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5823241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与对策分析系 (院):社会管理系姓 名:学 号: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职 称: 完成日期: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发展,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提升缓慢,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废弃和焚烧,造成了资源浪费,熟化了土地,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各类农作物秸秆转化增值,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驻马店

2、市秸秆焚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减少秸秆焚烧、加快秸秆资源的利用,促进驻马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驻马店市;秸秆焚烧;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crop straw utilization rate of promotion is slow, most crops straw was abandoned and burned, causin

3、g the waste of resources, the aging of the l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life and traffic safe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strengthen straw incin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e and rural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the Party Ce

4、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made major strategy deploy, is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crop straws, the crop straw into value-ad

5、ded, is our country in the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major task.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Zhumadian straw burning and the statu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reduce the burning straw, accelerate straw resource utilization, promote the sustainab

6、le development of Zhumadian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 City of Zhumadian;Straw burning;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目 录绪论 (6)1 秸秆焚烧现状分析 (6)2 秸秆焚烧的原因探析(7)2.1 农民对秸秆焚烧还存在认识的误区(7)2.2 能源结构的变化和化肥的使用(7)2.3 科技

7、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7)2.4 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因素(8)2.5 政府引导作用薄弱(8)3 秸秆焚烧的负面作用(8)3.1 降低经济效应(8)3.2 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环境形象(8)3.3 危害社会(9)3.3.1 危害人民健康(9)3.3.2 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9)3.3.3 影响城市村镇形象(9)3.3.4 形成新的火灾隐患(9)3.4 危害农田生态系统(10)3.4.1 降低土壤肥力,致使耕地贫瘠化(10)3.4.2 蒸发土壤水分,破坏耕地(10)3.4.3 烧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致使农田板结化(10)3.4.4 破坏农田生物群落,减少生物多样性(10)4 防治对策

8、(10)4.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禁烧意识(10)4.2 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11)4.3 加强检查监督与管理(11)4.4 颁布优惠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11)4.5 坚持疏堵结合,强化秸秆禁烧管理(12)4.6 建立和完善综合利用秸秆的良性发展机制(12)4.6.1 加大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资金投入(12)4.6.2 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和宣传(12)4.6.3 开发最新的秸秆试验技术,推进秸秆产业化开发(12)参考文献(14)致谢(15)正文:绪论近年来,秸秆禁烧工作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秸秆作为一种可燃物质本被农民使用,但随着煤电气的普及,它便渐渐失去作用而被其它物质

9、取代。而又由于秸秆数量庞大,占空间,捆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而大型机械操作又会消耗大量资金,又难以集中处理,焚烧秸秆便成了最为便捷又经济的处理方式。每逢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往往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大量的颗粒物、CO、VOC、SO2、NO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不利大气扩散条件下,造成环境显著恶化,同时对社会、经济和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危害。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遏制秸秆滥烧的措施,比如到禁烧工作期间,各乡、村基本是全员上阵,日夜在田间地头值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局部地区焚烧秸秆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根除,秸秆焚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10、。我们知道,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关键是搞好综合利用,但是,当前我国秸秆还田、青贮、氨化、外销等综合利用工作才刚刚起步,综合利用途径也比较单一,秸秆的综合利用还不足以成为主流。要想通过综合利用解决焚烧秸秆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鉴于此,要做好禁烧工作,必须首先要分析产生秸秆焚烧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减少秸秆焚烧、加快秸秆资源的利用,促进驻马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 秸秆焚烧现状分析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能力较低或燃料不足,秸秆是我国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燃料和牛羊等牲畜的过冬饲料。而改革开放后,经济较先发达起来的地

11、区由于经济来源多元化,青壮劳力都转化为务工人员,同时,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草秸作为燃料的观念逐渐淡化,许多农村家庭大多用液化气及电磁炉、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作。而且,收集、翻晒秸秆很麻烦,既占地方、又浪费时间和劳动力,所以农民宁愿多买化肥施肥,也不愿花精力处理秸秆,同时,农民对秸秆焚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农村,提起秸秆焚烧的危害性,相当一部分人都不以为然,认为秸秆焚烧没什么大不了。所以秸秆焚烧现在仍十分严重。根据2009年6月5日全国秸秆焚烧分布遥感监测结果,秸秆焚烧监测概况如下:基于AQUA/MODIS和TERRA/MODIS数据,共监测安河南、江苏

