空着。忘了是被谁怂恿,还是为了一个无聊的赌注,一时热血上

21、头,我跑!那时我十八岁,豪言壮语说得那么容易。此前我最多 跑过三千,不知道剩余的七千米意味着什么。我有点后悔, 可放出的话收不回,临阵退缩会被狐朋狗友们笑死吧。放学 后我一个人在操场练,十几圈下来,像死掉一样。我喘着气, 仰面躺倒在塑胶跑道上,看着天渐渐黑下来,身上的汗慢慢 地凉了。运动会最后一天,男子十公里是压轴。我在起跑线热 身,身边的十几位选手个个如狼似虎。四百米跑道,发令枪 响。第一圈第二圈,我紧咬牙关,保持在第一集团;第五圈 第六圈,我小腿灌铅,呼吸困难;第七圈第八圈,肋下剧痛, 虚汗淋漓,不断被人超越;第十圈,我仿佛挣脱了枷锁,开 始加速,在全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中,从第九位一路

22、追 到了第二位。第十三圈,我像一只中枪的鸵鸟般猝然倒地。蜷着腰, 抱紧膝盖,那是抽筋的症状。两位担任卫生员的姑娘赶紧冲上来。我用力挣脱她们的手,大声喊,别管我!我还能跑!我艰难地起身,一瘸一拐地跑出五十多米,然后再次倒地,以共产党员就义的姿态。这一次,我没有再拒绝姑娘 的搀扶,在她们的臂弯里,在全场的掌声中,光荣退场。赛后,班主任专门表扬了我的“拼搏精神”,组委会给 我颁发了“公平竞赛奖”。我捧着奖状和校领导合影,一脸尴 尬。这事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没敢告诉任何人,中途加 速的战术是设计好的,倒地的动作是练过的,甚至最后的五 十米也是装出来的。表演成功了,效果远超预期。我出尽风 头,走到哪都有

23、人指指点点,不止一位学弟学妹把我的“事 迹”写进作文里。在他们的笔下,我成了“坚持不懈”和“虽 败犹荣”的代名词,甚至和奥林匹克精神挂上了钩。可我为什么会那么难过。岂止是难过,简直从心底里看轻了自己, 认清了自己不过是个虚荣又虚伪的人。尤其是,我对不起那 两位姑娘,当她们冲向我时,表情是那么的关切。心事成魔, 无处诉说,一口气堵着,哭不出来。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自己骗不了自己。以后的这些年我迷恋上了跑步。我跑了几百个十公里,我企图用更多的里程去覆盖那个遥远秋天的下午。没有观众, 没有掌声,我想象着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偶尔跌倒,偶尔 扭伤,我知道没有一双手会扶起我。那一天,抽筋来

24、得猝不 及防,小腿仿佛被鞭子狠狠地抽打。渐渐地,我由木讷而开朗,由羸弱而强壮,由自卑而 坦然。我已不再是那个虚荣而狡诈的中学生。跑步教会我的 是自律,是克制,是不放弃,是坚持到底。找到节奏,调整 呼吸,享受肌肉的酸痛。然后冲刺,风在耳边呼啸,发梢在 空气中燃烧。可我知道,无论我再跑多少圈,再流多少汗, 都回不到十八岁的操场,去跑完那剩下的五千米。(摘自 2016 年 5 月最文摘,有删改)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赛后“我”的感情变化。(2 分)难过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 果。(3 分)我艰难地起身,一瘸一拐地跑出五十多米,然后再次倒 地,以共产党员就义的姿态。3

25、.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说说“我”为什么会 难过。(3 分)4.说说标题“奔跑的时光”的含义。(4 分)5.像文中的“我”一样,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曾经历过很多, 请谈谈你对成长的认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4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用善良的心做底色松韵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 白烟。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 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 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青 了,显然在风雪中冻

26、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 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制止他,“外面太冷, 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 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 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 递了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 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啊。”蒸饺的确还有, 可那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

