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45730242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 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四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学分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 , 往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的行为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生物课程标准第六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的知识 , 是在学习了前面各节的基础上讲述的 , 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在教学活

2、动中 , 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实验, 以鲜活的例子, 真实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动物多姿多彩的行为奥秘, 进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命 , 关注自然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 通过资料分析, 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初步学会探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4参与探究活动, 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5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教学难点: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教学准备:学生:学生通过多种媒体 , 如电视、互联网、报刊等

3、搜集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准备探究鲫鱼的觅食行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用具:鲫鱼、鱼缸 , 隔离板 , 纱网 , 秒表 , 多种饲料等。教学程序:一、情景创设:1 .播放视频资料:聪明的海豚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蛇的冬眠;蝙蝠的睡觉等,让学生欣赏。2 .提出问题:资料中展示了动物的哪些行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视频资料,加强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将丰富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有关动 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即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3 .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畅谈日常生活中动物行为的实例,从而导入新课。二、实验探究:1 .提出问

4、题:根据学生所谈的对动物行为的认识,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动物具有觅食行为,鲫鱼会选择食物吗?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2 .作出假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参考课本,也可有自己的创意,并合作完成探究报告。汇报交流实验方案,评选出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然后 将小组最佳方案展示,让全班其他同学点评,小组再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方 案。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制定了探究之路,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探究之路。探究之路让我们用心感受生命

5、的伟大的奇迹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勇敢地提出你的问题:动物具有觅食行为,鲫鱼会选择食物吗?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胆地做出假设:直觉告诉我,我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动物具有觅食行为,鲫鱼会选择食物。三、“心动不如行动”,制定探究方案1、展现你无穷的智慧,自己制定方案用一块隔离板(板的下方开一个小金鱼能自由通过的孔洞),将鱼缸分隔成大小相同的两部分,并注入适量的水。实验前的一天在鱼缸内放入 5至10条小金鱼,让其熟悉环境,同时停止给它喂食。实验开始时同时向隔离板的两侧投放等量的饲料。在左侧放鱼虫,右侧放款皮。每隔10秒钟记录一次隔离板的两侧小金鱼的数目,持续观察两分

6、钟。鱼出现次数多的一侧的饲料比较受鱼欢迎。2、小组讨论,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四、精彩源于发现、探究,让我们用心感受生命的伟大奇迹,用爱描述生命的历程。请你用你的笔记录下你的探究过程。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成功的或失败的体验都是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来,与我们大家共享吧!在学生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的参与者。在学生填写探究报告的过程中 ,必须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小组由四位同学组成,填写的探究报告是该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的假设不是凭空得出的 ,而是根据一定的感性体验或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到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

7、态度,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表格 ,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在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我 们身边。4 .实施计划:分组按最佳实施方案进行实验探究。5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后,要与其他同学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 ,吸取 经验教训。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 ,教师还要指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 ,修改自己的方案利用 课上或课余时间再次实验。6 .进一步探究: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鲫鱼会选择食物,还要引导学生探究影响鲫鱼觅食行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水温的高低、

8、鲫鱼的饥饿程 度、所选取的食物、隔离板孔洞的大小、鲫鱼是否受惊吓、环境中光线的强弱等方面分析 原因。7 .教师提供资料:斑马身上的条纹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 ,更重要的则是形成 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型 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动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蝇的注意力,是防止它们叮咬的一种手段 ,这种昆虫是传播睡眠病的媒

9、介 ,它们经常咬马、羚羊和 其他单色动物,却让很少威胁斑马的生活。这种保护色是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 成的,因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条纹不明显的斑马,由于目标明显,所以易于暴露在天敌面前,遭到捕杀,最后灭绝,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条纹分明、十分显眼的种类尚能生存到现在。人类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了启示, 将条纹保护色的原理应用到海上作战方面, 在军舰上涂上类似于斑马条纹的色彩, 以此来模糊对方的视线, 达到隐蔽自己 ,迷惑敌人的目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先天性行为的特点是生来就有的 , 是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三、归纳总结: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10、, 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动物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 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四、应用拓展: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一只河狸发现有狐狸在悄悄靠近, 就用尾巴使劲击拍水面, 发出 噼啪 响声 , 这时在岸上活动的河狸听到击水声 , 便纷纷窜回水中躲藏起来。分析河狸这种表现行为及特点。2 老鼠生来会打洞 属于什么行为?五、课后实践:观察自家的或周围常见的如狗、猫、兔、牛、马、羊或鸡、鸭、鹅等动物的行为。分析一下, 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教学设计说明:1.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11、, 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生物新课标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来确定教学目标 , 为生物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本节课通过让学设计和实施探究性实验, 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发展及方法的获得, 课堂的各个环节能够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还特别注重了与现实生活想结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教学理念的渗透, 力求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2. 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 设计教学活动生物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及协作精神。教师

