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079975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3的论文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题目:基于二部图及组合规划编程分别求解排课问题摘要排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多时间、多空间、模糊性极强等优化决策问题,组合规划中的典型问题,属于NP完全类问题。在本题主要根据现有的教室资源、教师资源和课程要求进行排课。模型一:利用二部图和图着色的结合来构建排课模型,通过偶图匹配实现排课四要素的组合,利用图着色控制寻优方向能满足更多排课约束的二部图关系模型二: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先对各个元素间的冲突做预处理,进行约束条件的规划,再通过matlab软件将教室、教师、课程和时间间的约束条件统一化,构成R-T-C表(详见附表),再将各个元素进行优先级的计算,从而根据排课的优化模型,求出最优解。经过对数据的综

2、合研究,不难发现教师资源稀缺。课程要求160个课时,而现有教师可供的课时为116个。故先不考虑教师,而是向教室中安排课程。同类课不安排在一起,隔一天上同一课。排出一个按教室上课的课表。通过对其分析,发现很多课没老师和老师没课上的情况,然后进行合理调整。最后发现需要外聘14为老师。关键字NP完全类问题、组合规划、数量化、多目标函数、优先级、matlab软件、图论、二部图、着色法。问题分析排课问题是根据教学计划和任务安排,根据教室与教师资源、时间及课程需求,为课程安排教师及教室,从而得到对于每个课程、教室及教师的完备、正确及合理的课表。对于课表,有要求如下:1、完备原则1) 所有课已排完2、 正确

3、性原则1) 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只能有一个教师授同一门课。2) 同一时间同一教师只能在同一教室上同一门课。3) 每门课程的教室应符合其特定的类型。4) 每个教师必须承担其能胜任的课程。5) 教室座位数必须大于或等于上课的学生数。3、 合理性原则1) 尽可能是同学在连续两堂课之间更换教室所用的时间少。2) 尽可能让同一门课的不同课次安排在同一个教室。3) 尽可能按照课程要求按排上课时间。4) 尽可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安排其上课时间。模型假设:1、 学校的教师和教室资源及学生班结构在一个学期内不会有的变动。2、 所有的教室都在同一个校区,且12节课的教室到34节课的教室的路程不超过10min。3、 在一学

4、期内,任课教师身体都非常健康,不存在因病因事缺课的情况。4、 各种教学资源(课桌、多媒体、机房电脑)在一学期内都不会发生故障,影响上课。5、 在上课期间,老师、学生都不迟到,不影响上课质量。6、 当有3个课时时,我们当做2个课时处理,及3节连堂上。变量假设教室编号 n=1,2,3.18课程类别 n=1,2,3.40教师编号 n=1,2,3.25外聘教师编号 n=1,2,3.根据教室属性不同分成J1、K1、L1:J1表示普通教室B1表示多媒体教室L1表示机房根据教室容纳量不同分成J2、K2、L2、M2: J2表示能容纳100人的大型教室K2表示能容纳60人的中型教室L2表示能容纳50人的中小型教

5、室M2表示能容纳40人的小型教室根据教室上课的时间分成J3、K3、L3:J3表示时间为上午K3表示时间为下午L3表示时间不限老师在教室上课教室利用率教师满意度优化级的量度值权衡教室利用率参数权衡教师满意度参数安排课程的最优值 bc ade教室利用率:为充分利用教室资源,我们定义:教室利用率=。模型建立及求解模型一用二部图的方法,将课程分配到教室中。排出一个按教室排课的课表。1、 二部图的定义定义 :设无向图,如果存在V的一个分划,使得G的每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属V1和V2,则称G为二部图(或偶图)。V1和V2称为互补结点子集,此时可将G记为 显然,二部图没有自环,在互补结点子集V1和V2内各结点

