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828582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标题】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 【作者】朱 磊 【关键词】生姜  姜精油  姜辣素  姜油树脂  提取  分析测定 【指导老师】贺 薇 【专业】化学 【正文】1、引言姜又名地辛、百辣云,系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根茎,它既是香料也是医药、食品、化妆、工业的天然原料。中国是生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年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都广为栽培,在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种植较多,我国生姜产量高,但由于生姜鲜美不耐贮藏等原因,常造成大量损失。实践证明,如果将生姜加工成

2、姜油,则经济效益可提高35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应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生姜制成的姜精油、姜辣素、姜油树脂等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推崇,广泛运用于餐饮、美容、医药等行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生姜成分的研究和提取具有重大意义。姜的现代加工方法主要有水汽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压榨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萃取法、液体浸CO2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根据加工方法及所含组分的不同,得到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两种深加工产品。姜的化学成分组分分析可分为挥发油组分分析和姜辣素组分分析两部分,目前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顶空固相

3、微萃取等手段,为取得较好的成分分析效果,大都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因此本文针对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测定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研究生姜有效成分新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生姜有效成分简介    生姜营养丰富,含精油、姜辣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生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100多种,可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3大类,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功能性成分。2.1姜精油姜的挥发油是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可经水蒸汽蒸馏法获取,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其中倍半萜类碳水化合物占50%60%,氧化倍半萜烯类占17%,其他主要是单萜烯类

4、碳水化合物和氧化单萜烯类1。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等。其精油中存在的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脂则是姜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癌、抗溃疡、杀虫等生物活性,也是香味和辣味的主要组分。单萜类和倍半萜类这两类物质的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香料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2.2姜辣素姜辣素是生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它不仅是生姜特征风味的主要呈味物,也是生姜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它具有镇吐作用、温里作用、抗菌、抗血小板凝聚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它主要存储在姜油树脂中,姜油树脂在贮存过程中,姜辣素含量会增加。姜辣素是姜中的辣味成分,是多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其结构中均含

5、有3甲氧基4羟基苯基官能团,根据该官能团所连接脂肪链的不同, 可把姜辣素分为姜酚类、姜烯酚类、酮类、姜二酮类、姜二醇类等不同类型,其中,6姜醇的含量占50%以上。此外,姜中还存在一些微量的辣素成分,如甲基姜醇、二氢姜醇、甲基姜烯酚、六氢姜黄素等2-3。2.3二苯基庚烷二苯基庚烷是姜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它是一类具有1,7二取代苯基并以庚烷骨架为母体结构的化合物的统称,可分为线性二苯基庚烷类和环状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有关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有抗氧活性,在1996年又从生姜的二氯甲烷中分离出5个新的二苯基庚烷化合物4。2.4挥发油与姜油树脂的区别姜精油和姜油树脂是目前姜的两种深加工产品,二

6、者均是从姜中抽取出来的微量、高价的浓缩物质,属植物油脂。挥发油是指从姜根茎中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油份,几乎不含高沸点成分,是一种透明、浅黄到橘黄色可流动的液体,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其折光率为1.48801.4940,旋光度为28°45°,密度为0.8710.8821,主要应用于食品及饮料的加香、调味,也是国内外市场需要的价格不菲的香精原料和药用原料。姜油树脂则是用有机溶剂萃取姜根茎,然后回收有机溶剂,剩下的比较粘稠的半液体物质。它既含有少量精油的挥发成分,也含有精油不具备的非挥发性的脂肪成分,是一种深琥珀色至深棕色的粘稠液体,几乎不溶于水,醇溶度也较低,静置后可产

7、生粒状沉淀,折光率1.488 1.498(20),旋光性(30)(60)(20)1。因此姜油树脂口感芳香、辛辣,含有姜作为香辛料的全部风味。其中不挥发成分在呈香方面有着逼真作用,且对挥发性精油起着天然定香剂的作用。因此姜油树脂的高沸点不易挥发的特性特别适用于需要进行高温加工的食品,是一种高品质的调味料和食品配料。3、生姜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目前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蒸汽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压榨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萃取法、超临界CO?萃取法、干柱层析法和分子蒸馏技术等。根据提取方法及所含组分的不同,可得到姜精油、姜油树脂和姜

