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45967621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施三旺编撰)一历史人物简介据施氏宗谱家录南宋待制官朝散郎直秘阁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本路安抚都总管赵巩(行状)。施师点,讳师点,字圣与,生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六月初十日,出生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花厅镇(古信州上邑丰溪)三代名臣之家。曾祖施安奭,赠少保,封成国公;祖施舜则,赠太傅,封吴国公;父施邦实,元集英殿奉太宗大夫,赠太师,封魏国公。公师点生有异质,得书敏视若流,十岁通诵六经,十二岁能写儒学文章。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与隆兴元年(1163)正月,公年方

2、十八与三十八岁先后两度参加京都(临安府)太(大)学陈文书考,皆名列全国榜首,独占鳌头。二十七岁从政为官四十二年,历事三朝(宋高宗,孝宗,光宗),任职迁调三十余次处。职至资政殿大学士,奉大夫,任宋孝宗首辅(宰首)。先后两度安抚江西,封上饶(霅川)郡开国公。薨於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二月廿二日,享年 69。谥正宪,赠金紫光禄大夫,封鲁国公。据施氏宗谱家录记载有撰著六十余卷,并流行于世,为世人所传 用 。施师点娶玉山县陈枢密(宰相)之女,先公三十一年卒,封鲁国夫人,生子五:长子栝有,修职郎,福建路安抚司斡办公事。后官至国子录,赠朝议;次子枱有,两次为转运贡士,朝议郎,江州(今九江市)瑞昌县事。后

3、官至承议郎,兼兵马都监,大宗正寺丞;三子椷有,宣教郎,通判严州军州事。后 官至中散大夫,兵部郎中,赠通议大夫;四子椐有,承事部,监福州福清县海口镇。后官至朝散郎,杭州通判;五子梮有,承事郎,后官至中散大夫,广西提刑按察使。长 孙施沆,任承务郎,后官至中散大夫,理寺承冉,授潼州运使。余孙,孙女尚年幼。二女:长婿儒林郎,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信州弋阳县丞刘炳,生前向金仙院(今信江书院)修建捐资;次婿从仕郎,两浙东路安抚司斡办公事,后为朝廷待制官赵汝谈。二现上饶与施师点相关的古迹遗存1正宪公龙洋寺(守坟寺)功德院。公师点,薨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4、)二月廿二日,当日,正宪公龙洋寺功德院省降牒碑,尚书省(今称国务院)牒,礼户部状准,都省批送下发承议郎,知临安监官,兼兵马都监施枱(公次子)状照会,致仕本家就近自备木植造坟庵一所,在现广丰县枧底镇溪西村与上饶县花厅镇周村交界处的下洋山(又称龙洋山,宦山)历来属于上饶县花厅乡周村管辖地。以山名命为龙洋寺,永充本家功德院。并下文破例规定:朝廷(国家)核拨守坟寺专款;令从本家选请有心力者,有关於国家专一焚修香火,照管松楸,凡守坟寺者必须遵循法理道德;内外臣僚不得指射有守坟寺额,不许外人侵占殡葬,寺院充守坟功德院;如遇州县非理,科敷差使(公务官员)借故生事等并行蠲免(免除),仍不许官司及应千诸等人指名

5、安下其常住赡莹田地等朝旨奉禄;特旨:准此令勘当行下信州照条施行。施师点龙洋寺功德院距今 820 多年,历经元、明、清、民国以及“文革”破四旧直至 2000 年之前皆有专人守护,焚修香火,深受历朝历代官府,世人民众敬仰爱护,未遭破坏,完好无损。据今当地村民传说:在清末民国年间,龙洋寺所在村庄发生了一桩神奇的圣事,秋季稻谷成熟即将收割时,一连几天多家农户田里的稻谷成片被离奇地毁掉又不见谷子、足迹踪影,消息很快传遍村庄,胆小怕事的村民夜间都不敢出门,却有个胆大的村民说:自已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害民,当晚夜深人静时,就悄悄地躲在远处察看稻田的动静,果然看见从龙洋寺外走来一匹白马,行走无声,直奔

6、稻田,大口地啃起稻子来。自已心想,当地没有村民养马,行走与吃稻谷都听不到声响,想到此时,吓得连粗气都不敢出,直等到白马吃饱离去后,才连滚带趴地跑回家。并说早上到稻田细看,只见少了很多稻子,却看不到马的脚印,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可以肯定是精怪。便当即提议乡亲们联合起来,如何驱赶或消灭白马精的计谋。因此当晚在深夜之前,所有身强力壮的村民都在约定时间,各自抄着家伙,刀、枪、棍棒、铜锣等器具,隐藏在稻田周围等待白马到来。到了下半夜果然见到白马直奔稻田正想张口吃谷时,村民们锋拥而起,锣声,喊杀声震天动地,“白马”立即转身直奔龙洋寺而去,村民们紧追不舍,

7、一口气就追到龙洋寺入口处,却早已不见“白马”的踪影。众人议论纷纷,“白马”不可能腾天入地?此时有人指着龙洋寺外岩壁底部雕塑的白马图像大声叫道:就是它成了妖精出来祸害我们的,砸了它,让它无处可藏!众人七嘴八舌,一拥而上,就将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白马塑像遗迹砸得粉碎,“尸骨无遗”,结 果什么宝贝、“妖怪”也 没有,展现在村民与世人面前的只有一幅珍稀的“君臣议政”浮雕图像(见摄于 2005 年时的实地照片)。但白马精祸害村民的神话故事至今仍在传播与编造,当地两县的村镇乡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施师点龙洋寺功德院却已于 2002 年拆改为佛庙“黄潭寺”(可谓“荒唐事”)。2施师点故居“花厅”。故居名曰花

8、厅,在今江西上饶县花厅镇(现花厅镇政府所在地)。上饶县花厅乡(古上邑丰溪)是施氏鼻祖发源所在地,距今近千年历史。到北宋末南宋初,自施师点曾祖、祖、父为三代名臣。至施师点四代皆封为国公。在施师点与兄施师古(字圣时)同朝官授朝散大夫时,居地丰溪(今花厅镇)封为霅川郡,后封施师点为上饶郡(宋信州)开国公。因故居宅第建造规模宏大而独特,厅堂分上中下三厅,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故美其名曰“ 花厅”。后 世人为了纪念施师点与其烈祖烈宗为国为民的事迹功德,就将原地名丰溪改称为花厅乡直至今日。其故居宅园内设有学堂,至今仍有两排教学房仅存于现花厅镇镇政府园内。古宅居已于 2003 年前拆除。3施师点在上