27、弟捏了捏我的衣 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 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肯再吃。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 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 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 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 近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 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 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 什么,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 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 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

28、两双拿去给你父 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 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 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 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 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齐 地码着一垛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 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我 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 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

29、,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而 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摘自牛城晚报)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 分)(1)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 吧?”(2 分)(2)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 儿活再走。”(2 分)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4 分)3.“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为什么吃素馅的蒸饺还觉得“温暖而香甜”?说说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4 分)4.第段中“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究竟说了点什 么呢?请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力,

30、写出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内 容。(2 分)5.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七、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2 分)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古保祥王一松到教室里报到时,我嗤之以鼻,与我一起不屑一 顾的,大有人在。他名声不好,之所以从它班移至我班,是因为他的父亲 苦口婆心的结果,老师原谅了他,却过不了我们这一关。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他穿着破旧的棉袄,有些地方甚至 露出了发黄的套子,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恶作剧地用铁丝将那 些旧套子掏了出来,博得了许多同学的哈哈大笑。但那天放学路上,王一松却被冻僵在半路上。他请了好几天假,我的心中过意不去,每每回过头去, 都想看到他矮小的身影。他重新来上学了,

31、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鹿一样怦怦乱 跳,生怕他发现我的阴谋,而他则十分阳光,手虽然冻裂了, 却开始关注我们教室里的煤火。煤火是去年冬天时,那个老门岗帮我们垒的,他退休了,今年冬天,我们要过一个苦冬。他说:“我这些天没闲着,一直在向爷爷学习如何垒煤 火,如今,已经出师了。”课间他忙活得不亦乐乎,没有人帮 助他,他拆砖、倒土,一脸污泥。当他匆忙地坐到教室里时, 老师怒目而视于他,因为他的形象有碍观瞻。僵持了十分钟 时间,老师忍无可忍,而他则不知所以然,因为,他根本看 不到自己的脸上有多么难堪。他不得不杀出了教室,没有热水,水管被冻住了,他只好用冰去擦自己的脸,冰带刀,像岁月,像流言,他的脸破了,鲜血直

32、流。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良心难安的我,带着他到了 学校门口的卫生所。那件事后,我默认他成了我的朋友,虽然他的性格孤僻, 实在是难以接近,也经常逃学。我试图在同学们面前改变他 的形象,他家穷,但志气不能穷。我要求他每天认真地洗脸, 将洗脸当成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他第一次擦去了多日的浮 尘,也在我面前,第一次露出了真颜,他不丑,反而帅气阳刚。夏季多雨,雷声大作,那个下午,教室里成了海洋。老师们去开会了,只留下 30 多个学生坚守。他坐不住了,站起身来,站在板凳上,对大家说:“我们冲出去吧,这房子危险。” 那个时代的学生,怕老师怕得要命,经常被体罚。因此,他 的想法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在默认

33、与反对之间徘徊。 他跑了出去,拖着我,我坚持不肯,因为外面大雨倾盆。刚 到门口,房子漏得更厉害了,接着,墙倒了,梁塌了。他发了疯似的冲进教室,他腿不好,却一个个地拖每一个同学的身体,30 个学生,出来 28 个,两个小女生,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大骂她们,她们迈不动脚,他一手一个,将她们拽了 出来。他想最后一个冲出来,却错过了机会,梁砸了下来, 他血肉模糊。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虽然 我们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衣襟带花,岁月风平,凌厉的日 子磨平了我们的斗志,削完了我们的青春。而他送给我们的, 永远是笑,一辈子的笑。(节选新青年(珍情)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的感情和心理变化

34、的词语。(4 分)嗤之以鼻良心难安 2.阅读文章,品析下面的语句。(4 分)(1)分析“我恶作剧地用铁丝将那些旧套子掏了出来,博得 了许多同学的哈哈大笑”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2)第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2 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 用?(2 分)4.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他不是我们的家人”的含义。(2 分)5.结合实际,写出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4 分)一、1.(2 分)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做故乡深处一株安详的稻麦”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株稻麦,寄寓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解析】作答

