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944505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的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堂观察的技术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 周 卫研究员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看、耳听、手记)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研员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它有三个要素:其一、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利用录像带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科学地观察、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并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

2、其二、要求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其三、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二、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1.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的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师的智慧是实践的智慧。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教师还必须发展并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汤玛斯古德、杰里布洛非,1997).课堂节奏复杂而多变,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很难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课堂里所进行的一切,他们很少有机会多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3、原因是多方面的: 课堂上的互动是迅速而复杂的人际沟通。 课堂是复杂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忙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 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偏好,使教师往往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而对另一些问题却忽略或不易察觉。 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监测观察和专门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训练。 迄今为止,教师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关于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譬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一位教师课堂提问只是局限在第一排和教室中间区域的同学,提问面只占全班同学的23%,而另一位教师偏好提问男同学和优秀学生,其中一位同学一节课被提问8次,而另一位

4、内向的女同学开学以来从未举过手也从未被老师叫起回答过问题。一位教师课堂巡视时总习惯性地走向窗口一边,而到靠门一侧的机会不足20%。(听课者观测到的教师课堂移动路线记录交给他,竟使他大吃一惊。) 调查人员发现,在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的情况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耐心等待15秒,重复一遍问题,换一种方式提问或再提一个问题);对其表示失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代学生回答;马上令学生坐下,叫别人回答;对学生严加训斥,讽刺挖苦;对学生的回答不予理睬)。对教师课后的深度访谈表明,教师基本上意识不到课堂上哪些行为有什么不当;而面对录像或观察记录,有的老师说,如果早知道情形是这样,我一定不会这

5、样做。2.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的目标 关注教师行为的改进。观察者通过现场观察结合录像带分析,客观、真实地记录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有效地改进师生的教学行为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绩效。 促进教师实践反思。通过录音、录像的回放和观察者多角度的评议和交流,可以激发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职业习惯。 伙伴互助专业引领。通过课堂观察和研讨,建构教研组同伴间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研修文化,构筑起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合作研究的职场关系,并为研究者、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打开了一个窗口。 渗透学校特色文化。通过观察

6、与反思,深入研讨如何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不是仅停留在规划中或口号上。3. 教师要学会反思性观察尽管将反思性观察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但教育理论界早已指出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早在1921年就指出:“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事实,为某一具体目的服务。”根据杜威的观点,反思过程的指导因素是“对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因此,如果想要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就必须进行反思。教育理论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反思是所有学习的核心。 (美)里德贝格曼著: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第5版,任新春、夏令、管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 。

7、反思是一项可以习得训练的技能,而且一旦学会,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再也不会忘记。善于反思的教师往往会课后思考他们所想的和所做过的,有时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回放自己的教学过程。如果记忆不清了,或课上来不及仔细、全面地观察学生的反映,则可以通过回放教学录像带复现教学的场景,然后进行观察和记录;他还可以悉心聆听观察者观察分析的数据和观点,来理清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决策和行为。反思并不困难,它经常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讲了什么?问了什么?学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是怎样聆听和回应的?我哪些地方是做得好的?我又有哪些地方有所疏漏和缺失?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再来一次,我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回答这些问

8、题,有时候需要短暂的思考,有时则需要在别人的提醒和帮助下,做系统的、深刻的反思和札记。这样,日久天长,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反思型的研究者。【案例】以陕西省商洛市小学白荣莉老师为经验原型提炼梳理的“反思性学习技能” 反思性阅读网络课程:联系实际听讲座,对照名师找差距,结合课标看课例,想一想展示课例的亮点与不足,假如我该怎么上课前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重点是否突出?教材处理是否得当?学情分析是否明了?技术选择是否适切?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反思:全体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 是否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否发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是否仔细聆听了每个学生的回答有何不同?与教学要求有何差

9、异?自己的提问和回应是否恰当?是否当堂检测并及时反馈回授,把问题解决在课内?在学科教学中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如何?课后反思: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学生是否各有所得?教学行为与教学设想是否一致?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是否及时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这节课有哪些亮点和问题,当如何改进? 三、课堂观察的视角“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库恩)”。回顾近年来各个国家课堂观察的视角,从最初的优化教师行为,关注内隐决策的研究,到有效教学的改进,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统领,进而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诉求,多元的观察视角趋向于交融与平衡。但不论有多少种观察的视角,有两大视角不可替代。一是关注学科核