9、饶古城的宅居与府堂。公师点与兄师固同朝为官后,兄弟分迁,师点徙居上邑(上饶县)古城堡黄荆山底,金仙院(今信江书院)后黄家山居住数载,号居士。后再移居古城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堡外下墩(今信江中路工商银行大楼处)建宅居。近 舍有园数亩,设有狮子弄,桃花弄,青石弄。敕建府堂(相府)于青石弄(现遗址和相府都保护的较为完好)。南宋待制官朱熹亲笔为施师点题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刻于青石碣,今仍立于府堂之上(即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施师点宅居已于 2000 年之前拆毁。府堂(宰相府)于 2006 年已误定为民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上饶神话传奇的“ 鸡

10、寺晨钟”(实为鸡莺寺与神钟)。鸡莺寺即现信州区水南街原上饶地区老酒厂办公楼后的古寺。特注:本人于 1981 年部队转业时与家人就居住在鸡莺寺内近两年,对该寺的内外构造风格、特征、标志与施氏宗谱绘图标志完全一致,于信江书院志绘图标志地点完全相同,其用料石材、砖、瓦等的材质、产地、雕刻工艺等都于相府的建筑材料相一致,主要标志纪念物为鳌头等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最令世人民众难以忘怀的是:“鸡莺寺”麻石大门框顶梁(进门左)刻有繁体“鷄鶯寺”三个字和“淳熙十三年八月”的朝代年月。“神钟”即今有关报称:“江南钟王”,神钟乃是鸡莺寺中的附属专用祭祀器具。该古青铜大钟据报道市信州区博物馆的资料记载:鸡莺寺古铜钟

11、,高 2.83 米,直径 1.7 米,厚 0.12 米,现重 4.12 吨 1957 年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我省重点保护文物。该古钟在 1985 年前后一直安置在市老体育中心(西)沿河路内的古钟亭中,配有宋体千字青石碑,本人在 1985 年多次目睹手抚感慨万千。2003 年前后被移至东岳庙下道路外侧,现不知其下落何处。据施氏宗谱家录绘图标志和信江书院志绘图所标,以及市内民众世代口传的与古迹遗存的下落地点都是完全一致的,但“鸡莺(应)寺”与“神(晨)钟”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的传说不一。现本人经对上述史料与古迹遗存和各种传说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的看法与结论是:应以史记文图与古迹遗存物为依据更有

12、说服力,更为靠谱真实,又能经得起历史推测检验。在此作点简述: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鸡莺寺”传奇故事的来历。鸡 莺寺位于今信州区水南街(原地区老酒厂防空洞前),其所在地是施师点敕建府堂的首选地。当建造府堂的基础材料备齐到位,土建平整早已动工,就待择日奠基。谁知事事难料,当奠基打桩后(据祖上世代相传)上饶古城内连续三天夜间鸡狗不叫,随即便谣言四起:“上饶(信州,原称霅川郡)开国公施师点建造府堂,奠基后连日鸡狗不叫,上饶要出天子啰 !这种谣言在封建王朝时代,一旦传到帝王的耳朵里,那就是杀头灭族的天大死罪。因此,谣言一出,负责建造府堂的下属与家人即刻

13、抢先告知了施师点。公师点当即决断停止此处的府堂建造,择日另选府堂建造地点,此事刻不容缓,以防小人作祟,祸国殃民。因此,谣言迅速平定消除后,重新选择了古城堡外下墩建造府堂。在 下墩狮子弄的府堂(相府)建造竣工后,又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八月之前建造了“ 鸡莺寺”(现有史料与古迹遗址可以佐证)。据先祖世代口传,当年施师点建造鸡莺寺与铜钟的主要原由:一是由于发生谣言风波导致府堂停建,是件极为凶险不吉之事,而原先计划安排运置在府堂首选地的所有建筑材料都不宜用于其他建筑工程,以免不吉或引发别的谣言事端;二是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幕后背景,以及谣言甚行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

14、难;三是让人们通过祀拜“鸡莺寺”,听到“神钟”长鸣,祈祷天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幸福安康。并告诫历史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做人准则,成为世人吸取历史教训的见证。并于淳熙十三年八月正式取名为“鸡莺寺”刻于门梁之上。再说“神钟”的来历。所谓“神钟”原本只是鸡莺寺的祭祀专用特制青铜钟,距今皆有 830 年历史。对于“鸡寺神钟”的传奇故事,本人自幼六岁就一直聆听已故慈母口传:原本鸡莺寺中铸制的两口青铜钟,大小不一,大为雄,音响高忼洪亮;小为雌,铸制的特别精美,声音清脆优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鸡寺铜钟”建造铸制成功祭祀朝拜之时,同时撞击所谓“ 雌雄铜钟”,

15、声 震如雷,响彻云霄,经道听途说和奸诈小人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有意讹传,并以讹传讹:“此钟神物也,能声震临安(今杭州)皇宫,必是犯上作乱之器”等谣言。并早已报知皇上,寿皇宋孝宗竟勃然大怒,诘问此情因何而起,即命速查原委,同时诏施师点进京入朝问明情由。施师点奉旨到廷,向寿皇孝宗说明了原委,并再三请求辞去自己的相位,回居地信州调养身体,直言道:“施(圣与)又岂敢轻为去计以贱躯,去年以来疾病与东宫(太子妃)频仍抄家祸患儿,妇,长(兄)是因自己受皇上的恩宠,超过了太庙东宫的原由,所致今日的结果。臣闻居宠思危者,古书之格言,知进而不退者,易经之垂戒 ,