8、辣素等深加工产品。3.1水蒸汽蒸馏法水蒸汽蒸馏法是传统的生姜加工方法,它是利用道尔顿分压定律,分离难溶于水的成分。通常是将鲜姜或干姜在蒸馏前捣碎然后在常压或加压下,通入水蒸气以使姜油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馏出。水汽蒸馏法提取生姜油的具体方法步骤为:(1)原料预处理;(2)烘干;(3)粉碎;(4)蒸馏、冷却;(5)油水分离。该法主要获得姜中挥发性较大的精油,挥发性较小的部分,如某些酚类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分子结构,难以随水蒸汽蒸出,所以水汽蒸馏法只能提取姜中的部分姜油,其得油率在1.5%2.5%左右,此法操作简单,投资少,但缺点是蒸馏时间长,得油率低,且无法提取姜辣素组分,因而提取的姜

9、精油风味与生姜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姜油储藏在根茎角状细胞的空隙中,在根茎的表皮和内部都有分布,在提取姜油前,生姜的不同干燥方法对获得的姜油在组成、质量上有较大的影响,鲜姜干燥成干姜将有许多低沸点的萜类丢失,即使采用冷冻干燥法,也有痕量组分丢失,因此,采用合理的干燥法有利于保留单萜类1,5,6。水汽蒸馏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新的技术主要有水扩散水蒸汽蒸馏器、涡轮式快速蒸馏器、连续蒸馏器及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加压串联蒸馏设备和能应用在田间的TX-A型小型移动式蒸馏设备等。3.2溶剂浸提法溶剂浸提法是获取姜油树脂的常用方法,包括直接溶剂浸提法和索氏提取法。前者将固态生姜直接浸泡在溶剂中,使

10、姜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规律(如费克定律),逐渐溶解于溶剂中而被“浸泡”出来;后者利用对溶剂加热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态生姜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连续多次地被溶剂所萃取。浸提的姜油树脂所含化学成分与所选用的溶剂关系很大,提取时大多用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等,其中用乙醇连续索氏提取可获得姜的总含油量。李凤华7等人采用无水乙醇浸提生姜中的姜辣素,试验证明:影响姜辣素浸提率的条件主要是提取温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液固比1:8,提取时间50min。3.3压榨法    压榨法是利用压榨机械手段对洗净的生姜进行直接处理,获得其中的

11、姜油树脂8。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了产品的安全、纯正、营养和美味,符合人体健康需求,适宜长期放心食用,但缺点是出油率低。3.4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超声波在作用的过程中主要产生独特的机械振动和空化作用。振动时产生并传递强大的能量,引起媒质质点振动,从而促使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中;空化作用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波和微声波,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提出率。所以超声波提取技术具有提取速度快,选择性好及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唐仕荣9等人通过

12、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超声波技术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技术提取姜辣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60%乙醇为溶剂,1: 12.5料液比条件下超声处理15分钟,姜辣素的1次提取率即可达到3.03%,为乙醇回流提取6小时的88.54%,提取液中姜辣素含量高于乙醇回流法,充分体现了超声波提取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优点。3.5微波辐射萃取法微波辐射萃取法又称微波辅助萃取法,是微波和传统溶剂萃取法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萃取方法,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提取率高、溶剂回收率高、所得产品品质好、成本低、投资少等优点。刘红波等10用微波辐射萃取法从生姜中提取姜辣素,

13、在实验中探讨了不同的萃取剂、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是:萃取剂为无水乙醇,固液比(生姜粉末与无水乙醇的比例)为l: 12.5,微波功率为650W×40%,微波辐射时间为180s。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姜辣素的提取率可达073%。3.6超临界CO?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物理分离和纯化方法,即以CO?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加压后使CO?溶解度增大,将姜油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减压将CO?释放出来。超临界流体萃取采用多元溶剂,包括CO?、乙醇、乙烯等各种低碳原子的烃类及其衍生物,其中CO?较为常用,因其具有适宜的临界特性数值,且具有化学惰性、无毒、

