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81865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镇小学异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十二月日项目名称:镇小学异地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市区镇小学编制人员:注册咨询工程师: 审核人:注册咨询工程师: 编制单位: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第三章 教育需求分析11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12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4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24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6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9第九章 工程招投标29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0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32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34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36附件1、 区镇小学

2、规划图则2、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 镇小学异地扩建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路北侧,路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与的最大住宅区相邻。有利于孩子的就近入学。1.1.3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为50亩,总建筑面积为60000平方米。容积率1.8,绿地率大于25%。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教师住宅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1.1.4建设单位:市区镇小学1.1.5、项目预算投资:1.3亿元1.1.6、项目规划目标:新建符合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

3、标准要求的省级优质小学1.2项目法人简介 小学创办于2000年, 九年中,从一所农村小学逐步成长为一所有一定品位、声誉良好的现代化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小学秉承“优质办学、文化育人、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理念,曾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该校的书画特色成绩斐然,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601个奖项,其中金奖101个。去年,小学提出了争创省级优质学校的目标,显示了全校上下瞄准一流、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小学现有教学班级18个,学生1200余人,有专任教师70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努力

4、,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个“文明、健康、勤奋、向上”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 学校号召广大教师“树师表、铸师魂、练硬功”,要求每个教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和精诚团结、乐于助人的合作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 (1)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3)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 (4)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5)小学规划条件图则; (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

5、.3.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镇情况介绍 镇位于市东南部,全镇面积平方公里,耕地2.9万亩,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05万人。全镇地理位置优越,京杭大运河、312国道、沪宁铁路呈东西走向穿镇而过,沿江高速道口坐落镇内。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园、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卫生镇、省现

6、代化教育先进乡镇、省体育先进镇,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验收。2009正全力争创“全国卫生镇”和江苏省“园林镇”。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镇注重培育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群。全镇已形成集装箱、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玻纤、电子、精密钢管、焊材等重点产业,规模企业200多家,超亿元企业达35家,规模经济名列全市第一。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围绕提升全镇人民“幸福指数”的目标,镇积极实施安置房建设、自来水改造、天然气管道、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立健全通讯、广电、医疗、文体、教育、商业等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党建工作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全镇有80家非公企业成立了党组织。成功举办了全国风

7、筝精英赛、“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在全镇蔚然成风。龙灯在全国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得到好评。鹞灯被定为常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是江南地区较为发达的工业重镇之一,镇区紧依区中心,沪宁铁路、沿江高速、新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等重要交通干线。依托等龙头企业和的龙头作用和规模企业的带动作用,镇域经济发展迅猛,各项经济指标在区名列前茅。目前,全镇已有亿元企业35家,规模企业213家,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轨道交通设备、展览用品、电器电子、纺织印染、冶金钢管等产业为支柱,外向型经济为突破的工业经济格局。镇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有拥有冶金、轻纺、机械、化工、建材、电子

8、等行业门类上千种产品,其中海运集装箱、特种集装箱、铁路客车配件、机房地板、展览用品、碎纸机等产品已打响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把着力点定位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全镇经济实力明显上升,国民经济总量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工业产销双超百亿元;2006年和2007年,镇国民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49亿和202亿元。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242亿元、销售收入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25.2%,规模企业占比超过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8亿元。2009年15月,全镇完成工业产值104.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9、23.72%,完成销售收入100.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9%,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72%,全口径财政收入3.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99%。 近年来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注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一个城乡一体,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江南小镇镇展现在神州大地上。镇村现有人口1416人,辖14个村民小组,党员52人,大小企业17家,耕地300亩,村民收入年均7000元,工业纺织机械、电动为主。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克难求进,科学发展,不断借助发展工业经济,顺利实现了“规模并大、实力

