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865986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浙江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四(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仿真模拟卷(四)一、选择题。2014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A. a B. b C. c D. d2.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质量和体积小 B.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 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 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答案】1.

2、C 2. B【解析】试题分析:.2.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此地球的温度条件适宜生物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A错。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C错。故选D。考点:地球的宇宙环境及生命存在的条件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该处岩石应属于()A. 变质岩 B. 喷出岩 C. 侵入岩 D. 沉积岩4. 雁荡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可推断()A. 山为地垒 B. 峰为冰蚀 C. 嶂为背斜 D. 瀑为水蚀5. 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A. 两栖动物

3、B. 人类 C. 被子植物 D. 孢子植物【答案】3. B 4. D 5. C【解析】3. 雁荡山古火山来源于板块运动: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在经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过程后,岩浆复盖在原始地貌上,岩浆中的流纹岩成为了雁荡山的主要地质。所以雁荡山的岩石属于喷出岩,故选B。4. 由材料及上题分析,雁荡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火山,不是断层形成,A错。该地纬度较低,海拔不高,冰川活动少,不会为冰蚀,B错。背斜是褶皱构造,由材料可知该地

4、内力作用以火山活动为主,C错。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表现,D对。故选D。5.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该时期,地球上应该刚出现被子植物,故选C。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20千米范围内人口数约2.1万,50千米范围内约6.3万,100千米范围内约30万。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完成下列问题。6. 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A. G

5、PSGIS B. GISRS C. GPSRS D. GPRSRS7. 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A. 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B. 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C. 助力交通部门决策【答案】6. A 7. C【解析】6. 读材料分析可知,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由此判断,该过程是基于手机定位来统计数据的,定位需要GPS系统,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所需技术为GIS技术,故答案选A。7. 由材料可知,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因此可知通过某区域的人口流动量。来评估区域商业价

6、值,A能;将地震前后的热力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找到哪些地方受地震破坏严重的程度,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最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依据,B能;同时也能够检测交通流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D能;但是景区的承载量主要是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C不能,故答案选C。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 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及此时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 地中海气候西北风 B. 地中海气候西南风C.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北风 D.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风9. 关于此时图中乙、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乙地处于冷锋过境前乙地多连续性降水丙地处于暖锋过境后丙地多连续性降水A. B. C. D. 【

7、答案】8. A 9.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风向的判断,气旋特点及天气状况,做题时要注意南半球,熟悉锋面气旋。8. 根据图中的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南纬 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根据甲地的等压线分布画出风向,首先垂直与等压线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南半球向左偏,为西北风。 对。9. 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图中乙地附近为冷锋,丙地附近为暖锋。乙地处于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丙地处于暖锋过境后,天气晴朗。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 图中上升流()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使沿岸海区

8、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A. B. C. D. 11. 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B. 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C. 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 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答案】10. C 11. C【解析】试题分析:10. 该题主要考察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根据图中非洲东海岸甲处洋流的方向,判断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甲处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的作用,故AB错;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营养物质增多,

9、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 ,形成渔场,故选C项。考点:洋流的分布,季风洋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 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A. 1 8001 900米 B. 1 9002 000米C. 2 0002 100米 D. 2 1002 200米13. 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光抗风喜湿耐寒喜阴耐贫瘠A. B. C. D. 14.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力增强 B. 封山育林 C. 降水增加 D.

10、 气候变暖【答案】12. A 13. C 14. D【解析】试题分析:12. 读图,根据曲线形态,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根据森林分布百分比,此森林集中分布处的海拔最可能是18001900米,A对。B、C、D错。13. 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占的百分比最高,迎风坡降水多,说明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不喜光,喜湿,说明不耐旱,A、C错。海拔不高,说明不耐寒,D对。14.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苔原带的气温在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D对。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增长的原因,A错。水土流失加重、降水减少应植被减少,B、C错。【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森林分布的高度

11、、生长习性、范围扩大的原因。 【名师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判断森林集中分布区,对应横轴的海拔高度。根据图例,判断集中度最高的是阴坡、迎风坡,说明森林喜阴、喜湿的习性。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中气候条件的变化。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 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 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 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 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16.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

12、. 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答案】15. D 16. A【解析】试题分析:15. 读图可知,东部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区迁入数大于迁出数,以迁入为主,西部的中央区以及北高加索区迁出数量大于迁入数量,以迁出为主,A错。中央区的迁入数为1760,而伏尔加沿岸区迁入数为2212,B错。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C错。伏尔加沿岸区迁移人数为3775,而西北区为2819,伏尔加沿岸区大于西北区,D对。故选D。16.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东部地区主要为迁入区,而西部人口以迁出为主,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俄罗斯为了开发东部的自然资源,政策扶植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

