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229071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观察与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观察幼儿园中大班的科学区区角材料,藉由幼儿在其中的操作情形并且分析其中的适宜性。 研究对象为宁德市一公立幼儿园中的5个大班和5个中班共计十个班级,20名教师。每个班级平均40位幼儿(本篇以每班40位幼儿为准)。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该班老师科学区活动材料规划的想法、投放的情况、幼儿在其中与科学区材料互动状况、以及教师介入情况,分析其适宜性,并参考相关理论给出建议。中班科学区材料可以分为科学认知类、科学实验类、益智娱乐类和科学创造类。其中科学认知类、科学实验类、益智娱乐类的活动材料占大多数。大班科学区同理,但是其中科学创造类的材料相比中班段有明显增加。中班与大班的材料差

2、异,反映了教师对幼儿学习发展的想法,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所观察的各班材料数量都能满足幼儿需求,材料摆放均已幼儿为主体考虑。 该园科学区存在材料的更新与维护不及时;科学区与主题活动的配合不自然、材料缺乏提示;急于求成和材料玩法单一;不利于幼儿自主创造等问题。笔者建议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科学区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材料AbstractThis study took the junior and senior of X kindergarten in NingDe city as the re

3、search object with a total of 10 classes. There are 20 teachers, with an average of 40 children in each class (this paper takes 40 children in each class as the standard), and used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lacement of activity materials in the sci

4、entific corner of the kindergart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science area material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and material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and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In the junior class science area, the materials can be divided into scientific cogn

5、ition, scientific experiment, educational entertainment and scientific creation. Among them, most of the activity materials are scientific cognition, scientific experiment, puzzle and entertainment. The mater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unior class and the senior class reflects the teacher's idea

6、 of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concept.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design the action plan, summarize the strategy of school district activity material delivery in practice.The problem in X kindergarten in NingDe city is mate

7、rial update and maintenance is not timely;lack of hints of unnatural materials for the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rea and thematic activities; be anxious for success.Study should be interest-driven,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ldren,pay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 The science a

8、rea  materials must be stratified,make the science area and theme activities organic bond,to improve kindergarten teachers '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kindergarten; science area; activity materials目 录引言1(一)概要背景1(二)研究动机1(三)研究目的1一、文献综述3(一)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现状及科学区活动材料分3 (二)科学区角

9、创设存在的问题研究5 (三)科学区角存在问题的指导建议6 (四)研究方法7二、研究设计8(一)研究对象8(二)研究方法8(三)观察时长9三、科学区材料投放情况及分析10(一)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类别情况10(二)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类别情况11(三) 科学区活动材料数量 121.整体数量情况122.中大班各类材料数量分布情况13四、科学区材料应用情况及分析14(一)科学区活动材料摆放情况14(二)区角限定人数15(三)区角活动时间16(四)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16(五)材料整理情况17(六)教师介入情况18 1.材料投放前的准备18 2.活动进行时的介入20 3.活动后的总结与评价22五、存在问题及

10、成因22 (一)材料的更新与维护不及时22 (二)科学区与主题活动的配合不自然23 (三)材料缺乏提示,急于求成24 1.考虑主题与科学区角的兼容性25 2.重视材料本身的科学性,勿本末倒置25 (四)材料玩法单一,不利于幼儿自主创造26六、结论与建议27 (一)结论27 1.科学区活动材料类别情况27 2.科学区活动材料数量27 3.科学区活动材料摆放情况及投放依据27 4.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时长27 5.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较好27 6.结束时整理材料的情况27 7.教师的介入27 8.存在的问题28 (二)建议28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28 2.科学区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

11、合28 3.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28 4.提高教师科学素养28致 谢 29参考文献 31附录1 访问提纲32附录2 X幼儿科学区角材料分类清单33附录3 X幼儿科学区角材料统计表34附录3福建省幼儿区域活动评价表35V引 言 (一) 研究背景 3-5岁的幼儿,往往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而幼儿园科学区角的活动,可以说是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让幼儿学会如何发现、提出他们对未知的世界的疑问,并且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某些科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再大胆地进行表达的一个过程。 早在2001年和2002年,我国分别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

