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309799 上传时间:2021-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二十 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主题二十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摒弃传统增长模式,通过应用新技术,采用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1.古代中国资源利用与农耕经济。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对自然环境有一定影响。许多王朝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放火烧山,开垦山地以及围湖造田现象很普遍,过度开垦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代农耕经济发展。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天人观。

2、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自然有其规律,但人类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3.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农业领域推行“以粮为纲”,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毁林、弃牧、填湖及开荒种粮现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工业领域推行“以钢为纲”,大炼钢铁,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4.苏联社会主义农业改革时期。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力推行农业改革,进行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和粗放耕作,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种植玉米忽略了玉米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不顾苏联各地具体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违背了自然规

3、律。5.罗斯福新政与强沙尘暴治理。罗斯福新政许多措施对沙尘暴治理起到了有效作用。如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植树造林。1933年国会通过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1825岁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而失业的青年从事植树造林、土壤保持等工作,从而使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支可靠的生力军。国会还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每个农场主必须把他全部耕地的15%退出生产,由政府负责退耕补助。后来又制定土壤保护与国内耕种面积分配法,提倡保持土壤与科学耕作相结合的办法,对耕种定额土地,并按照土壤保持方法进行耕种的农户予以补贴。从而解决了农产品过剩危机,又保持了土壤环境。6.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三次科技革命,

4、使西方国家最早享受工业化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最早品尝工业化带来的苦果。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掠夺,使全球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与污染,相继出现“温室效应”等众多全球性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文明的持续发展。7.全球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挑战。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经济危机等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将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影响和威胁到这些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1.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的经济改革,都出现了急躁冒进的运动。虽然主观愿望

5、是美好的,但违背了经济与自然规律,带来了农业危机与经济困难。2.科技革命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总体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利益与风险不均衡(发达国家收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安全的风险);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危机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等。对策: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科技的负面影响等。3.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失业安置与环境保护,通过举办公共工程,将解决失业与造林护土及保护环境相结合;将农业耕作与土壤保持相结合,将解决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2015年四川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

6、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7、2.(2015景德镇三模)沈括作戏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司马光也有都门诗:“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旁柳,惨淡少颜色。”下列选项反映材料中诗作主题的是()A.宋代存在空气污染问题B.宋代城市商业繁荣C.宋代能源结构有大变化D.宋代民族融合加强3.(2015濮阳一模)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4

8、.(2015赣州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等。金瑞

9、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材料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在国际环境事件的警示和国内环境恶化的双重严峻形势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世界、历史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资源立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与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推动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进行环境立法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