10、并强、班子并优、人心并顺、事业并旺”的总体目标。在大力发展工业之际,村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农业生产,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以进一步“做优、做美,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的新篇章。2.1.2区教育资源状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2所。其中小学73所,初级中学40所,高级中学7所,完全中学4所,职业教育中心校、电大、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校区、教学点26个;省三星级以上高级中学10所,优质初中26所,优质小学31所;各类特色学校80所。年内招收新生51 375名,毕业学生52 798名,年末在校学生198 210名(含在园幼儿和流动少年儿童)。

11、教职工9 819名,其中专任教师8 321名。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2%,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的各项教育教学指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04%,高考录取率为96.08%,其中本科录取率70.11%; 职业学校学生中级工达级率95%,毕业生就业率96%。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共有357人被录取,其中本科110人。全年有20万人次接受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区教育局以办“上级认可、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实现区社会事业三年行动纲要目标,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有效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大力实施“改薄创优”、学校三年主动发展、教育质量兴教

12、、职业教育振兴等教育发展工程,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和效能建设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全面提高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水平。年内,省横山桥高级中学被认定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全区33所学校争创为省、市、区级绿色学校,5所学校争创为省体育传统学校,7所学校争创为市书法特色学校,5所学校争创为市体育项目特色学校,有87所学校创建了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区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读书活动及航海模型比赛中区获500个奖项,区教育局分别获特别奖、组织奖。2.1.3区镇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2009年,区镇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为首。全区各校均能坚持德育为首,健全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品行。特别是普遍重视建设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团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以教师为本、学生为本的和谐人文环境,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2、课程规范。各校均按照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和教研组教师会议,研究调整方案,做好部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教师能认真按课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上课。学校工作计划、处室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齐全,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校行政注重深入一线,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3、收费严格。各

14、校严格实行“一费制”规定,在学校醒目处主动公示收费标准,严格按规定收费,主动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4、“减负”落实。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减负”工作的要求,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假日不补课。严格履行新义务教育法,不分快慢班。5、控辍到位。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控辍”要求,按照创建无流生学校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制,不让一个学生辍学。6、安全第一。学校均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特别是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好门卫制度,抓好食品卫生、学生饮用奶管理和校车安全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到位。7、立足长效

15、。学校普遍研究制订本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学校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努力使学校走上依法、自主和创新管理的轨道。 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中心城区和部分经济发达乡镇流动儿童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矛盾依然存在,部分学校因大量吸纳流动儿童入学导致班容量超出规定人数。2、学校安全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如:门卫年龄老化、学生接送车辆超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到位等还有存在。3、个别学校关注细节不够,必须进一步精致常规,科学管理,提升内涵。4、部分学校师资紧张、结构性缺编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高

16、质量实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1.4项目提出的理由 小学创办于2000年, 九年中,从一所农村小学逐步成长为一所有一定品位、声誉良好的现代化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小学秉承“优质办学、文化育人、

17、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理念,曾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该校的书画特色成绩斐然,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601个奖项,其中金奖101个。去年,小学提出了争创省级优质学校的目标,显示了全校上下瞄准一流、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小学现有教学班级18个,学生1200余人,有专任教师70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个“文明、健康、勤奋、向上”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虽然如此,小学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仅15亩,现有1200余名学生,平均每班学生七十人,室内拥挤,不利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

18、果。校园内现有大小教学楼各一幢,共18间教室,另有学生食堂一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 随着镇城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全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社会上要求升入入学的人数逐年增长。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会镇政府决定小学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划拨5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新校区建成后,学校教学班级将达到6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将达到3000人,比现在规模扩大1800人,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8年全区实现

19、地区生产总值8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第一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586.5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38.25亿元,增长3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9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4万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16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9.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34305元,比上年增

20、加3950元,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2元,比上年增加248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9元,比上年增加1308元,增长13.2%。城乡居民年末人均储蓄4.08万元,比年初增加1.02万元,增长33.3%。在镇村建设方面 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进程,加快编制各镇总体规划、村庄平面布局和建设规划,实现了全区村庄规划全覆盖。全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村组道路硬化面积205万平方米,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30个,“10个村村有”工程获得“2008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第三名。全面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专项行动,