6、互不邻接。 bc ade例如:下图中b、c 和a、d、e的关系。badec定义:在二部图中, 如果V1的每个结点与V2的每个结点有且仅有一条边相关联,则称G为完全二部图,记为,其中匹配问题:设是二部图,若,且M中任何两条边均不相邻,则称M是G的一个匹配;具有最大边数的匹配称为最大匹配;若最大匹配M满足,则称M是G的一个完备匹配,此时若,则称M为V1到V2的一个完备匹配;若,则称M是G的一个完美匹配2、 图与图着色及其在课表编制中的应用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存贮、货物的装载和运算及课表编排调度,都可在图论里用着色问题来表示在图论中,图可以表示为一组顶点的非空有限集和一组连接某些顶点的边的集合图l中

7、的图有5个顶点(A 、B、C、D、E )和7条边 (AB、BC、BD、BE、CD、CE、DE)两个顶点用一条公共边相连,则说明这两个顶点为邻接点,否则为非邻接点在图l中,顶点A和顶点B是邻接的,而A和E是非邻接的图1 (具有5顶点和7条边的图) 图2 (表明有各顶点着色的图) 图中某个顶点的度指的是与该顶点相关联的边的数目图l中A、BC、D、E 各顶点的度分别为l、4、3、3、3一个图中的顶点着色涉及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着色该图的顶点即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着色相同图l所表示的图可以用4种颜色来着色,如图2所示图2中的1,2,3,4表示为不同的颜色当然也可以每个顶点都用一种不同的颜色来着色,但是颜色数却

8、增多-在顶点着色中,主要的原则是用最少数量的颜色对图进行着色,这个最少数称为该图的颜色数。如果限定时间表问题是课次只涉及一节课仅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则可以简单地用着色问题每节课在图里用一个顶点表示,然后它可以加入到任何包括相同班级和(或)老师的其它的课次顶点考虑表1中d个老师和3个班级的时间表要求它可以用图3表示用两种颜色着色依次加入的课次顶点为同一班级和(或)老师,它们不能保留在一起它们是互相冲突的,在顶点着色里,给它们分配不同的颜色在第一个题目中,我们不用考虑教师的聘任情况,所以只用考虑一下几个元素:课程编号,对教室座位最大要求数,对教室类别要求,时间。我们首先对教室的类型,把他们划归为J

9、1,K1,L1 三类J1(普通教室) R02 R03 R05 R06 R07 R08 R09 R11 R17 R18K1(多媒体教室)R01 R04 R10 R16L1(机房) R12 R13 R14 R15然后再按照教室能容纳学生数目的多少,把他们划归为J2,K2,L2,M2 四类J2(能容纳100人的大型教室) R01 R02 R03K2(能容纳60人的中型教室) R08 R09 R10 R11 R12L2(能容纳50人的中小型教室)R04 R05 R06 R07 R17M2(能容纳40人的小型教室)R13 R14 R15 R16 R18按照时间分类,把他们化为J3,K3 L3三类。J3(

10、上午) C01 C04 C07 C10 C11 C12 C16 C18 C19 C20 C21 C23 C25 C29 C31 C34 C37 C38K3(下午) C02 C03 C05 C06 C08 C09 C13 C14 C15 C17 C22 C24 C26 C27 C28 C30 C32 C35 C39 L3(不限) C33 C36 C40根据40门课程的需要,我们排出了40门课对教室的要求情况课程教室种类教室容量(大于或等于)课程教室种类教室容量(大于或等于)C01K1L2C21J1M2C02L1M2C22K1M2C03LIM2C23J1M2C04K1M2C24J1K2C05L1K

11、2C25K1J2C06L1J1C26K1L2C07K1L2C27J1M2C08L1M2C28J1M2C09L1M2C29K1L2C10K1M2C30J1M2C11L1K2C31J1M2C12L1J1C32K1M2C13K1L2C33J1K2C14L1M2C34K1J2C15L1M2C35J1L2C16K1M2C36L1M2C17L1K2C37L1M2C18L1J1C38L1M2C19K1L2C39L1K2C20L1L2C40L1L2我们先分析最简单的情况,假设只有4门课程C01-C04,只有4个教室R01-RO4候选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周课时数对教室座位最大要求数对教室类别要求时间要求C01145

