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899133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知识归纳整理练习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基本知识整理归纳 仙桃市三伏潭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组八年级语文下册一、二、五单元复习一、给加点字注音1藤野先生不逊( ) 诘责( ) 订正( ) 深恶( )痛疾 解剖( ) 绯红( )标致( ) 托辞(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杳无消息( ) 匿名信( ) 成群结队( 对)2我的母亲文绉绉( ) 绰号( ) 气量( ) 佃户( ) 眼翳( ) 责罚( )质问( ) 广漠( ) 宽恕( ) 牢骚( ) 侮辱( )3、我的第一本书凄惨( ) 奥秘( ) 翻来覆去( )4、列夫托尔斯泰黝黑( ) 滞留( )愚钝( )器宇轩昂( )禁锢( )犀利( )侏儒( )酒肆(

2、 )尴尬( )粗制滥( )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 )危坐 颔( )首低眉 诚惶( )诚恐 无可置疑( )黯( )然失色 广袤( ) 无垠( ) 锃亮( ) 失调( )崎岖( ) 粗鄙( )5、再塑生命搓捻( ) 企盼(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油(由)然而生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 繁花似锦( ) 风云突变 不可名(明)状 落英缤纷( ) 冥( )思遐( )想 期期艾艾( )6、雪博( )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 凛冽( ) 升腾 脂粉奁( )胭脂( ) 朔方( )7、雷电颂睥睨( ) 污秽( ) 迸射( ) 播弄( ) 虐待( ) 雷霆( )踌躇

3、( ) 鞭挞( ) 祈祷( )罪孽( ) 拖( )泥带水9、海燕苍茫 胆怯( ) 翡翠( ) 蜿蜒( )10、组歌执拗( ) 憔悴( ) 馈赠( ) 璀璨( )酷肖( ) 海誓山盟( )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盛气凌人( )21、与朱元思书缥碧( ) 轩邈( ) 嘤嘤成韵( ) 鸢( )飞戾( )天 经纶( )事务 横柯( )上蔽 泠泠作响( )22、五柳先生传辄尽( )吝情( ) 短褐穿结( ) 箪( )瓢屡( )空 晏如( ) 黔( )娄 俦( ) 衔觞( )赋诗23、马说相( )马 衹( )辱 骈死( ) 食( )马者 24、送东阳马生序怠( ) 既加冠( ) 叱咄( )俟(

4、) 负箧曳屣( )皲裂( ) 锦衾( ) 烨然( ) 缊( )袍敝衣 被( )绮( )绣 容臭( )25、诗词曲五首长( )精神 婵娟( ) 折戟( ) 沉沙铁未销( ) 宫阙( )峰峦( )二、文学常识填空1.藤野先生选自_,作者_,原名_,字_,我国伟大的_家、_家、_家,著有散文诗集_,短篇小说集_,中篇小说代表作_,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我们还学过与本文出自同一本书的文章_、_。2.我的母亲选自_,作者_,字_,原名_,学者,著有_,他一生主要倡导_。3.我的第一本书作者_,原名_,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_,我们曾经学过他的_。4.列夫托尔斯泰选自_,作者_,_国作家,以_著称,著有

5、_ _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_。列夫托尔斯泰,_国作家,代表作_等。列宁评价他为“_”,鲁迅评价他为“_”。米开朗琪罗,_国_时期_家、_家、_师和诗人。陀思妥耶夫斯基,_国著名作家,著有_等。5.再塑生命选自_,作者_,_国作家,1964年获_勋章,自幼因病成为_人,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并完成数十部作品,还致力于_、_、_等社会活动。6.雪选自_写的_(体裁)集_。7.雷电颂节选自历史剧_,作者_,原名_,我国著名_家、_家、_家、_家、_家。8.日月选自散文随笔集_,作者_,原名_,字_,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爱情三部曲”_,“激流三部曲”_等。9.海燕选自_,是作者

6、在1901年3月写的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_”。作者_,_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_,自传体三部曲_。被誉为“_”“_”“_”。10.组歌共_首散文诗,选自_,作者_,_国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11.与朱元思书选自_,作者_,字_,_(朝代)文学家。12.五柳先生传选自_,作者_,名_,字_,_朝代诗人、文学家,学过_。13.马说选自_中的杂说,共_篇,本文是第_篇,与_称作“姊妹篇”。作者_,字_,_代_家,“_”之一。14.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作者_,字_,号_,_文学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本文作者与_、_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_”,刘基赞许他“_”,四方学者称他为“_”