21、全区201个村实现五化三有,61个村新创成省级卫生村,被命名为“江苏省农村改厕先进区”。规划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项目申报、审批的全数字化管理,全区村镇1:1000航测数字化测绘工程顺利通过验收鉴定。在教育方面年内普通高中有6805名毕业生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96.9%,其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达7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共设立小学73所,普通中学51所(其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1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区中、小学(含职中,下同)在校生15.60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8055人,比上学年增57人。初中和小学教师具有大

22、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8.5%和90.5%;高中、职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97.6%和81.9%。全区投入教育事业资金14.01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易地新建学校7所。全年有18.9万人次接受了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区社会发展的需要。2.2.2是区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区镇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

23、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区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 区镇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园(班)率达9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在区、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划拨50亩土地作为扩建新校区用地,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项目建成后将使规模扩大至

24、60个教学班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适应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教育需求分析3.1招生对象 小学是镇一所重点小学,有着较高的教育力量,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区(区)。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附近的居民户的子女,由于地区教育的需要,学校也招收一定数量的外来工子女。学校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省级优质学校,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路位于镇剑湖街南岸村和东夏庄中间,原红旗大队的北面,路有几幢为早期开发的商品房,其他100多幢分为近几年镇拆迁安置房,(分别安置为:村委,通济村委,塘桥村委,钱家村委,芳庄村委等几个村委拆迁安置)。现其附

25、近没有小学,居民的适学儿童较多。路共有居民户3600户,每年按10户有一适学儿童计,每年将有360名儿童需要入学,在小学六年中将有2160名儿童在学。 随着开发,这里将聚集更多的居民,现在此处建设一所高标准的重点小学尤为重要。开发区域的规划总面积达到5.6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东临沿江高速、南至312国道、西至路、路、北至路,其中湿地水域面积达4000多亩,旅游区将“生态”与“乡土”两大主题有机统一,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建设集休闲旅游、度假酒店、科普教育、生态居住、商务办公为一体的湿地公园。3.2师资配备 小学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小教高级教师6人,小教中级教师25人,目前有2名教师正在攻读

26、硕士学位,1人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区级优秀教师5人,市教坛新星2人。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区内外其它中学吸纳有一定教学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求。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场址 小学扩建新校区位于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路北侧,路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与的最大住宅区相邻。有利于孩子的就近入学。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 候】气温 2007年,全区平均气温

27、17.28,比常年偏高1.48,属偏高年份。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为4,比常年偏低0.4;春季平均气温为16.9,比常年偏高2.2;夏季平均气温为27.5,比常年偏高0.8;秋季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0.6。全年中1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气温正常,8月、12月显著偏高,2月、3月、5月异常偏高。全年最高气温35.0的高温日14天,接近常年。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月25日;全年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月7日。 降水 2007年,全区降水量1 117.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25.6毫米,属正常年份。其中冬季降水量181.2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53.3毫米;春

28、季降水量199.3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73.5毫米;夏季降水量613.0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多135.9毫米;秋季降水量193.1毫米,比常年平均值少41.0毫米。3月、9月、10月正常;1月、2月、4月、5月、6月、8月、11月为偏少;12月为偏多;7月为异常偏多。全年日降水量极大值为167.5毫米,出现在7月4日。梅雨从6月21日开始,7月24日出梅,梅雨日为33天,梅雨量453.2毫米。5月8日、5月24日、7月4日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日降水量分别为89.7毫米、55.4毫米、167.5毫米。2008年1月2628日暴雪,常州最大积雪深度为38厘米,其中区的积雪深度创全区1952年有气象记

