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46246407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导论复习纲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殊教育1、缺陷补偿:前苏联学者将其定义为:由于患病或创伤损害或丧失某种技能时,机体机能改造的复杂的多方面的过程。补偿改造包括恢复或替代丧失或损害的机能的改变。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通过个中国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2、代偿:代偿是种生理现象,当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功能与结构以代替和 补偿,使机体趋于新的平衡、协调。3、康复:是指有目标并且时间有限的一段过程,这一过程在使有缺陷的人在心智上、身体上、参与社会生活功能上都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就为其生活的改善提高了自身的条件。康复包括为补偿某一丧失或削弱的功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也不过有助于使他们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

2、的措施我国学者将康复定义为:“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矫治”4、最少受限制环境:是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中国提出的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将限制残疾儿童接触健全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残疾儿童的教育要尽可能的安排在与健全学生在一起的环境中进行。确定教育安置形式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均需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条件,选择最适合其受教育的,并且与外界隔离 程度相对最低的教育环境。5、身体的回归主流:美国芮诺将回归主流氛围三种:身体的回归主流、社会的回归的主流和教学回归主 流。其中身体回归主流是指特殊教育儿童身体在与其他非特殊儿童同一学校的空间环境中

3、的回归主流教学形 式。6、社会的回归主流:在同一学校环境中的儿童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的回归主流的教学形式。7、教学的回归主流:是基于身体回归和社会回归而增长的,特殊儿童和其他学生同时接受同一学科的教学 的回归主流形式。8、听力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活动。听力残疾泛指耳聋,其本身包折聋和重听两种情 况。广义上的耳聋泛指听力损失程度轻、重两种情况。狭义上专指听力损失程度重的一种。9、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中心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 人所能从事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

4、。10、智力残疾:又称弱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包括智力发育期(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或有害因素都只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性的智力明显衰退。(材料中的解释:智力功能水平低于常态两个标准差或以上,同时伴随有社会适应 行为障碍)11、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级家长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持续而系统的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措施使儿童在身体、认知、行为、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而得到改善和提高,为以

5、后进入普通佳偶机构或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创造条件。12 生活能力:即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活动的能力,它包括个体的生活能力和在群体的生活能力。个体的生活能力包括饮食、如厕、衣着、睡眠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与人的生存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能力群体的生活能力即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也就是与人交际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与人的发展相关的活动能力。简述题1简述我国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盲校:1874年苏格兰长老会人士穆威廉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盲校“瞽叟通文馆”聋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查理夫妇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聋校“启喑学校” 即现在的烟台市聋哑学校

6、的前身智障学校: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为我国第一所智障儿童学校2、简述维果茨基关于特殊儿童及其缺陷的认识维果茨基:在30年代提出了缺陷儿童异常发展的复杂结构的思想。他认为某一疾病后的缺陷不是孤立的。而是分析器官缺陷或智力缺陷带来的一系列偏常。在缺陷的复杂结构中应分出第一性、第二性和其他派生的缺陷3、简述美国“ PL-94-142公法”的主要观点PL-94-142-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1975年美国第94届国会通过的第142号联邦法令1、所有残疾儿童(3-21岁)有受到免费、适宜的教育的权利2、每人得到公平的、无歧视的鉴定3、入学程序恰当4、为每一个残疾孩子制定

7、个别化教学计划5、安置每个学生带最少受限制环境使其残疾不影响其安置地点4、简述国际流行的特殊教育理论观点(一)人权观点:关于人权和人皆平等的思想虽早在法国大革命时就提出来并且推动了社会发展,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更普遍。在残疾人问题和特殊教育上的人权平等思想也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承认并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动力。(二)康复和社会适应观点: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医疗事业中出现了康复,二战后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大会先后对康复下定义,指出特殊教育与医学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大康复的概念,同时对康复的目标的表述也为特殊教育提出了方向,即重返社会或适应社会生活。康复和重返、适

8、应社会的观点已深入了特殊教育领域,而特殊教育也进入了医疗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阶段,成为这些他作的组成部分(三)正常化与融合的观点:这种思想起源于二战北欧,即相信残疾人有机会在社会中每天过着与正常 人尽可能一样的生活,改善抚养与教育条件。这种思想很快进入了特殊教育领域,在欧洲很多国家以及在美 洲出现了普遍儿童进入特殊学校和特殊学生进入普通班学习的情况。5、特殊教育试述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1990年中华人民中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1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三条)分贝明确指出我国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

9、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6、简述我国特殊教育机构体系幼儿教育:残疾幼儿康复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初级中等以下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及大量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形式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对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职业培训和其他成人教育。简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状况1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2、职业技术教育广泛开展3、高级

10、中等以上教育初见成效4、盲文、手语的改革和推广取得成果其他相关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如特殊教育立法、教育措施、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教师培训、父母参与和特殊教育科学研究等7、简述特殊教育立法的类型1 一类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民主德国宪法”第25条5款:为残疾儿童设置特种学校2、一类是教育基本法(教育法):“英国教育法”中对特殊教育性质、对象、措施、方法等做出了规定3、一类是专项的法规条例: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4、一类是部门及地方法规政策:前苏联教育部“心理发展迟缓儿童寄宿学校标准条例”8、简述特殊教育立法的作用1、确保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规定政府办好特殊教育的义务2、规范特殊教育的办