12、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两份重要的国家性文件指明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可自由选择的环境,从而实现教师及时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以及适时地指导幼儿区角活动是这一原则的体现1”;而指南中则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和生活中学。并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活的经验的需要。2”完美的诠释了区角活动对于幼儿早期素质教育的巨大推进作用。 (二)研究动机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浏览了六十余篇有关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

13、材料的文章,重点研读了22篇,就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了解其他研究者对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研究,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因此,选择科学区角的内容应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大班科学区角的活动材料投放恰恰是可以贯彻这一理念的,发挥材料的生活性和自然性,可以在节省教师准备教具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兼备趣味性,容易唤起儿童的共鸣。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宁德市X幼儿园为例,目的是观察宁德市某幼儿园的科学科学区角现况,内容包括材料类型并根据

14、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分析材料是适宜性。在考察初期,笔者发现该园小班个别班级甚至没有科学区角,所以笔者将观察的重点定在了中大班。一、文献综述 (一)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 就国内而言,关于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表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从科学区角的空间设计入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保证充足的活动空间对幼儿的发展和同伴交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区的空间大小应能够保证同时容纳6-8名幼儿在其中活动,并能够给幼儿提供不受外界干扰的心理上的支持。利用一些适当的分隔物(例如矮橱柜、小架子等)可以将各个

15、区域划分清晰的界限,以此来保证幼儿在科学区内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探究活动 。徐文(2015)统计得出,幼儿园中大班有专门的科学区,小班基本无专门的科学区,并且活动材料零散投放在多个区域 3。王慧颖(2015)认为幼儿园内具有自由发现的、富有游戏性质的科学区,就是幼儿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包括班级科学区和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科学区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程,自主选择材料和内容,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4。其二,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种类情况入手,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园内科学区角的活动材料投放情况进行分析。丁紫薇(2

16、018)认为,幼儿科学区角的活动材料可以分为4类:科学玩具类、科学操作类、自制材料类、科学阅读类5。高霞(2018)研究指出,根据科学区角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科学区角的材料按照材料所从属的研究类型进行划分:实验操作类材料、科技活动类材料、认知观察类材料6。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十分旺盛的幼儿,我们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个具备充足活动材料和自由的活动空间的科学区角进行探索发现。科学区的设置相交于集体科学活动更要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比如在创设过程中应当尽量投放种类丰富和富有层次性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去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让幼儿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成功和自信

17、。德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学前教育之父”的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过一种玩具,称为“恩物”。福禄贝尔认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上帝给予的恩赐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大学校。设计和制作“恩物”的时候,既要适应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而本研究中提到的“科学区活动材料”正包括在“恩物”的范畴之内。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学习到新知识的过程中,活动材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活动材料投放的种类、数量、分布顺序和投放依据等等都影响着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笔者就科学区角投放材料现状的问题,对所研究的宁德市X幼儿园进行了实地的观察。结合前人对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研究总结,在

18、本研究中将科学区的活动材料分类为:科学创造类(动手实践结合)、实验类(动手实践应用单一的知识)、认知类(操作和阅读)、娱乐益智类(没有很明确的物理知识)。(1)科学认知类:科学认知类的活动材料可以分为:操作类和阅读类,指的是幼儿通过活动可以习得某种科学知识、获得某些直接经验的材料类型。适用的场合为幼儿第一次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内容,或者对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可以作为主题活动之后加深印象的工具结合主题活动内容进行使用。要求这类的活动材料操作难度不能太大,层次要浅显、好上手,让所有幼儿可以无障碍的进行操作。缺点:玩法过于简单,幼儿容易失去兴趣。传声筒(用两个纸杯底部中心穿线链接)磁铁放大镜科学相关的绘本

19、 (2)科学实验类:幼儿自主可以运用此类材料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实验记录。科学实验类材料是需要幼儿在具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上进行的,与科学认知类的材料相比就会更加复杂一些,常常由多个部件组成。要求活动材料的操作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可以分小组进行活动。缺点:材料的部件收纳、小组的分工合作和幼儿本身会有操作上的困难等。物理(光影、声音、力):大鼓小鼓、光与影、沉与浮等物理实验分类(垃圾分类、生活用品分类、动植物分类)测量(比重量、比大小、比长度):使用天平、尺子测量与记录 (3)科学创造类: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开放式的创造。这种类型的活