29、录以来的最新记录。日照 2007年,全区日照时数2 085.2小时,比常年平均值偏多145.0小时。其中冬季389.7小时,比常年少2.4小时;春季606.5小时,比常年多128.6小时;夏季568.6小时,比常年少9.0小时;秋季517.0小时,比常年多24.4小时。4.2.2区位和交通 小学新校区位于区镇,区镇位于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京杭大运河、312国道、沪宁铁路呈东西走向穿镇而过,沿江高速道口坐落镇内。4.2.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 区自来水公司可保证项目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的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满

30、足建设运营需要。4.2.4建材供应条件 区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区城供货商定点供应。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4.2.5社会环境条件 镇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05万人。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园、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卫生镇、省现代化教育先进乡镇、省体育先进镇,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验收。2009正全力争创“全国卫生镇”和江苏省“园林镇”。区教育局以办“上级认可、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实现区社会事业三年行动纲要目标,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有效

31、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大力实施“改薄创优”、学校三年主动发展、教育质量兴教、职业教育振兴等教育发展工程,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和效能建设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全面提高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水平。这些都为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区镇委、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小学扩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5.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有关规定:第一节 建设规模 第八条 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面积指标,并参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2、、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 第九条 学校规模和班级定员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 一、小学:初小为4班,30人/班;完小为6班、12班、18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 第二节 项目构成 第十条 农村中小学校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教学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构成。 第十一条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小学:初小设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兼放映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体育器材室;完小设置普通教育、音乐教室、乐器室、自然教室、仪器准备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兼放映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

33、学生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兼体育教师办公室)。 第十二条 行政教学办公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小学:初小设置教学办公室、少先队部室、值班室(兼单身教工宿舍);完小设置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少先队部室、传达值宿室。 第十三条 生活服务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小学:初小设置教工食堂、教工厕所、学生厕所;完小设置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开水房及浴室、教工厕所、学生厕所。 三、生活用房宜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设置。 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第一节 学校布局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按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

34、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五条 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学生上学应避免跨越公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 第二节 校址选择 第十六条 新建中小学校的校址(含迁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位置适中、地形开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适宜、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场地干燥、地质条件较好、远离污染源的平坦地段。同时应避开地震裂带、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泥石流和洪水沟口等自然灾害地段。校内不得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穿越。 第十七条 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 、生产贮藏易燃易

35、爆物品的车间库房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第三节 学校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拟建学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需要预留发展用地。教工住宅应纳入村镇规划统一安排建设,不宜建在校园内。 第十九条 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生产实习区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该类及房不宜沿村镇主要街道的建筑红线布置,在遇有过境的铁路、公路干线时,应距离铁路至少300m、公路

36、至少80 m,并宜以绿化带作为隔离屏障。 二、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卫生防护、日照、防火、通风等有关规定。 三、体育运动场地应与教学图书实验用户保持合适的距离,其间宜以道路或绿化带分隔。田径场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向,并与教学图书实验用房的纵向轴线垂直布置。 四、校园内的交通道路宜便捷,并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要出入口,不宜设在公路干道边上,出口外侧应留有人流缓冲距离。 第二十条 学校建筑群组的布置应尽可能组成庭院空间,校园的绿化美化应与校舍建筑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5.1.2小学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小学扩建新校区

37、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60000m2。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5-1。表5-1 小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名 称规 模备 注1综合办公楼5200m22图书馆5000m23科技电教楼5600m2 4食堂礼堂6000m25教学楼15200m26学生公寓18000m27教师宿舍3000m2 8配套建筑物2000m2 包括门房、配电房、厕所等9教学用品教学用具、课桌,图书、电教器材等9运动场400m标准环形跑道10市政设施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

38、电工程11道路、广场12绿化及环境工程13篮、排球场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4土地征迁50亩15合 计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5.2建设方案5.2.1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工程概述 工程性质:小学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高中寄宿制中学。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 基地现状:新校址位于原区镇路旁工业用地,合计约50亩。地块地形的总趋势平坦,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39、。 工程规模:小学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50亩,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60个班约3000人的规模。 (3)规划指导思想 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4、注重校