7、。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代文学家,字_,题目中“乐天”指_。赤壁选自_,作者_,字_,晚唐时期文学家、诗人,与_并称“小李杜”。过零丁洋选自_,作者_,字_,又字_,自号_,又号_,_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水调歌头选自_,作者_,字_,自号_,_代文学家。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作者_,字_,号_,_代_作家。“山坡羊”是_,“潼关怀古”是_。三、文学常识、课文理解检测1、下面对课文内容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章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因为作者善于描摹山水,而且在于作者的情思与客观的山水景物互相渗透、融会,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B.

8、马说一文通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不能知人善任的统治者进行了有力地嘲讽和鞭挞。C.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五柳先生所写的传记。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D.过零丁洋一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2、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牛汉在我的母亲中,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B.茨威格着力描写了藤野先生那一双犀利的目光,他说:这对宝珠有魔力,有磁性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有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有深邃的精神世界

9、。D.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者牛汉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充满着一种沉重的苦难感与强大的力量感,著名诗人艾青就受到了

10、他极大的影响。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再塑生命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法上安排双线结构,以明线带动暗线;内容上重点叙述了作者留学日本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

11、的爱国主义的感情。B.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充分表现了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C.列夫托尔斯泰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卓越的文学天赋。D.“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再塑生命一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唤醒,懂得了什么是爱。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雪

12、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对北方的雪的喜爱,表现了作者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B.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屈原的形象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典型。C.日和月两篇散文在艺术上都有质朴、清新、流畅、抒情的特点,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截然相反的。D.海燕是一曲为无产阶级而唱的充满激情的颂歌,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这篇散文诗的时候,同样获益匪浅,如:不怕困难,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1)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

13、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2)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3)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4)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四、文言文知识整理21.与朱元思书吴均重点字词(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 (2)俱: (3)净: (4)共色: 共, 。 (5)从流飘荡: 。从, 。 (

14、6)东西: 。(7)自富阳至桐庐,至: 许: 。 (8)独绝: 。独: 。 绝: (9)皆: 。 (10)缥碧: 。 (11)游鱼细石: 。 (12)直视无碍: 。 (13)急湍: 。 (14)甚箭: 。 甚: 。 (15)若: 。 (16)奔: 。 (17)寒树: (18)负势竞上: 。 负: 。竞: 。 (19)轩邈(mio): 。轩, 。邈, 。 (20)直指: 。指: 。 (21)千百成峰: 。 (22)激: 。 (23)泠(lng)泠作响: 。泠泠, 。 (24)好鸟相鸣:好, ;相鸣, 。 (25)嘤(yng)嘤成韵: 。嘤嘤, 。韵, 。 (26)千转(zhun): 。 (27)

15、无绝: 。 (28)鸢(yun)飞戾(l)天; 。鸢, 。戾, (29)望峰息心: 。 息: 。 (30)经纶世务者: 。 (31)窥谷忘反: 。反: 。窥: 。 (32)横柯上蔽: 。柯, 。 蔽: 。 (33)在昼犹昏: 。 昼: 。犹: 。 (34)疏条交映: 。疏条: 。交: 。 (35)日: 。 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转: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古今异义 许 古义: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 奔 古义: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 经纶 古义: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 戾 古义: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 一词多义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16、 无 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百 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猛浪若奔(奔: 负势竞上(上: 互相轩邈(轩邈: 望峰息心(息:横柯上蔽(上:风烟俱净(净: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重点字词解释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意,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 。期, 。)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 。汲汲, 。)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 古: 今:2.亲旧知其如此 古: 今: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今:4.造饮辄尽 古: 今: 5.或置酒而招之 古: 今: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今:7.赞曰:黔

17、(qin)娄之妻有言 古: 今: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 2、以此自终 之:1、或置酒而招之 2、葛天氏之民欤 言:1、闲静少言 2、黔娄之妻有言如:1、晏如也2、亲旧知其如此 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亲旧知其如此 重点虚词1 以 因以为号焉 2 因 因以为号焉 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2.亲旧知其如此: 3.以乐其志:4.性嗜酒:重点句1. 好读书,不求甚解 译: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 3. 曾不吝(ln)情去留 译:4. 箪(dn)瓢(pio)屡空 译:5. 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 译:23.马说韩愈重点