20、动材料可以分为目标创造类和自由创造类两类。目标创造类是指教师事先给幼儿设定好一个创造的目标,提供一个制作的“范本”,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制作范本和步骤进行操作;自由创造类是指教师不给幼儿任何的局限和要求,幼儿进行自由的开放式创作。这类活动材料往往需要幼儿具有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制作火箭(提供各种各样的塑料瓶、吸管) 制作风帆车(提供纸片、轮子、轴承、扭扭棒) 编织(提供绳子) (4)娱乐益智类:指有益于幼儿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等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常见为工厂生产,各大超市商场能够买到的玩具。此类材料相比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材料外形更加精美、

21、颜色更加丰富,娱乐性质相比科学性质更重一些,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直接快乐的体验。这种玩具的优点是美观、安全且耐用,但是缺点是玩法单一。 万花筒 迷宫 拼图 棋类 (二)科学区角创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众多的学者均对幼儿园科学区角创设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如高傲(2017)提出幼儿园科学区存在的问题就有四个方面,科学区创设中幼儿参与度低、小班科学区的材料缺乏探究性、科学区的实用性比较低、忽视幼儿的记录和表达7。另外杨磊(2016)则对科学区角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选分析,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依次是幼儿人数过多、教师精力不够、和研究材料不足的问题。班级中幼儿人数过多无法真正实现科学区角活动以学

22、习者为中心;教师精力有限使得教师对幼儿的研究行为缺乏深入观察和有针对性的指导;科学区角材料随着主题频繁更换造成科学区角材料质量偏低和数量不足,以上三个因素制约了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8。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影响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创设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师幼比与幼儿园班级人数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来看,目前想克服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根据统计,在幼儿自由选择区角活动时,更多的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扮演区和建构区的活动,科学区似乎没有很大的 “竞争力”;三是教师对科学区材料投放的问题,有的幼儿园科学区材料长时间不更新,幼儿玩过之后已经过了那个“新鲜劲

23、儿”,有的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更换的过于频繁,幼儿还没了解材料的玩法和操作,就已经更换,还伴随有投放材料时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四是教师的精力有限,在区域活动时无法对各个区域进行一个宏观调控,没办法在幼儿活动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科学区角存在问题的指导建议关于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指导建议,有部分的研究者根据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有针对性的探究。如温秀琴(2014)提出了两点教师在投放时要注意的重点:一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相关的材料进行投放;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经验,选择并投放难度适宜的材料9。李贞贞;袁爱玲(2016)则认为从材料的多样化和可变

24、性出发,给幼儿的科学探索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幼儿才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探索,从中逐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喻星美(2014)对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制定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二是科学地设置科学区角;三是将适当选择材料,提升材料的教育价值;四是促深入研究材料,提升教师指导空间 11。刘占兰(2008)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提出,科学发现区应该满足幼儿自由发现的机会和条件。一是科学发现区的材料应该结实、简单并且容易操作;二是保证在科学发现区,幼儿可以获得关键经验;三是科学发现区的材料的储存空间应该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每个教师的不同建筑需要;四是科学发现区所使用的材

25、料的准备,要考虑到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12。己有的关于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研究指导建议主要是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层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活动材料,并且在这基础上尽量的富有变化和层次,强调趣味性和层次性。但是,对于材料的生活性和自然性的研究较少,并且对于教师的观察介入和提问等等均有可操作的发展空间,仍需持续探索。 (四)研究方法关于科学区活动材料的观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如黎燕(2018)就用了事件取样记录法,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72个科学区活动进行了观察,她主要依靠现场观察记录相关资料,随后又查看了视

26、频进行信息补充,最终共获得184个关于科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的资料13。赵志敏(2006)采用了现场开放式观察和录像分析等幼儿在区角活动进行时的交流和讨论状况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14。此外,曹宇(2006)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从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进行电话调查,了解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投放材料的种类、来源、更新情况及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 15。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德市X幼儿园中大班的科学区角为研究对象包括5个中班、5个大班,共计十个班级,20名教师。每个班级平均40位幼儿,本篇以每班40位幼儿为准。 笔者选取了四位中大班主班教师作为访谈的对象,都是教龄在

