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

上传人:ai****ue 文档编号:45736401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牙覆对安氏Ⅲ类错平面的影响(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牙覆对安氏川类错平面的影响文章编号 1000-1182(2014)03-0288-04摘要目的 探讨安氏川类错畸形中平面与前牙覆的相 关性,通过控制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安氏川类错患者的 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川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 取 30 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 覆的大小将安氏川类错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组、反深覆组,每组各测量 14 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 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与前后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 线相关分析。结果 安氏川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呈负相关(r=-

2、0.24 ,P0.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 角)与前牙覆呈正相关(r=0.23 , PvO.05)。结论不同前牙 覆的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安氏川类错 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平面的倾斜度改变。关键词前牙平面;后牙平面;覆;安氏川类错中图分类号 R 783.5 文献标志码 A doi10.7518/hxkq.2014.03.018Occlusal planes of Angle s class 川 malocclusion impact by anterior overbite He Ping1, Xiao Danna2, Cang Song2, Gao Hu

3、i2. (1. 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2. Dept. of Orthodontics, Tianji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Tianjin 30004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Angle s class 川 patients occlusion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by controlling the c

4、hanges in occlusion plane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In total, 90 Angle s class 川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normal adul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verbite, the class 川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

5、d 14 indicators were measured. ANOVA and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lass 川 patients, and linear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erior overbite and anterior-posterior occlusion plane. Results In class M patients, posterior occlusi

6、on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siz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r=0.24, P0.05), whereas anterior occlusal plane and anterior overbite size were positive correlated (r=0.23, P0.05). Conclusion The shape of the occlusion plane varies in different anterior overbite patients.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

7、t in different overbite class M patients, the vertical height of the posterior teeth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occlusion plane should be controlled.Key words anterior occlusal plane;posterior occlusal plane;overbite;Angle s class 川 malocclusion安氏川类错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错畸形,严重影响牙 齿、颌骨及面部的发育。Tanaka等1的研究表明平面倾斜度 与下颌位

8、置有相关性,而Schudy2和Simons等3通过纵向观察覆和平面的变化发现,适宜的平面是保证颌面部各器 官、组织处于生理协调状态的因素之一,平面异常有可能导 致下颌位置改变,造成下颌前突或后缩,因此,适宜平面的 建立有利于安氏川类错治疗后的稳定。不同前牙覆的安氏川 类错患者,其平面倾斜度可能不同。前牙覆与安氏川类错平 面的研究尚未明确,而临床中发现前牙覆对平面倾斜度存在 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前牙覆与安氏川类错平面 倾斜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不同前牙覆的安氏川类错患者正 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关于平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平面分为前牙平面 (anterior occlusal p

9、lane, OP-A )和后牙平面( posterior occlusal plane, OP-P),另一种是传统的平面(conventional occlusal plane, OP-C) 1,4。由于正常情况下,平面并非一 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所以研究多将平面分为前段和后段,分别采用OP-A、OP-P进行测量。本研究参照 Fushima等4对平面的分类方法对不同前牙覆安氏川类错平面进行相关性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092012年在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 诊的90名(女性45名,男性45名)安氏川类前牙反成人 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患者纳入要求

10、: 1)安氏川类磨牙、尖牙关系,ANB角小于0; 2)前牙反; 3)恒牙列完整,无牙齿缺失(第三磨牙除外); 4)无正畸、正颌治疗史; 5)年龄为 1830岁; 6)无严重的颅面畸形, 如唇腭裂。同时选取 30名(女性 15名,男性 15名)个别正常的 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个别正常纳入要求: 1)安氏I类 磨牙、尖牙关系, ANB 角大于 0小于 4; 2)前牙覆、覆 盖正常,不存在横向不调,侧貌协调; 3)恒牙列完整,无 牙齿缺失(第三磨牙除外) ; 4)无正畸、正颌治疗史; 5) 年龄为 1830 岁; 6)无明显的面部不对称及颅面畸形,如 唇腭裂。将试验组按照前牙覆的大小 5分为 3组

11、。 1)开组: 前牙覆小于等于0 mm,女性14名,男性16名;2)反覆组: 前牙覆大于0小于等于4 mm,女性15名,男性15名;3) 反深覆组:前牙覆大于 4 mm,女性16名,男性14名。前 牙覆是沿着功能平面(functional occlusal plane , FOP)垂直 的平面所量度的上下切牙切端间的距离 (图 1)。将反覆定义 为正值,开定义为负值。对照组前牙覆为 0.54 mm 。图 1 前牙覆的测量Fig1Measurements of anterior overbite1.2 研究方法将 120 张头影侧位片导入头影测量分析软件 Win-cep 8.0 ( Rise 公

