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079980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别样的风景风娃娃课堂教学多元教学形态教研与思初衷,呈现多元精彩戏剧大师梅兰芳曾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采得百花成蜜后,才能更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演绎自如。新课程的实施就给我们的教研、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在07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本着丰富教学形态,呈现多元精彩,有效提高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宗旨,我和张静老师同时执教第三册中风娃娃一课,以展示不同教学风格,不同的课堂教学形态呈现的不同教学效果。对我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那一刻,惊喜、惶恐、期待种种复杂的情绪也在我的心里涌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

2、在聆听各自的教学后,互有启迪,产生“思维共振”,共同促进。碰撞,击之而生光华古人说: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击之乃生光华。那一天我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又专心聆听了张静老师的教学全过程。正可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对照更添秀色”,我对两节课进行了细细咀嚼、回味之后,感受到其中既不乏“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又同中见异,各有千秋。同时,小小的一节课,因“异构”,因比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引发了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们的多方位思考。老师们就以下几个片段展开了讨论,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课堂教学形态形成的特有的强烈“冲击力”。1导入设计,同中见异我们俩人都采用谜语揭示课题,导入策略不谋而合。我先出示谜

3、面,让学生竖起小耳朵来仔细听。“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后让学生说说谜底。而张静老师则边说边给“让路、招手、弯腰、点头”这些词语加上恰当的体态语。我发现那时的孩子们睁大了眼睛,饶有兴趣地听着。当时的我心里也不禁一亮,小小的动作竟由如此的魔力。参与活动的老师都认为同样是谜语导入,可两种不同的操作策略却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认为我在教学导入时谜语的呈现处于静态,而张静老师边说边加上动作,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下,静态的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眼中鲜活了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无可置否,这样的导入更有效。听着教研组

4、老师的讨论,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涌起,是呀,小小的一个细节,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张老师这课堂的第一锤不仅扣击了孩子的心门,也敲打在我的心上:也许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会太多注意这小小的细节,但这一细节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让教学充满了情趣。2词句教学,各有千秋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参加活动的老师针对我们这两节课中的其中两个词句教学片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片段一:“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中“断断续续”一词的教学:我的教学张静老师的教学(出示句子)1.指名读。2.师点拨: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了,风车是在慢慢转动(字变颜色),怪不得抽上来的水水“断断续续”的流是怎

5、样的呢?(学生有点说不上来,教师随机解释:水流量很小,一会儿流,一会儿又不流,这就叫断断续续。(变颜色)3.指导朗读。你们能把风车转得很慢,水流得断断续续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齐读(出示句子)1.指名读。2.师点拨:什么样的水是断断续续的?(教师倒杯水做演示)教师语言描述:你们看,刚才水流下来了,现在水不流了,就是水断了,过了一会儿,水又流下来了,这叫续。象这样一会儿停止,一会儿流动,就叫生:断断续续。3.指导朗读:(生读句子后相机评价)你的风车咕噜咕噜转得多慢啊!怪不得你抽上来的水是断断续续的。水断断续续的,怎么能带动风车哪!难怪风车转得那么慢啊!教师研讨与交流:教师A:两位老师都抓住了教学

6、的难点。“断断续续”这个词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上确实存在困难,两位老师都在这个词语上做文章,是非常对头的。教师B:当学生无法确切表述的时候,梁老师用比较浅显的语言来解释“断断续续”这个词语,显得清楚明了;但张静老师用动作演示加语言概括的方法,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富有情趣,学生的理解也更为到位。教师C:我觉得特别出彩的是张静老师在最后的朗读中能又一次回过头去敲打“断断续续”这个词语,使理解与朗读再一次碰撞,实现“理解辅助朗读,朗读促进理解”,这种滚动式的教学,实在妙不可言。片段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的教学:教师研讨与交流:我的教学张静老师的教学(出示句子)1、哪

7、个风娃娃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2、图上的风娃娃是怎样吹的?(看图说话)3、来,让我们做做吸气的动作(学生做“吸气”动作)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是怎样的吸气?(学生再次学做动作,教师语言描述)风娃娃们,我看到你们吸气时把肚子都收进去了,脸上的腮邦子鼓鼓的,眼睛也瞪得大大的,真使劲啊!4、啊,这位风娃娃多使劲呀,来,你来表演一下,做做风娃娃。(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风娃娃们,让我们一起深深地吸一口气,用力吹,把大风车吹动起来吧。再来一次,使劲地吸,用力吹!大家真用力、真使劲啊!(全体同学做动作体会)5、来,风娃娃把你使的劲读出来吧。(生读,教师及时评价)你把风娃娃读活了。我听出来了,这个风娃娃憋

8、足了劲。风娃娃你好用力呀!是个干劲十足的风娃娃。)6、风娃娃们,让我们一起让风车转起来吧。齐读1-3句。(出示句子)1、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2、谁来学学风娃娃的样子,来做做动作。3、全班一起做动作(师强调:要深深地、使劲地吹)4、指名读,(评价:瞧,这位风娃娃鼓起了腮帮子,瞪大了眼睛,在用力地吹呢!是深深地吸气呢!)5、就这样,风车本来是慢慢地转动,现在是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本来是断断续续地流着,现在是奔跑着,向田野流去。秧苗喝足了水,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不住地是怎样的?生做动作,换词理解:不停地、一直)教师A:我总是喜欢找他们的共同点。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表演的方法