27、十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教师。n 教师T1:中一班主班教师,教龄9年n 教师T2:中二班主班教师,教龄5年n 教师T3:中四班主班教师,教龄6年n 教师T4:大三班主班教师,教龄10年 该园一日生活安排如表2-1,研究针对9:00-9:30这个时间段对各班区角活动情况进行了重点观察。2-1宁德市X幼儿园一日生活表入园7:45早餐8:00-9:00区角活动时间(重点观察)9:00-9:30集中教学活动9:45-10:30早操10:45-11:00午餐11:00-12:00午睡12:00-14:00户外活动14:00-16:00离园16:3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相关工具分别介

28、绍如下。 1.根据研究综述中各位前辈对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整理归类,笔者结合自身在X幼儿园的实际观察所得,为本研究发展出了一份材料清单和一份材料统计表。 2.本研究借鉴了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评价指导(试行)中的幼儿区域活动评价表的相关内容与评价要素,结合笔者在X幼儿园实地考察的情况总结出不同的维度进行探究,成为本研究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工具。 (三)观察时长 2019.9-2019.11 历时2个月 三、科学区材料投放情况及分析 (一)中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类别情况 中班科学区的活动材料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1 X幼儿中班段科学区角材料分类清单种类活动材料名称班级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中

29、四班中五班科学认知类传声筒放大镜磁性玩具陀螺望远镜科学实验类分类玩具天平沙水类测量长短科学记录本辨别声音类科学创造类制作火箭拼装赛车编织毛衣彩泥电学实验材料娱乐益智类魔尺迷宫拼图万花筒這邊可以寫,本研究再以表3-1為基礎,整理成表3-2之類的過度語,讓人家知道你怎麼整理資料。表3-2 X幼儿中班段科学区角材料统计表材料类别班级总计中一班中二班中三班中四班中五班科学认知类4343418科学实验类3444318科学创造类122117娱乐益智类3344317总计111214121160 根据笔者的观察,其中科学认知类、科学实验类、益智娱乐类的活动材料占大多数,并且各个班级的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全面,而

30、中班段的科学创造类材料较少。从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分析,这是因为科学创造类的材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偏大、层次偏高,不适合大量投放。 (二)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类别情况 笔者同时也对福建省宁德市X幼儿大班五个班级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观察分析,大班段科学区的活动材料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3 X幼儿大班段科学区角材料分类清单种类活动材料名称班级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科学认知类传声筒放大镜磁性玩具陀螺望远镜科学实验类分类玩具天平沙水类测量长短科学记录本辨别声音类(续)光影类科学创造类制作火箭拼装赛车编织毛衣彩泥电学实验材料娱乐益智类魔尺迷宫拼图万花筒表3-4 X幼儿大班段科学区角材料统计

31、表材料类别班级总计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科学认知类203139科学实验类6677632科学创造类2253113娱乐益智类112116总计11917121160 分析上表3-4可知,该园大班的五个班级中,其中大三班的材料种类最为丰富,多达17种。将表3-4与表3-2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中班段和大半段的差别,总的来说,大班段的科学创造类材料和科学实验类材料较中班段有明显增加,而科学认知类和益智娱乐类的材料则明显减少了许多。这也与指南中提出:“5-6岁幼儿能探索并发性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相符合,说明该园大班段教师投放的材料是符合规范的。(三) 科学区活动材料数

32、量1.整体数量情况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数量和各个班级实际的科学区容量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笔者的实地观察,X幼儿园每个班级的教室面积都相对平均、宽敞,每个班级都有五个区域供幼儿自由选择。科学区内容量因素科学区角每次可以进入6-8个幼儿,所以其中投放的活动材料数量多为6或8的倍数。其中一些需要双人操作的材料(如传音筒等)或者可供多人同时操作的材料(如拼图、组装赛车等),数量相对需要一人一份的材料(如彩泥)就会少一些。主题活动因素科学区的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主题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题活动的内容会渗透到每个区角活动里,所以教师会结合本月的主题活动内容来对科学区投放的材料做适当的调整。如果某班主题活动内容

