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005189 上传时间:2021-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年产1000吨红葡萄酒生产设计1.产品简介红葡萄酒是由葡萄汁 (浆) 发酵酿制的饮料酒,它除了含有葡萄果实的营养外,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有益成分。研究证明,红葡萄酒中含有2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多酚、无机盐等,这些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代谢是不可或缺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可预防蛀牙及防止辐射伤害。饮用葡萄酒对女性有很好的美容养颜的功效,可养气活血,使皮肤富有弹性;红葡萄酒中还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能消除或对抗氧自由基,所以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经常饮用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特别是红葡萄酒中所含的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它具有抗氧化

2、、防衰老、预防冠心病、防癌抗癌的作用。每天适量饮用红葡萄酒者,心脏病死亡率是不饮酒者的30%,患痴呆症和早衰性痴呆症的概率为不饮酒者的25%。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其抗癌性能在数百种人类常食的植物中最好,这种成分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红葡萄酒正是由葡萄全果酿制的,故是预防癌症的佳品。 最新关于这个有益化合物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能还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 红葡萄酒必须由红葡萄来酿造,品种可以是皮红肉白的葡萄,也可采用皮肉皆红的葡萄,其红色均来自葡萄皮中的红色素,而绝不可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酒色分为深红,鲜红,宝石红等,用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

3、中,由于葡萄的葡萄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酿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红葡萄酒由于色泽喜庆,更是人们喜欢的葡萄酒之一。2.年产 1000 吨红葡萄酒生产工艺红葡萄酒酿造1,是将红葡萄原料破碎后,使皮渣和葡萄汁混合发酵。在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发酵过程和固体物质的浸取过程同时进行。通过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将红葡萄果浆变成红葡萄酒,并将葡萄果粒中的有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单宁、色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转移到葡萄原酒中。红葡萄原酒经过贮藏、澄清处理和稳定处理,即成为精美的红葡萄酒酒2。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传统发酵法、

4、二氧化磁浸渍法、热浸提法、旋转罐法、连续发酵法和锥底罐法。本设计主要介绍在传统发酵的基础上,对主发酵及后发酵过程进行改良的方法来酿造红葡萄酒。2. 1 传统发酵法简介使用该方法时,首先要经过破碎,使果肉和果汁从葡萄中分离。然后再去梗、以避免果梗的青梗味。接下来是酒精发酵和浸渍。发酵容器目前经常使用的是不锈钢大罐,发酵过程为 410 天。在这段时间里,葡萄皮中的单宁和红色素会渗入到发酵中的葡萄汁里。发酵好的酒要更换容器,以便将皮渣从葡萄原酒中分离出来,并将皮渣再次压榨出酒。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通常还会进行副发酵。即利用乳酸菌把酒中酸涩的苹果酸转变成较柔顺、稳定的乳酸,然后再进入陈酿阶段。目前

5、,传统发酵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2.2主要生产工艺流程2.2.1葡萄的成熟与采收 对于大量生产的葡萄酒,葡萄浆果达到生理成熟期,就应该采收、加工。对于制作特种要求的葡萄酒,例如做冰葡萄酒,贵腐葡萄酒或制作高酒度、高糖度的葡萄酒来说,需要采收过成熟的葡萄。 为了科学地确定葡萄浆果的成熟时间,决定最佳的采收期,可以根据成熟系数的值,来分析判断。 成熟系数是指葡萄的糖酸比,用M表示成熟系数,S表示含糖量,A表示含酸量,成熟系数则为:M= S/A 。一般说来,要做高质量的葡萄酒,M的值必须大于20。 人们应该根据葡萄的成熟系数,根据葡萄加工的能力和条件,确定葡萄的采收期。 2.2.2红葡萄的破碎加工 成熟

6、的葡萄采收后,要尽快送到加工地点,进行破碎加工,尽量保证破碎葡萄的新鲜度。 葡萄破碎的目的,是使葡萄果粒破裂而释放出果汁。对红葡萄酒加工而言,一般要求尽量高的果粒破碎率和除梗率。 通常使用的除梗破碎机,是葡萄破碎和除梗过程同时完成。把葡萄梗分离出去,葡萄浆由活塞泵或转子泵,输送到发酵罐里。 在进行葡萄破碎时,要同时按葡萄重量加入50 PPm60 PPm的SO2,可以亚硫酸的形式加入,或随着葡萄破碎机一起加入,或随破碎后的葡萄浆加入。加入的SO2一定要均匀。它对防止杂菌和野生酵母的繁殖,保证葡萄酒酵母菌的纯种发酵极端重要。 2.2.3红葡萄酒的主发酵 红葡萄酒的发酵容器现国内外普遍采用不锈钢发酵

