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573024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 “户外运动”课程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三个学期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实践情况的研究,本文认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实现教育部纲要的课程目标。作为湖北省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践法、归纳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立及教学实

2、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关键词:高校体育 户外运动课程 中国地质大学 1.引言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高校体育课程要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运动技能目标。具对75所高校问卷调查,纲要颁布以来,有25%的院校相继在体育课教学中增设了户外运动类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单一;有70%的学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打算,但由于无教材,不知道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而未开设。中国地质大学是开展户外运动项目教学与科研较早的学校。本课题的研究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从经验向理论的升华。1

3、998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2000年,“野外生存体验”课题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01年,课程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模式化的实验研究”项目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 200325号文件)。户外运动类项目是贯彻纲要、使学生达到纲要目标较为理想的课程。如何把户外运动中适合高校开展的项目融合在一起,构建、完善适合高校教学的“户外运动课程”,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开展;如何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形

4、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是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践法、归纳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课程的含义与性质3.1.1户外运动:根据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目前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陆地户外运动。陆地户外运动是指在陆地区域进行的户外活动,包括山地、海岛、荒漠、高原等。具体项目见表1。表1 户外运动的内容(来源: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大项系 列项 目大项系 列 项 目山地户

5、外丛林系列定位与定向、丛林穿越、宿营、觅食、联络、急救、紧急求援海岛户外荒岛生存系列觅食(水)、海水淡化、宿营、联络、求援等峡谷系列溯溪、溪降、搭索过涧、漂流滩涂系列滑沙、沙地器拔河、结绳负重等岩壁系列攀岩、岩降等峭壁系列海上攀岩、悬崖跳伞、溜索等洞穴系列洞穴探险水域系列水筏环岛、水中滚木等荒漠户外沙漠系列沙漠穿越、生存高原户外高山探险登山、高山滑雪等戈壁系列戈壁穿越、生存等高原探险高原徒步、峡谷穿越、大江大河源头探险等荒原系列穿越项目、生存项目等3.1.2“户外运动”课程:在全面分析研究各类户外运动的基本特点及相关联系的基础上,我们对户外运动课程提出如下概念:“户外运动”课程是充分利用自然环

6、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并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3.2 课程体系构建3.2.1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时数的确定应符合纲要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三基本”的原则,能反映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知识、技术、技能。 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学习应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课程设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便于普及。3.2.2课程设置的目的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实现纲要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课堂设到郊外。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3.2.3课程结构理论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及基本的户外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户外运动的必备素质。这些素质的获取能通过教学方式来实现。l 户外运动所要的素质,在郊外或学校周边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l 户外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可通过专门的理论与技术训练及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来实现。l 户外特殊环境中所需具备

8、的心理素质可通过拓展训练来完成。拓展心理训练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景对参加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它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以训练、提高心理素质。(2)课程结构 见表2。户 外 运 动 课 程 结 构理 论实 践综合训练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练习方法利用户外场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拓展训练:高空抓扛信任背摔绝处逃生搭人梯攀岩(绳结、攀登、下降、保护等)定向(地图、GPS、指北针运用) (止血、包扎、骨折与固定、伤员搬运等)特殊路段行走身体练习心理训练技术训练户外定向实践营地选择、建造户外用具制作:吊床、担架、梯子、木筏、炉

9、灶修建与制作户外生活技能身体训练,拓展心理训练,攀岩运动,定向运动,户外医学,户外技能、用具制作,野外生存综合训练技能训练野外生存综合训练生存挑战赛等(表 2)课程结构3.3课程教学大纲。 主要做法l 优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搭配: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调整学时安排,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及能力的培养。具体安排见表3。户 外 运 动 课 程 大 纲课 程 设 置理 论 课(10学时)实 践 课(22学时)教学考核(4学时)综合训练(3-5天)户外运动概论(2学时)定向理论课(2学时)户外医学饮食卫生(4学时)身体素质(4-6学时)攀岩(6学时)拓展心理训练(4学时

