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26306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试卷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 - 试卷 2(总分: 60.00 ,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选题 ( 总题数:16,分数:32.00)1 . 单项选择题 (分数: 2.00 )解析:2 .( ) 是儿童心理学最杰出的奠基人,也是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 1882年他的著作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分数: 2.00 )A. 霍尔B. 何林渥斯C.普莱尔VD. 荣格解析:3. 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是( ) 。(分数: 2.00 )A. 美国的心理学家福禄贝尔B.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 VD.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解析:4. 皮亚杰在关于遗传

2、和环境的争论上属于( ) 。(分数: 2.00 )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决定论C. 共同决定论D.相互作用论V解析:5. 心理缓慢发展变化的阶段是( ) 。(分数: 2.00 )A. 婴幼儿期B. 童年期C. 青春发育期D.成人期V解析:6. 胚种阶段在 ( ) 。(分数: 2.00 )A.02周,B.38周C.05周D.35周解析:7. 在交往中,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这时的婴儿处于(分数: 2.00 )A.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8. 简单交往时期VC. “互补性交往”时期D. 早期友谊阶段解析:8.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我意识发生于大约出生后(

3、) 。(分数: 2.00 )A.1824个月 V8.1 岁左右C.3 岁左右D.1215个月解析:9. 大多数幼儿的道德认知处于( ) ,其道德判断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分数: 2.00 )A. 自律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VC. 前道德阶段D. 无道德阶段解析:10.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 。(分数: 2.00 )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VB. 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C. 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D. 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解析:11. 儿童能考虑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此阶段属于( )(分数: 2.00 )A.自我反省角色采择VB. 社会

4、一信息角色采择C. 相互性角色采择D.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解析:12.4、 58、9岁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属于 ()。(分数: 2.00 )A.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B.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C.他律道德判断阶段VD. 前道德判断阶段 解析:13.( ) 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分数: 2.00 )A. 神经系统B. 运动系统C.生殖系统VD. 以上皆不对解析:14. 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形容人生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 ) 。(分数: 2.00 )A. 青春期B.青年期V童年期 C.D. 中年期解析:15. 从主体调节过程来研究自我

5、发展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 2.00 )A. 埃里克森B. 荣格C. 皮亚杰D.拉文格V解析:16. 很多强迫症患者认为自己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苛刻,这体现了他们的 ( ) 倾向。(分数: 2.00 )A. 完美人格B.变态人格VC. 双重入格D. 反社会人格解析:二、 多选题 ( 总题数: 9 ,分数: 18.00)17. 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发展的过程分为 ( ) 阶段。(分数: 2.00 )A.准备时期VB.分化和发展时期VC.演变和增新时期VD.形成时期V解析:18. 印度狼孩卡玛拉自 8 岁回到人间,经过多年训练和教育,到 17 岁时只具有相当于4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这说明

6、( ) 。(分数: 2.00 )A.心理是社会的产物VB. 心理是脑的机能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VD.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V解析:19.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分为若干阶段,基本上分为 ( ) 。(分数: 2.00 )A.感知运动阶段VB.前运算思维阶段V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VD.形式运算阶段 V解析:2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造成的疾病有( ) 。(分数: 2.00 )A.镰状细胞性贫血VB.家族黑蒙性白痴VC.苯丙酮尿症VD. 杭廷氏舞蹈病解析:21. 缪勒从社会技能的角度把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划分为 ( ) 。(分数: 2.00 )V简单社交阶段A.B.社会性相互影响阶段 VC.同伴游戏阶段V

7、D.早期游戏阶段V解析:22. 皮亚杰采用 ( ) 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数: 2.00 )A. 两难故事B.对偶故事法VC.临床谈话法VD. 观察法解析:23. 内部言语的基础包括( ) 。(分数: 2.00 )A.内部言语是口头言语,即在出声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VB. 记忆能力C. 内部言语的发展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尤其是思维水平密切联系D.内部言语的发展和书面言语的发展也是密切联系的V解析:24. 初中生的反抗方式多种多样,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 。(分数: 2.00 )A.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VB.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VC.反抗的迁移性VD. 厌学解析:25. 在科尔伯格

8、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相对论者的快乐注意定向阶段表现( )(分数: 2.00 )A.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V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VC. 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D.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解析:3、 简答题 ( 总题数: 4 ,分数: 8.00)26. 简要阐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 (1)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性欲框架,但他又把弗洛伊德的理论扩展到整个人的一生,提出了心理社会理论,或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相比,艾里克森