33、和科学领域的契合度较高,教师则会增加科学区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反之亦然。幼儿兴趣因素各个班级的幼儿男女比例不同,每个幼儿对材料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所以各个班的教师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本班幼儿的个性和喜好增加幼儿喜欢玩的材料数量,适当的酌减本班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数量。2.中大班各类材料数量分布情况笔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班级的活动材料虽然多有类似,但是材料投放的数量却各有侧重,有的班级虽然材料数量很多,但是并没有全数投放。笔者分别就X幼儿园中班段和大半段各班的科学区材料分别进行了整理、统计,表中数据为投放在区角的实际数量。作条形图如下:图3-1 X幼儿园中班段科学区角材料数量条形图 图3-2 X幼

34、儿园大班段科学区角材料数量条形图 由图3-1可知,中班段各个班级科学认知类的活动材料数量最多,其次科学实验类和科学创造类,最后是益智娱乐类。其中中三班的科学认知类材料最多,多达128种。 结合图3-1和3-2分析可知,大班段与中班段相比,科学认知类的活动材料明显减少,科学实验类和科学创造类的活动材料数量明显增加,而益智娱乐类的活动材料则有减少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活动材料类型渐渐从认知类向创造类转变,从幼儿单独操作到可以合作游戏。但是为什么益智类的材料的数量却减少了呢?笔者访谈了一位大班的老师:访谈问题1:为什么您班上的益智玩具比中班时少了呢?教师T1:我们班的很多益智玩

35、具都是从小班开始就投放的。从小班沿用到大班,像(磁力)钓鱼、迷宫、七巧板等玩具,幼儿玩了三年,早就玩腻了。访谈问题2:这期间没有更新吗?教师T1:市面上适合在幼儿园投放的益智玩具种类不够丰富,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很多幼儿在家里就已经玩过很多这类玩具了,再来学校操作就不爱玩。 教师表示,现在市面上的玩具内容并不丰富,如果这些玩具幼儿在小班、中班就已经玩过了,大班时期就不会再想去玩,因此减少了益智类材料的投放。四、科学区材料应用情况及分析 教师在科学区角为幼儿创造安静整洁的区角环境、提供丰富充足的区角活动材料,为科学区角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保障,但是这个区角的材料是否投放得当,决定因素在幼儿。

36、(一)科学区活动材料摆放情况从上一章的研究得知,科学区的活动材料不管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很丰富。在一个区角内合理收纳这几百件材料,并且做到摆放有序、美观且易拿取,是需要教师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每个班级的科学区常常与其他的区角相邻,许多班级就会用两个背靠背摆放的柜子来进行隔断,这样隔断既可以把两个区域隔开,又可以收纳区域内的材料。 柜子的选取,X幼儿园统一选择了矮柜。矮柜为木质,高度适宜、并且稳定安全(出于安全考虑,木柜子四周都有相对尖锐的角,每个班级的教师都用泡沫把边角包了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身高因素,方便幼儿在活动时可以自由选取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该柜子分为三层,每层用塑料框、塑料储物盒

37、和塑料托盘等(如图3-3)来收纳不同的科学区活动材料,看上去整齐有序、一目了然。而柜子的最上层则可以作为展示幼儿作品使用。塑料框、塑料储蓄盒、塑料托盘等等都是幼儿园统一采购的,每个班级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进行选择和领取。 中一班(如图3-4)多采用带有小把手的可提塑料框。因为塑料框较塑料托盘相比,它有一定的高度,它不仅可以容纳更多细小的活动材料,还可以大型的活动材料更加稳固。而带有把手的塑料框,还方便幼儿在拿取自己想要操作的材料时候不易脱落。 图3-3 矮柜及材料摆放示意图 图3-4中一班塑料框示意图 幼儿与科学区材料互动的情况,是衡量材料投放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指标。幼儿在幼儿园的科学

38、活动中,要求幼儿能够在遵守区角规则的前提下,自主地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看问题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遇到困难努力尝试,最后在操作结束之后能做到积极主动的整理好自己操作过的材料,并摆放到原本的位置上。本研究借鉴了福建省幼儿区域活动评价表中的评价要素,结合笔者在X幼儿园实地考察的情况,从区角限定人数、区角活动时间、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和材料整理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二)各班区角限定一次可进的人数大致相同 X幼儿园虽然在教室面积上分配的相对平均,但是教室内区域的划分是完全由教师把控。 科学区角一次活动能进入多少幼儿,和科学区角的大小有极大的关系。X幼儿园科学区角的活动普遍采用一个