10、)定向(4学时)户外用具制作(4学时)特殊地形行走(2学时)理论考核(2学时)技术技能考核(2学时)课程的延伸:周末或假期进行天野外综合训练,不在36学时内。危险因素分析自救与求救(2学时)表3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分配l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顺序。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符合户外运动课程特点、教学效果更好。如(表4)。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医学拓展心理训练攀岩技术训练定向理论、实践户外用具制作生存 综合 训练身体素质练习表4 教学内容安排顺序l 完善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任务、要求、组织等作出具体的安排。(2)户外运动

11、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3.4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1)课程准备l 课程安排为一学期。课前在校内媒体介绍户外运动课程及管理办法。l 学生以选项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报名参加学习,适当交纳课程所需费用。l 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理论课合班进行教学;实践课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 (2)教学方式及相关内容l 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训练作为课程的延伸,安排在周末或假期。l 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课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及应变能力;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

12、践课后进行。l 实践课、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8人1组,男女生搭配),实行组长负责制,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l 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练习时间为20至30分钟。l 综合训练应选择教师勘查过的复杂多变的山区,采用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和特殊式4种不同的方式。没有条件的可选择公园、城市周边农村进行训练。l 综合训练时食品、装备一并发放给各小组,各小组自行安排食品计划。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件时让学生识别采集(捕获)一些可食动植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l 根据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安排攀岩、速降、滑冰、搭绳过涧、

13、丛林穿越等项目的技术训练。(3)注意事项l 每小组安排一位教师处理紧急情况,确保训练安全。l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风雨无阻。但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和要求。(4)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评定。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所有学过的户外运动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技能技巧,抽签考核一种;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50,教师应根据同学在户外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3.5实践效果分析从2002年9月至今,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上课学生700多人。采用发放回收调查表、访问座谈等方式了解课程对学生运动参入、

14、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课程目标方面的影响。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80份。统计结果见表5-1、5-2。户外运动课程效果评价数据表(5-1)目 标效果项 目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对参加锻炼认识有提高自觉锻炼技术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知识提高科学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养成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身体素质53992.950486.924942.916328.151288.353092攀 岩20836232405579647581.932455.8932832定 向21537.117430522905569626745医 学

15、580100用具制作203352093656296.956998.11682950486.9综合训练5459452189.83776549885.923740.854193.2户外运动课程效果评价数据表(5-2)目 标 效 果项 目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增强意志品质提高对他人信任度提高增强团队精神学会吃苦耐劳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身体素质220384357548884拓展心理训练567985519553291.755395.357599.1攀 岩4989146092460855109050380定 向25043.13776548784220

16、37.952490.335360.3用具制作1672935360.927246.9485795339250687.2综合训练50987.854794.354093.151688.953792.651388.4从表5-1、5-2可以看出:1.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实现纲要之运动参与目标。调查表明,93%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86.9%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在综合训练后这两项比例更是高达94%和89.8%。2.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实现纲要之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户外运动课程学习,攀岩、定向、用具制作分别有96%、90%、96.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技术、技能。有96%和98.1%的学生认为定向和用具制作锻炼

17、了思维能力。 100%学生认为户外医学教会了他们野外常见病的防治及创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等医学知识。为将户外意外伤害事故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打下基础。户外运动课程后学生有能力参与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3.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实现纲要身体健康目标:户外运动课程的实践部分对学生身体、体能全面的锻炼作用意义深远,88.3%的学生认为掌握了身体锻炼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93.2%的学生认为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实现纲要心理健康目标:98%的学生认为拓展心理训练使他们心理调节能力增强,91%的学生认为攀岩训练使他们心理调节能力增强。9

18、5%的学生认为拓展心理训练使他们自信心增强,92%的学生认为攀岩训练使他们自信心增强,94%的学生认为综合训练使他们自信心得到提高。91%的学生认为拓展心理训炼提高了意志品质,93.1%的学生认为综合训练使他们意志品质得到提高。5.户外运动课程有助于实现纲要之社会适应目标:95.3%的学生认为拓展心理训练提高了对他人的信任度。99.1%的学生认为拓展心理训练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90.3%的学生认为定向训练增强了他们团队精神,92.6%的学生认为综合训练使他们团队意识得到提高。总之,户外运动课程给了大学生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培养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的广阔空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