12、、辽宁、山东、重庆等省(市)的秸秆焚烧火点560个(不包括云覆盖下的火点信息)。其中河南有火点143个,涉及8个地市22个县(市);而根据河南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统计表来看,驻马店市共有47个秸秆焚烧火点,为河南各市火点数之首。由此可见,驻马店市秸秆焚烧之严重现状。2 秸秆焚烧的原因探析2.1 农民对秸秆焚烧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一方面,有些农民凭多年的生产经验,存在以下认识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二是秸秆焚烧能烧死寄生于秸秆和土壤中的虫、卵、病菌,进入土壤的草木灰也能杀灭或抑制病虫害;三是焚烧秸秆能将地里的野草及草籽一起烧干净,减

13、少来年除草的工作量,从而造成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烧荒”的种地模式。另一方面,农民由于缺乏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许多农民认为在地里焚烧秸秆省时省力,片面依赖化肥,排斥秸秆还田。2.2 能源结构的变化和化肥的使用这表现在: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农村用能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后,驻马店市农民富裕起来,农民开始逐渐摆脱古老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随着当地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活用秸秆数量大幅度减少,以煤、电、气等作燃料,畜力由机械代替。这样,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草秸作为燃料的观念逐渐淡化,秸秆成了“废物”。

14、另一方面,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秸秆还田率。农民宁愿多买化肥施肥,将省下的时间、精力从事养殖、办企业或打工,以增加经济收入,而将秸秆一烧了之。一些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而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并直接导致露天焚烧。2.3 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这表现在:一方面,秸秆还田技术滞后。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驻马店市缺乏适用的秸秆还田技术的探索与运用,导致秸秆还田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感觉不如烧了就算了。另一方面,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

15、以发挥,秸秆属“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可用于气化、机械还田、作饲料、沤肥、种蘑菇等多种用途。但现实中,由于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致秸秆科技转化力度不够、实施成本太高,让农民望而却步;而更为复杂的用途,如将没用的玉米青秆粉碎发酵后制成奶牛饲料,或将玉米秸秆用于栽培繁育优质食用菌,或提取速溶玉米胚芽粉及玉米黄色素等,由于技术含量高农民不敢尝试。2.4 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因素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让农民认为不如一烧了之。当前,驻马店市有些农民认为,种地不赚钱,他们更愿意留出时间进城打工。而秸秆也早已退出“烧火做饭”的主战场,从

16、田里拉出来也是堆在某个地方慢慢地烂掉。与其费工费力从地里拉出来,耽误打工赚钱,还不如直接一把火烧了省心。2.5 政府引导作用薄弱秸秆资源非常有用,但是如果不能找到有利可图的出路,秸秆的综合利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就很容易出现农民浪费与燃烧秸秆的现象。当前,秸秆利用的方式虽然不少,但是要找到能让农民与利用者都获利的途径,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而不是强力说禁,一味去“堵”,导致农民与政府相抵触甚至引发对立,最终造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政府要在技术支持、政策制定、市场培育、资金补贴方面做好文章,可以鼓励有条件

17、的农民或市区的企业去搞一些秸秆利用的项目。只有让农民看到了秸秆的巨大经济价值,不再焚烧秸秆才能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而事实上,驻马店市政府在这一方面引导薄弱,做得不够好,从而增加了现实中焚烧秸秆的现象。3 秸秆焚烧的负面作用焚烧秸秆初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P、K)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尤其是速效磷含量远高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焚烧比秸秆还田除草效果好,且可使部分病虫害减轻,但相对于焚烧秸秆对经济、环境、社会和农田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危害而言,其好处可以忽略不计,负面效应则更严重。焚烧秸秆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降低经济效益秸秆作为优质有机肥源充分利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秸秆焚

18、烧则浪费了可回收利用的宝贵的生态资源,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全国每年产的各类秸秆作物,含氮280万吨,相当于价值14亿元人民币的氮肥;含磷60万吨,相当于价值3亿元人民币的磷肥;含钾570多万吨,相当于价值30亿元人民币的钾肥,此外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及有机质。由此可见,每年在田间地头焚烧的相当数量的秸秆资源是一笔很大的损失。因此,驻马店市农民大量焚烧秸秆,对于当地而言,无异于损失很大的经济效益。3.2 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环境形象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