7、罐。红葡萄酒的发酵容器可大可小,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来决定。小的发酵容器是几吨或十几吨,大型的发酵容器每个几十吨或一百多吨。 按工艺要求,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30 范围,发酵温度不应超过30。红葡萄酒发酵时要产生大量热量,特别是大型的发酵容器,必须有降温条件,才能把发酵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 发酵罐的装料系数70%,并精确计量。装罐结束后,进行一次开放式倒罐 (100%),并利用倒罐的机会,加入果胶分解酶、活性干酵母、优质丹宁,也可用橡木素 (即橡木粉) 代替优质丹宁。 现代最先进的工艺,发酵红葡萄酒的工艺流程是: 葡萄破碎入罐 (加入5060 PPmSO2) 加入果胶酶 (用

8、量3050 mg/L) 加入活性干酵母及酵母的营养素 (干酵母用量200 mg/L NH3H2PO4 用量300 mg/L) 自发酵开始24小时加入丹宁 (200 mg250 mg/L) 红葡萄酒浸渍发酵3的温度控制在2028。从接入酵母菌开始,每天开放式倒罐两次,每次倒罐量50%。倒罐时应喷淋整个皮渣的表面,测温度、比重,绘制发酵曲线,并根据发酵曲线,及时调整发酵过程的控制。 加活性干酵母的方法是,将每公斤活性干酵母,加入10公升3538 纯净水里,再加入1公斤白砂糖,不停地搅拌。待酵母开始再生,有大量的泡沫冒起来时,加入酵母液容量5倍的葡萄浆,混合后用泵打到酒罐的上面。 如果葡萄浆的实际含

9、糖量在 200 g/L 以上,这样的葡萄浆发酵成红葡萄酒后,酒精度自然就能达到12 或12 以上,这种葡萄浆不需要补充糖。如果葡萄浆的实际含糖量在200 g/L以下,为了发酵生成12 的红原酒,在红葡萄浸渍发酵过程中,要补加白砂糖。 从理论上讲,加入17 g/L蔗糖可以提高1度酒。 按1.7 糖产生1 酒精计算,如果生产5000 升红葡萄原酒,其潜在酒度是9.5,要发酵成12的红原酒,需要添加的蔗糖量为: (129.5) 17 g/L 5000 L = 212.5 kg 如果已知葡萄的糖度, 要求补加糖度到21, 可发酵成的红原酒接近12。在生产中最简便的计算方法是: 入罐葡萄公斤数 0.75

10、 (出汁率) (21葡萄实际糖度) 0.0115 = 加糖数 加糖的方法是,先将需添加的蔗糖在部分葡萄汁中溶解,然后加入发酵罐中。添加蔗糖以后,必须倒一次罐,使加入的糖均匀分布在葡萄汁中。添加蔗糖的时间,最好在发酵最旺盛的时候,即当葡萄汁的糖度消耗一半时,可将需要添加的蔗糖一次性加入。 葡萄酒主发酵过程,主要完成的生化反应是,酵母菌把葡萄糖和果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酵母菌只能通过同化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获得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能量。酵母菌同化碳水化合物有两种形式,即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 C6H12O6 6 CO2 + 6 H2O + 647卡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对糖的不完全

11、分解,形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从而获得能量,这一过程叫做酒精发酵: C6H12O6 + 6 O22 CH3CH2OH + 2 CO2 酵母菌只能直接利用己糖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需经转化酶分解成己糖后,才能被酵母菌同化。 酒精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酵母体内不同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最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有多种副产物。 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有甘油、乙醛、乙酸、琥珀酸、乳酸,还有多种高级醇和酯类。 红葡萄酒的主发酵过程一般是67天。当发酵汁含残糖达到5 g/L以下时,进行皮渣分离。分离出来的自流汁,应该单独存放和管理。自流汁控干后,立即对皮渣进行压榨,

12、压榨汁也应该单独存放和管理。 2.2.4 红葡萄酒的后发酵 在成熟的葡萄果粒中,自然要残留一部分苹果酸。随着葡萄的加工过程,苹果酸要转移到主发酵完成后的葡萄原酒中。苹果酸是双羧基酸,口味比较尖酸。红葡萄酒的后发酵过程,也叫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乳酸细菌的作用下,将苹果酸分解成乳酸和CO2的过程。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红葡萄酒,尖酸降低,果香醇香加浓,口感柔协肥硕,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红葡萄酒。 经过30天左右的后发酵,当检测红葡萄原酒中不存在苹果酸了,说明该发酵过程已经结束,应立即往红原酒中添加5080 PPm 的SO2,控制乳酸细菌的活动,并通过过滤倒桶,把红原酒中的乳酸细菌和酵母菌分