35、此题,应该抓住全文内容进行分析,本文的标题从字面上看,即可 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稻麦”,同时抓住题目中“故乡”一 词,明确该词点明了文章主旨,最后再结合题目表达的情感加以概括作答即可。 2.(4 分)拜访老作家,看到一幅温婉的书法作品;年轻人为报答老者捐款50 万建梨田书屋;看到明代画家沈周的画展。表达了作者故土的依恋、以及对 故土滋养的感激之情。【解析】作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文章脉络,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第段写 了作者拜访老作家看到书法作品的事;第段写年轻人知恩图报的事情,第段写了作者观看沈周画展以及引发的感慨。通过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故土 的依恋和感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6、3.(4 分)指心灵的归宿。年轻人失魂落魄之时,正好得到老人一篮梨的相助, 才得以生存并有所“建树”,对于他而言,那片土地给了他重生,那份恩情他永远 难以忘怀。【解析】首先应理解字面意思,“原乡”即指最初的地方,其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可知,“灵魂的原乡”即指文中年轻人无家可归后的心灵归宿。从文章前文的叙述 来看,匿名捐建 50 万元的梨田书屋正是为了回报当年老人无私的馈赠。老人的馈 赠让他感受到了人间温情,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自己,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2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穰”赋予人的动作情态,形象生动地刻 画了其生长的过程,同时还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的写法,寄寓了

37、 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深情。【解析】首先,将句子回归原文,画线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第段。其次,通过分 析句子可知,“安享”“修成正果”等词都是赋予大穰以人的情态,因此是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且根据前文的表述可知,作者是将沈周的情感寄寓在“大穰” 上,借大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据此加以概括作答即可。5.(4 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对故乡的依恋和感激之情。我心里的故乡 有着浓浓的人情味,以及有着让我一生牵挂和回忆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在我未来 的生活里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二、1. (4 分)(1)(2 分)“怔怔”表现出了“我”得知阿瑶爸爸只有一只手的真相 时吃惊的表情。(2)(2 分)“扯”

38、这一动词写出了爸爸救女儿时的不顾一切,表现爸爸对女儿深沉 的爱。2. (2 分)得知阿瑶织手套的对象得知阿瑶只织左手手套的原因(意思对即可)【解析】阅读全文“多次见阿瑶织同一只手套”在原文第段,“被父亲与女 儿之间的爱感动”在原文第段,由此可知第二、三空的答案分别在第段。 第段主要讲述了“我”从阿瑶的口中得知手套是织给她爸爸的,第段主要讲 述阿瑶只织左手手套的原因。据此进行概括即可。3. (2 分)示例:从结构上来说,由“我”询问阿瑶“手套为什么只有左手的”引 起阿瑶对往事的回忆,补充了故事情节; 从内容上来说,这段插叙写的是阿瑶爸爸是为了救阿瑶才失去了右手,丰富了人 物形象,突出了主旨,即爸

39、爸对女儿的爱。(从内容或结构上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即 可)4.(4 分)深意: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表达了阿瑶对爸爸深深的爱以及感 激之情。【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由文章第段“当阿瑶织够 30 只时,我陪她去邮局给她爸爸寄手套。路上,她告诉我,她爸爸是为了救她才失 去右手的”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阿瑶爸爸对阿瑶无私的爱以及阿瑶 对爸爸的爱与感激之情。5. (4 分)只有左手的手套:通过父亲毫不犹豫、舍身救女儿的行为体现了父 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背影:通过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为,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 父爱如山,山是静止的,父爱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往往无法细诉,

