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280992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您们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整个说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个方面。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中,作为动力器官的心脏、管道运输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作为运输载体的血液在其中往复流动着。循环系统的功能恰恰是通过血液的往复流动而实现的,也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实现了体内物质的更新,维持了整个生命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一课时的内容在整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教学要实现:一是掌握两项知识,即血液循环的途

2、径和随之血液成分的变化;二是形成两个能力,即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三是形成两个意识,即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 热爱科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循环途径和肺循环途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血液分别流经身体各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以及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成分的改变是本课的难点内容。二、学情分析本教材的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中学生已学习了小肠处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章的人体的呼吸则已学习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些知识已经涉及到了血液与组织的物质交换。本章也已学习了提供动力的心脏、行进通道的血管和作为载体的血液,那么,血液流动途径与血液成分的变化的学习应是水到渠成。三、

3、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法应服务于学法,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我将教法定位于通过创设情景、活动探究、设疑讨论等,启发引导学生带着快乐和激情,主动参与到观察、比较、讨论、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四、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体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循环意义和冠脉循环、回顾与反思、知识反馈。导入新课“疑,思之始,学之端。”我通过扁鹊切脉图、学习测量脉搏,既进行了中国传统知识教育、增强爱国意识,又通过两个问题巧妙引出血液在不停流动,引发学生的进一步疑问:血液是怎么流动的?血液的流动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探求新知的欲望进入新

4、课学习中。体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一段动画视频,动态逼真地演示了体循环的途径和血液与周围的物质交换。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相关知识。直观的声、光刺激,显然要比教师的枯燥讲解、读背效果要好,学生更有兴趣、注意力也更集中。“闯关换礼”的“新鲜游戏”,游戏者要沿正确路径行进,进而达到升级目的,才能交换礼物。这既是用来调节课堂气氛,转移注意力,也是用另一种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交流,自然而然地得到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相关知识。再由“我是小小旅行家”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新课标精神在课

5、堂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视频观察、互动交流、游戏巩固,让本课的重点得到了有效掌握,难点得到了轻松突破。血液循环意义和冠脉循环血液循环的意义这部分通过一段视频,演示了“拥有一颗健康、强壮的心脏”是多么重要,继而得出血液循环是人体“繁忙的运输线”。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另一个方面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即要善于用准确而简单的语言抓住知识的精髓。冠脉循环在教材中属于阅读了解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心脏本身的氧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与废物的运走方式。本例对此没做过多繁琐的设计,仅让学生阅读了解。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部分紧扣重、难点,即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通过让学生来表达,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6、,运用比较法,重新温故一次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再次巩固新知。知识反馈本课的知识反馈采用竞答形式,充分利用了青少年的好胜心,让两组争相竞答,组内成员合作查漏拾遗,在高潮中让本课完美收官。课外延伸一是阅读血液循环的发现,让学生感悟科学发现之旅,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二是关心爸爸、妈妈的健康,为他们测量心率、血压,了解他们的血型。既是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也是继续对本课所学保持接触状态,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准备。五、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两个体现、两个突出”。“两个体现”,即体现新课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两个突出”,即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上述就是我对血液循环的途径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