10、心知识、思维、方法的传授,包括核心知识教师是否讲清楚了,学生是否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理解了没有,是否能恰当地应用,这里主要是关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高认知水平。二是要关注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是不是全员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实质参与,积极有效的学习,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高参与度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两极张力,缺一不可,不可替代。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探究探究 理解 记忆 理解理解记忆无教学的活动记忆记忆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果)1. 基于高认知水平的观察视角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认为,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由低到高有三种认知水平:记忆、

11、理解和探究,这其中有七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们又从初中三个年段,上百个正面的课例和反面的课例分析中,提炼、筛选出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的7个要素和高认知水平要求所以下降的6个原因,很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美】玛丽凯斯登、玛格丽特斯万史密斯、爱德华A西尔佛著: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李忠如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的七要素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原因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强调;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7.适当的探

12、索时间。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包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意义理解、不注重概念获得等方面;3.时间过多或过少;4.课堂管理问题;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的结果或过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等级量表 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视角主要视点 观 察 记 录优 秀 1良 好 2一 般 3需改进 4不满意 5未观察到 N/O某视角主要视点a b. c. d. 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要素分析2000年我与参加上海教科院承办的国家级小学数学骨干班的学员共同筛选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要素是:

13、(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3.课堂观察分析的视角课堂观察

14、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专业技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许多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我非常欣赏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自由论中的主张;“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2003年,“新基础教育”的倡导者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一堂好课基本的要求”是: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

15、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

16、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

17、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叶澜:“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基础教育(沪),2004.7.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沈毅、崔允漷教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四维框架的形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

18、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则是“我

19、观察什么课”这一问题的提出。这是每一个课堂观察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由这个问题我们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 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这四个问题恰可通过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的使用得到回答。”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团队,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学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要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评估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评估学生(怎么学),评估作业(学得如何)几方面来评

20、价。我认为,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偏废,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效果同等重要。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评估教师 (教什么,怎么教) 评估学生(怎么学) 评估作业 (学得如何)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制定有效的计划,有清楚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向学生提出挑战并期盼学生取得最好成绩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使所有学生学好有效利用时间,坚持用高标准约束行为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有效利用作业扩展并巩固课堂知识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获得新知识和新技巧,发展思维,加强理解力 积极参与,学会应用,专注于学习,并学有成效 发展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能技

21、巧 教师全面而有建设性的评估了学生的作业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既满足个体发展,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评估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知道自己作业完成情况,是如何改进的 我曾供职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仁从1999年以来,就一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潜心研究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2011年我提炼出中小学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28个视角,可供大家参考: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

22、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

23、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

24、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四、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用来收集课堂活动信息的观察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所谓定量方法,就是观察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量表或者登录图,按照事件的类型或时间的顺序逐一记录事件发生的数量,然后分析事件发生的频次。两种普遍采用的取样方法是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所谓定性方法,就是观察者并不看重把课堂上的事件归于某某类型,而是努力收集关于事件原貌的详实的描述性信息。这种丰富的描述性材料先得以客观地记录,然后再加以分析。分析的重点是在记录的事件的质

25、的方面,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态度变化。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界 定特 点区 别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 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在观察前提出问题,然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来分析。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观资料后,才提

26、出问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间较长。这里我们从目前国际流行的36种观察技术中, (美)古德著、吕木琳校订、林在雄等译:教师临床视导的技巧职前教师及在职教育适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8月初版。 顾泠沅 周卫: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学会观察 ,上海教育1999年第5期结合我国国情,开发成如下所述两类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经过我们实证的研究和验证,可供大家进行课堂观察时参考和选用。(一)全息性客观描述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录音、录像、详细笔录,全息描述教室环境,师生的语言、行为、表情和气氛。目的是为课后分析提供客观、详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包括: 教师的教案、教师背景材