9、来辅助理解,这里安排表演是很恰当巧妙的。不过我更欣赏梁老师的做法,她先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表演,这样很好地利用了教材资源,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使表演有所依据,非常到位。教师c:是的,我觉得两位老师教学也有很大不同。梁老师通过动作演示如抽丝般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体会,朗读指导充满了教学情趣,活泼而不失细腻。张静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学着做一做风娃娃,但只是教师反复强调“深深地吸气”,虽然看上去教学气氛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完全进去,这样情感朗读难以释放出来。张静老师:梁老师先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风娃娃使劲吹的样子,孩子们一见可爱的风娃娃就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很能调动气氛。表演中先让学生理解“吸气”,再体

10、会“深深地吸气”,层层落实,而我就缺少这样一个过程,整个教学有走过场的感觉,这是我以后应改进的。教师B:梁老师的教学虽然前面比较细腻,但最后的情感朗读这一环节似乎为读而读,前后呼应不够。从学生感受来看,也缺失了一个情感的释放。而张静老师的教学视点比较宽,能立足于全局,利用最后的引读来实现理解的深入,情感的升华,真是很高明。教研员:在老师们讨论的这两个环节中,梁老师注意了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能通过引问、引读带动理解感受朗读,但是忽视了作为个体的语句的整体回归,要尽量让每个句子回归整体。而张静教师通过引读引说,让学生感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顺接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句子的回扣强化其内在联系。像 “断

11、断续续”与“奔跑”的前后呼应做得很成功,老师在精读理解时再次引读引说:“你们看,风车本来是慢慢地转动,现在是生: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本来是断断续续地流着,现在是生:奔跑着,向田野流去。这样的前后对照,让学生感受了句子的内在联系,真正体会到了风娃娃的作用。教师能抓住关键词句不放,并在全文的教学中不断回扣,逐步丰满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滚动性教学,彰显了教学的丰厚,充满了教学智慧。这是一种群力的展现,这是一种智的碰撞!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差异在不断地比较研讨中得到诊断修正、回溯与提升,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多元教学形态差异盘活中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教学资源在探讨中共享。3巩固字词,殊途

12、同归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和张静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生字的巩固当中来,让我在又一次的碰撞中得益。我把课文的内容改编成了一首儿歌“呼啦啦,呼啦啦。风娃娃,吹来了,吹得风车转呀转,转得水儿流啊流,秧苗乐得哈哈笑。”孩子们在配乐朗读表演中,快乐地识字。而张静老师“夫”字的教学也独具匠心。教师边范写边解释“夫”字的来历。“夫:大像一个站立的人,上面一横代表簪子。古代男孩子长大了就要绑起头发,在头发上戴上一根簪子,表示自己长大了,变成大丈夫了。”研讨的老师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都准确把握住了低段语文课字词是根本这一教学特点,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巩固生字,很受启发。我的这首儿歌是第二自然段语言的变式,既让

13、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形式,又是换一种语境再现生字新词,感性而有童趣。而张老师采用字理分析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理趣,两者都充满教学智慧。虽教学形态各异,但可谓是殊途同归,各见巧妙,活中见实。遐思,天光云影共徘徊 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老师们的智慧拨云见日,更似乍起之风,在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多元的教学形态的呈现,促进字词句文相互协调发展,切实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促使我以更理性的态度进行总结:1情趣为先。这两节课再一次让我认识到情趣是低段语文课堂不可缺失的要素。无情难以为文,无趣不适儿童,低段语

14、文教学,教师若能时时处处考虑“情趣”两字,课堂自能生动活泼,学生自能沉浸其中。2彰显灵动。“阅读是为了识字。”词句教学是低段教学的主旋律。动用多种教学要素,追求识字与阅读多种教学形态的互帮互助、相互融合,使教学更富有实效。张静老师词语教学方法多样,活泼灵动,这使我深切体会到在教学中想让学生感受词语的质地和芬芳,教师应努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词语才会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富有生命力。3立足整体。细细咀嚼张静老师的整个教学形态和教学流程,让我看到了“从整体到局部,再从部分到整体”,看到了“适当的重复”。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深入透彻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只有

15、把握全文,立足整体,才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的我恰恰缺少这种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会囿于某个词句段落,教学形态单一,忽略文本之内在联系,教学过程显得单薄、脆弱,教学过程缺乏张力。“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教研活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互动交流的平台。在本次活动中,教研组老师毫无保留,专家教研员倾囊而授,大家的真知灼见让我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在比较中汲取,在碰撞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呈现风格迥异的教学形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使之处在协调、适中、完美的状态中,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和谐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风娃娃已然吹去,但其所过之处,芳香怡人。在教研活动这片芳草地中,我和老师们一起尽情驰骋,吸取新鲜的养分,用智慧演绎不同的精彩,绽放一朵朵芬芳奇异的花朵在百家讲台的枝头摇曳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