19、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焚烧秸秆不仅使农作物当季光合作用同化的CO2迅速排回大气中,还使过去在土壤中积累的部分有机碳转化成CO2,使耕地变成CO2的排放源,加剧温室效应。秸秆焚烧造成浓烟遮天、灰尘悬浮,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也是形成酸雨、“黑雨”的主要原因。3.3 危害社会 3.3.1 危害人民健康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

20、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焚烧秸秆的烟尘使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不完全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3.2 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附近焚烧秸秆所产生的浓烟蔽日遮天,以致飞机不能辨别其下降跑道,汽车看不清其行驶车道,以致引发交通事故,耽误航班起降,导致夏收、秋收秸秆集中焚烧期间,机场被迫停机、高速公路被迫封路等。 3.3.3 影响城市村镇形象焚烧的秸秆造成大量的烟

21、雾,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形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3.3.4 形成新的火灾隐患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引发火灾。近年来,河南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相关资料报道,河南省每年因燃烧秸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在麦收期间,由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占火灾起数的大部分。因此,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一现象都存在潜在危害,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4 危害农田生态系统 3.4.1 降低土壤肥力,致使耕地贫瘠化每焚烧一次秸秆往往使土壤有机质下降。这些土壤有机质如果通过秸秆还田来生成,往往一般需要连续510年左右。这样,如果因焚烧秸秆,就

22、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大量下降。一般而言,每次秸秆焚烧,综合考虑秸秆和土壤有机质损失所含有机碳在内,将会使农田损失很多有机碳,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另外,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含氮量是秸秆的10倍以上,土壤氮的损失可能超过焚烧秸秆所含的氮。3.4.2 蒸发土壤水分,破坏耕地据资料显示,焚烧秸秆会使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损失严重,从而加剧旱情。这对我国北方农区尤其是旱作农业地区后茬农作物的播种,无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驻马店市,由于大量焚烧秸秆,自然避免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3.4.3 烧死大量的土壤微生物,致使农田板结化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对加速土壤养分的释放,改善土壤

23、结构和理化性状起着重要作用。秸秆焚烧会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秸秆焚烧,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破坏土壤结构,地力下降,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焚烧秸秆所造成的土壤水分的蒸发及土壤结构的破坏,也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3.4.4 破坏农田生物群落,减少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是土壤分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土壤形成与熟化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焚烧秸秆势必将使土壤表层的部分土壤动物直接致死,从而导致土壤性能退化。秸秆焚烧对农田生物群落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

24、量分布具有明显不利影响。二是秸秆焚烧使农田生物群落数量高峰期明显后延。三是农田焚烧秸秆后土壤动物群落密度明显下降。四是秸秆焚烧使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4 防治对策4.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禁烧意识驻马店市政府应广泛地宣传和发动,提高农民的禁烧意识,调动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夏收、秋收前,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信息较闭塞的农村还可采用流动宣传车“送上门”的形式到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或者在乡镇、村庄张贴有关禁烧的条例、通告,向农民宣传有关国家“禁烧”秸秆法规和政策,宣传焚烧秸秆对社会、环境、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等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增强农民的法

25、律和环保意识,并在全市开展秸秆焚烧危害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秸秆综合利用,使秸秆禁烧成为自觉行动。同时,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工作,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形成农民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4.2 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要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首先,政府部门成员应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是一种政府行为,应该由政府出面抓

26、,由政府负总责,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对秸秆焚烧的危害的认识。首先,必须明确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第一责任,要亲自过问秸秆禁烧工作,强措施,促落实,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其次,加强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一是作为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做好协调工作二是作为执法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向政府报告秸秆焚烧情况;三是要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防止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四是要积极配合农业等部门推动综合利用工作。4.3 加强检查监督与管理加强监督,权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环保监察部门要制

27、定详细秸秆禁烧巡查计划,落实巡查路线和人员,环保监察人员在夏秋两季收获季节,须着装到现场检查,确保禁烧区不发生焚烧现象;须对各地的禁烧工作进行检查,尤其对各地禁烧区的划定,有关禁烧条例和通告的张贴情况进行检查;对焚烧现象决不手软,严格按管理条例第八条进行处罚,并可按照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罚款额度进行提高。4.4 颁布优惠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在秸秆回收利用中农民的经济收益是驻马店市政府着重考虑的事。农民是秸秆的主人,是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不能光为社会算好生态帐,还要为农民算好经济账。驻马店市政府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秸秆综