12、0多媒体上午C021430普通教室下午C031640普通教室下午C041425多媒体上午表3教室属性教室编号最大座位数教室类别R01100多媒体教室R02100普通教室R03100普通教室R0450多媒体教室做出他们的二部图与匹配关系。C02 C03 C04(1) J教室总类和课程的匹配图C01R01 R02 R03 R04(2) 教室容量和课程的匹配图C01 C02 C03 C04 R01 R02 R03 R04(3) 对应时间和课程的匹配图由图可以很显然的看出他们的匹配和冲突关系根据3图即可简要做出4门课在某一个半天的课程表上课教室上课时间C01R01上午12节C02R03下午12节C03

13、R02下午12节C04R04上午12节三、模型一得改进与推广课程变为40门课,教室增加至18个,而对应的时间,也是由某一个半天增加至5天40个课时的安排。经过分析,我们需将所有课程尽量合理的安排在一个星期内。学校从周一到周五上课,每天上8 节课,上午4 节,下午4 节,每两节课为一个授课单元,所以每周共有20 个授课单元. 这里每个授课单元从周一上午(1 ,2) 节到周五下午(3 ,4) 节,分别由课时1 ,2 ,,20 来表示,例如:课时10 表示周三上午(3 ,4) 节。不考虑教室和教学设备的因素,即认为教室和教学设备总是可以使用的用边着色理论分配课时根据图论的边着色理论,边着色是指种颜色

14、1 , 2 , ,对于图中各边的一种分配方案,着色时若没有相邻的两条边颜色相同,则称着色是正常的. 如果图G 可以用k 种颜色实现正常边着色,就说明,从每一个顶点发出的相邻边颜色不同.我们把一种颜色对应一个课时,也即把图的 边着色方案对应成个课时的分配方案,为每一次教室和课程分配时间段的过程就是边着色过程,这样可以既保证在一张有k 个课时的课表内,某个班的两个课不在同一个课时,同时也可以保证每个班级所上的不同课也不在同一个课时. 那么,在假定教室足够多的情况下,就可以保班级和课程等要素不会发生冲突. 例如:图3就是图2的一种正常的着色方案. 人为参数因素的修正依据教学效果优化排课模型在排课表中

15、,同一课程安排到不同的时间段,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例如高数和大学英语,一般安排在每天的上午,也即课时1 或课时2 ,效果较为理想,而安排到其他课时效果则会差一点. 另外,对于一周多课时的课程来说,2次课也不宜相隔太近。在此,笔者为图中的每条边都赋了一个权值,该权值用来衡量教学效果,然后找出所有加权图中权值最大的图,也即最优排课方案.。权值的设定对于多课时的课来说。相隔在1天以内,权值赋予为0,2天,赋予为1,2天以上赋予为2 例如:对于课程C01,已经设定他在某周的第一次课在周一上午,那么,如图即可知道权值。、模型二一、将题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数学角度上讲,本题主要分析建立一个排课模型,而它是一

16、个在课程类别、教师编号、教师及时间上的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组合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各因素间的冲突问题。在此为了简化处理,先从课程类别、教室编号入手,建立一个关于的关系表,再采用化零为整的思路建立我们的目标函数优化模型,最后,我们根据各因素对排课模型的优先度,求解出排课模型的最优解。在对问题初始化分析时,我们发现课程类别、教室编号、教师、上课时间存在这么一个对关系:1) 11的对应关系2) 1的对应关系3) 的对应关系进而,我们再对它们之间的属性分析,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求出一种相对合理的排课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我们需将所有课程尽量合理的安排在一个星期内