39、桌子围坐进行活动和墙面活动,一张桌子可以坐下6-8个幼儿(如图4-1),墙面活动可以同时容纳2-3个幼儿(如图4-2)。 已知X幼儿园平均每个班级的幼儿人数为40,一个班级有5-6个区角,每个区角可以容纳6-8个幼儿,空间是完全足够的。进区人数最小值(秒)最大值(秒)平均值(秒)标准差中一班620.4538.4426.679.12中二班822.3035.2028.837.30中三班519.0030.9525.565.16中四班425.2531.5028.632.27中五班621.0029.5024.754.68 图4-1 幼儿园区角桌椅示意图 图4-2 墙面材料示意图 (三)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

40、时长总体偏短 宁德市X幼儿园有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上午9:00-9:30为中班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时间。笔者在这个时间段对中班段五个班级分别进行了观察,具体情况如表4-1所示:表4-1 X幼儿中班段各班幼儿科学区活动时长表 由表4-1可知,中班段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的时间不是很稳定,中班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玩到一半不想完了”这样的情况,转而离开区角。因此在整体平均时间的是时候,笔者采用了去掉最小值和最大值的算法。相较之下,中一班的标准差很大,可见中一班的差异很大;中四班的标准差最小,幼儿的差异性不大。 (四)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较好 表4-1看出X幼儿园中班段中一班幼儿活动时间不稳定,于

41、是笔者在中一班进行了定点观察。【案例1】玩玩具(中一班) 皓皓对科学区角的材料很感兴趣,一到区域活动的时间就爱往科学区角跑。而且他在操作的过程中非常的专注认真,选定了一个材料就会保持注意力玩耍到区域活动结束。偶尔玩腻了,也会尝试其他的材料操作,一周下来,他就把科学区角的材料都“摸通”了。 于是,笔者对其他幼儿对不同类型活动材料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观察,列观察表如下。表4-2 一周时间内中一班幼儿玩耍不同材料的次数科学区活动材料(材料种类)幼儿姓名皓皓阳阳唯唯珊珊萌萌轩轩传声筒(认知类)434442钓鱼(认知类)345521谁能浮起来(实验类)542355影子变变变(实验类)233245魔尺(益智类

42、)455433 由表4-2可知,在中一班选择科学区角的幼儿当中,有80%的幼儿对该区域的活动材料比较感兴趣甚至很感兴趣。综上所述,中一班大部分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是能令幼儿接受和喜爱的,但是仍有许多可以改进和进步的空间。比如,首先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喜好,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材料;其次结合主题活动,综合考量材料与主题的契合度,最后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 (五)大班整理材料的情况良好,中班情况较差 整理、摆放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结束环节,也是体现幼儿对科学区角规则遵守程度的一个维度。福建省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表中就明确提出一项“活动结束能将活动材料放回原处,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评价要求

43、,于是笔者在中班和大班分别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观察。【案例2】整理材料(中三班) 区角活动结束了,老师弹琴表示要开始集中活动了。各个区域的幼儿都动起来,收拾玩具。大部分幼儿争抢着、推搡着把自己玩的材料扔近收纳的塑料筐子中,就搬起椅子跑走了,收拾的最慢的幼儿要把材料放回矮柜上。小北把自己的材料放进筐子里,拿起塑料筐就要往矮柜走去,这时阳阳还趴在桌子底下捡掉在地上的材料。阳阳捡起玩具来,赶紧往小北的方向跑,阳阳猛地一撞,小北没有拿稳筐子,筐子里的材料撒了一地。【案例3】整理材料(大班) 区角活动快结束了,值日生琪琪主动拿着筐子等其他同伴把材料放进筐内,滢滢主动弯下腰捡起凋落的玩具,之后她们一起帮忙把