11、学行为,确保特殊教育的办学质量3、扩大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4、保障残疾人生活、活动、就业等基木权利,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9、简述俄罗斯特殊教育组织机构第一阶段:学前机构(特殊儿童学前机构、特殊托儿所、普通幼儿园中特殊班、特殊幼儿园、特殊学校中学 前班)第二阶段:特殊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聋童学校、重听儿童学校、盲童学校、低视力儿童学校、辅助学校、言语损害儿童学校、运动损害儿童学校、心理发展迟缓儿童学校)第三阶段:一般中等和职业教育(特殊中等和职业教育:有生产教育的一般中等学校、职业中技、中专职业学校(音乐、艺术等)教学生产车间)第四阶段:安置就业、中等职业教育

12、和高等教育(生产:夜校、函授教育、普通学校中等专业教育、教学生 产车间)10、简述视力残疾的鉴别方法(一)、视力残疾的主观鉴定1、视觉行为2、眼睛的症状(二)、视力残疾的早期医学检查1、视敏度检查2、调节机制的测定3、视野的检查11、比较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伤残人奥运会关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的标准12、简述听力残疾的鉴别标准13、根据智商程度不同对智障儿童分类14、分别简述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早期鉴别的内容有哪些15、简述智力残疾的鉴别方法论述题1、谈谈你对标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这一做法的认识!所谓标记,文字意思就是标记,记号。特殊教育界称之为标名,贴标签,打烙印,指在特殊教育过程中

13、依 据各种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诊断和分类。标记的优点:标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特殊儿童处置的指标,即希望特教专业人员能在普通学习环境中,提供特教课程,使儿童能获得其特别需要的课程。标记可协助立法者集中注意力,在特殊儿童的问题上多制定法律,支持特殊教育计划。标记有助于从事障碍状况原因的研究。标记是教育统计、教育经费申请的基础,没有标记也就没有经费。标记的存在便于专业人员之间 的交流。标记的缺点:错误的医学、教育学诊断,有潜在的危害性。标记与教育没有必然联系,让人们容易产标记可能标记与多生思维定势,妨碍对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更客观的观察与分析。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 可能会给儿童造成永久

14、性的心理创伤或心理满足。重残疾儿童的现实状况常常不吻合。标记是一种社会障碍,影响了人们的态度,使得人们有固定模式僵化的看待特殊儿童。标记强调学习困难的原因,使人们忽视学习成功的因素主动性。标记会妨碍特殊儿童回归主流,阻碍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去适应社会生活。标记会造成教育隔离,使得教师过于保护、关心特殊儿童,多提供额外的帮助。导致皮格马利翁效应,使得原因与 结果恶性循环。2、试谈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特殊教育发展二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如特殊教育事业的产生是促使特殊教育学校产生的前提。反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有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规模化、

15、规范化、科学化,促使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壮大(后可百度)3、简述西方特殊教育理论观点的特点理论观点来自多门学科理论观点和思想多不具系统性但更具有实用性某些观点的提出或贡献有其他地域性或局限性4、简述我国特殊教育目标的两种观点及基本内容对残疾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身心补偿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5、简述听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生理:听力残疾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的发育规律与普通儿童基本一致。虽然在身高、体质、胸围、肺活量等主要指标上不及同龄普通

16、儿童,但年龄越小,差距越不明显。学 龄前,在肩宽均 数、臂粗上许多年龄组听力残疾儿童大于正常儿童。心理:感知觉特点:对事物认识不完整,不准确其他健全感官,特备是视觉发挥着补偿听居然缺陷的作 用。注意特点:视觉、触觉、振动觉得刺激易引起注意视觉不能同时注意多个刺激物记忆特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较好,对语言材料的记忆困难语言特点:有声语言发展明显滞后,日常交往以手语占主导思维特点: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特征8、试述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2、特殊教育的学科体系尚未形成3、特殊教育发展落后于普通教育发展4、特殊教育后残疾学生的出路未很好的解决9、试

17、谈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特殊教育的对象将继续存在2、特殊教育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3、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更加多样化,更易于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4、特殊教育的起止时间和内容向上下延伸5、特殊教育进一步社会化6、特殊教育学科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7、特殊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进一步发展和结合10、谈谈你对特殊学校教育和回归主流运动乃至全纳教育的看法和态度!1、特殊学校教育是一种隔离(封闭)式教育形式回归主流运动是促进残疾儿童在更早进入主流社会生活、学校的社会动力全纳教育是要求全社会要具有满足所有类型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2、其次,我故的特殊教育正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而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全纳教育是以

18、接受 全体残疾儿童、无歧视、无排斥,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3、着三种教育形式的存在和发展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全纳教育的内涵和要求中就包括了特殊学校教育和回归主流运动。因为全纳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从实际出发去对待特殊儿童教育,非所有的特殊儿童都适合特殊学校教育,也并非所有特殊儿童都适应回归主流教育,而应该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应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11、分别试述芮诺和柯克关于特殊教育组织结构(阐述关于特殊教育的组织观点, 并作出简单评价)!解答技巧:1、给出组织结构2根据图上标示解释组织机构3总结图示:“回归主流”的思想4评价:(主要在于“最小受限制化境”的原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教育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