17、。首先我们将一个星期划分为五天,记作1、2、3、4、5,将一天分为四个部分,记作1、2、3、4,进而,我们将得到一个54的矩阵。其中,=1、2、3、4、5分别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3、4分别表示12节课、34节课、56节课、78节课。即有:我们记作是一个维的数列矩阵,表示老师在教室上课,我们定义=1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都相互符合是记作1 而=0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中有一项不符合记作0规定:表示T老师到R教室上了一次课是,即2个节 表示T老师到R教室上总课时二、根据问题分析列出约束条件1) 每一个时间段都不能多于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上课,此时应满足的条件

18、是: (=1、2、325)2) 每位老师在每一天不能同时对同一个班上上两次课,3) 某位老师在某一间教室上课时,安排的课就该在这间教室排完,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4) 当一位老师连续两天对同一个班上两次课以上的次数越少、课程安排在听课效率高的时间段次数越多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冲突(满意度)次数越少,此时定义:=同时有满足以上的约束条件,将取到最优值,即此时安排的课表最优化。三、优化级的计算:考虑到课表的安排是为了按时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其影响因素有众多,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一下三种:1) 时间段效率2) 教室利用率3) 教师满意度所以我们对课表的安排原则将依据优先级的大小进行排课。先对以上三个因素

19、进行量化处理可得到:时间段效率:上午12上午34下午12下午343021教室利用率:10.80.60.80.40.60.20.43210教师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3210我们定义优先级的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相应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通过上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上课的时间段效率、教室利用率、教师满意度越大,值就越大即优先级越大,就优先排课;反之值越小,优先级就越小,就相对后排课。五、得出结果通过模型进行MATLAB编程(程序见附表)得到的表(见附表),再根据优先级的排课,我们可得到一个相对优化的课表:各教室,课程与教师的安排课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34-

20、T22C34-T22C25上午3-4C25下午1-2下午3-4R2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8-T24上午3-4C12-T9下午1-2C6-T6下午3-4R3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2-T9上午3-4C18-T24C18-T24下午1-2C6-T6下午3-4R4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3-T10C19-T11C13-T10上午3-4C19-T11下午1-2C26-T19下午3-4R5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21-T16C35-T21上午3-4C35

21、-T21C21-T16下午1-2C30C17-T12C30下午3-4R6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31-T21上午3-4下午1-2C28-T17C9-T5C9-T5下午3-4C28-T27R7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8-T6上午3-4下午1-2C20-T12C27-T17下午3-4C27-T17C3-T3R8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31上午3-4C31下午1-2C5C33-T20下午3-4R9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1C11C11上午3-4下午1-2C

22、24下午3-4C24C24R10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T1C29C29C7-T4上午3-4C7-T4C1-T1下午1-2下午3-4R11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上午3-4下午1-2C17-T11下午3-4C17-T11R12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上午3-4下午1-2C40-T23C39-T25下午3-4C39-T25C40-T23R13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上午3-4下午1-2C28-T18下午3-4C36C28-T18R14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

23、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37上午3-4C37下午1-2C36C36下午3-4R15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38-T24上午3-4下午1-2下午3-4R16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10C16-T13C4上午3-4C4C16-T13下午1-2C22下午3-4C32C22C32R17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上午3-4下午1-2C15-T9C14-T08C2-T2下午3-4R18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C23上午3-4C8-T6下午1-2C3-T3下

24、午3-4C2-T2C3-T3C14-T8最终结果:表课程老师教室容量C1T1R1050/60C2T2R1830/40C3T3R1840/40C4C5C6T6R2R3100/100C7T4R450/50C8T6R1830/40C9T5R1840/40C10C11C12T7R2R380/100C13T10R4R1650/50C14T8R1840/40C15T9R1840/40C16T13R1630/40C17T11R8R9R1160/60C18T24R2 R390/100C19T11R5 R6 R7 R1750/50C20T12R5 R6 R7 R1750/50C21T16R1830/40C22C