40、然而,当真 正遇到困难时,父亲总是会用他那宽大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只有左手的手套与背影中的父亲一样,父爱是伟大而深沉的。三、1.(4 分)母亲在切芋头时,切切停停,经常发愣 钟已敲过十二点了, 锅灶却是冷的【解析】阅读文章可知,本文第段主要写“我”发现母亲与以往的不同, 表现出母亲的“爱到无力”。仔细阅读这些段落可知,第段写母亲找小锹。第 段写母亲切芋头。第段写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煮好饭。第段写“我”离开时, 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带东西。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这几段中的信息概括 出来即可。2.(4 分)从结构上来说,第段是插叙,文章主要是写母亲“爱到无力”的事 情,文章第段写“我”过去回

41、娘家的情况,对故事情节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 用。从内容上来说,写出了“我”过去回娘家,能干而慈爱的母亲对我们细致周 到的关爱,这与后文中母亲老了,无力帮我们准备东西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 出了母亲逐渐老去的事实,表达了“我”对逐渐老去的母亲的爱、牵挂与不舍。 3.(2 分)运用比喻修辞,把母亲挂在脸上的笑比作是贴在窗上的窗花,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母亲见到儿女回家后笑得开心、笑得持久的情态,流露了作者对母亲 的爱。【解析】阅读所给句子,可知这个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段 内容可知,句子主要描写的是母亲见到我们时的开心快乐,“窗花贴在窗上”是长 久的,表现出母亲笑得持久的状态,表现出自己

42、对母亲的爱。4.(2 分)眼泪要涌出是因为看到曾经做事利落干净的母亲动作越来越迟缓,越 来越苍老而难过;“我”对母亲为自己老去无力照顾儿女的那种歉疚而难过,更是 因为母亲的爱而感动。【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关于眼泪的句子位于第段和第 段,第段是母亲没有煮好饭,带着歉意和“我”说话的时候,此时“我”是因 为母亲的苍老难过。第段是“我”离开时母亲因为没有给“我”带东西而内疚 得和“我”说话的时候,此时“我”被母亲感动而差点落泪。5.(4 分)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去的母亲的疼惜和留恋之情。【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准确分析所给句子的含义。“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

43、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一句 把母亲比成一棵老了的树,并借助光秃秃的叶子,给人一种树叶凋落的凄凉感。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去的母亲的疼惜和留恋之情。四、1.(3 分)尴尬 高兴 煎熬【解析】注意题干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成了六个部分,解答时可以先分段, 再具体概括,注意能使用文章中的词语时尽量使用文章中的词语。联系所给的题 目及文章内容,可知空缺的部分分别是第段、第段、第段的内容,然后抓 住能体现心理变化的关键词分别概括即可。2. (4 分) (1)(2 分)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性格特征:贪小便宜。(2)(2 分)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性格特征: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3. (3

44、 分)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胳清楚,符合人们的 认知习惯。4. (3 分)不矛盾。他明知道是“我”拿了钱,却要说那是他捡的,丢了也没关系, 说明了他是一位懂得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好老师。5. (3 分)“瞬间”“根本”准确地写出了“我”花掉吴老师的钱的愧疚之感,表 现出了“我”害怕被发现而有意躲避吴老师的心理,以及这两种情感相互纠葛的 矛盾心理。五、1.(2 分)尴尬 坦然【解析】题干要求概括赛后“我”的感情变化,即概括文章第段之后的感情变 化,可将这几段进行分段总结,即刚比赛完(尴尬)一段时间后成了心病(难 过)以后的这些年,通过跑步渐渐地(坦然)。由此便可总结出“我”赛后

45、的 感情变化。2.(3 分)这些修饰词语写出了“我”爬起再摔倒的过程,突出了“我”事先对 这些动作的设计,为引出下文做了铺垫。【解析】这句话出自文章第段,“艰难”“一瘸一拐”“共产党员就义”都是修饰 性的词语,表现出“我”跑步时爬起再摔倒的过程,但是根据后文情节得知,这 些动作都是“我”装出来的,所以这几个修饰词更突出了事先设计的特点,为引 出下文做铺垫。3.(3 分)因为“我”做的一切都是装出来的,“我”有愧于这些荣誉。“我”无 法欺骗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虚荣又虚伪的人。【解析】从第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我”的摔倒是假装的,都是“我”提前设 计好的动作,“我”感到羞愧,有愧于全校师生给“我”的