14、价廉易得,可以同萃取物完全分离并循环利用,对环境无污染。以CO?为超临界流体,可在常温下进行分离,这种方法可同时获得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姜油组分。优点是无溶剂残留,选择性易于控制,并能减少姜油中不稳定组分的分解,故抽提效率远远高于其他方法。李加兴11等人采用超临界CO?萃取方法,研究从生姜中提取生姜油的最佳生产工艺,并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干姜粉末的粉碎度4060目,采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CO?流量380kg/h等工艺条件,可使干生姜粉的出油率达1.81%。超临界CO?萃取法萃取的姜油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取的姜油在组分上有明显区别,前者既含有

15、挥发油组分,又含有较高的姜辣素组分;而后者几乎不含姜辣素组分。说明CO?萃取法在保留姜的风味及其特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7干柱层析法    Hiroe12用硅胶柱、Sep Hadex LH-20柱多次反复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层析,获得纯6-姜酚、8-姜酚、10-姜酚、二芳环姜酚等十多姜酚类物质,但得量极低,只有毫克级的纯品。黄雪松用硅胶干柱层析法13-14,从姜油树脂中分离姜酚,层析结束后分段取出硅胶,通过薄层层析初步判断含姜酚的硅胶段,用甲醇从此硅胶段上解吸、浓缩得粗姜酚,再利用姜酚在-18的冷正己烷中会结晶析出制得姜酚。或将含姜酚的硅

16、胶装在聚酰胺柱上,以20%50%乙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能分离出姜辣素。3.8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方法是一种最温和的蒸馏分离手段,它克服了传统蒸馏操作温度高、受热时间长的缺点,尤其适用于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王发松等15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干姜油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地将姜油中的萜类和姜辣素类组分分离,分离出的姜辣素组分中姜烯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了86%以上,6-姜烯酚的含量达60%左右。4、生姜中有效成分分析测定方法姜的化学成分组分分析可分为挥发油组分分析和姜辣素组分分析两部分,分析过程贯穿着薄层层析法(TLC)、液相色谱(

17、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抗原结合分段与质谱联用(FABMS)等分析手段,为了达到良好组分分析效果,一般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4.1挥发油的组分分析法姜的挥发油成份复杂,GC、GCMS是鉴定挥发油组分含量的主要手段,为避免多峰相互重叠导致难以分辨,分析前大多采用LC将挥发油分成碳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甚至将含氧化合物进一步分成若干段分,利用这些手段,使挥发油的组分分析越来越清晰1。检出的挥发油组分分属以下几大类:(1)碳氢化合物,包括49种组分;(2)醇类,包括29种组分;(3)酶类,包括9种组分;(4)醛酮类,包括23种组分;(5)其他,包括8种

18、组分7。在已发现的姜油中的多种组分中,倍半萜烯类占50%60%,氧化倍半萜烯占17%,其余主要是单萜烯类和氧化单萜烯类1。4.2姜辣素的组分分析法姜辣素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酚,但姜酚具有化学和热不稳定性,易氧化,受热易发生逆羟醛缩合降解;在贮存或加工过程中,姜酚可脱水转化成相应的姜烯酚;且姜酚分离困难,干扰测定的成分较多,这些都为姜酚的测定增加了难度。姜酚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4.2.1光度法根据姜酚的特征紫外吸收(280282nm),通过测定样品的紫外吸光度来评估姜酚含量;或者以香草醛或姜酮为参考物,通过姜酚的氧化反应(如Folin-酚试剂反应、滕氏蓝反应等)形成有色产物后,测定反应物的吸光度,

19、进而评价姜酚的含量。黄雪松等16利用Folin-酚试剂易被酚类物质还原而呈蓝色反应的性质,提出了Folin-酚试剂法测定姜辣素含量,该法简便易行,结果较准确。张维勒17利用酚类物质含有的羟基,可还原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成为普鲁士蓝的性质,提出了用铁氰化钾-三氯化铁比色法测定姜辣素含量。该法灵敏、简便、重现性好,但对操作条件要求严格,且反应液常易引起藤氏蓝沉淀而影响比色结果。孟青等18以6-姜酚为标准对照,作标准曲线,在223.0nm、257.5nm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以A为纵坐标,以姜酚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提取物种总酚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技