12、司,日本) ,定义测量标志点、参考平面、平面和 测量项目。参考平面包括4个。1)前颅底平面(SN):蝶鞍点与鼻 根点的连线; 2)眶耳平面( FH ):耳点与眶点的连线; 3) 腭平面(PP):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4)下颌平面(MP):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平面(图2)采用Fushima等4的定义。OP-A :上颌中切牙切缘到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的连线。 OP-P: 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到上颌第二磨牙颊尖中点的连线。OP-C:上颌中切牙切缘到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尖中点 的连线。图 2 不同平面测量Fig2Measurements of different occlusal plane

13、s每组各测量 14 项指标。测量项目包括: 1 ) ANB 角; 2) SN-MP: MP 和 SN 平面所成的角; 3) U1-FH: U1 的长轴与 FH平面形成的前下交角;4) U1-PP: U1到PP平面的垂直距离;5) U5-PP : U5到PP平面的垂直距离;6) U6-PP:U6至U PP平面的垂直距离; 7) L1-MP : L1至U MP平面的垂 直距离; 8) L5-MP : L5 到 MP 平面的垂直距离; 9) L6-MP : L6 至 MP 平面的垂直距离; 10) L1-MP 角: L1 的长轴与 MP 平面形成的后上交角; 11)覆:沿着功能平面垂直的平面所 量度

14、的上下颌切牙切端间的距离;12) OP-A 角:上颌中切牙切端与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连线与 FH 平面所成的角; 13) OP-P 角: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与上颌第二恒磨牙咬合中点连 线与FH平面所成的角;14) OP-C角:上颌中切牙切缘到上 颌第一磨牙颊尖中点的连线与 FH 平面所成的角。所有测量 项目均由作者在一定连续的时间( 2 周)内完成,每个测量 项目测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1.3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前后平面的数 据先按照性别分组进行 t 检验,若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则将二者数据合并进行分析。 4 组之间及两两组之间的数据 差异用方差

15、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SNK)进行分析, 不同前牙覆与前后平面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 P0.05);U6-PP 在开组中最大,这表明 开组磨牙在垂直向上萌出过度。安氏川类各组间其他牙齿在 垂直向上多数无统计学差异。2.3 前牙覆与平面倾斜度的关系安氏川类错中后牙平面倾斜度 (OP-P角)和前牙覆呈负 相关(r=-0.24 , PvO.05),前牙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 牙覆呈正相关( r=0.23, PvO.05)。这表明安氏川类错不同前牙覆与前后平 面倾斜度有关。2.4安氏川类平面及覆与牙齿垂直高度的关系安氏川类平面及覆与牙列垂直高度的相关性见表2。覆、OP-P 角与 U1

16、-PP、 U6-PP 存在相关性, OP-A 角与 U5-PP 存 在相关性。这表明,前牙开时,上颌第一磨牙垂直向萌出相 对过度, OP-P 倾斜度增加;前牙反深覆时则相反。3 讨论3.1川类错平面与前牙覆的关系平面与前牙覆在正畸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 正畸治疗大都涉及重建以及建立正常覆。由于正常情况下平 面并非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所以将平面分为前段和后 段,分别采用 OP-A、OP-P进行测量,同时纳入 OP-C作为 参考。本研究通过对安氏川类不同前牙覆成人患者的头颅侧 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发现,前牙平面与正常无统计学差异,后 牙平面的倾斜度低于正常,这与叶瑞等 6 的研究相一致。 O

17、P-P在川类开组最陡,反深覆组最平。同时本研究得出川类 前牙覆与前后平面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川类错前牙平面与覆 呈正相关,即随着覆增加,前牙平面变得越来越陡;而后牙 平面与覆呈负相关, 即随着覆增加, 后牙平面变得越来越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安氏川类错中前牙覆越小,SN-MP、OP-P越大;反之,前牙覆越大,SN-MP、OP-P越小。这与Sato 等7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即平面越陡,下颌越呈高角趋势,反之,平面越平坦,其下颌角越有减小的趋势。安氏川 类错可以根据前牙覆的大小来判断后牙平面角的大小。前牙覆与平面的变化受后牙垂直高度的影响。本研究明 确了牙齿的垂直高度与覆、后牙平面角的关系,即前牙开越 大