13、,B对。【考点定位】地理图表阅读判断能力 人口迁移的因素【名师点睛】【名师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受工程建设、自然

14、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例如:5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3)政治因素: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4)社会因素: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

15、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距离波特兰芝加哥洛杉矶5千米内30195515千米51171715千米外19647817. 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洛杉矶芝加哥波特兰 B. 波特兰芝加哥洛杉矶C. 芝加哥波特兰洛杉矶 D. 洛杉矶波特兰芝加哥18. 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A. 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B. 洛杉矶为步行出行造成障碍C. 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D. 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答案】17. A 18. D【解析】17. 从表中看波特兰有81%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15千米内,芝加哥有36%,而洛杉矶只有22%,说明波特兰城市规模最小

16、,洛杉矶规模最大,A正确。18. 从表中看波特兰有81%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15千米以内,人口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A正确; 洛杉矶有78%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15千米以外的区域,距离较远,不利于步行出行,人们通勤距离远,可能会增加交通拥堵,B正确,D不正确;芝加哥有64%的就业人口居住在距市中心15千米以外,人们的开车距离增长,C正确。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农产品产量(万吨)区位熵小麦5 9

17、59.32.41玉米4 202.61.19稻谷841.10.18棉花233.54.2219. 该地形区是()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20.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大【答案】19. B 20. B【解析】试题分析:19.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形区的棉花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而稻谷生产劣势明显,因此排除 A、C、D,B 项正确。故选B。20. 塔里木盆地秋季更为干旱,因此 A 项错误;C、D 项为塔里木盆地棉花生产

18、的优势,故 排除。华北地区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棉花需求量大,故选B。考点:我国农作物分布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内蒙古呼和浩特硅矿、土地、光照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1. 关于内蒙古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 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 B. 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C. 科技发达,人才优势显著 D. 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22. 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内蒙古最适宜发展光伏产业的()A. 上游和中游产业 B. 上游和下游产业

19、C. 中游和下游产业 D. 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答案】21. C 22. B【解析】21. 由材料“内蒙古呼和浩特硅矿、土地、光照等资源丰富”可知,内蒙古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煤炭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内蒙古在我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相对落后,人才优势不明显,C不正确。 22. 从图中看上游对能源的硅矿需求量大,内蒙古煤炭资源和硅矿资源丰富,可发展上游产业;下游为光伏产品的应用,内蒙古太阳能丰富,光伏产品应用范围广,可发展下游产业,且上游和下游产业附加值高,B正确;中游为加工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内蒙古地广人稀

20、,劳动力相对较少,不太适宜发展中游产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即将面临转型升级。广东在“区域发展差异巨大,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双转移战略。该战略包括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方面。读双转移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23. 引发珠江三角洲向粤北、粤东、粤西进行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 地价和工人工资 B. 交通和科技C. 矿产和市场 D. 环境和能源24. 该战略的实施会()A. 使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拉大B. 造成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更加密集C. 提高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城市化水平D.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潜力下降25. 在该战略中的产业转移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

21、是()A. 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B. 珠江三角洲的技术力量较弱C. 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D.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答案】23. A 24. C 25. A【解析】23.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与粤北、粤东、粤西相比地价和工人工资水平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可知吸引珠江三角洲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地价和工人工资,A正确;珠江三角洲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的轻工业为主,矿产和能源影响较小。24.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实施,会促进粤北、粤东、粤西地区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缩小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A错、C正确;珠江三角洲劳

22、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出,使珠三角劳动力相对减少;珠三角将原有产业转出,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潜力上升。25. 产业转移的转入地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质量好,但基础设施落后,是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A正确、C错;珠三角经济发达,技术力量较强,产业协作能力强。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

23、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德国示意图。材料二为甲地的气候直方图。材料三在乙城市郊区推行一个农业项目“绿腰带项目”,该项目特别注重生态农业发展。如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是绝对禁止的。(1)L工业区“移铁就煤型”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及便利

24、的,邻近国家(矿产)资源丰富。(2)当地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集聚生产,其优势是和。(3)甲地的气候特征是,该地的自然带是。(4)说出在乙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绝对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使用的意义。【答案】(1)煤炭(煤矿)水陆交通(水运)铁矿(2)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促进技术创新。(3)终年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4)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防止土壤退化等。【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L工业区为鲁尔区,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运发达,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资源丰富,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钢铁、化学、机械等工业近距离接近布局,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节