20、术成熟的优势,其缺点一是获取标准对照物6-姜酚困难,且6-姜酚易受热分解;二是其准确度受到杂质影响,不能确定所测定的成分一定为目标成分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添加的化学成分;三是重现性差,不能检测出总含量中具体成分的含量比例。4.2.2滴定法根据姜酚的氧化性质采用电位滴定,或者使姜酚与羟胺反应释放出羟基再进行酸碱滴定评估样品中的姜酚含量。1927年,Bennett 等人19提出羟胺法,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折出的盐酸而定量,但终点不易判断,后经S.P.A.小组改进,终点仍不易判断。1935年,Rawaan 等人20改用溴酚兰作指示剂,终点判断仍有困难,Bennett

21、 等人采用75-80水浴中进行滴定仍无良好效果21。1996年,向云峰等22不用指示剂,直接用DZ-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利用电位变化判断终点,进行快速滴定,即可简易快速,准确而灵敏的进行测定。4.2.3溶出伏安法溶出伏安法是利用物质的溶出峰电流强度的大小来定量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姜辣素系列物质中含有相同结构的电活性基团疮木酚基,且多种不同类型的姜酚和姜脑的区别只在于苯环侧链上含碳原子个数的多少,这对于电活性物质的溶出电位影响不大23。根据姜酚中含有电活性基团(疮木酚基)的特点,测定其溶出峰电流强度的大小,进而定量姜酚的含量。杨春海等24用与姜辣素结构相似(电活性基团相同)的辣椒碱

22、作为标准,利用阳极伏安溶出过程中姜辣素的一灵敏氧化峰,对用乙醇循环浸提法提取的姜辣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法简易可行,结果较为满意,具有实用价值。4.2.4荧光法Prasad25发现姜酚具有荧光特性,其激发波长为435nm,发射波长为481.6 nm。利用姜酚此特性用荧光法测定了生姜在储存过程中姜酚含量变化情况,并与常规的薄层色谱密度测定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此方法测得的是姜酚同系物的含量。4.2.5薄层扫描法普通薄层板能分离姜酚与姜烯酚,但对同系物的分离效果不佳。应用高效薄层板,能提高分离效果。袁干军26等人使用高效薄层板,优化展开系统,并通过仪器自动化(点样、展开、扫描、空白校

23、正、线性参数校正)操作,能较好地将6-姜酚与其他成分分离,峰形较对称,可用于含量测定。但测定时需姜酚标准品作对照。孟青等19对生姜提取物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和定性鉴定,以6-姜酚为对照,在0.5%CMC-Na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8:3:0.2)为展开剂,预饱和20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薄层层析为姜酚、姜烯酚的组分分离,只能进行相似的同系物的分离。4.2.6气相色谱(GC)或与质谱联用(GC-MS)测定法气相色谱法(GC)现已广泛用于挥发油的定性、定量分析。对于挥发油中未知成分或无标准品对照时,则应选用气

24、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时首先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内,经分离后得到的各个组分依次进入分离器,浓缩后的各组分又依次进入质谱仪。质谱仪对每个组分进行检测和结构分析,得到每个组分的质谱图,通过计算机与数据库的标准谱对照,再根据质谱裂解碎片规律进行解析,并参考有关文献数据加以确认。姜酚自身沸点高,难以气化,因此,不能直接采用GC或GC-MS测定姜酚。通过硅烷化或乙酰化可获得能挥发的姜酚衍生物,但因衍生过程中其他产物的生成及高温下三甲基硅烷化物可能出现分解,仍难以准确测定姜酚。目前,采用GC-MS测定姜油成分主要对低沸点成分挥发油的鉴定较多,而代表生姜特征辛辣风味的姜辣素类化合物鉴定较少

25、。陈耕夫27研究将干姜超临界CO?提取物、干姜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提取物,经GC-MS分析检测。干姜超临界CO?提取物中分离出57个色谱峰,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气化产物质量总量的52.11%;醇类占28.19%(其中姜醇占26.17%),烯类占12.41%,醛类占7.31%。干姜水提挥发油样品中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气化产物质量总量的91.91%,其中醇类占14.14%,烯类占60.17%,酯类占l.5%,酮类占0.88%,醛类占1.43%。4.2.7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在常温下进行测定,能最大限度减少姜酚在测定过程中的变化,是目前应用最多的