16、如惟贪宠利不知退休,灾祸就会到来,更多的忠良即遭无故残害。”并说“铜钟是神物”,陛下何不运来京都测验便可知晓。孝宗皇帝为平息谣言风波,随传口喻,将其中一只特别精美而相对较小的青铜钟运到临安皇宫,召集文武百官,王亲国戚到场验证是何神物。经采用各种方式击打铜钟,除了清脆优雅的声音在皇宫院内回响之外,并无任何怪异现象发生。此事经迅速查明实情,确认纯属谣言惑众,制造事端。因事涉东宫太子妃,所谓的“神钟”事件就此了之。而南宋信州另一口精美别致的青铜钟也就永远栖身于临安皇宫,一去不复返。施师点等忠臣良将,又于淳熙十年正月十一日除端明殿学士鉴书枢密院事一奏控免。寿皇宋孝宗说:卿靖重有守,识虑深远,想重用已很

17、久了。因 此,未过十日诏兼参知政事,官复原职。八月除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同提举令公师点赏同宰臣奏事。这就是“鸡寺神钟”历史故事的事实真相。5东 岳庙,古岩寺。施 师点在移居下墩建宅居住后,因多种原由促使又在古城东比邻不远处(信江河南北边山坳中)建造了“东岳护国寺”(东岳庙)和“古岩寺”(观音庙)。现皆已修葺一新,香火甚旺。6“太子庙”,原 称“ 仁惠殿”(有青石刻字匾为证)。太子庙即太子或皇上到上饶(古信州)察访民情,州县时,以仁爱之心,恩惠百姓民众与处理政务、居住的场所。现已作为店面及办公活动场所,变得面目全非。太子庙旁的居民小组仍保存了原“仁惠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18、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殿”的石刻字匾和宋孝宗的木雕遗像,皆完好无损。而太子庙(仁惠殿)距施师点相府(青石弄)与居舍(狮子弄)均约二百米处的信江中路(西)。7“太极宫”,“八角塘”。是施师点曾祖施安奭(赠少保,封成国公)始建于北宋末,位于今上饶市信州区信江中路大菜场内,是施安奭研练太极神功与居住的场所。安 奭公有遗像图,传赞曰:博学明之天理,究万物之根源,发太极之奇蕴,得孔孟之本原。8“金仙院”(即今信江书院)。是施师点先祖出资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据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三卷记载: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立大学生三舍法。神宗即位后注意儒学,自京师至郡县既皆有学(校)。后宋微宗于崇宁四

19、年(1105)五月崇拜道教,宋微宗于 1117 年 2 月至上清宝箓宫,命林灵素讲道经。自此后每次设大斋,朝廷拨钱银数万,谓之千道会。宋微宗于同年 4月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于 1118 年 9月在官办儒教大学院里设立道学博士。10 月设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并于宋宣和元年(1119),宋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之号,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为信州府治官办的儒、道合而为一的典型书院,书院所在地的黄荆(金)山亦称道观山。施师点生前及卒后和其历代子孙皆屡屡捐钱银,田产给金仙院作增葺之资。朝廷及州县并多次下文令金仙院主持僧依奉照据刻之於石,安能久远。施师点薨于宋绍

20、熙三年(1192)二月廿二日,朝廷尚书省(今称国务院)为纪念正宪公(师点)的历史功德,即当日下文将“金仙院”改称“崇亲广教禅院”。后又于宋淳祐七年(1247)四月十一日与同年八月廿八日和宋开庆元年(1259)五月初九日三次降旨(下文)复称金仙院(今称信江书院)。并一直公开沿称至一九八二年才挂牌改称“信江书院”。到 2003 年之前古楼阁内仍挂着施振忠的四幅手书字画;书院原前大门古楼阁东面二楼外白粉墙上仍有巨幅“太白醉洒图”,其桌案下端写有“金仙院”三个字(古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楼阁于 2008 年前拆除,其钟灵台青石刻字匾等拆旧换新。9. 龙

21、渥塔又称龙潭塔和魁德塔,七层四门八角,双奎塔,五层三门八角。现仅存两塔,都以鰲头为建筑纪念标志。而双奎塔于2009 年修整时已将双奎塔青石刻字匾拆除。因 双奎塔建造在龟山顶端,后世人便俗称乌龟塔。现玫编成五桂塔。丨三施师点部分事迹功德(一)、施师点两次考第大独占鳌头。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1143),宋以临安府学改建为国立太(大)学。当时文教监司高闶成四方之土云集,公(师点年方十八)甫冠。高公一见其文,称赞其深醇有古风,独以义理胜人,皆诵其文为渠式,置之前列,寻援以学职进士。年二十七以舍选奉旨到廷建言献策,对解陈述,即调復州(今湖北天门)任教授,因母丧未就,服孝满后。宰相( 枢密)王綸欲以官职荐

22、公,公师点推辞道:“选人未历一日考第大,臣就仓促有论荐,岂不动侥幸者之心愿”。婉 言谢绝后不久退就临安府学教授。寿皇(孝宗)赵昚嗣位,寤寐英贤,于宋隆兴元年(1163)正月,施师点时年 38 岁,陈文再次书考,文章(考卷)当国列榜首,声望益都,姓名进一步在临安都城回响扩大。在与孝宗皇帝议政建言,赐对深契,随后命试馆职。( 二)、施师点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反对议和分裂。孝宗嗣位后也想与虏(金)议和,公(师点)直言道:虏非诚服以陛下,其坚意於战的决心没改,从遣宰相点谏官来看,凡畏懦者皆被斥。现虏(金)见威令如此,惧怕从大举以来不可抵挡,势力不对等,故委意气盟。陛下不可以和。应缓备增修军事,圣德固结人

23、心,器重使用人才,严明军纪法规,节财用屯田积谷,自治之策熟究而力行之。后于宋淳熙八年(1181),寿皇(孝宗)曰:观卿所奏公(师点)辅器也,十月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充金国贺正旦使。公师点出使金国途中,赋诗以明心志曰:奉使金国大风吟昨夜江风特地寒,直逾伊落向秦关;8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地平千里无遮蔽,扫尽燕山势未拦!公奉宋旨出使虏(金),拒议和,舌战虏廷群臣,不惧威逼利诱,慷慨陈词。一日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虏相以亲王将至,命公(师点)退一位,公屹立不动。相议者复至,公正色曰:班立已定,尚何为久之终不徒步。其大臣诘相议考以南朝(宋)大使不肯移奈