25、23C24C25C26T19R450/50C27T18R1840/40C28T17R1840/40C29C30C31C32C33T20R8 R9 R1160/60C34T22R180/100C35T21R5 R6 R7 R1750/50C36C37C38T15R13 R14 R1525/40C39T25R1260/60C40T23R1260/60外聘教师课程安排表:外聘教师课程课时教室时间YT1C254R1二34,五12YT2C304R5二56,五56YT3C314R8一12,三34YT4C53R8二123YT5C116R9一12,三12,五12YT6C244R9一56,三78,五78YT7C

26、294R10二12,四12YT8C366R14一56,三78,五56YT9C103R16一123YT10C44R16二34,五12YT11C224R16一56,四78YT12C324R16二78,五78YT13C233R18三123YT14C374R14二12,四34附录表1课程属性及要求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周课时数对教室座位最大要求数对教室类别要求时间要求C011450多媒体教室上午C021430普通教室下午C031640普通教室下午C041425多媒体教室上午C051360普通教室下午C0624100普通教室下午C072450多媒体教室上午C082230普通教室上午C092440普通教室下午C

27、102325多媒体教室上午C113660普通教室上午C123480普通教室上午C133650多媒体教室下午C143230普通教室下午C153340普通教室下午C164425多媒体教室上午C174460普通教室下午C184690普通教室上午C194450多媒体教室上午C204250普通教室上午C215430普通教室上午C225440多媒体教室下午C235325普通教室上午C245660普通教室下午C2554100多媒体教室上午C266350多媒体教室下午C276430普通教室下午C286440普通教室下午C296450多媒体教室上午C306430普通教室下午C317640普通教室上午C32742

28、5多媒体教室下午C337360普通教室无C347480多媒体教室上午C357450普通教室下午C368630机房无C378440机房上午C388225机房上午C398460机房下午C408450机房无表2教师属性教师编号能胜任课程类别周最大课时数对教室类别要求上课时间要求T011,84多媒体教室或机房上午T0214普通教室下午T0316普通教室上午T0424多媒体教室上午T0524普通教室下午T0626普通教室无T0734普通教室上午T083,83普通教室或机房下午T0934普通教室上午T1036多媒体教室上午T1148普通教室下午T1244普通教室无T1346多媒体教室下午T1452普通教室

29、上午T155,83普通教室或机房下午T1654普通教室上午T1764普通教室下午T1866普通教室无T1964多媒体教室下午T2074普通教室上午T2176普通教室下午T2276多媒体教室上午T233,84普通教室或机房无T244,86普通教室或机房上午T256,84普通教室或机房下午表3教室属性教室编号最大座位数教室类别R01100多媒体教室R02100普通教室R03100普通教室R0450多媒体教室R0550普通教室R0650普通教室R0750普通教室R0860普通教室R0960普通教室R1060多媒体教室R1160普通教室R1260机房R1340机房R1440机房R1540机房R1640

30、多媒体教室R1750普通教室R1840普通教室MATLAB程序编写及其过程程序一、以上将题目条件转化成数据输入程序clear;C=1 2 2 1 11 2 1 2 -11 3 1 2 -11 2 1 1 11 2 3 2 -12 2 4 2 -12 2 2 1 12 1 1 2 12 2 1 2 -12 2 1 1 13 3 3 2 13 2 4 2 13 3 2 1 -13 1 1 2 -13 2 1 2 -14 2 1 1 14 2 3 2 -14 3 4 2 14 2 2 1 14 1 2 2 15 2 1 2 15 2 1 1 -15 2 1 2 15 3 3 2 -15 2 4 1

31、16 2 2 1 -16 2 1 2 -16 2 1 2 -16 2 2 1 16 2 1 2 -17 3 1 2 17 2 1 1 -17 2 3 2 07 2 4 1 17 2 2 2 -18 3 1 3 08 2 1 3 18 1 1 3 18 2 3 3 -18 2 2 3 0;T=1 8 4 4 1 4 01 0 4 2 -1 0 01 0 6 2 1 0 02 0 4 1 1 1 02 0 4 2 -1 0 02 0 6 2 0 0 03 0 4 2 1 0 03 8 3 5 -1 0 03 0 4 2 1 11 183 0 6 1 1 0 04 0 8 2 -1 9 04 0 4