27、料,学生的学情分析(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的说课稿和教后札记。 课堂录音,自然情境下的录像、广角摄影。 课堂观察记录。 课后深度访谈,包括对教师的访谈(处理事件的动因及理论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回应,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困惑,教学中关键事件的处理);对学生的访谈(家庭背景、互动交流、师生关系、兴趣爱好、学习中的问题及疑难,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看法、心理活动)。 对教师、学生和观察者的问卷。其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是分角色课堂观察记录,机构听课观察者可以分工合作。一组观察者侧重观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另一组观察者侧重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如何,然后汇总交流现场观察到的

28、数据和信息。观察教师行为的角度与技术选择观察角度技 术 选 择讲授过程 教学程序表; 课堂教学实录; 深度访谈; 轶事记录; 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关键如何把握。提问水平 提问、理答行为类别检核及统计; 提问及理答技巧分析。练习水平 布置学习任务的层级分布; 如何针对学生差异,分层练习; 学习任务认知水平保持或下降的原因分析。师生互动 教学时间分配表;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体系(FJAC); 教师巡回路线图; 倾听儿童心声; 串联儿童思考; 反刍教材表述。(二)选择性行为观察技术皮尔斯指出,为使观察更具时效,“它们必须是有结构的,并关注事先准备分析的特定事件”,并准

29、备相应的观察量表。这种技术是根据观察者对课堂教学诊断的需要,将观察的焦点集中在某些学生,某个因素或某个事件上,做深度、细致的定向观察。这里扼要介绍几种技术。1. 语言流动图“语言流动图”是记录谁对谁说话的最基本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分布;师生语言行为的偏差;教师对学生回答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观察者在课前要画一张班级座位表,在格内标明学生姓名和有关资料(如性别、民族、家庭背景、特殊教育需要、学业成绩),以便了解教师是否会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用箭头表示语言流动的方向:“+”表示赞赏、鼓励等积极反应;“-”表示批评、谴责等负面反应;“”表示教师无视学生的回答;“

30、?”表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表示生生交流及次数。“语言流动图”特别适用于讨论、回答、背诵或其他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活动上,而不适用于观察低语言互动的课程(如讲解或自学)。借助座位表,还可以在上面用线条描述教师“巡回移动路线图”,从中可以显示出教师移动的偏好,关注的重点,控制课堂、巡回辅导的机会和效果。2.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析法语言互动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课堂观察技术。它是把师生的所有语言行为分成10类,然后采用时间线标记法,每间隔3秒钟或5秒钟把师生语言互动标识记录一次,从中可以分析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取向和语言水平。语言交互分类教师讲 回应 接纳学生感觉 赞许学生行为 接受学生观念 中

31、立 文学生问题 自发 演讲 指示或命令 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学生讲 回应 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的要求表述 中立 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静 止 自发 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按Flanders和其他研究者的发现,教师使用间接教学风格(第类),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其意见和看法(第类),教师作风较为开放;相反的,直接教学风格(第类),将促使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做出回应(第类),是较具结构性的行为,限制学生回答。围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灵活地交替采用直接或间接教学方式。运用时间线标记表,可以分析师生语言互动行为。表中每一栏位代表3秒或5秒,如果每3秒记录一个观察,

32、一个表可记录1分半钟的师生互动情形。有些行为(如类教师讲述)可能会持续十几分钟。表的上半部记录的是间接教学方式,下半部记录的是直接教学方式。它像心电图一样,描述出课堂上师生语言互动的轨迹。1.2 3 9 4 8 56.7101 5 10 15 20 25 30 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3. 提问技巧分析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和提问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运用“语言流动图”可以对师生的问答做出定量的分析。通过录音把教师一节课的所有提问和学生的全部回答分类整理出来进行质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应该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运用所学内容分析或讨论。问题应该包括多种认