18、字词1、2 辱, 3 之, 4 奴隶人, 。 5 骈(pin): 6 骈死, 7 槽, 8 枥, 。 9 以, 。 10 一食, 。 11 或, 。 12 尽, 。 13 粟, 。 14 食(s): 。 15 其: 。 16 是: 。 17 能: 。 18 见, 。 19 且: 。 20 欲: 。 21 等: 。 22 不可得: 。 23 , 。 24 安: 。 25 策: 26 之: 。 27 以其道: 。 28 道: 。 29 食之: 。 30 尽其材: 。 31 材: 。 32 鸣: , 33 之: 。 34 通其意: 。 35 执策: 。 36 执, 。策, 。 37 临: 。 38

19、呜呼: 。 39 其: 。 40 邪, 。 41 其: 。 通假字(1)食马者: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古今异义是: 古义:.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 安 古义: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 等 古义: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或 古义:.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 然后 古义: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食 古义: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 一词多义之 1.虽有千里之能: 2.马之千里者: 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1.策之不以其道: 2.执策而临之:

20、而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执策而临之:食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食之不能尽其材:虽 1.故虽有名马: 2.虽有千里之能:其 1.食之不能尽其材:2.其真无马邪: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 以 1.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道 1.策之不以其道: 2.道不通: 实词千里马 伯乐 辱 称 一食 食马者 才美 见 等 常 是 策之 (执)策 道 尽 材 鸣 通 执 临 知 虚词而(而伯乐不常有) 故 于 之 以 虽 (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 其 安 (策)之 以 (鸣)之 而(执策而临之)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21、。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 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 3、数量词用作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尽: 特殊句式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译: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译: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译:5.其

22、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译:24.送东阳马升序(节选)宋濂重点词句1.余: 2.手自: 。 3.嗜: 。 4.无从: 。 5.致书: 。致: 。 6.假借: 。 7.弗之怠: 。弗, 。“之” 。 8.走: 。 9.逾约: 。 10.以是: 。 11.既加冠(gun): 。既: 。 12患: 。 13硕师: 。硕, 。 14.尝: 。 15.趋: 。 16先达: 。 17.叩问: 。叩, 。 18.德隆望尊: 。望, 。隆: 19.门人弟子填其室: 。门人、弟子, 。填, 。 20稍降辞色: 。辞色, 。 21.援疑质理: 。援, 。质, 。 22.俯身倾耳以请: 。

23、23.叱咄: 。 24.至: 。 25.复: 。 26.俟: 。 27.负箧(qi)曳屣(x): 。箧: 。28. 穷冬: 。 29.皲(jn)裂: 。 30.舍: 。 31.支: 。 32.媵(yng)人: 。 33.汤: 。 34.沃灌: 。 35.衾(qn): 。 36.拥: 。 38.而: 。 39.乃: 。 40.寓逆旅: 。 41.被: 42.缨: 43.腰: 。 44.容臭(xi): 。臭: 。 45.烨(y)然: 。 46.缊(yn)袍敝(b)衣 。缊, 。敝, 。 47.略无慕艳意: 。 48.以中有足乐者: 。中: 。口体之奉: 。 49.盖: 。 50.道: 词类活用腰白

24、玉之环。(腰,日有.岁有.(日, 手自笔录。 (笔, 手,戴朱缨宝饰之帽。(宝, 朱缨,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今义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今义 走送之。(走,古义今义寓逆旅(逆:古义今义穷冬烈风(穷:古义今义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今义 日再食(再:古义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今义假:古义今义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 右备容臭(xi) (臭:古义: 今义: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 同义复词1.假=借 : 2.叩=问 :3.沃=灌 : 4.廪=稍 :5.叱=咄 : 6.欣=悦 :一词多义1、以: (1)(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2)(以衾拥覆;生以乡人

25、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以中有足乐者) 2.之: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走送之) (3)(当余之从师也) (4)(无鲜肥滋味之享) 3.患: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故余虽愚)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道: (1)(益慕圣贤之道)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色愈恭,礼愈至)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质: (1)(援疑质理) (2)(非天质之卑) 8.色: (1)(未尝稍降辞色)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9.而: (1)(足肤皲裂而不知) (2)(久而乃和) 通假