44、材料整齐的放在矮柜上。 结合案例2和案例3,可知,幼儿大班幼儿遵守区角规则把活动材料放回原处的意识强于中班幼儿。其实不止是体现在收纳方面,笔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科学区角活动规则遵守的意识会越来越强。 (六)教师介入情况 幼儿园科学区角,与其他区域相比有更多的科学性需要体现。而区角中科学性的来源,就体现在教师身上。可以说科学区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活动指导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扮演一个良好的角色,给幼儿正面的引导,可起到1+1>2的效果。 为了解X幼儿园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时的介入情况,笔者做了以下调查。 1.材料投放前的准备 科学区

45、的材料与其他领域区角的材料相比较起来,其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科学性。如果投放至科学区直接让幼儿操作,幼儿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操作方法和行为对材料产生破坏。所以在投放之前,花3-5分组给幼儿讲解一下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棋类游戏,如果幼儿实现没有明白材料的操作规则,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作者访谈了几位不参与“斗兽棋”大班幼儿,看看他们对科学区角的材料“斗兽棋”的看法。访谈问题3:你为什么不去玩斗兽棋呢?围观幼儿1:不会玩。围观幼儿2:不知道游戏规则。笔者询问了一圈在旁边围观同伴下棋的幼儿,发现他们不是不想参加活动,而是没有弄明白游戏规则,所以才没有加入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材料投放之

46、前,充分了解材料,及时反思改进。 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根据幼儿的操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担任观察者的角色,幼儿园应当督促教师在活动材料投放之后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反思。 投放之前对材料深入了解 教师要往区角投放材料,首先教师要对这个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都不清楚、摸不清材料的操作过程和注意要领,在后续的指导中就难对幼儿提出适宜的建议和指导要求。 特别是在植物角和动物角,幼儿因为好奇,常常会针对区角内的植物和动物提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动植物的时候首先对这些动植物有一些了解。可以适当的在材料的周围标注一些图形或符号、便于幼

47、儿更好的认识他们。 实验类的材料先进行实验 科学实验是很严谨的,一点点变量都可能最终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大到电路实验、化学实验,小到水、光和颜色的实验,都有可能因为教师准备的不够充分而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材料之前先对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不是匆忙的投放到区角。【案例4】颜色变变变(中班) 中四班的教师在班级的科学区角投放了五颜六色的颜料水,幼儿可以自由的混合这些颜料水,看不同颜色混合之后产生的变化(图4-3)。教师还在墙上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做了提示(如图4-4)。但是宁宁尝试了之后,和老师反应黄色加上红色不是橙色,还是红色。原来是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在黄色的颜料中加多了水,导致黄色的颜料被水稀释

48、了,所以颜色没有改变。教师明确原因之后对材料进行了改进,红色加黄色呈现出了橙色。 图4-3 颜色变变变 图4-4 科学区角墙上的颜色提示 采取“试投放”的方法 很多时候教师不能确定一个材料是否适合本班投放,这时就可以从幼儿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请这几位幼儿事先体验新的材料。再观察他们如何操作、询问他们操作的感受,从而判断这个材料是否合适。 2.活动进行时的介入 通过对各个班级的观察,笔者发现在教师活动进行中经常有机会的介入,但是每个介入的时机各有不同。有的老师是在巡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困难的幼儿就直接介入;有的老师是当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时进行介入;还有的老师会等幼儿向老师提问或者主动寻

49、求帮助时才会介入。 本研究根据上述三种介入时机的种类在9-11月两个月期间,对X幼儿园中大班共10个班级的科学区活动,共20名教师活动介入情况分别进行了观察,列出统计图(4-5)如下:图4-5 X幼儿园教师介入时机统计图 由图可知,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就介入进行指导的教师最多,达48%,幼儿主动提问时介入的比例次多,占比40%,幼儿讨论时介入指导的教师最少,占总数的12%。不同情况下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介入时机,介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通过仔细的分类,笔者把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归类为三种:直接法、引导法和同伴法,并列图(图4-6)如下。 图4-6 X幼儿园教师介入方法统计图 直接法:在介入时直接回答幼儿的

