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6

上传人:天****猫 文档编号:45974841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二首-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二首-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7、古诗二首 课 型:精读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学会九个生字,认读四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登鹳雀楼江畔独步寻花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得内容,诵读、想象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学习古诗,喜欢古诗描绘的景色,树立自己学好古诗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九个生字。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默写古诗。查阅资料:诗人及诗歌创作的背景。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 7、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江畔独步寻花白日依山尽,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河入海流。 千朵万朵压枝低。欲穷千里目, 流连戏

2、蝶时时舞,更上一层楼。 自在娇莺恰恰啼。课后小结: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 30 分钟教师活动时间 10 分钟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歌;理解诗的意思,能说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会默写这首诗。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引入:同学们,每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上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祝福,今天我就送给大家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想知道它是谁说的吗? 学生猜想。二、揭示课题。41、板书: 7、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生读课题。2、提示:自己看书上二十页的注释明白题目的意思。学生自己学习利用课下注释看懂题目意思。三、初读指导。8 1、提示: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提示

3、:同桌检查,看谁读的好!3、指名读,集体评价。四、理解诗意:201、引导:谁能读读登鹳雀楼。激发兴趣:现在你们就是诗人,请你吟诵这首诗!教师指导句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理解诗歌。(1)你能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学习这首诗吗?(2)学生自己借助书上注释进行自学。3、提示:你有不懂的地方吗?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说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4、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5、看到这景象,于是作者不由得抒发自己的感受,他写到:学生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提问: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要想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

4、层楼。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7、学生闭目,教师放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诗中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要语气地朗读诗。五、默写古诗:6提示:谁能默写这首诗?对照原来的诗自我检查。六、课堂小结: 你对王之涣有哪些了解?王之涣(688-742),字秀凌,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盛唐诗人。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归乡十五年.唐代以登鹳雀楼为题的诗有多首,而“惟李益、王之涣、畅当的诗,能状其景”。七、作业:1布置:抄写这首诗;查找、背诵王之涣的另外一首诗。第二课时:学生活动时间 30 分钟教师活动时间 10 分钟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歌;理解

5、诗的意思,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默写这首诗。教学过程设计:课前介绍杜甫:课件:杜甫字子美,祖籍原是京兆(长安)杜陵。因他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的曾孙杜逊于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成了襄阳杜氏的始祖,故史书上说他是襄阳人。实则杜甫生在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从他的曾祖依艺起已迁居于河南巩县了。自他远祖杜预以来,文武两途仕宦不绝,他的外祖崔家更是曾和皇室通婚的大士族。他虽然生在这样一个阀阅名家、簪缨世裔、“奉儒守官”一脉相承的士族家庭里,他的祖父杜审言也先后任过膳部员外郎和修文馆直学士,但是文人习气很深,中间又经贬滴,并未留下多少家产。父亲正当兖州司马,又是一个小官,俸给有限。他婴年失母,幼时多病,有相当长一

6、段儿童时期寄居在洛阳建春门内仁风里的二姑家中。从小天分就高,更喜勤学,在他姑母的慈爱教养下,非但家学渊源,七岁就会作诗。大来连书画音乐、骑马试剑也都无不通晓。这时,他的家境还不算坏,人又自负才华,“读书破万卷”,胸怀大志。“裘马轻狂”,对武功则崇拜他的远祖杜预,意图不昧“家碑”(杜诗“吾家碑不昧”),比于稷契(上古名臣);对文学又景慕他的祖父杜审言使“屈(原)、宋(玉)衙官”、“羲之(晋代名书家王羲之)北面”的放言高论,目无余子。于是年才十九,便有“四方之志”,北渡黄河,始涉郇瑕(山西猗氏),次岁南游,遍于吴越,这初期三四年的漫游,使他见识到了许多事物,觉着自己学问更高,眼界日广,取功名如拾芥

7、。开元二十一年,长安一带发生水灾,李隆基带领文武百官迁往东都(洛阳)。杜甫借着应考,看望老年的姑母和一些亲友,正是一举两得,便先回到巩县故乡,请求县府保送,再回洛阳应试(唐代科举,由考功员外郎主考,人们称他为考功试。开元二十五年,因考功郎李昂受了举人责间,始改为礼部侍郎主考,由此人们又改称为应礼部试)。初意以为功名有望,手到拿来,哪知乡贡考试并非容易。这年录取的进士共只二十七名,而投考的人将近三千。彼时的考试既重权位,复尚虚名,人情请托,关节通行,常使才人饮恨,寒士吞声。开元之未其弊尤甚。像他这样一个初涉名场、无人援引、尚未知名的儒生,想要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自然是个梦想。当年下第之后,觉着还

8、是自由散漫的生活可以随意所如,第二年慨然又起壮游之思。先到山东兖州省亲,再游齐赵(今山东与河北省南部),开元二十九年才回洛阳,并和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了婚,夫妻也颇恩爱。两次十年的漫游,虽然结交了好些气味相投的朋友,但这些都和他一样遭逢不偶的文人才士,只能在一起煮酒谈诗,骑马射猎,并没有一个能够加以援引,使其从此置身青云,成就他理想中事业的人物。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杜甫这个诗人吗?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杜甫的作品。教师向学生介绍杜甫:二、揭示课题。41、板书: 7、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学生读课题。2、提示:自己看书上二十页的注释明白题目的意思。学生自己利用注释看懂题目。三、初读指

9、导。8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同桌检查,看谁读的好?教师指导句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生自己练习读。四、理解诗意:201、 引导:谁能读读江畔独步寻花?现在你们就是诗人,请你吟诵这首诗!2、引导理解诗歌。(1)你能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学习这首诗吗?学生自己借助书上注释进行自学。(2)提示:你有不懂的地方吗?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3)引导理解: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人看到的景色。看到这景象,于是作者不由得抒发自己的感受,他写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生根据书上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以及大家的提示,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4)游语气地诵读。五、默写古诗:61、谁能填写这首诗?学生填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对照原来的诗自我检查。学生自我检查。六、作业:1布置:展开想象,扩写江畔独步寻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