19、信念、坚强的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实现教育部纲要的课程目标。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符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课程内容适应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需求,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4.1.2户外运动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学生学习参入兴趣与积极性高,对学生身心影响深,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的人格。4.1.3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理论课、实践课、综合训练课的教学,能够有力地促进纲要的实施完成,可以说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贯彻新纲要最具价值的一门课程。4.2建议4.1.1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户外运动体育课程。在开课前要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培训,

20、使之熟练掌握户外所要运用到的知识、技术、技能,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4.1.2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举办户外运动培训班,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开展。 2003年中国登山协会在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了首届“全国户外运动辅导员培训班”,收到很好效果。中国地质大学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 党的“十六”大报告 2002.11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002.083 李致新: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研究报告 20034 李舒平:登山户外运动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与对策 2003附件: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项目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方法学时一户外运动概论

21、1初步了解户外运动的起源、发展课程特点和目的、意义。2激发学习兴趣1“户外运动” 起源、发展课特点2课程的意义3国内外发展情况4课程学习内容了解户外运动课堂理论课1身体素质练习 方法1.充分认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先决条件2掌握身体素质练习方法3学会编制锻炼计1身体素质练习的必要性2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方法(提高机能、心血管系统耐力、提高力量素质、提高平衡能力、协调性、的练习方法、手段等)3如何制定锻炼计划1学会锻炼身体的练习手段、方法。2学会制定锻炼计划课堂理论课1二户外医学1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置方法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知识及能力1户外常见咬伤及蜇伤的防治(蛇、蜂、蜈蚣、蝎子、

22、蜘蛛、蚂蝗等)2野外常见病及处理(高山病、冻伤、中暑、中毒、烧烫伤等)3户外饮食及卫生掌握预防及处理的方法课堂理论课2三户外医学1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处置方法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知识及能力1野外伤病防治(止血、包扎、骨折与固定、伤员搬运等)2运动损伤原因及判断、处理掌握预防及处理的方法课堂理论课2四拓展心理训练1培养理解以及掌握、目标的确立、有效沟通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2发掘自身潜能,促发自我超越意识3培养高度责任心及队员之间信任合作1拓展心理训练:信任背摔、搭人梯2身体素质练习1每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2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责任心要强。3完成素质练习户外课:5-8人为一组按教师要求完成练习或组与组

23、之间开展比赛。2五拓展心理训练1培养理解以及掌握、目标的确立、有效沟通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2发掘自身潜能,促发自我超越意识1拓展心理训练:高空抓杠、绝处逃生2身体素质练习1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2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责任心要强。完成素质练习户外技术课:学生5-8人为一组。讲授与制作相结合。2六攀岩1了解攀岩运动的起源、发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攀岩的技术特点和意义。2掌握结绳和攀岩保护方法。1介绍攀岩运动的起源、技术特 点。2技术装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绳结方法。4保护技术操作方法。5身体素质练习1了解攀岩运动的技术2牢记技术装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完成素质练习户外技术课学生5-8人为一组,每组一套完整

24、技术装备。讲授与练习相结合。2七攀岩2掌握攀登技术。3培养学生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团结互助的。1攀登保护方法。2攀登技术:“三点固定法”。3器械攀登方法。4身体素质练习1检查结绳的牢固性。2保护操作得当认真、负责。3视野开阔、善于观察。户外技术课34条攀登路线。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2八攀岩1下降保护方法。2掌握下降技术。3培养团结互助、超越自我的精神。1下降保护方法。2下降技术。3身体素质练习1检查安全带2保护方法得当认真、负责。3技术协调。完成素质练习户外技术课34条攀登路线。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练习。2九定向理论91充分认识野外定向在户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野外定向的基本知识

