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45857377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厦门市 0-6 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厦门市集美区妇幼保健院 李忠才 厦门市思明区妇幼保健院 曾丽珠智力低下或智力发育迟缓( mental retardation MR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 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低下,其语言、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同龄儿儿童。 它是小儿神经疾患中最常见的症状, 也是危害儿童健康最严重的残疾之一,其结果严重影响人口素质。为了解我市 0-6 岁儿童智力残疾的现患率、 分布特点以及致病因素,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科学依据,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布置

2、,厦门市于2006 年 4-5 月在所辖思明、 集美两区开展了 0-6 岁儿童智力低下的调查工 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所抽取的家庭中居住在抽样小区半年以上、 具有厦门市户口1999 年 4 月 1 日以后到 2006 年 4 月 1 日零时以前出生的自然人中 0-6 岁 的儿童。调查的标准时间为 2006 年 4 月 1 日零时到 2006 年 5 月 30 日。1.2 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采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2000 年制定的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医生手册中规定的要求,采取多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样

3、本是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进行分配, 各省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规定的抽样原则和要求,抽取县级以下样本单位。我市被抽取共有2 个区 8 个乡(镇) 、街道中的 16 个小区(村)参与了调查。资料收集:采用集中设站,逐人调查的形式, 采用统一调查表, 调查方式和程序均按 医生手册 规定的统一方法、要求。 评定医生和调查员均先经过省级专家的统一培训和考核, 对筛查、 诊 断、 填表格等各项技术的一致性测验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调查结束后由专 家对部分结果进行重新假阴性核查,未发现漏诊病例。1.3 诊断依据使用丹佛发育筛选测验-中文修订版( Denver Developme

4、ntalScreening Test,DDST ) (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修订)方法对抽查地区全部0-6岁调查对象进行发育筛查。使用 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 中文修订版( GesellDevelopmental Schedule ) (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修订)对筛查结果为可疑异常者进行诊断性测查。确诊者填写残疾评定记录表。诊断标准及分级。、 轻度智力低下(四级)55WDQW75、中度智力低下(三级)40 DQ 54 、重度智力低下(二级)25 WDQ 39极重度智力低下(一级)DQW25,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DQ 结果在 72-78 之间处于智力残疾临界姿态的儿童,用“婴儿- 初中学生社会生

5、活能力表”进行辅助判断。2、结果2.1 对两个区 8 个多乡(镇)街道16 个小区(村)点共383 名儿童进行了调查。实际调查383 人,调查率100% 。再经 Gesell 诊断性测查, 4人被诊断为智力残疾,其中轻度智力残疾2 人,中度智力残疾2 人。被调查儿童人数及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表 1. 383 名儿童年龄性别构成及智力低下儿童年龄性别分布DDST 筛查结果Gesell 可疑异常男诊断结果异常年龄(岁) 现患率 %构成 %男女人数女人数0岁1620369.401岁32326416.712111.562岁26245013.323岁32225414.1031123.704岁273

6、05714.8815岁24184210.976岁48328020.891合计20517838310072130.782.2 、 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 0-6 岁儿童智力低下现患率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本调查的 383 名儿童来自两个区16 个小区 (村) ,其中一个区为郊区, 有较多农村人口, 另一个区为主城区, 大部分为城市人口,分布广泛,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整群样本率30,基本抽样单位人数500人,变异系数最小的抽样原则。本次调查对可疑异常的7名儿童进行为 Gesell 发育诊断, 确诊智力低下儿童4 人( 3 岁 3 个月 1 人, 3 岁 6个月 1 人) , 男女各一例, 性别发生率无差

7、异性, 现患率为 1.04% , 与 2001 年 5 省 1 市儿童智力低下调查相比较低,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3 智力低下的严重程度及病因。本次调查中确诊的 3 名智力低下儿童中,四级(轻度)智力残疾2 人,中度智力残疾2 人, 轻度智力残疾年龄为 1 岁 3 个月, DQ 为 68 分, 致残原因不明,无可查可疑病史。中度残疾儿童一例为 DQ 为 50 分,另一例DQ 为 48 分,致残原因为脑性疾病。3 讨论3.2 、 据各国 (地区) 的流行病学调查, 智力低下的患病率多在1%-2%范围内, 北京市儿童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 0.931% , 。 2001 年 5 省 1 市儿

8、童智力低下调查患病率为 9.31% , 本次 MR 患病率调查显示我市0-6 岁儿童 MR 患病率为 0.52% 。明显低于 1988 年全国调查城市儿童患病率0.70% 。降低原因与我市属沿海发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科学技术、 医疗保健、 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有关, 特别是与医疗保健事业的高度发展有关。 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优生优育疾病筛查、孕期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缺陷筛查、 新生儿转运、 儿童系统保健等一系列旨在提高人口素质、 降低出生缺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有力实施的降低了儿童病残的患病率。3.3 、 智力测定与当时的

9、环境, 小儿的情绪、小儿的健康状态等有关系。测试环境应宜清洁、安静、通风,检查者必须规范、细致、耐心,不要自编指导语,表情应和蔼。亲切、自然、尺度、结奏应把握到位,不穿白大褂,调节好孩子的被试情绪,避免哭闹、紧张,若儿童处于患病、情绪低落、饥饿、寒冷、劳累、嗜睡、恐惧时,其智测结果可能降低。检查测量工具,做到熟练使用,往往细节决定成败。3.4 、 本调查智力低下的定义采用 1973 年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 )提出的标准, 即在发育时期内, 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 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缺陷的定义。 1985 年 WHO 对智力低下的定义作了进一步说明,指出智力低下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10、一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的一般水平,二是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的缺陷,三是人的发育时期的缺陷。这个定义被各国广泛使用 。近年来,AAMD 对智力低下的定义做了一个补充,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突出个体在社会中的活动和行使职责的能力, 注重对智力低下的服务和支持系统的建立。 本研究对智力残疾处于临界状态的儿童,使用了用“婴儿 -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辅助诊断即基于这一观点。3.5 、智力低下的表现因年龄而不同 ,在婴儿期只有少数严重落后或伴有结构异常的先天性综合征时,才可能被发现发育异常,如 21 三体综合征,头小畸形等。在幼儿期,中度智力低下可被发现,因其发育不到同龄的预期水平,

11、 特别是言语发育落后, 同时, 我们在工作中也常见到这种年龄小儿因家长主诉 “发育不如同龄儿” 而就诊。 本研究显示智力残疾儿童均大于1 岁,有 2 例为 3 岁组,而 1 岁以内却未发现,这一结果说明了这一观点。3.5、智力低下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要降低智力低下的发病率,预防是首位的,通过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疾病筛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 可以治疗及早期干预一些因医学生物因素、遗传及先天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 另外提倡母乳喂养、 预防营养缺乏, 缺碘地区及时补碘, PKU 患儿及时诊断治疗,加强围产期保健和监护、改进难产技术和新生儿复苏技术, 提高经济文化水平

12、, 提高母亲的医疗保健素质等,经大量良性环境刺激, 均可避免和防治智力低下的发生, 尤其是早期干预可使发育加速,对轻、重度智力低下均有显著效果。 胡亚美, 江载芳, 褚福棠。 实用儿科学, 第七版, 北京卫生出版社, 2003 , 1892-1896 梁爱民、张秀玲、武英华等,北京市 0-6 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病因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 , 14 : 119-12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01 年中国 0-6 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 15-16.31 赵蓉香 50 例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分析,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6 , 93:164随意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