25、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3)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乙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绝对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使用的意义主要从使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考虑。在城郊农业生产中禁止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防止土壤退化,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集聚的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26、。工业分散的优点:形成地域联系、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缺点:对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依赖较强。27.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山脉是我国的(植被类型)的南界;B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为。(2)C区域黄土深厚的形成原因是;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3)D区域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E位于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的。(4)简述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的主要有利影响。【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堑 (2)风力沉积(风积)水土流失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部地区 (4)调出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调入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提高人民

27、的生活质量【解析】(1)图中A山脉是秦岭,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南界;图中B是渭河平原,是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低地,地质构造为地堑。(2)图中C是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的成因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3)我国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图中D是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中E是河南,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区。(4)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西电东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从经济、就业、基础设施、能源等方面来回答;对调出区内蒙古的有利影响是将煤炭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煤炭资源

28、转化为电能,需建火电站,可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调入区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少因电力不足造成的停工停产,促进工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的拉丁美洲国家。下图为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智利北部沿海是平直陡峭的崖岸,南部沿海是峡湾型海岸、多半岛和岛屿。材料二车厘子(大樱桃)主要分布于美国、智利、新西兰等地。智利车厘子一般在12月开始上市,中国市场占其出口量的80%左右。材料三智利北部、南部人口稀少,8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中部地区。(1)比较分析智利南北海岸地貌成因上的主要差异。(2)图中40S以北的安第斯山脉植物种

29、类丰富。从植物生境的角度分析主要自然原因。(3)春节期间,智利车厘子大举占领我国水果市场,简要说明其主要原因。(4)与中部地区相比,智利南部人口稀少,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答案】(1)北部:板块挤压碰撞,断裂上升;南部:冰川侵蚀(和海水侵蚀),地壳下沉。(2)山地南北延伸冗长,跨越不同纬度带;山地(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兼具多种自然带;山地内部不同的坡向、起伏的岭谷等也提供了多样化生境。(3)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存在成熟期的时间差;我国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支持。(4)与中部相比,南部气候冷湿;平原狭小;森林广布;土壤较贫瘠。【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典

30、型地表形态的成因、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和人口分布因素。(l)北部是典型的上升断层海岸,陡崖逼近深海,受板块碰撞挤压,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南部是峡湾型海岸,海岸线曲折,受冰川侵蚀、海水侵蚀,海岸地壳下沉形成。(2)影响植物生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跟气候、地形的多样性有关,人文因素主要跟人类的产业活动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等相关。该区域南北延伸冗长,跨越纬度广,气候南北分异明显;纬度较低,山地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分异大;山地内部坡向不同、岭谷起伏,地形多样,内部分异显著。(3)智利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车厘子与北半球国家存在上市时间的差异;我国人口众多,市

31、场需求量大;同时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市场的地域范围;中国与智利签订双边自贸协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4)智利中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且受寒流影响,气候冷湿;南部山脉逼近海岸,平原面积小,多原始森林;南部受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土壤较贫瘾。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造成严重海洋污染。材料三2016年10月9日,大西洋近10年来最强飓风“马修”登陆美国东岸,给沿岸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受灾城镇满目疮痍,多处被洪水淹没。(1)79月该区域受太平洋气团影响范围较小,简析其原因。

32、(2)墨西哥湾水域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简析其原因。(3)甲区域飓风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4)某日墨西哥城的日出时间是21时(北京时间),计算此时墨西哥城当地的地方时和该日墨西哥城的夜长。【答案】(1)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为东北信风;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2)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3)区域南部海区是飓风多发地区,甲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飓风经过时速度较大;该地区人口密集,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大。(4)6时20分。12小时40分。【解析】(1)从纬度位置确定该地的风向,该纬度范围的盛行风向为东北信风;从地形和海陆位置具体分析。太平洋位于该区域的西侧;该区域的西部为高峻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气团影响山脉的东侧地区(2)主要通过污染物的来源和水的流动交换条件进行分析。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生产石油,在石油生产和运输中易发生石油泄漏;墨西哥湾水域比较封闭,与外界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缓慢,稀释净化作用较弱。(3)从飓风分布地区,甲地区地形,该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4)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求出当地日出的地方时再和中午12时比较计算出上午时长,再计算昼长,再计算夜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