24、何,班列相目骇愕,知公有守也。公师点一身正气,以理服人,迫使金主雍向宋称臣进贡,今秋必祭(微,钦二君),铁定砖等。为大宋朝洗刷了认叔称侄,进贡割地的奇耻大辱。制止了宋金因频繁的战乱而造成祸国殃民的人为深重灾难,改变了民不聊生,国无宁日的局面,为整个国家争取到一个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宝贵时机,此后宋金辽夏二十多年无战乱边挠,相安和谐,国家统一的好趋势,成为圣宋中兴时期。淳熙九年(1182)出使金国使返复命,因公师点不辱使命,孝宗皇帝嘉欢不已,知公忠诚亮直,议论慷慨,认为可任大事。明堂大礼(庆功大会上)命为执绥官(负责国家安抚的最高官员),备顾问按旧例,登自辂侧(皇帝乘坐的车辆侧边)。孝宗见公师点体魁

25、梧,恐陟降非,便对宰执说:执绥官可令随朕后或执典故以言,遂宣谕:至今日起,令卫士扶掖以登。时人荣之。(三)、施师点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以文治军,受抚百姓,为官者首应忠诚亮直,法令当先自身践履,行政办事公正廉明,荐举贤能,疾小人,反贪蠹,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一生为国为民,直言不讳,无私无畏。1论依法治国。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赐对,公师点论:“法令违反历史客观发展规律与人民意愿时,民众有疑心,是法令本身有错误或官吏不依照法规行政办事,请自今议法不善者,必下其说于群臣各条上己行之。法欲变之,法孰利孰害,酌其是非而从违之”。2. 策言救荒事。乾道元年(1165)正月,曾因频年旱蝗水涝策言救

26、荒事,公师点时任馆职,策言尤切直谓:古者荒政,君则衣市襟本素车驽马,膳不祭肺食,不举乐,驰道不除土(简译:君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皇在灾荒时的吃,穿,住,行与市民同甘共苦);马不食谷;功不兴祭事;勿辑工役;勿兴建宫室与楼堂观所等国俗民事,悉蒙施行。即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二年,圣政书成受赏,改宣教郎。3输忠纳谋贬池州。吏部尚书陈俊卿举公师点自代迁校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三年。此时寿王(宋孝宗)有志中原,虞允文,梁克家秉事枢。公师点贻书二,其略曰:皇上天资英特,将大有为,以复故疆正太(超出正常的程度)。臣输忠纳谋,举无遗算(出乎

27、意料不予采纳)。越王十年教训,十年生聚和汉武帝不见义师,无纪不可谓教战,胜则益户,失师则下理寺坐牢,首谋不进则复诛,所以征伐四出靡(没有)不如意(的历史典故)。今国库平常钱米所在虚数,水毁火旱,十室九空,不可谓聚民;今尺土未广而已应战多之赏,误国之将往往无罚,甚至累年月而加节(符节:调兵用的凭证)钺(兵器)命出师(兵),而遽(急速)盼恩宠,诛赏安在哉(惩罚奖赏哪里去了)?经济天下当天下士图之。狂妄男子道听途说,抵掌谈边事,大部分听后都记录上报加之曹司官员又不负责任地夸大炫耀,来动摇欺骗宋孝宗皇帝作出错误出兵中原与金决战的决定。不仅听不进施师点再三直言进谏规劝,公师点反而被贬除知筠州(今四川筠连

28、县),因父终丧未就。据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记载:因宋孝宗有志中愿心切,且不听施师点的建议举荐与规劝,而一意孤行偏听鼓惑之言和出兵两路主帅用人不当,致宋师溃败,军资军械殆尽。孝 宗乃议讲和,不得依虏(金)主议定和谈:称金主为叔,宋(孝宗)为侄,割地进贡的奇耻大辱。4严以律已,依法治郡。淳熙二年(1175)除知池州(今安微贵池)。公师点因先前输忠纳谋,贻书进谏被贬筠州,因太师公(父邦实)终丧服孝未就。孝期满除知池州(公在池期间,身负重托,治郡有方,赏罚分明,严以律已,功绩显著)。公向寿皇宋孝宗辞行时言:“池为宿兵之地,士卒旧多为奸利以扰民,欲严加裁戢。又言:朝廷检括官产池为钱二十二万缗(每缗为一千文铜

29、10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钱),而仅得三万,盖官吏希赏,指瘠薄为膏腴,以虚数而细直(这种情形持续不断地发生存在)。民不愿售,必至抑配,愿行复佑。又 言:佛老之宫,糜金饰像,地宝有限,不当弃如泥沙(意指:当地有限的珍贵古迹遗存,不应弃毁与漠视)。朝廷尤不宜崇奉以骇闻听,治郡以镇静不挠为先,受抚百姓,重於形,申明条教(重视法制宣传教育),使之循化(自觉遵守)。元奸宿豪为民蠹者必绳之以法”。当 年池州遭大灾欠收,公师点悉心赈给,环千里不知其为,无岁转徙,就食者数千人获全其生。诸将以公诚意相孚(信服),严戒军士,无敢千令(不敢违令)及受代。后于淳熙四年公

30、师点奉旨回朝时,池州民众空城遮道,不忍其去。刘忠肃公洪(迈)为江东道安抚使语僚属(师点)曰:池守真儒者之政也,皆他司状其事上于(指公师点上报奏请与皇上交办的事情都予以处理解决了)。5稳中求进,任贤使能。宋 淳熙四年( 1177)公还,报奏事,寿皇孝宗称嘉。因问朝廷报政,公师点言:除授太骤,百司庶府迁代之速为今日大弊。愿考核群臣,能办事称职者,增秩赐金,进视三公司(官署)也,何必速代为是纷纷。上(孝宗)纳之,回谕曰:卿谦退靖重,除(授)秘书丞。七月迁考功郎,赐对公言:治狱之官,民命所系,列曹州郡按资格而入,情谬!贪阘无考也,铨衡之弊,未易遽革,外之主者当有以兼之罢免易置,务得其人,民众几乎不冤。