9、强调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自我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他强调,自我不仅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要求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而且是个体发展中的积极力量,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自我获得的技能和态度使个体成为一个积极的、有所贡献的社会成员。 他把人格的发展看成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不同社会中人们的个性或人格发展的结构基本相同

10、,都要经历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 2 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婴儿在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 2 岁到 4 岁,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和疑虑。儿童在本阶段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岁, 7 岁到 4 从是学前期或游戏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7 岁到 12 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

11、 12 岁到 18 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他提到在这一阶段有“合法延缓期” ,是指在儿童期后的青年在此时觉得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在作出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大约到 5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或成年晚期,直至死亡,自我完善感对失望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完

12、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他认为,上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得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得以完成。同时他认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 (2) 对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优点:一是他从情绪、道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整体角度来解释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弗洛伊德对人格的理解仅限于性欲、 本能相比有明显的进步。 二是他的理论中有一些辩证法的思想, 如他认为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矛盾,儿童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阶段的任

13、务没有完成好虽然会影响以后的发展,但是可以通过补偿作用获得解决,这就为良好人格的培养指出了希望。三是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中不仅重视父母的作用, 而且也十分重视同伴、 教师和社会的作用。 缺点: 他虽然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了重大修改,把人格发展基本动力由本我移向自我,重视自我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仍未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他的人格发展阶段的一些结果,如繁殖感、自我完善感等模糊不清,以致难以甚至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检验和验证。 )解析:27. 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三种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14、) 的不同结合,可以形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其中三种是强型,一种是弱型。强型又可分为平衡与不平衡型。平衡型又可分为灵活型与不灵活型。相应于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根据其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弱型抑郁质,强而不平衡一胆汁质,强而不灵活一粘液质,强而灵活一多血质。解析:28. 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特点。(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发生着变化。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一方面,儿童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有所减少。其次,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

15、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再次, 在小学时期, 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也减少了。 当冲突产生时,父母与儿童开始具有解决冲突的选择性模式。另外,在纪律约束和控制过程方面,父母通常认为学龄儿童比学前儿童好控制一些,因为可以对他们采用推理的方式。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 麦克斯白提出了一个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 父母控制 (6 岁以前 ) , 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作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决定。)解析:29. 试阐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分数: 2.00 )正确答

16、案:(正确答案:(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等逻辑课题。初中生思维运用假设。初中生在面临智力问题a 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于以下诸多方面:时,并不是直接去抓结论,而总是通过首先挖掘出隐含在问题材料情境中的各种可能性,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可能性予以检验,最后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 b 逻辑推理。从初一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但初中生的逻辑

17、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讲,归纳推理能力高于演绎推理能力。在对各种演绎推理的掌握上,最先掌握的是直言推理,其次是复合推理和选言推理,最后是连锁推理。 c 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对矛盾律,同一律和排中律的认识。其中排中律的发展最慢。我围的研究表明,在掌握三种逻辑法财的正确率上, 13 岁儿童为 68 2 , 15 岁儿童为 72 78。他们掌握这三种逻辑法则的顺序是: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此外,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体现在对概念的掌握上,概念的掌握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a 概念的发展。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从功用性的定义或

18、具体的描述水平,向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水平转化。初二是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进入高中阶段后,达到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水平的人次要比初中阶段多,掌握字词概念的数量也比初中多;同时高中生还能较正确地对社会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作出定义。 b 推理能力的发展。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属于初级水平。从高中一年级开始, 学生的推理能力则有了明显的进步。 高中二年级以后, 学生的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 c 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初中生已经基本上掌握并能运用逻辑法则,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方面已趋于成熟。同时,他们在掌握不同的逻辑法则的能力上存在着不平衡性。 (2

19、) 辩证思维的发展。在校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与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当然,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高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而且,他们形式逻辑思维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两种思维形式的相互促进,使得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善。)解析:4、 综合题( 总题数: 1 ,分数: 2.00)30. “A: 一个个名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

20、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 15只杯子。B: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在给一名幼儿讲述此故事后,问: “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这名幼儿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重,因为他打碎了较多的杯子。请用相关理论说明此现象。(分数: 2.00 )正确答案: ( 正确答案:这位男孩在判断“谁的过失较重”时,只重视了行为的后果,认为打破杯子就是坏事,打破的杯子越多过失越重,没有考虑到行为者的动机。我们可以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来解释此现象。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分为: (1)

21、前道德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道德判断。 (2)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在作出判断时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而称为道德现实主义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3) 自律道德阶段。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或道德相对论阶段。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阶段的划分和这名幼儿的表现,我们可以判定他正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即在作出判断时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