18、, U6-PP 越大, OP-P 越陡,反之,前牙反覆越深, U6-PP 越小, OP-P 越平。这表明,建立正常、稳定的前牙覆和适宜 的后牙平面,应重视磨牙垂直向高度的控制。3.2 临床意义本研究显示安氏川类错的各组的前牙平面与正常无统 计学差异,而安氏川类错后牙平面比正常的倾斜度小。安氏 川类错患者后牙平面的后部或多或少向下向后倾斜,而开患 者后牙平面明显比反覆深的患者后牙平面陡。根据Fushima等4的矫治理念,在治疗H类错时,应伸 长上颌磨牙、整平后牙平面,以便下颌前伸后前牙建立正常 覆覆盖;相反,在治疗川类错时,使后牙平面变陡有助于下 颌的后退,从而达到矫治前牙反的目的。本研究明确了

19、安氏 川类上颌磨牙的高度不仅影响平面倾斜度,而且还与前牙覆 相关。通过伸长或压低上颌磨牙改变 OP-P的倾斜度可能是治疗安氏川类错的方法之一。在鉴别前牙骨性反与非骨性反时,其中一项就是考虑前 牙覆的关系,非骨性反患者前牙反覆深,而骨性反患者前牙 反覆浅,甚至出现前牙开或开的趋势。前牙反覆深的患者, 其后牙平面与正常相差 7.3º ,因此,通过压低后牙改 善后牙平面陡度的量较多,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也会较多,颏 部后移量也会相应增加,利于改善软硬组织侧貌,这也可能 是多数反覆深的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即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的原因。前牙开的反患者,其后牙平面与正常相差仅3.7º ,因此,

20、 即使通过压低后牙达到正常平面角度, 下 颌骨顺时针旋转也较少,难以建立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 这也可能是反伴开的患者常常首选正颌外科进行治疗的原 因之一。 对于反伴开患者, Park 等8 通过微种植体压低上颌 磨牙,使上颌后牙平面顺时针旋转,配合双侧下颌骨矢状劈 开术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增加颏部向远中移动量,避免 进行双颌手术。对于安氏川类错的矫治,平面的重建有利于正畸治 疗后的稳定性。 Raymond 等9 应用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前牙 反覆安氏川类错进行压低上颌磨牙,使后牙平面变陡,同时 引导下颌磨牙伸长,其效应是使平面产生顺时针旋转,旋转 的平面能够使安氏川类错向正常转变;因此,在正

21、畸治疗不 同前牙覆安氏川类错时,压低上颌后牙改善后部平面倾斜 度,有利于安氏川类错治疗及治疗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Tanaka EM, Sato S. Longitudinal alteration of the occlusal plan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dentoskeletal frames during growth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8, 134(5):602.e1-e11.2 Schudy FF. Cant of the occlusal plane and axial inc

22、linations of teethJ. Angle Orthod, 1963, 3(2):69-82.3 Simons ME, Joondeph DR. Change in overbite: a ten-year postretention studyJ. Am J Orthod, 1973, 64(4):349-367.4 Fushima K, Kitamura Y , Mita H, et 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nt of the posterior occlusal plane in class n division 1 malocclusionsJ.

23、Eur J Orthod, 1996, 18(1):27-40.5 Kim TW, Little RM. Postretention assessment of deep over-bite correction in Class n Division 2 malocclusionJ. Angle Orthod, 1999, 69(2):175-186.6 叶瑞, 王晟,裴姣,等. 平面与下颌矢状向位置关系 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 30(6):610-614.7 Sato M, Motoyoshi M, Hirabayashi M, et al. Inclinati

24、on of the occlusal plan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mas-ticatory movement pathJ. Eur J Orthod, 2007, 29(1):21-25.8 Park HS, Kim JY, Kwon TG . Occlusal plane change after intrusion of maxillary posterior teeth by microimplants to avoid maxillary surgery with skeletal Class 川 orthognathic

25、 surgery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 138(5):631-640.9 Raymond JL, Matern O, Grollemund B, et al. Treatmentof Class in malocclusion: the key role of the occlusal planeJ.Prog Orthod, 2010, 11(1):53-61.(本文编辑 李彩)收稿日期 2013-10-15 ; 修回日期 2014-01-12作者简介 何平,硕士, E-mail :hepjx2011通讯作者 肖丹娜,教授,硕士, E-mail:drxiaodann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