13、离掉。否则乳酸细菌将继续活动,分解酒石酸,甘油、糖等,引起酒石酸发酵病、苦味病、乳酸病、油脂病、甘露糖醇病等,这时的乳酸细菌由有益菌变成有害菌。 2.2.5 红葡萄原酒的贮藏和陈酿 红葡萄原酒后发酵完成后,要立即添加足够量的SO2。一方面能杀死乳酸细菌,抑制酵母菌的活动,有利于红原酒的沉淀和澄清。另一方面,SO2能防止红原酒的氧化,使红原酒进入安全地贮藏陈酿期。 每一种葡萄酒,发酵刚结束时,口味比较酸涩、生硬,为新酒。新酒经过贮藏陈酿 ,逐渐成熟,口味变得柔协、舒顺,达到最佳饮用质量。再延长贮藏陈酿时间,饮用质量反而越来越差,进入葡萄酒的衰老过程。从贮藏管理操作上讲,一般应该在后发酵结束后,即

14、当年的11月12月份,进行一次分离倒桶。把沉淀的酵母和乳酸细菌 (酒脚、酒泥) 分离掉,清酒倒到另一个干净容器里满桶贮藏。第二次倒桶待来年的34月份。经过一个冬天的自然冷冻,红原酒中要分离出不少的酒石酸盐沉淀,把结晶沉淀的酒石酸盐分离掉,有利于提高酒的稳定性。第三次倒桶待第二年的11月份。在以后的贮藏管理中,每年的11月份倒一次桶即可。 红葡萄酒的贮藏陈酿容器各种各样,本设计采用不对葡萄酒的风味和口味造成影响的贮藏容器,如不锈桶、防腐涂料的碳钢桶等。这类容器的特点是不渗漏,不与酒反应,结实耐用,易清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红葡萄酒贮藏在这种大型的容器里,自然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

15、,使葡萄酒逐渐成熟。最近几年,国内外兴起用橡木片浸泡红葡萄酒,代替橡木桶的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凡是橡木桶能赋予葡萄酒的芳香物质和口味物质,橡木片也能赋予。橡木片可按2/10004/1000的用量,加入到大型贮藏红葡萄酒的容器里,不仅使用方便,生产成本很低,而且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极佳的效果。 2.2.6 红葡萄酒的澄清与过滤 刚装瓶的葡萄酒,或刚出厂的葡萄酒,应该是澄清、晶亮、有光泽,而且应该使装瓶后的葡萄酒,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保持这种澄清状态。本设计采用人工下胶的方法澄清。 下胶就是往葡萄酒中加入亲水胶体,使之与葡萄酒中的胶体物质和以分子团聚的丹宁、色素、蛋白质、金属复合物等

16、,发生絮凝反应,并将这些不稳定的因素除去,使葡萄酒澄清稳定。为了使葡萄酒中的胶体和不稳定的大分子团发生絮凝沉淀,必须使其发生两方面的变化:即通过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粒子失去电性,或者通过粒子的相互吸附增加粒子的质量。 红葡萄酒的下胶,通常采用蛋白质类下胶剂,如酪蛋白 (来源于牛乳)、清蛋白 (来源于蛋青)、明胶 (来源于动物组织)、鱼胶 (来源于鱼鳔)。蛋白胶在葡萄酒内能形成带正电荷胶体分子团。 红葡萄酒加胶的效果,一方面取决于红葡萄酒的温度,温度最好在20 左右。如果温度超过25,下胶的效果就很差。另一方面取决于红葡萄酒中丹宁的含量。一般采用先往红葡萄酒中补加丹宁,而后再加胶,这样效果更好。 往

17、红葡萄酒中下胶的方法是,把需要的下胶量称好,提前一天用温水浸泡,充分搅拌均匀。 加胶的数量,应通过小型试验来确定,一般20 mg100 mg/L。 2.2.7 红葡萄酒的稳定性处理 澄清的红葡萄酒装瓶以后,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存放,会发生浑浊和沉淀。葡萄酒生产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工艺处理,使装瓶的红葡萄酒,在尽量长的时间里,保持澄清和色素稳定。为了提高红葡萄酒的稳定性,本设计采取冷处理工艺措施: 葡萄酒的低温处理,一方面能改善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越是酒令短的新酒,冷却改善感官质量的效果就越明显。另一方面,冷却对提高葡萄酒的稳定性,效果特别显著,是提高瓶装葡萄酒稳定性最重要的工艺手段。 冷却