25、1识别地图2指北针原理及运用3GPS原理及运用4其它野外定向方法(太阳的阴影、星的位置、地形地貌、地物、流水、摩擦后的钢针等)1.会识图2会用指北针3会运用GPS理论课2十户外定向1熟练地使用地图和指北针;2培养观察、思考、判断能力3培养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运用地图、指北针、GPS找点实践。1运用地图、指北针定点、定向2运用地图、GPS定点、定向3身体素质练习1.用图指北针或GPS找到图上标记点的位置.会用指北针户外实践课:5-8人为一组,运用地图找点实践。(可分组比赛)2十一户外定向1熟练地使用地图和指北针;2培养观察、思考、判断能力3培养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运用地图、指北针

26、、GPS进行布点与找点实践。1运用地图、指北针定点、定向2运用地图、GPS定点、定向3身体素质练习1.用图指北针或GPS找到图上标记点的位置 2把实地位置标著到地图上户外实践课:5-8人为一组,运用地图进行布点与找点实践。(可分组比赛)2十二野外用具制作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野外用具:炉灶修建、吊床、担架、梯子、修建与制作2身体素质练习1会制作使用工具2完成素质练习户外技术课:学生5-8人为一组。讲授与制作相结合。2十三野外用具制作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1野外用具:木筏制作2身体素质练习1学会制作使用工具2完成素质练习户外技术课:学生5-8人为一组

27、。讲授与制作相结合。2十四装备及使用生活技能技巧1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2提高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1野外必备物品2野外营地选择、建造3搭建炉灶4.野外取水及饮食卫生1.了解野外必备物品2.学会建营地搭帐蓬、建造营地3.学会几种野外取水方法及消毒方法课堂理论课教学2十五野外危险因素自救求救1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2提到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1野外危险因素成因2对付野外危险的方法3野外自救与互救、4紧急求救方法1人为因素2自然因素理论课教学2十六野外拉练1掌握特使路段的行走技能、技巧。增强遵守纪律,磨练战胜困难的意志;提高环保意识。1规定的路线负重20公斤拉练2特殊路段的行走3身体素质练习分小组

28、出发,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注意安全、不能分散户外课:分组,按规定的路线、距离完成练习2十七理论考核检查教学效果体素质练习方法、攀岩技术、保护方法。医学、地图指北针运用及其它野外定向方法、对付野外危险的方法、取水及饮食卫生等答试卷2十八技术技能考核18检查教学效果吊床、担架、梯子、木筏、炉灶修建与制作、野外营地选择、建造、攀岩技术和下降技术、攀登保护方法、野外伤病防治(止血、包扎、骨折与固定、伤员搬运等)、野外生活技能抽签考核1口答2操作2综合训练目的任务教学内容例:野外生存综合训练计划(基地式)野外生存综合训练1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2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3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协

29、作的团队精神4学会与自然挑战与自己挑战 负重行军、丛林穿越、涉水、溯溪、扎筏漂流、搭绳过涧、攀岩、岩降、危险路段的行走走、独木桥、野外定向修建营地、埋锅造饭、捕鱼、挖野菜、杀鸡、篝火联欢晚会第一天:早上5:30早饭,7:00小组为单位活动,项目:攀岩、速降,中午干粮,休息半小时后进行训练科目:野外定向。手持地图罗盘,按所规定的区域进行活动或比赛,下午5:30分全体学生返回营地,野炊,晚上进行拓展训练,晚10:30分休息。第2天,早5:30做早餐,7:00整出发进行野外特殊路段是行走训练。中午干粮,进行丛林穿越训练,5:30前全体返回营地,做饭,2:30分篝火晚会,同学谈体会交流,第3天早6:00做饭,7:30开始训练,项目为觅食,在营地周边寻找识别可食植物训练,下午13:00进行野外创伤处理,自救与手救:紧急术救方法的训练下午15:00,拔营整理行装,16:00返程。3天周末或节假日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