28、合利用激励政策和投入机制。其次,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环境保护法律和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明确规定,驻马店市及下属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有拟定生态保护法规的职能,应尽快制定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把禁烧秸秆纳入法制化管理。依法查处焚烧秸秆案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4.5 坚持疏堵结合,强化秸秆禁烧管理在焚烧秸秆的问题上,驻马店市各级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堵”是治标,“疏”才是治本。在以“堵”为保障的同时,只有想办法“疏”,让农民确实看到不烧的好处,提高农户对参与政府“禁烧”秸秆制度建设的预期收益,增加农民焚烧秸秆的机会成本,才有可能使农民自觉纠正其焚烧秸秆行为,从根本上

29、解决好秸秆焚烧的问题。在经济技术条件短期内不能得到较大改善或技术不能够有效转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性约束强制性地规范和调节人的行为将是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不但预示了秸秆焚烧治理工作的长期性,也注定了“堵”这一制度性约束在其先期治理过程中的必然性。所谓“堵”即是指利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对焚烧秸秆行为加以禁止,例如,制定秸秆禁烧的强制性规定、对焚烧秸秆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等。然而实践证明,只采取“堵”的方式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疏堵结合”才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随着秸秆利用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推广、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堵”这一强制性手段必定会淡出人们的视野。鉴于此,驻马店市应根据自己的

30、实际情况,坚持疏堵结合,强化秸秆禁烧管理,从而最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4.6 建立和完善综合利用秸秆的良性发展机制 4.6.1 加大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对禁烧秸秆的宣传还是对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推广和研制,都少不了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多的地方禁烧效果好于其它地区。如部分乡镇对不露天焚烧秸秆的农户每亩给予一定经济补贴,或对禁烧巡查人员给予误工补贴,奖励先进的村级干部,焚烧现象就较轻。同时采用对秸秆气化等生态工程要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促进其发展和推广。 4.6.2 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和宣传结合各级政府的秸秆禁烧行动,积极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建立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

31、性,认识到秸秆还田,也能实现高产、稳产,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改变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 4.6.3 开发最新的秸秆实用技术,推进秸秆产业化开发首先,发展家用性的秸秆利用技术。第一、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生产模式。第二、利用秸秆发展洁净能源。利用秸秆发展洁净能源,也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稻草秸秆等属于有机物质,是制取沼气的好材料。我国的北方、南方都能利用稻草秸秆制取沼气,尤其是南方地区温度高,利用沼气的季节长。第三、利用秸秆养殖。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可用来培育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快建立秸秆收

32、集体系,推进秸秆产业化开发。针对秸秆生产分散、季节性强、易腐烂、收集和存储成本大和占地多等问题,研究建立以利用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体系和物流体系,建立必要的秸秆储存管理制度和秸秆贮备办法,保证秸秆均衡供应,促进秸秆产业稳步发展。重点鼓励发展秸秆打捆收贮,尤其是与农作物收割、贮运一体的机械化联合作业。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用则利、弃则害。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弱化。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户焚烧

33、秸秆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但此举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我国作为秸秆产量大国,如何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倪进.焚烧秸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7(3).2徐玉宏.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3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4叶仁宏,易福华.焚烧秸秆的危害J.农业装备技术,2006(5).5何立明,王文杰,王桥等.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 (1).6王爱玲,高旺盛,洪春梅.华北灌

34、溉区秸秆焚烧与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7刘天学,纪秀娥.焚烧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J.土壤,2003,35(4).8李继伟,黄修德,李建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机械化还田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1).9李新芸,江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2006(02).10黄凤珍.浅谈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3).11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12孙丁贺,杨培权,张允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

35、007(35).13胡立峰,裴宝琦,翟学军.论秸秆功能演化及秸秆腐解剂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4陈冬冬,高旺盛,陈源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5吴涌泉,屈明,孙芬,等.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致谢历时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继伟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

36、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班主任田进华老师,这4年来,从您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道理。感谢大学4年期间教导我的各位老师,从您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生育、养育了我,并从小教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拟文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