18、提高葡萄酒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冷却可以加速葡萄酒中酒石的结晶,通过过滤或离心,可把沉淀的酒石分离掉;冷却可使红葡萄酒中不稳定的胶体色素沉淀,趁冷过滤可分离掉;冷却能促进正价铁的磷酸盐、单宁酸盐,蛋白质胶体及其他胶体的沉淀。经过低温冷却的葡萄酒,在低温下过滤清后,其稳定性要显著提高。 目前人工冷却葡萄酒通常有二种方法。一种是把葡萄酒在冷却桶里,冷却降温,使温度达到该种葡萄酒冰点以上1度的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七天,趁冷过滤,即达到冷却目的。另一种方法是用速冷机冷冻葡萄酒,使葡萄酒瞬间达到冰点,即可趁冷过滤,也有冷冻效果。 2.2.8 红葡萄酒的装瓶葡萄酒的装瓶与包装,是葡萄酒生产

19、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决定葡萄酒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什么样的质量,进入市场,与消费者见面。 红葡萄酒装瓶前,首先检验装瓶酒的质量。经过理化分析,微生物检验和感官品尝,各项指标都合格,才能进入装瓶过程。 为了延长瓶装红葡萄酒的稳定期,防止棕色破败病,红葡萄酒装瓶以前,要加入30 mg50 mg/L的Vc。一天能装多少酒,就加多少酒的Vc,加Vc的红葡萄酒必须当天装完。 装盛红葡萄酒的玻璃瓶,国内外通用波尔多瓶,即草绿色有肩玻璃瓶,容量为750 ml。新瓶必须经过清洗才能装酒。回收旧瓶,必须经过杀菌和清洗处理,才能装酒。 中型或大型的葡萄酒厂,都采用装酒机灌装。国内外大多数红葡萄

20、酒,都是采用软木塞封口,软木塞封口比较严密,可以延长瓶装红葡萄酒的保存期限。 2.3 新旧工艺的比较2.3.1主发酵过程最新的工艺发酵红葡萄酒,主发酵时需要添加活性干酵母,果胶分解酶,丹宁或橡木素。这对提高和保证红葡萄酒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有选择的加入活性干酵母,能保证发酵过程的纯正性,可改善红葡萄酒的风味,提高红葡萄酒的色泽。加入果胶分解酶,有利于提取葡萄皮中的色素,并能提高出汁率。主发酵时添加丹宁或橡木素,能有效的保护红葡萄酒中的色素,使红葡萄酒的色素更稳定,并能改善红葡萄酒的口味,增加结构感。 传统工艺发酵红葡萄酒,没有以上的添加物质,靠葡萄果粒上附着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 红葡萄酒

21、的自然发酵过程,由于在葡萄破碎时加入60 PPm左右的SO2,二氧化硫对杂菌和野生酵母有杀灭作用。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葡萄酒酵母,由于它耐受SO2的能力强,在发酵过程中耐高温、耐酒精的能力也强,因而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葡萄酒酵母得以大量繁殖,并能顺利地完成酒精发酵过程。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然发酵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是难以预测的,在个别情况下,可能使发酵的酒产生不良的口味和气味。 2.3.2后发酵过程传统的工艺生产红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是自然进行的。成熟的葡萄果粒上,不仅附着酵母菌,也附着有乳酸细菌。随着葡萄的加工过程,葡萄皮上的乳酸细菌,转移到葡萄醪中,又转移到主发酵以后的葡萄原酒中。 如果要进

22、行自然地苹果酸乳酸发酵,需要控制下列的工艺条件:葡萄破碎时加入60 PPm的SO2;主发酵完成后并桶,保持容器的“添满”状态,严格禁止添加SO2 处理;保持贮藏温度在2025。在上述条件下,经过30天左右,就自然完成了苹果酸-乳酸发酵。 现在红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大多采用人工添加乳酸细菌的方法,人为地控制苹果酸-乳酸发酵。首先人们选择那些能适应葡萄酒条件的乳酸菌系,将它们工业化生产成活性干乳酸菌。活性干乳酸菌可以经过活化以后,接种到葡萄酒中,也有的活性干乳酸菌,不经过活化处理,就可以直接接种到葡萄酒中。其发酵要求的工艺条件与苹果酸-乳酸自然发酵控制的条件一样。 2.4 红葡萄酒生产工艺的总