50、提问,给出正确答案,或者直接上手从操作示范。 引导法:不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是再提出一个问题对幼儿进行引导,启发幼儿的思考。比如“如果把放进去,会怎么样呢?” 同伴法: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合作进行游戏,与幼儿一同探讨、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分析上图可知,在指导过程中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和直接示范的教师最多,占总体的83%,而提问引导幼儿和参与游戏作为同伴身份介入的教师则很少。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访谈了其中三名教师:访谈问题4:您在活动中最提倡什么方法?您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中二班教师T2:我认为引导法是最值得提倡的,这种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能鼓励幼儿独立探索活动材料。但是我平时用的最多的还

51、是直接法,因为班上的幼儿太多了,要同时兼顾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再根据他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实际的。中四班教师T3:我挺提倡引导法的,但是操作起来不是很容易。我在教学中也试过引导法,因为中班的幼儿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够强,不去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提出引导的问题,所以有的时候幼儿并不是很能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最后还是没有把问题解决。大三班教师T4:我更提倡同伴法,因为在与幼儿一同游戏的时候,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还在可以互动和讨论的时候了解到幼儿的想法,比引导法更加的自由、操作去起来容易了很多。而且只要在材料刚投放时与采用同伴法把材料研究明白,在之后的科学区角活动中已经学会了的幼儿可以

52、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让幼儿自由探索就好了。 虽然老师们心里觉得引导法和同伴法好,但是实际上可能因为班级人数太多或者引导时的表达方式不能够让幼儿明白等原因,而更多的采用直接法。 3.活动后的总结与评价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在活动结束之后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这类教师在区角活动时,只充当了观察的角色,不会介入幼儿的活动。他们会用相机把幼儿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投放到班级的大屏幕上,结束之后把幼儿集中起来,一同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幼儿的自由程度。在活动最后又教师与幼儿指出某位幼儿的不足之处,如果该名幼儿没有遵守区角规则,则会被惩罚不许进入该

53、区角一段时间。这种办法的局限性就是太过于依赖照片了,不够人性化,很多操作上的问题(如案例5),教师注意不到,就没办法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案例5】小兔子拔萝卜(中班) 中五班的教师这天设计了一个找规律的游戏,她给幼儿每人发了一张A4纸(如图4-7),上面画着一直拔萝卜的小兔子。教师要求幼儿每人拿两支水彩笔,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萝卜涂上颜色,这样就能帮助小兔子把萝卜放到篮子里。 但是由于中五班的教师没有在活动时进行介入,导致一部分幼儿没有按照要求操作。有的幼儿拿了两支以上的水彩笔,有的幼儿在纸上乱涂乱画,甚至把纸画破了图4-7 小兔子拔萝卜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材料的更新与维护不及时 笔者

54、在统计活动材料数量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各个班级都有许多镜片脱落的放大镜、失去的磁铁的磁帽、坏掉的手电筒、断掉的尺子还有被乱涂乱画的实验记录本更别说一些教师自制的活动材料了,教师自制的材料多都是用卡纸、硬纸板等废旧材料制作,使用寿命本来就不长,更加容易被消耗。 笔者还发现在某些班级的科学区角落里还有一些无人问津的活动材料,当其他“人气高”的活动材料被先进区的幼儿挑选走了之后,后来的幼儿只能在科学区里停留一会便悻悻离去。综上所述,如果材料的更新和维护做的不够及时,则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二)科学区与主题活动的配合不自然 随着近几年的教改和课改,毋庸置疑的是主题活动已经成为了今

55、后幼儿园教学的一种趋势。主题活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体现了知识的整体性,展现了领域之间的联系。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只有自然和谐的在一个主题活动中把知识如空气一般,让幼儿得以接受、吸收,才能真正体现主题活动的价值。 但是笔者在观察中就发现,许多班级的科学区角材料表面上和主题相符合,实际上只是换了一层皮,用在任何主题中都是可以的。【案例6】扑克连连看(中班) 中一班的科学区域本来就有一个扑克连连看的游戏。材料是由教师将扑克中间有点数的部分用美工刀挖下,把外面的框框粘贴在一个塑料底板上制作完成的。玩法是让幼儿操作中间的点数部分,根据数字和点数还有花色把不完整的扑克牌不完整(如图3-1)。锻炼的是幼儿对数字和形状的辨认和归类。 中一班当月的主题是米格爷爷的鞋匠铺,教师为了让该材料与主题相符合,就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