33、知层次,还应该清晰、简洁、自然和发人深思。问题应该有选择地编排,以便实现预期的教学计划。问题还应让更多学生有回答的机会并留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回答应立即收到积极的反馈或跟进的追问。课堂讨论不宜过于频繁,要注意讨论的深度和激发学生不同意见的交流。教师要从主讲者的角色转换为组织者。教师不是要过多地控制讨论,而是要通过提问、陈述、建议、聆听、激疑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讨论逐步深入。编码体系 初二几何课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序号问题“正方形的性质”问答方式A教师的提问B学生答问管理记忆理解探究批判管理记忆理解探究批判1第一组同学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1、2、3(无停顿)先指定齐答

34、2定义是什么?(师身体前倾,提高嗓音,加重语气,纠错,重复学生问答。由于紧张语塞、重复)追问3请另一组同学回答矩形的定义(师重复学生回答)先指定齐答4请第三组同学回答菱形的定义(师重复,语调平和满意)先指定齐答5请一个同学回答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停顿6,第一次未回答完整)先举手再指名6很好,那么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师手持教鞭,边指投影边问)追问7嗯,它的对称中心?(未回答完整,继续追问)追问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 为 类 别 频 次百分比%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理解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3 78 22 2 02.

35、974.321.0 1.90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0 44 57 1 3041.954.31.02.9C、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12 2 13 78 011.41.912.474.30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2 39 45 18 11.9 37.1 42.9 17.1

36、1.0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91 5 8 1 086.7 4.8 7.6 1.0 04. 教学程序表“教学程序表”可以非常简洁、清晰地呈现一节课的教学程序和结构。一般来说,教学程序表可由34栏组成。左手栏是课堂环节及时间分配,中间栏是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右手栏是板书、投影。这样,这节课是怎么上的,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出一个概貌。高二垃圾的处理教学程序表教 学 环 节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一、 作业讲评(000231)讲评作业中的问题及原因,

37、引入“垃圾问题”。二、 阅读材料(231621)介绍资料重点三、小组讨论(621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四、 全班交流(15204010)第一组讨论“旧电池”(411)第二组讨论“塑料袋”(303)第三组讨论“污水”问题(345)第四组讨论“塑料袋”(339)第五组讨论“废电池”(317)第六组讨论“塑料袋”(349)介绍小交流竞赛规则;介绍讨论发言内容。五、 小结、布置作业(40104510)课后完成调查报告总结学习情况,提出作业要求。5. 教学时间分配表课堂教学的时空,基本可以切成三大块,一块是教师独占的时间,包括教师的讲授,演示和总结;一块是学生独占的时间

38、,包括学生的看书、作业、自学、实验和小组学习;一块是师生共享的时间,主要是课堂提问。另外,还可以剔除非教学时间,主要是教学时间之外浪费的时间(例如,教师骂学生,电脑出故障等)。通过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可以看出教师是否给学生留出了必要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间分配表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合作伙伴学习(%)学生自学(%)非教学时间(%)合 计时 间11462537090704630占总课时25.3%55.1%19.6%100%6.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教师可以采取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2分钟扫视一下全班学生,看看有多少学生在集中注意状态,有多少在精力分散状态(如下座位,打闹,做小

39、动作,瞌睡等),用记号笔在座位表上标出来,然后进行数量统计。这样便不难看出,全班学生集中精力投入的程度。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次 数非 投 入投 入人数%人数%14162184262419763142496400251005312228863122288762419768520208094162184104162184总结(人数)36214平均数(%)14.485.6(三)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1.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堂观察大致要经历观察前的准备现场观察观察后的分析三个阶段。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组成观察小组,制定观察计划,进行必要的培训,明确观察目的,人员适当分工,准备相应的器材、工具

40、和量表;与受观察者进行沟通,交代观察意图,打消执教者的顾虑和戒备心理;观察者提前备课,了解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和教师学生基本情况,确定观察重点;执教者说课,介绍教学设计、研究主题。现场观察:观察小组课前进入现场,按照事先分工,可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分头观察、记录;准备2台摄像机,拍摄教学全过程,特别要关注师生问答与生生互动的场景;要注意发现并捕捉关键的教学事件,要注意对突发事件的观察和描述。观察后分析:执教者说课,阐述教学感受和 心得,肯定亮点,反思问题与不足;组织后测、问卷、深度访谈,录像带回放,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观察小组及时研讨,交换各自学习的心得,观察的结果与分析,对一节