46、荣誉,“我”无法欺骗 自己,所以非常难过。4.(4 分)时光流逝,再也回不到从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以 及留恋。【解析】从结尾段“可我知道,无论我再跑多少圈,再流多少汗,都回不到十八 岁的操场,去跑完那剩下的五千米”一句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 的追忆以及留恋,说明了“时光流逝,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道理。5.(4 分)成长是一首抑扬顿挫的诗,咏叹着时光的幸福回忆;成长是一支跌宕 起伏的歌,吟唱着岁月的欢乐感伤;成长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渲染出生命的七 彩真谛。六、1.(1)(2 分)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年轻人因为饥饿吃掉了一盘多蒸 饺后,发现我们家人还没吃饭时不安、内疚

47、、不好意思的心理。(2)(2 分) 动作描写,写出了年轻人迫切想用劈柴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表现了年轻 人的善良质朴。【解析】(1)题“嗫嚅”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是对人的神态描 写,结合文章可知,年轻人因为饥饿而吃掉一盘多的蒸饺后发现我们家人还没有 吃饭,既尴尬又窘迫,内疚不安,不好意思地询问我们,“嗫嚅”二字将当时的 状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出来。(2)题“三步两步抢过去”是对年轻人的动作描写, 结合上下文可知因为我们家人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年轻人,他想通过干点活来表 达他的感激之情,表现出年轻人的善良质朴。2.(4 分)第段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写天气的恶劣,

48、 为下文写父母帮助年轻人作铺垫,突出了父母对年轻人的善良热心。3.(4 分)看到父母待人的善良,年轻人知恩图报的善良,大家善良的心让“我” 感动,因此,吃素馅的蒸饺也感觉温暖而香甜。【解析】“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是在年轻人走后,结合上下文分析,父母对年轻人不图回报的善良给予,年轻人不愿白白接受馈赠的知恩图报,都使“我” 感动,因而觉得温暖而香甜。4.(2 分)示例:家里还有棉鞋和吃的吗?去拿来给他吧,这么冷的天他们整天 在外奔波,太辛苦了!5.(2 分)结尾呼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理解与呼吁。七、1.(4 分)过意不去 感激不尽【解析】“嗤之以鼻”对应原文第段“王一松到教室里报到时,

49、我嗤之以鼻”, “良心难安”对应原文第段“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的人,良心难安的我,带着 他到了学校门口的卫生所”,由此可知答案范围在第段及第段,由第 段“他请了好几天假,我的心中过意不去,每每回过头去,都想看到他矮小的身 影”和第段“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可概括出“我”的心理变 化分别为“过意不去”和“感激不尽”。2.(1)(2 分)“博得”是“取得”之意,暗示了“我”对王一松的恶作剧是事先 预谋好的,从侧面衬托出同学们对王一松受欺负时冷漠的态度。(2)(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对他的同情,那如岁月、流言的 冰刀划破了他的脸,也划破了“我”的心,令人悲伤

50、叹息。【解析】(1)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2)题句子,由“冰带刀,像岁月,像 流言”可知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王一松热情帮助大家垒煤火,却得不到 老师同学的帮助和理解,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为文章增添了一层悲伤的气 氛。3.(2 分)“发了疯似的冲进”“拖”是对王一松的动作描写,表明了王一松当 时为了救出教室里的同学飞快的动作和急切的心情。4.(2 分)文章标题是一句反话,一个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血缘关系的 人,却用他的生命挽救了大家的生命,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真情大爱,不是家人, 却胜似家人。【解析】文章第段“他不是我们的家人,却胜似我们的家人”照应文章标题, 体现文章主旨;他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家人,却牺牲自己,救了我们。 文章标题用反语,表达了“我”对王一松的认可和尊敬。5.(4 分)人间处处有真情。除了我们的家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