40、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4)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约50亩 总建筑面积 60000m2 容 积 率 1.8 建筑覆盖率 45 体育场地 22000m2 绿化面积 18000m2 绿 化 率 30 (5)功能分区 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有近三分之一的

41、用地地势较低,用做体育场地。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本校园总体布局中有东西、南北二条控制轴线暗含其中,一条谓之生态轴线,一条谓之人文轴线。 (6)交通组织出入口:本校区现仅南侧有规划道路。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南面,斜向面入口的主干道。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置。学校东西分别有一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将来

42、校园的南侧再设有一辅助出入口,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污染。 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 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 (7)广场与绿地规划 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 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 A、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入口广场

43、。该广场南北长近40米,东西宽70米。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基地的边缘扩散,气势大气,效果磅礴,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入口广场也是校园举行小型仪式的场所。在高起的平台上人们可以纵览过去和今天(入口广场和教学区建筑)的景观点。 B、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北的生态园林景观轴与东西向的人文轴相交处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间转换。 绿地 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 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建筑形成,其中在广场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以隐蔽外部干扰; B、教学区中心

44、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 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 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 (8)消防设计 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 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9)环保及环卫 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

45、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 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 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5.2.2建筑设计 (1)教学区建筑群体 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 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 办公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 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

46、理; 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 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学楼布置成围合式,均为五层,每幢拥有20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科教楼中,该楼六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教学办公设置在教学楼组团中。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置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美术、音乐教室可布置在科教楼

47、中,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 图书馆位于科教楼南端。与科教楼相互辉映,并围合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置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报告厅设置在图书馆中,相对独立。 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蓝灰色。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8、(2)生活区 宿舍 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1000到1500人寄宿考虑,其中三栋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北部,另二栋位于生活区西南部、食堂之西。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组二幢单身教师宿舍。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该宿舍在布置形式兼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地。 食堂与礼堂 食堂与礼堂层数为三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

49、寓取得呼应。 (3)其它 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5.2.3结构设计 (1)执行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二

50、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结构型式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 (4)基础型式 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具体选择是教学楼、部分学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因上部软弱土层较厚,且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大型设备不易施工,故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5.2.4给、排水及消防 (1)给排水 执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51、修订本)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 给水 项目给水水源由区城东隔堤路上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排水 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 (2)消防 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

52、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5.2.5供配电 (1)执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电源 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进户导线采用W22型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 (三)线路 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

53、敷,配电干线采用W型0.6/1KV电力电缆沿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型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型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 (四)负荷等级 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校内建筑内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五)照明 本工程除男、女厕所及楼梯间、走道采用白炽灯照明外,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 (六)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

54、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七)消防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0.5LX。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6.1环境保护6.1.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

55、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4、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1.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 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

56、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 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

57、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 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加强施工管理;(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积极采用这5种对策,可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并限定到较小范围内。6.2节能、节水6.2.1节能、节水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 (2)积极采

58、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6.2.2节能措施 (1)在规划中引进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太阳能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 (2)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 (3)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 (4)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积极采用节能材料。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灯,电气设备造型,应本着节约能源、减少设备用房面积进行优选。6.2.3节水措施 (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安装工程实施中保

59、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 (3)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7.1项目组织 区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本项目建设,于2009年12月专门成立了小学扩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教育、计委、财政、建设、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日常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小学也已专门成立了新校园扩建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以保证项目按时运营。7.2项目管理7.2.1项目实施管理 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均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招标。签订设计、建筑施工等合同,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检验设备质量,使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7.2.2项目财务管理 设立项目专用帐户,专款专用。做好工程预决算,做到手续齐全,收支账目相符,精打细算,节约项目投资。7.2.3项目的管理职责 (1)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按上级有关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 协调部门间工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