31、又言:经明行修不求闻达,明习兵法,沉沦草野之人,无世无之,当下荐进之,令使才望之士为时而出,可以侍士,气收人心。九月兼礼部郎官。6注重教学育人与改制旧例。五年(1178)除授国子司业,诸生固(本来)已迎服,公一日上堂延(推迟)见诸生,勉之:“学古且务讲求治乱之体(亲身实践),使可为世用,旧例年取诸生分数高者第(名次)为优择校,十分定为优校者,如是则士之升选,且少必有淹滞之欢(有弊端不合理)。公师点当月奏书:优其等使易以应选,武学先审人物,而后试入(教育要求学生所学要为国为民所用,指出了之前教学存在的弊病,提出了教学改制1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的

32、建议等)。十一月迁秘书少监。7六年(1179)五月轮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朝廷历年屡拨钱物救济民众,而民众几乎得不到恩惠)。原因是陛下怕失去监司,州郡,县官吏的信赖,郡邑搜求,惟恐财赋不集,拆变加耗,预借科罚等,因此在下诏的同时没有明令禁止条规,具体抚恤又不公开透明,又无监管惩罚举措。以至各县官急索,专权私下衰(按等级递减)与吏。然而朝廷抚恤专款,民未得恩惠,反而要加重科税负担。公言:今明堂事生,月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1178)以前,凡各色悉宜除之,如是则深山穷谷之民晓然知,陛下德意实惠之及广矣,不然民日困,官日迫。臣未知所由济也(注:否则我也不知该怎么办了)。,寿皇曰:非卿不闻此

33、言(注,宋孝宗说:不对,以卿的见识与声望不可能会这样的)。诏:从之赦下,欢声沸然,民为少舒。日厝会要二书成,俱晋秩(指:由公师点将原放置的朝廷政务重大会议纪要分类撰写成规范文本,两书成功后,都进俸禄)。十一月兼权太子左谕德,十二月兼权中书舍人。8论求才之道:依法始严,以进不为迁就顺旨之言,国家无穷之计当广储人才,任用真才实能,壅遏任人唯亲。七 年( 1180)兼太子右庶子,七月迁秘书监。九月除中书舍人兼太子左庶子,论:“求才之道,莫如(适合)荐举,则中外孰(意为:谁)不究心搜罗人才,以副东求(以各种方式设法得到),於是申明荐举之令而不如所举之法始严。”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充馆伴使。八年(11

34、81)正月,兼权礼部侍郎,二月赐对(师点)直言:人君操爵线之柄,以为砺世磨钝之具,其术不可使之穷。今除授太骤,递迁太速,与郡不易,郡报至累数政造化之权,几穷咸取,然有不足之欢,等级不密资格不严,弊之,至此无足怪者,苟惟授之,以渐而以序,陛郡不易得,而不至久,次则上之所予,下之所得,始不病矣?又言:浙西旱余濒湖陂荡尽为陆地,豪民乘时略据规为围田或霪雨过差尾闾不泄,水势涨溢为害莫大,不可不预计。上(孝宗皇帝)善之,因此下根括(彻底综合治理)之1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令 。九月除给事中(官职)。时(自)太子詹事已命(据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记载:乾道七年

35、1171 年 2月因宋孝宗长子詹即庄文太子谋权篡位死,庆王赵恺以次当立。孝宗以恭王赵惇英武,乃越次进封赵恺为魏王,而立赵惇为太子)。因此孝宗先后两次坚持令增员攫用公兼之列属春宫(太庙)前后五年无非(没有错误或不是)。公以正伦谹议开广,圣心时取前古治乱兴亡可如鉴戒者:“以进不为迁就顺旨之言。”十月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意指:近年来,人物拘泥保守,不切实际,迂腐),士气耗荣,人君欲为宗社,无穷之计,当广储人才,以待用使之,愈用而愈不匮,愈久而愈有成。陛下,以圣明临御固宜英髦辈出。臣谓陛下欲人才众多,则必先重中都官之选,中都官之选既重则择为卿监曹者,有人择为台諫,侍从,有人择为执政辅相者,有人时於

36、监司郡守,有贤誉者召而置之於内朝中都官,有才望者出而试之,以州郡监司更迭循环,无有壅遏,则真才实能靡不毕萃。陛下可以安坐而享其成,此愈用而愈不匮之术也”。公师点在朝为官不惟词训典雅,为世人传用,凡所封骏以直济,尤为士论所服,权贵之子以罪褫(革职),继与尽服。公谓:不当在吸叙之科(既通过各种关系与手段得论荐为官的皆为言路论罢而除职)。公得知有近属以恩为授女夫(大女婿刘炳)有不历遥郡剌史而辄带州团练罪罢。未久而得廉车真奉有待与免试出官,预降差遣指挥之类,凡人所难言者,公皆极力论之。时贺正旦虏(金)使至报问馆伴以公(师点)令居何官。公立班馆伴,宇文公价目(即宇文价目)示之,金使旦见正人令眼明【译注:

37、金使一日会见公师点,使他(金使)钦佩明白;公(师点)目光敏锐,心地光明,是位公正坦率,一身正气,深明大义的伟人】。淳熙十年(1183)正月十一日除(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一奏控免。9识虑深远,振肃纲维,扶持正论,治理国事。十年(1183)正1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月,寿皇(宋孝宗)曰:卿靖重有守,识虑深远,以二十日诏兼参知政事。公以本兵之地,将佐能否不可时言:不知间诏见诸军统制官,下至偏裨(副将),从容与语,以窥其蕴,苟得其人必密识之,以次荐用。八月除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同提举详定一司勅令公赏同宰臣奏事。寿皇曰:去年以来三事卿等各陈