26、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与之论辨4、媵人持汤沃灌 特殊句式、弗之怠重点句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2、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译:7、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译: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译: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译:10、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译:12、遇逆旅,主人曰再

27、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五、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与朱元思书文中总说的句子是: ;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写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传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与其相呼应的是“赞语”中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 。与“ ”相呼应的句子是: 。3、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

28、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 ;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 。6(1)、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6(2)、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6(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写

29、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6(4)、水调歌头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的 和月的 ;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6(5)、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以动写静、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26.小石潭记柳宗元重点字词1从: 。 2.小丘: 。 3

30、.西: 4.行: 。 5.篁(hung)竹: 。篁, 。 6.如鸣佩环:佩环: 。鸣: 。 7.乐: 8.伐竹取道,伐: 。取: 。 9下: 。 10.见: 。 11.水尤清冽: 。尤: 。清冽 : 。洌: 。 12.全石以为底。以为: (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 。为: 13.近岸: 。近, 。 岸, .14.卷石底以出: 。卷: 。以: 。 15.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 。坻: 。屿: 。嵁: 。岩: 。 16.青树翠蔓(mn),蒙络摇缀,参差(cn c)披拂: 。 17.可百许头: 。可: 许: ,上下, 18.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19.日光下澈,影

31、布石上: 。下, 。布: 。彻: 。 20.佁然不动: 。佁(y)然, 。 21.俶尔远逝:俶(ch)尔, 。远, 。 22.往来翕(x)忽:翕忽: 。翕: 。 23.乐: 。 24.潭西南而望: 而, 。西南, 。 25.斗折蛇行,明灭见: 。蛇: 26.其岸势犬牙差互:势: 。犬牙: 。差: 其: 。 27.不可知: 。 2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o chung)幽邃: 。寂寥: 。悄怆, 。邃, 。凄: 。寒: 。 29.以其境过清: 。以, 。清: 。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居: 。之: 。而: 。去: 。 32.同游者: 。游: 。者: 。 35.

32、隶而从者: 。 隶: 。而: 。 从: 。 36.二小生: 。生, 。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今义:2、去:古义:乃记之而去; 今义: 3、闻:古义:闻水声; 今义: 4、居:古义:不可久居; 今义: 5、可,古义: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 6、布: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久居。 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以其境过清。 4、差:(1)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下见小潭; (2)明灭可见。 6、乐:(1)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33、 7、以 (1)以其境过清; (2)卷石底以出; (3)全石以为底。 8、而 (1)乃记之而去; (2)。隶而从者; (3)潭西南而望。 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同游者。 10、环 (1)如鸣佩环; (2)竹树环合。 11、为 (1)全石以为底; (2)为岩。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下见小潭。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4、日光下彻。下:。 5、俶尔远逝。远:6、潭西南而望。西南:7、斗折蛇行。斗: 蛇: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9、凄神寒骨。凄: 寒: 10、如鸣佩环。鸣: 11、心乐之。乐:意12、近岸。近:13、隶而从者。隶:特殊句式 翻译倒装句: 1

34、、 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修辞手法: 翻译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3、 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27.岳阳楼记范仲淹一词多义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夫环而攻之 3)未几,夫鼾声起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 3)感极而悲者矣 开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旁开小窗 3)开

35、我东阁门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 2.先天下之忧而忧3.后天下之乐而乐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忧谗畏讥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今异义【谪守巴陵郡】 古义: 。今义:看护,把守。【增其旧制】古义: 。 今义:多指制度。【气象万千】古义: 。今义: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雾冥冥】古义: 。今义:多指不厚的,浅显的。【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由某地到某地。【波澜不惊】古义: 。今义:指受惊吓。【春和景明】古义: 。今义:景色、景物、景 观。【沙鸥翔集】古义: 。今义: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去国怀乡】古义: 。今义:多指国家。【空】古义: 。今义: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古仁人之心】古义: 。今义:多指心脏。【是进亦忧】古义: 。今义:判断动词。【微斯人】古义: 。今义:小的。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2).百废具兴 成语理解【百废具兴】 。兴, 。【气象万千】 。万千,没有穷尽。【心旷神怡】 。 6常规词语谪 。越 。明年 。政通人和 。盛状 。浩浩汤汤(shng) 。涯 。晖 。则 。大观 。观, 。备 。然则 , 。极 。迁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