26、测定方法。张雪红等28以进口的6-姜酚标样为外标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中的6-姜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姜酚进行定性、定量测定时需要标准对照物,如无标准对照物则无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目前,姜提取物种的主要功能成分6-姜酚,因易受热分解,合成、分离耗时耗力,制取成本高,像Sigma、Aldrich等国外大试剂公司均不经营该类试剂。因此,姜酚标准品缺乏统一的标准,且价格昂贵。因标准品难以获得极大地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做了以下几种尝试:4.2.7.1 HPLC辣椒碱外标法辣椒碱(Cap saicin)是辣椒的主要辛辣味成分,其分子结构与姜酚、姜烯酚类似

27、,具有相同发色团和相近分子量,其化学名为N-(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反)-6-壬烯基酰胺,为白色片状晶体,熔点为64.5。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及乙醚中,也可溶于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作为直接定量分析姜油树脂中姜辣素的外标。在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生姜精油各组分相对含量。目前,因获取姜酚标样困难,陈燕29、姜洪芳等采用与姜酚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辣椒碱做为姜辣素测定的外标化合物,用HPLC直接对生姜中姜酚及姜烯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法操作和计算简单,但对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和每次进样体积需一致,准确性要求高。4.2.7.2 HPLC香草醛内标法黄雪松等30以香草醛作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

28、PLC)法测定姜辣素,该法准确度较辣椒碱外标法高,且对每次进样体积的重复性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操作和计算较复杂,且需纯品做标样。4.2.7.3 HPLC与紫外光谱联用法用HPLC与紫外光二极管矩阵检测仪和电喷质谱联用(HPLC-UV-ES-MS),测出姜酚的紫外特征吸收比值,能对姜酚定性,但姜酚各种同系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吸收基本一致,不易区别。最近He31等人报道了采用新的改进HPLC分离姜组分的方法,以梯度洗脱反相HPLC分离提取物,通过HPLC结合UV光二极管矩阵检测仪和电喷质谱联用(HPLC-UV-ES-MS)成功地鉴定了姜提取物色谱中每种姜辣素组分,根据UV光谱,发现姜中7种主要的辛辣成分

29、分别为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和6-姜二酮。5、结语生姜营养丰富,它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医药、化工上的原材料。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和姜辣素,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加工生姜,可得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两种深加工产品。具体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压榨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萃取法、超临界CO?萃取法、干柱层析法和分子蒸馏技术等。传统的水汽蒸馏法,主要是获得姜中挥发性较大的精油,此法操作简单,但蒸馏时间长,能耗大,因姜辣素沸点高,姜油得率较低,且风味较差。溶剂浸提法只能获得姜油树脂,姜油树脂纯度低且残留溶剂。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对姜油进一步分离。

30、微波的提取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提取方式,研究发现,它能强化浸取过程,降低生产时间、能耗、溶剂的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得率和提取物的纯度。超声波提取法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超声波在作用的过程中主要产生独特的机械振动和空化作用,具有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的优点。这些新的提取技术为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奠定了技术基础。采用CO?超临界流体萃取姜精油,则有低温、快速和产油率高等优点,通过GC-MS分析发现,不同的方法所得产物所含挥发油的组成差别较大,CO?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含姜辣素,且其含量与萃取时间有关。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对比,充分说明了CO

31、?超临界萃取法的优越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提取技术,缺点是对于现实的情况来说, 超临界萃取技术不仅需要昂贵的设备, 并且其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目前还不能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姜的提取物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油和姜辣素两部分,目前分析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抗原结合分段与质谱联用(FABMS)等手段,为取得较好的成分分析效果,大都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挥发油组分分析较为简单,主要采取的分析方法有GC、GC-MS手段等;姜辣素组分分析相对较复杂,经过研究,多数学者一致认为HPLC结合FAB-MS时最理想的方法,因为HPLC在常温下能分离姜辣素中的各种化合物,FAB-MS能将这些化合物定性,具有良好的分析效果,该分析方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