38、所见,甚关朝廷(国家)大体,前此宰相奏事执政不措辞令,卿等如此深副所望。枢密周公(必大)奏曰:祖宗时宰执政事自相可否或至面相切责退亦不相御。自桧(秦桧)用事执政,畏避不敢言。令(使)陛下虚心兼听,公(师点)复言:臣蒙陛下攫曰:惭愧而食素叠蒙圣恩,岂敢不竭服肱之力。寿皇以公究心王事,因而宣谕曰:朕心未赏下,凡天下事往来胸中日尝数次,公(师点)盖务广。圣意之所欲为振肃纲维,扶持正论,宽养民力与夫内帑出犒军之资,昭州罢贡金之入尽免,积欠经总制钱钜亿万计,又除内库空各钱物六十万,皆所以为国培基植本以此为由,预以下文州县收缴上供。而主计之臣好为睂促以露已功,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书降既下,将布告矣。公师点

39、矍(惊慌)然曰:此策若行诸司州郡文移稠叠,上下逼迫,奸吏手舞病民,民不聊生。力陈其故或谓令已出诶!公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请老闻公,言益内愧。枢密周必大举手贺公(师点)曰:使天下赤子不被其毒,老公之赐也,州郡间有旱伤(灾害)奏放秋租六十万石(担为 100 市斤)或以旱余逋负(灾害拖欠,朝廷应承担的)县管钱均欲乞免除,公悉为敷奏(陈述上书)。从之(准奏)。10尊重历史与前人,不计前嫌。淳熙十年时,上(皇上)尝问夏敏宫观差除(意指:宋孝宗欲想派遣施师点负责拟文上奏为已故大臣夏敏敕建纪念庙宇楼阁,并以求一举两得,既赐予已故大臣的恩泽,又能试探出施师点的高风亮节的品格与无私不计前嫌

40、的高尚道德情操。因夏敏生前一直妒忌施师点的贤能和恩宠,并曾参与东宫太子妃抄家祸害儿、妇、长等事。因此不便直言,只好试问)。公奏敏本:求郡今询知其人,故且使奉祠。上( 孝宗)1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回宣谕:近来差除(派遣口授),甚当数十年来,不闻有此,今复见昔人之风。敕令所编甚宽恤。诏令书成迁官。公自池阳入奏:尝论军中子弟谙知纪律、習熟事艺,收剌充军与招白徒不侔.即命主兵者申请举行所得尽皆精锐。一日对后殿,上(孝宗)曰:“朕前日饮冰水过多,忽暴下(腹泻),幸即平复。”公( 师点)曰:“自古人君当无事时,快意所为,忽其所尝,戒其后未有不悔老。”上(

41、孝宗)深然之(孝宗对公师点回答,深有感触,既感到十分默契,又极为敬佩)。11论用人之道。淳熙十三年(1186)公师点以书庆寿册文,迁官时翰林权直论:用人之道,公因奏知人之术无法可传,特在陛下心术灼知之妙。但用人不可有所偏,偏则人心之趋向,随之缓急无可用之人矣。上(孝宗)曰:“用人之法?”公曰:苟得其人,宽厚者用之,刚方者用之,质扑者用之,勇敢者用之,若拘於一偏则生人多矣。闰月辞兼知枢密事,十二月权提举国史院,权提举国朝会要。12为国为民奏请论事,直言不讳,无私无畏,不图功名利禄。淳熙十四年(1187)除知枢密事,公(师点)自始签书未十日即参大政总军国之务者,凡六载所建明为多尤以输忠切辅贊(赞)

42、。译注简摘:施师点自淳熙九年参与军队和国家所有重大事务的研究,决策与处理的六年来,立下功绩比较突出的多尤以严于律已,勇于献身,输诚结交,忠诚亮直,真诚无私,尽心尽力,默契相合,辅佐朝政忠心为国为民。如遇君主德行不正有过错,始终都於理批评,直言不讳地指出利害关系,进行衷告规劝,虽忠言逆耳,却始终不改变。而孝宗皇帝是位明君,也知道公师点尽忠为国为民,多数建言奏请都予以采纳听从。公师点好荐引士类,时秘书监杨万里以书遗公曰:若盏德大业丕绩宏摹(大意是:公师点的丰功伟绩与高尚的道德品格,如同一面镜子让后人对照),儿童走卒皆知公而诵之。朕 知之,天知之,非儿童走卒所与知也,盖杨公(万里)赏为都司耳聆目见。

43、知公(师点)之深故为是言也。公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去朝廷远人才,难自见,1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每次有除授必列陈之。上(孝宗)尝蜀人不相识,询访宜审。公奏:“贤否固难知,须参考得实乃敢引进。”今所以荐者,人皆言其贤。所荐引皆当其实然,惟恐人知之,至有得进用而终身不知其出公门者。就江西而言亦赏疏荐十余人。少为科举,文章流传邻里以及御命出使金国后才知公姓名,离疏荐时已过三十年了。13上意欲屯田之兴。公师点每以圣意谕主帅数年之,问率(统领),皆成效,仍数八力三等均给官兵以劝力耕(译注:之前孝宗皇帝亦希望驻军能开垦粮田耕种,减轻朝廷负担,只是与

44、公口头交谈,并未下令实行.但公师点却每到内地军营宿地都以圣上之意告知主帅,数年之后经察访,询问与事实都证明已见成效)。初军须敷取於诸道皮革之属,其数浩繁,民甚难之,公奏利害甚悉,凡两展其期至十年不下抛敷之令(译注:公师点想动员鼓励官兵扩展开垦田地,以便解决粮食作物能自给,就需要解决皮革金属之类等物资,技术,场地,而且量大复杂,民众无法解决,只有依靠驻军所在州郡支援帮助。为此,公师点两次通过悉心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考虑以使军训、生产两不误,尽其所能,详尽地向孝宗皇帝上书陈述有利无害,见效甚快。但奏请为时十年,孝宗始终未予批准)。14五次上书奏请,辞相告老还乡。宋淳熙十五年( 1188)春。施师点移

45、病求免(简注:因之前东宫太子妃等人制造的“鸡寺神钟”谣言事件祸及儿、妇、长(兄)等朝中贤良多次遭致无故残害的原故)。寿皇蹵然曰:卿何为欲捨(舍)?朕耶却(退)还奏书,公疏至五。上(孝宗)知公期在必得,请(按)旧例辞去者皆伺,命浙江亭公竟超“六和塔”。寿皇知公去意不可夺,除(授)资政殿大学士,知泉州。公师点既辞逎陈国计,民,政,军事数条(建议)。寿皇曰:卿虽去国猶裨(译注:卿师点虽已辞去相位,却如同在位一样辅佐)。朕(孝宗)以忠言感叹,赞美久之因请奉祠。寿皇曰:泉山乐士可卧治也,露章沥恳逮于再三(译注:上书奏文显现出极尽忠诚,真心相见,辞位回归请求以至反复到了五次),除(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1