23、流程图 50 ppm SO2 果胶酶 酵母 单宁葡萄 分选 除梗破碎 葡萄浆 浸渍发酵 加糖压榨汁 压榨 皮渣 分离自流汁分级勾兑 调硫封灌 分离 陈酿 干红葡萄原酒 MIF发酵 拼灌35 ppmSO2 SO2 乳酸菌 下胶 倒灌 过滤 调整成分 冷冻 过滤 装瓶 干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生产总工艺流程图3.工艺设计3.1 物料衡算年产红葡萄酒 1000 吨,葡萄的出汁率为 75,葡萄汁的利用率 95,成品酒灌装时的损失为 1,物料衡算:成品葡萄酒:1000 t葡萄原酒:1000t0.991010 t葡萄浆:10100.951063 t葡萄:1063t0.751417 t出酒率:100014177

24、0.63.2 主要设备选择(1) 除梗破碎机 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及使用季节葡萄原料的进料能力,选取国产设备,生产能力在 15-20 t/h的除梗破碎机一台。(2) 压榨设备采用气囊压榨机,这些设备目前国内还尚无生产,有赖于进口。压榨机的数量要根据其生产能力和原料的进料能力而定,可按下式计算:n=eW 式中:n压榨机的台数; e进料能力,th; W压榨机的生产能力,th。总处理葡萄 1417 t,压榨期为 26 天,一个压榨周期大约要 3-4 h,每天工作 16 h,则每次处理量为 12 t,可选择生产能力为 6-7 h 的气囊压榨机,故 n=2。(3) 发酵设备发酵设备4总容量要根据年总发酵量

25、及发酵周期数确定,可按下式计算:Q = G / N 式中:Q 发酵设备的总容量,t;G 年总发酵量 (约为年产量的1.1倍),t;N 发酵周期数 (N = 发酵期总天数 / 发酵周期天数)年产量为 1000 吨的红葡萄酒,按 4 个发酵周期进行发酵,则发酵设备的总容量为 Q= G / N = 10001.1 / 4= 275 (t),选取装料系数为 70,故发酵罐的个数为 6。(4) 贮藏设备葡萄酒在后发酵结束后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贮藏陈酿成熟过程,并考虑到销售因素,贮藏设备的总容量应为年产量的两倍左右。绝热罐的总容量用以下公式计算:Q =1333.3W.T1T2其中:W 灌装线的生产能力,瓶

26、 / h;T1 灌装线每天平均灌装时间,h / 天;T2 稳定处理周期,天;每吨酒能装 1333.3 瓶 (750 毫升/瓶)。生产能力 W = 6000 瓶/ h的灌装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T1=6 h,稳定处理周期为 T2=12 天,则绝热罐的总容量为:Q =1333.3W.T1T2 =1333.36000612=324t需要的个数为:n=1010324=3(5) 稳定处理设备主要包括绝热罐和换热器,均可采用国产设备。绝热罐的总容量要和灌装线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可按下式计算Q = W*1333.3 / T1T2 式中:Q 绝热罐的总容量,t;故 Q = 60001333.3 / 6 / 12

27、= 111 t,共需9个。(6) 封装设备 包括洗瓶机、灌装机、打塞机、套帽机、贴标机等。这些设备互相匹配,并用输送带连接构成了灌装线。灌装线的生产能力应与葡萄酒厂年产量相匹配,最低限度应保证将全年生产的酒灌装完。灌装线的生产能力也就是灌装机的灌装能力。3.3 发酵罐尺寸的计算:发酵罐一般安装于室内,高径比一般为2,因此不需要考虑风载和雪载,只要考虑设备运行质量和操作要求,裙座壁厚一般与筒体等厚即可。取高径比 H:D=2:15 ,发酵罐的填充系数=70%则有:V=4D3H=275H=2D;解方程得:D=32751.57=5.60m 取D=6mH=2D=12m;4. 设计体会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

28、两周的时间已匆匆而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通过此次设计,不仅检验了所学的知识,且更进一步接近了实践,同时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施,如何去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课程设计可以说是对我们的专业知识的一次汇总,而本次的设计又与以往不同,它是一次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所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学们更应该要珍惜,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本次设计体现出独立思考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劳逸结合,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当然,学习本来就是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我从中也发现了自己平时的不足及薄弱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充实提高自己。 课设设计快要结束了,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朱瑞艳老师,

29、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让我们自由的发挥自己。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总之,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的课程设计。 由于自身知识的欠缺及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恳请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愿在老师的指导栽培下,让本次的设计尽量做到尽善尽美,谢谢老师。参考文献1 李华现代葡萄酒工艺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2 高畅,李华.干红葡萄酒发酵中的固液浸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8-62.3 高孔荣. 发酵设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1: 1-5.4 梁世中. 生物工程设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 吴思方.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 1995.6 华南工学院, 发酵工程与设备,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