41、课进行整体的评价,重点讨论关键的教学事件。2. 对课堂观察技术的反思 观察是研究的起点。要研究教学问题,改进课堂教学,就必须坚持长期深入课堂,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一所有百名教师的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应观察研究一节课。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师群体中,虽然可能仅占百分之一,但对学生来说,每位教师都是百分之百。如果一个学期连一节课都不能深入地观察反思,那何以做到向每个学生负责? 一个专业的教师,应当学会观察与聆听,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详实占有教学过程的事实和数据,否则只能凭印象和感觉说话。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需结合进行,相互补充、印证。定量观察数据可以出观点,但有时也有一定的局限

42、性。譬如,对被观察者产生干扰,改变自己惯常的行为;测评标准漂移,忽高忽低,或看人下菜;测评产生晕轮效应,对资深教师、关系密切的同事,放宽尺度;量化过于刚性,容易片面或表面化。定性观察更加客观、全面,更具灵活性和洞察力,然而,定性观察耗时多,成本高,要求观察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判断力。 要进行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只掌握观察的技术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观察者还必须拥有坚实的学科教学知识,并需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时俱进,扎根课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法。 观察者、指导者与被观察者是教育生涯中的生命共同体,是平等交流的合作伙伴。任何人即使专家也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去生活,

43、去行动,而只能依赖自己的专业眼光去启发、唤醒、点燃同伴创造的火花,改进的动力。3.根据研究主题,设计观察量表要深入观察、研究一节课,除了通用的观察工具和量表,有时还须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本节课特点,按需设计观察量表,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北京丰台区右安门一小需要观察学校“和合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他们就专门设计了文化视角的观察量表:目标观察评价项目 (一)目标明确情况(是或否)是否明显对应特定教学环节(是或否)效果评价(分A、B、C三等)环节(一)评价本课(三)总体评价和素养全局意识科学素养仁爱德性宽容情怀过程观察评价项目 (二)教学节奏(分A、B、C三等)师生互动(分A、B、C三等)教学方法

44、的适切性(分A、B、C三等)环节(二)评价“和”的过程与氛围再如,北京西城教师研修学院附小在观察小学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节课时,研究的主题是“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上,如何动态生成?”这就需要观察者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前设计观察要点,课上悉心聆听教师的设问、学生的回答、不同的表述、教师的回应和态度,从中记录生成机遇的把握及实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动态生成观察要点教 学 环 节观 察 要 点观察记录一、创设情境 根据烧饼、油条、豆浆、豆腐脑价格提问题。教师有没有局限预设的问题和顺序?教师有没有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并分类板书?二、自主探究(一)小数加法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加整

45、数2.2 + 3 = 5.2教师有没有通过口算,将数学问题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教师在巡视中有无发现不同算法?对出错同学是否运用出声思维方法,让其说出错误原因?在竖式计算中,是否注意了“元、角”在数位对齐中的支架作用,是否强调了低位算起?(二)小数减法整数减一位小数豆腐脑比豆浆贵多少? 31.4 = 1.6 3.0 1.4 1.6在学生独立完成时,有无巡视发现典型错误?发现列式错了,教师是如何纠正的?有无恰当运用追问和转问?教师有无通过小组交流发现不同解法,让学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教师是怎么比较点点儿补零的?有无追问与不补零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教师有无鼓励学生的发现和好的想法?(如称

46、赞”相同单位对齐”)教师有无强调退位记点的策略?讲清退一当十的算理?三、巩固练习7.3 + 8 =10.46.8 =9 7.3 =教师有没有注意让前面出错的同学计算,注意当堂反馈,给出错的同学一个当堂改正的机会?四、小结、布置作业教师有没有鼓励学生自己概括这节课的收获?教师有无用板书及时梳理强化学生的小结?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无针对性?4. 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人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总期望寻找一个普适性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属于一个“复杂性”的范畴,很难找到一个对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段、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普适标准。“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