46、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公师点执政柄既久,上奏回归故居,思念故里亲属正当深重,而今果断於引去相位。识者违之,时今上(孝宗)在潛邸赐以札翰叹深,上章丐归之力而且惜其(公)去。同列咸谓(公)进退之义,动合时中。得请居卿城(江西信州上邑古城堡外下墩,今上饶市信州区相府路),叙族党故旧,彷徉自适,暇(闲)则观书暮夜继之。近舍有园数亩(注:即宅居旁有桃园等数亩,设有狮子弄、桃花弄、后有青石弄,相府所在地)。筑庵东比隅榜(译注:即在宅居东面信江河两岸相邻处建造了规模形式一样的东岳护国寺东岳庙和古岩寺观音庙)。15国以民为本,莫此如重。淳熙十六年(1189)二

47、月,宋孝宗称太上皇,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今光宗即位下诏求言:“有卿(师点)乃寿皇之元枢,而冲人(光宗)之旧学处(师生相处交往),平心而持论更事多而虑患远,凡事之有关于军国,有益于初政其啟告,朕悉意条上”。公(施点)拜诏曰:“吾君嗣大历服,诏书下,其敢无语以奏!上(光宗皇帝)今亲御区宇,国以民为本,莫此如重。於是条具数事:、首以恤民为言,谓今之民贫甚矣,时年丰穰猶欠(今年仍然欠收),常有不足之欢,一遇水旱出妻鬻子流离转徙所无不至,俗吏又从而诛求刻剥之,上下煎熬日甚一日,此不可不虑也。、俊又在官庶绩其疑,任贤使能,周室中兴,今之人才用或非所长,真者能拘於格而不得聘,不能者欲畏避而强使之,加以吏

48、员猥冗或报而除(授)数人至十余年, 蒞官之日廉介之操鲜闻贪饕(贪婪)之风曰:炽才者既不为国之用,而不才者为国之蠹(蛀蚀)此非细故也。、安边境立功名在於良将,今宿将已略尽新进之中,且将才而厌服众望,与夫知谋,捷出勇敢无前殆不多见,储而用之,有国者所宜先计也。虏首(金主)诈谖之情莫测,备御之具不可以不严,军中侵渔之弊不一士卒重用。、不可以不察丰欠,不常仓储之,不可以不广赋入,有限帑藏之出不可以不谨。、陛下(光宗)诚幸听臣於数者之利害,详究熟察而审之,处则於初元之政足以耸动天下矣!虽然此为治之体也,而大体则又特系乎。1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陛下心术之

49、微,盖人主之心术治乱之本,原皇王帝伯所谣以分。臣愿陛下致知以格物精一,以执中深察君子小人之辩,而厉以信赏必罚之,权赏以勤有功,不以喜而妄予罚,以惩有罪,不私怒而妄予加害。贤能者进之,不肖者退之,忠直者亲之,谗佞者疏之,如是则小大之。臣莫不仰陛下之明畏,陛下之威洗心涤虑,趋事赴功惟,陛下之所欲为前之数事,必有能为(译注:臣师点没有不恭敬之处,皇上精明,臣敬佩,凭陛下的威严,能清除心中的顾虑和克服急于求成的愿望,反省之前所为数事(太子妃所致)。据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记载:“宋光宗李后骄奢凶悍。先 是光宗一日浣手,见宫人手白,悦之。他日李后遣人送食盒于光宗,启盒,为宫人双手。又以黄贵妃被宠,光宗祭太庙,

50、宿斋宫,李后即杀黄贵妃以暴卒闻,至是,李后更骄奢,封其先三代为王,家庙卫兵多于太庙,且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甚至李氏门客,亦予补官”。(后由于宋光宗没有听进施师点的衷恳规劝,继皇位仅五年,即宋孝宗于绍熙五年六月死,宋光宗便于七月被迫退皇位 )。16. 公带病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宋 光宗绍熙元年(1190),诏公(师点)知隆兴府(今南昌市),江南西路安抚使。公恳辞甚力,三降诏旨促行。以上(光宗)之初命,不敢坚避,黾勉孰道既至(译注:因光宗即位又是初次命令,不好推辞,只好带病就任)。镇众谓:大臣治郡未必屑屑然也(注:谁来结果都一样,不会给民众解决问题办实事的)。公师点

51、一日悉取讼犊久不决者,翻阅审核,明班情伪,有书判百余年者,有所予夺(译注:公到任后对旧案久拖未决与判了百余年的人,经复核重审,进行了纠正或改判),皆厌服人心(民众都心服口服)。诸县负课以万计(很多县欠税过万),公下令以明取予曰:有当予民者条上所当输(缴纳)而不如期必罚。诸 县令佐不得殆慢,要限期,而民亦不挠。属郡兴国县有水陸险绝之地,民多为聚落以居,其地产铁,18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可铁为钱,转至淮甸则获利甚厚。恶少乃相扇而住,不惟铸钱而又铸兵党至千人,声大焰张。巡尉遣卒欲捕之,反为所戕。公( 师点)下车首命官军搤其出没之途,奏调江鄂之军以临之

52、,继遣帅属授书算往(前往)招抚。谓(说):顽民谋利至於弄兵,急之则散旁,入他郡,今当咸惠兼济,忽至多杀,欲其俯首听命而已。未几以降,附闻取其武勇者隶之军籍,境内晏(安)然。郡虽鱼米之乡,比(近)年民贫特甚,公师点稽赋籍有未输(缴纳)者,闻(传达)于朝廷,自淳熙十六年以前尽搁之为缗钱十八万。阖(全)城无舍馆,葺治数区,宾至如归。郡城很多桥(路),学宫(学校)都损坏的特别严重,皆为增葺(修建)。17公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始终不谕。公师点自辞相就任江西安抚使时于宋绍熙二年(1191)九月请求辞免,光宗不予允准。于绍熙三年(1192)二月忽得病,申祠请未报,上告老章乙未疾革(译注:先公申请祭祀