32、 2 0 0 04 0 6 1 -1 0 05 0 2 2 1 0 05 8 3 5 -1 23 05 0 4 2 1 0 06 0 4 2 -1 0 06 0 6 2 0 9 06 0 4 1 -1 0 07 0 4 2 1 0 07 0 6 2 -1 0 07 0 6 1 1 0 03 8 4 5 0 15 04 8 6 5 1 0 06 8 4 5 -1 0 0;R=4 14 24 22 12 22 22 23 23 23 13 23 31 31 31 31 12 21 2;程序二、Rt为教室与老师的关系Rt=zeros(25,18);for i=1:18 for m=1:25 for

33、n=1:40 if R(i,1)=C(n,3) i1=C(n,1); if T(m,1)=i1|T(m,2)=i1 i4=T(m,4); switch (i4) case 1 if R(i,2)=1 Rt(m,i)=1; end case 2 if R(i,2)=2 Rt(m,i)=1; end case 3 if R(i,2)=3 Rt(m,i)=1; end case 4 if R(i,2)=1|R(i,2)=3 Rt(m,i)=1; end case 5 if R(i,2)=2|R(i,2)=3 Rt(m,i)=1; end end end end end endendRt;此时得出教室

34、与教师的关系,如截图1:截图1程序三、教室与课程的关系RcRc=zeros(18,40);for i=1:18 for n=1:40 if R(i,1)=C(n,3)&R(i,2)=C(n,4) Rc(i,n)=1; end endendRc;输入程序得到教室与课程的关系,如截图2:截图2程序四、Tc为老师与教室的关系for m=1:25 for n=1:40 if T(m,1)=C(n,1)|T(m,2)=C(n,1) if T(m,3)=2*C(n,2) q=T(m,4); t=T(m,5); switch q case 1 if C(n,4)=1 switch t case 1 if C

35、(n,5)=1 Tc(m,n)=1; end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0 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 end end case 2 if C(n,4)=2 switch t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0 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 end end case 3 if C(n,4)=3 sw

36、itch t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0 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 end end case 4 if C(n,4)=1|C(n,4)=3 switch t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0 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 en

37、d end case 5 if C(n,4)=2|C(n,4)=3 switch t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1 if C(n,5)=-1 Tc(m,n)=1; end case 0 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endTc;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如截图3:截图3程序五、Ct为在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课程选择最优化的老师,Ct=1 0 0;2 0 0;0 0 0;1 0 0;2 0 0;5 6 0;4 0 0;6 0 0;5 6 0;4 0

38、 0;0 0 0;7 9 23;0 0 0;8 23 0;23 0 0;0 0 0;11 12 0;24 0 0;0 0 0;12 24 0;16 0 0;0 0 0;16 0 0;0 0 0;0 0 0;19 0 0;17 18 25;17 18 25;0 0 0;17 18 25;0 0 0;0 0 0;0 0 0;22 0 0;21 0 0;0 0 0;1 23 24;1 23 24;23 25 0;23 0 0;%具体实现Ct1=zeros(40,1);%用于存放最终值%先判断只有一个老师上课的课程for n=1:40 for nn=n+1:40 if length(Ct(Ct(n,:)=0)=1 if nn=n for u=1:3 if Ct(n,1)=Ct(nn,u)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 u1=Ct(n,1);%获取老师编号 a1=n;%获取课程号 a2=nn;%获取课程号 b1=T(u1,3)-2*C(a1,2);%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b2=T(u1,3)-2*C(a2,2);%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if b1=b2 if Ct1(a1)=0 Ct1(a1)=u1; end else if Ct(a2)=0 Ct(a2)=u1; end end end if Ct(n,2)=Ct(nn,u) %判断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