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18740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词赏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词赏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赏析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词赏析教案一、考点解析要点一: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命题特点(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二)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

2、法作用4、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品析诗歌语言包括整体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品析诗歌意境、品析作者情感主旨、品析诗歌表现技巧及举例。(三)命题特点1、命题材料 总体来说,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从内容上来说,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感情上来说,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来说,则多为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诗人词客;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唐代的绝句为最。 2、题型设计 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 3、考查角度 中考命题的考查角度,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3、”“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4、学习策略 鉴于中考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诗词积淀,厚积薄发。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明确考标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学有方向,提高鉴赏训练的针对性。 (3)、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模式,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 只有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要点二: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梳理及解读从近年南京市和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考查内容分析可知,古诗词赏析的考查材料正逐渐从课内到课外演变。其考查要点主要可

4、梳理为以下四大考点:(1)、领悟情感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

5、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2)、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3)、

6、赏析技巧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4)、锤炼语言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

7、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8、)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二、方法归纳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的解答方法可总结如下:(一)、领悟情感【典型例题】“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

9、了怎样的情趣?【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

10、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二)、体会意境【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题目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

11、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答题格式】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

12、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参考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题型示例】(2011 年浙江湖州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参考答案】 (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三)、赏析技巧【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

13、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注意: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4、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参考答案】: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四)、锤炼语言从遣词和修辞角

15、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分析语言特点、风格;炼字;题眼。【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答题技巧】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

16、话。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参考答案】(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题型示例】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

17、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真题回放】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题目形式】2、炼字、名句赏析【答题技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 3 * GB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参考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

18、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参考答案】:“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真题回放】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题目形式】3、欣赏诗眼、词眼“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19、【答题技巧】.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

20、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捕捉意象

21、,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三、强化训练1.2012南京市中考题 阙 题(唐) 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

22、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答案:(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注解】:、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23、】: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2. 2012年泰州市中考题 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

24、案:(1) 单调、清冷 (1分)(2) (2分)“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3) (3分)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有积雪,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赏析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

25、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

26、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3. 2012南通市中考题天净沙春 【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注释】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 、 的美丽画面。(2分)(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

27、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思对即可)赏析: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

28、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42012年扬州市中考题【甲】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注释】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哂(shn):讥笑。 尔曹:你们。(1).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分)(2).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答案:(1)、李杜 轻薄(2)、甲诗 古今对比 古

29、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赏析:是说那些非议唐初四杰王杨卢骆文章的人,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他们的文章,但是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长流。5. 2012年苏州市中考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杨花,诗中指柳絮。(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案

30、: (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赏析: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

31、,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构思可谓独到有佳。6. 2012年常州市中考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2分)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4分)答案(1)(2分)燕子衔泥筑巢(1分,答:“燕子于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2).(4分)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止,笼统和看到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

32、答出“安适”、“喜悦”的意思即可)7.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题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答案】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中“一位女子在荷塘中采莲”来分析“采莲女”的形象特点。(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答案】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先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

33、法(衬托),然后分析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采莲女的采莲情景特点)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8. 2012盐城市中考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望洞庭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潭

34、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1)(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异: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

35、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2)(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杜甫登岳阳楼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

36、在窗前遥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泪潸然。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92013南京市中考题 减字木兰花 琴宋 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宫商:这里指曲调。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

37、前两句写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用词中句子填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答案:(4分)静 未动宫商意已传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10. 2013盐城市中考题 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 _ 和_ 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www.zzste*p.c&(2)

3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1)(3分)地点 季节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3分)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赏析: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