53、祖先没有得到答复,因疾病加重,以原来的奏文两次向光宗请求除去官职)以便尽快按排人事接替)。僚属至卧内候问起居状况,公(师点)整冠长揖称谢!漏下五刻薨于府治之正寝。公素达生死浬自属疾至啟手足神识不乱。及 家事左右问所欲嘱之后人者?公曰:“一无可言,命诸子口授遗奏有言念民情之难,保监天命之,靡常忧国执之,所可忧用人之才所当用封上之。”公(师点)生於宋宣和六年甲辰六月之十日,亨年六十有九。以宋绍熙四年(1193)十一月戊寅葬於永丰县富书(又称富成)乡新昌里西塘之原积皆至正。奉大夫,赠金紫光禄大夫,职名至资政殿大学士,爵至开国公,食邑三千二百户,食实封八百户。18公(师点)从政为官,为人处事光明磊落、

54、敬重关爱睦邻、宗亲,教育子孙,晚辈宗亲有方,尤其尽孝,家训族规,以文世代相传。宽厚谆诚,出於资禀事亲。尤尽其孝,居魏国夫人(母)丧,毁瘠殆不胜衣,日侍太师公(父),夜即墓庐以终丧制。敬睦宗亲,惟恐不当其意,常以文行训厉族里俗尚彬彬有礼。内外亲党或不能自立者尽给之,丧葬、婚娶,赠遗率有式里之(译1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注:率由旧章,按老规矩办)。贫者死为棺敛之。郊奏之荫(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既郊祀时的封赏),先其侄而后其子孙。政府所得恩例悉(尽其所有),公甫三族,得仕者数人,自初官至於通显者,未尝改其度,外无边幅,内无城府,任真而行,淡

55、然无欲,不为表暴以掠名誉。凡予人以谋事必忠以告,无铁芥隐情。同列(同僚先前对公师点)不以为然,自淳熙四年公还朝后,经多次共事交往于是才深受感动:惟贤是敬,惟才是与,非其人必白去之。于是去国(离朝)之日无得而指其疵,其论事(译注:公师点既是离开朝廷之后,也无人指责公在大事大非面前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公师点,自淳熙四年( 1177)再入朝一十二年期间既位两地,日所谓亲曰:持禄保位吾素耻之,居宠恩危可也。公后又尝谓诸子曰:“吾生平仕宦皆仕,其非沉初未尝容心,其间不枉道附丽(译注:公师点,曾经告诉五个儿子说:我生平从政为官是仕,而不是宦。尤 其更不是消沉,自己的初衷未敢苟同,是想历练、感受、包含、体谅

56、为人为官处事的开阔胸境,不想违背自己认定的信念,理想的人生道路,不依从附和他人)。人主(孝宗皇帝)知之,遂至显用。夫人(仕大夫)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希望)尽忠孝乃吾事也!汝曹异时当以此如法雅(译注:你等分开时,应该以此依照仿效正统的、合乎法规标准的),有知人之鉴(作为一面镜子对照借鉴或警戒)。19公之学术,奏请论事皆剀切洞达。公还因谓进士,策文宜禁刊禁印,不宜泄之异方。公之学探颐本原而务在践履自身,施之家达之天下者深有得夫中庸大学之旨,尝曰:古之知道者,以学术涵养气质而诸日用,后之儒者学术不精而流於浮虚,言与行违,去道益远矣。公 历事三朝,奏请论事,疏八九十上所开陈,皆剀切洞达。平居不喜为

57、靡丽之词,其应酬之文多随辄弁去。今所存者奏议七卷,制稿八卷,东宫让义五卷,易说四卷,史识五卷,文集八卷而已,另有诗集数首。谨状绍熙四年十月,门生朝散郎,直秘阁,江南西路转运判20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官,兼权知隆兴府本路安抚都总管(朝廷待制官)赵巩状。谥正宪议文:朝散郎行太常寺主薄兼权博士刘弥正顿首拜撰议曰:尚论人物必考其世,圣宋中兴,名臣辈出,孝庙临御且二十七年,励精总核阅天下之人才,既多诞谩容悦者禁弗得聘错辅惟艰,公师点於是时周旋两地,辅政六年都俞无间,又能以礼进退,则其风流节概大略可睹矣.公自绍兴创学以文呜?寻中舍选解初筮仕,当路者吸引之,

58、不屑就,未几陈文,恭公当国,复以馆职荐,是岂为诡遇者耶。孝庙(宋孝宗)英武,初元锐意亲恢,一语契合,即猎取显位,公移书时宰首,及生聚教训未能,末谓:经济(治理)天下事,当与天下士图 。南宋朝廷待制左选官:叶适为公师点撰写墓誌。朝廷待制官:郑湜等为公师点临碑、手书。朝廷待制官:朱熹为公师点亲笔题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刻于青石碣今仍立于府堂之上(现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诏旨赞曰: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皇太子,子於东朝,顺辰腾雨、循律散风、电扬神策、霓引帝弓、金云九光。又曰: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伦撰话林数引,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儒。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才兼萧相降昂纬之淑精。施师

59、点薨后,南宋朝廷及其后人为了永远纪念与缅怀其历史事迹功德,即在居地信州上邑(上饶县)古城同时建造了“龙渥塔”,“双奎塔”(现改编成名为五桂塔),龙潭塔(实为魁德塔),以及文公祠(现仅存双奎塔和魁德塔,是上饶标志性古建筑纪念物 )。本文作者特此申明:、本文原始史记资料来源于施氏宗谱.家录南宋朝廷待制官、朝散郎、直秘阁、江西安抚使赵-巩.行状。、本文权属施氏宗谱第八十七代传承人,施师点二十2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三代孙施三旺编撰和所有。、尊重历史、保护文物是每个历史后人神圣的责任,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和权利任意践踏、抺灭历史.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人文历史于公元二 0一四年五月十三日谨著注明:本文有些错漏字符,现经作者本人施三旺更正确认,以此文档为准。于 2014 年 7 月 10 日传发。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