47、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所谓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一是指影响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关键环节,它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二是指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它所隐含的教育意义一旦被分析和挖掘出来,并加以理性的诠释,不仅对执教者本身有警示作用,而且对其他教师也有启发和借鉴价值。在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做课堂分析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面面俱到的割裂开来的纯技术分析。首先要注意围绕教学

48、目标的达成和生成来分析,其次要对教学的具体过程来分析,从中发现其亮点与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十分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这节课的关键教学事件,而能否发现关键事件,则取决于观察者的专业判断力。课例研究的方法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 周 卫研究员一、课例研究的内涵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和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进。课例是学科教师经常面临和值得思考的一种教育案例,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主要方式,正如美国教育案例研究所所长居迪舒尔曼所说:“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

49、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问题。” Shulmam J H(1993). Case Methodsin Teacher Educateon. New York. New york:Teacher Collegcs. 课例研修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只能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课例研究是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梯。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

50、、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它为教师与同事伙伴、与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2. 课例研究的由来与进展课例研究上个世纪起源于日本,目前已推广到25国,传播到37个国家。2011年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16国4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专业共同体。”会议发起单位之一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派胡庆芳博士与会。 胡庆芳:2011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WALS)年会。日本专家认为,课例研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是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教师从各种渠道学习

51、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课例研究形成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 课例研究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在过去15年里,日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已推进到1500所小学,2000所初中,200所高中。为了实现回归“学校是人们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的本真的教育愿景,佐藤学教授明确提出,以“公共性 ”、“民主主义”、“卓越性 ”作为学校改革的哲学;以“倾听儿童心声”、“串联儿童思考”、“反刍教材表述”作为教学的基本要素;以学生“活动作业”、“合作学习”、“分享表达”

52、的学校活动重建课堂教学规范;以基于课堂事实的课例研究构建教师们的“同僚性 ”,促成以“学习参与”为主的家校关系重建;构建起“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系统。虎技能 王晓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南师范学校);日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述评及启示课例研修是在我国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活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在顾泠沅教师带领下,从1999年开始,在国内倡导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2000年将它成功运用于教育部万名学科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2003年以后,又将行动教育的模式和课例研究推广到教育部基教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

53、4个实验区县。2010年,在教育部、财政部制订的“国培”计划中,又进一步将“学科为基础,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的培训原则,用以指导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学科培训。课例研究已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所知晓。二、课例研究的形式1. 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一节课例的研究一般由“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组成,可以循环反复,不断研究改进。在每个环节,关注的中的各有不同。教学设计环节,时常要开展备课说课活动,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对学情需求与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认知、能力基础的个别差异,教学策略与技术的选择与运用。教师究竟想通

54、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若是一节研究课,还应说明这节课的研究主题,以前这节课是怎么上的,效果与问题,本节课打算做哪些探索和改进。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执教者廓清自己的教学理想和蓝图,只有想清楚了,上课才能上明白。课堂观察环节,是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执教者的实施过程。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投入的程度,理解的差异,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聆听与回应,是否适时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详细搜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数据,并注意发现与捕捉关键的教学事件。反馈会议环节,首先是由执教者课后说课,分析这节课的得失与

55、感受,有哪些成功的亮点,还有哪些问题与不足,然后通过研究小组的集体评课,反思教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教学设计本身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学科特点,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还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上有何缺陷值得改进,要通过课后测试和问卷,了解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后续的行为跟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 行动教育的模式国际文献研究表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的有效方法是伙伴互助和案例教学,但我们认为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重纵向的先进理念、技术、经验和方法的专业引领;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须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因此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我

56、们在2003年又提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三个阶段,两次反思,在行动研究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的新模式,简称“行动教育”。王 洁 周 卫 顾泠沅*;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 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设计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图1 “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大量实践证明,行动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人同课多轮”的实践反思改进过程有利于青年教师举一反三的实践智慧的积累和骨干教师典型经验的提炼。但由于是同一执教者数轮换班教同一节课,因此不宜在常态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只适用于每学期一次的专题研究。它不仅耗时费力,且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引领,多次反复,亦容易陷于同水平的重复。3. 互助式课例研修模式这是一张以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