12、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 ,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 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 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 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求索反思。3. 创设适于启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 应与一定情境相联系。课堂的引入、问题的提出及知识的迁移等都注重了情景的创设, 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

13、, 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以境生情, 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 使原有枯燥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饶有趣味。4以合作学习为载体, 实施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合作 , 在合作中探究”。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并不是老师告诉他们是什么 , 让他们去记住 , 做消极的接受者 , 从而使学生与他人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反思:1关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1)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

14、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 包括参与生物学活动的程度, 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 , 让学生人人参与。(2)鼓励评价: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课件中使用一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 , 给学生以心理暗示 , 从而达到激起学生内部机制的作用。(3)关注后进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充分关注后进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后进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

15、信心, 真正体现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 .探究既重过程,也重结果把探究课堂教学理解成“只重过程, 不重结果” ,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技能、能力上, 忽视对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的认识, 这是极端错误的。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经验的获得是探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但是, 这并不是说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也不是说探究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相对于以前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只重结果, 不看过程 , 提出重视学习过程,这是非常正确的 , 但是不重结果的学习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有目的的活动, 如果只求经历过, 而不在乎获得的结果, 探究难免会流于形式。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做为基础 , 并以某

16、种理念做为指导 , 而学生也只有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才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分析:动物行为是动物在生物圈中得以生存繁延的基础。认识和理解动物的行为可以利用其对人有利的方面消除对人类有害的方面。关于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不陌生, 但是 , 平时只注意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现象, 而没有从动物的行为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 , 因此 ,学习本章内容时, 要充分利用并密切联系实际, 也要利用学生收集的与教师提供的资料, 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总结, 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要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动物学知识基础, 使这一部分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概括和提高。教学目标:1理解学习行为并学会区分学习行

17、为与先天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性行为。3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意义。4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 认同学习的重要性 , 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运用分析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收集资料及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1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及意义2社会行为中信息的交流方式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中的分工合作怎样实现的。2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资料及有关的有趣故事以便课上表达交流教学程序一、情景创设:1播放视频资料: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节目 , 让学

18、生欣赏。2提出问题:普通动物不会表演节目, 但马戏团里的动物为什么却会表演节目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3提供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澳大利亚枝树林中有2 种鹦鹉 , 一为卡拉鹦鹉, 一为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 , 有时在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 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 紫鹦鹉比卡拉大, 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 , 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经紫鹦鹉孵育出来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行为 , 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行为了。小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 , 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 , 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

19、的惊叫声 , 但在呼喊同伴时 , 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它飞翔的姿式也完全成了紫鹦鹉式的(扇翅缓慢而幅度大,不像卡拉那样扇动快而幅度小)。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性一样。阅读后请你列举卡拉鹦鹉哪些行为没有改变? 改变了的哪些行为?谈出你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得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 叫做学习行为。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 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 , 引入课题。合作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一你说我说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 让学生畅谈动物学习行为的例子。二 走进自然 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鸟喂鱼图片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 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成张口

20、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 ,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 一直喂了好几个星期。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山雀喝牛奶图片 很多年前 , 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 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 , 偷喝了牛奶. 不久 ,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3利用多媒体展示黑猩猩钓取食物、黑猩猩摘取食物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 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处, 徒手拿不到时, 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 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4.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R TRYOt#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实验,他用的迷宫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

21、 出口处有食物。大鼠从入口进入迷宫后, 经过多次“走错路”(尝试错误学习) , 终于找到出口 , 而一到出口 , 就受到食物奖励。通过上述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图片、资料的氛围中感悟、分析出生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 并总结出动物学习行为的概念。即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作用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 又叫后天性行为。讨论: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展示下列实例分析。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1蚯蚓走迷宫的图片在迷宫的一端安上电极 , 另一端是潮湿的暗室 , 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端时 , 它

22、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 蚯蚓就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2主人离家黑猫自己开电视9 日 , 四川永川市居民唐女士探亲回家时下了一跳:家里的电视开着, 家里的大黑猫独自躺在沙发上欣赏电视节目。唐女士说 , 自己离家时反复检查过家里的电器, 电视机肯定是关着的。开始时她还以为是小偷进了家中偷东西并看了电视, 但仔细检查发现, 家中的东西原模原样, 完好无损 , 而电 视柜前满是猫踩的脚印 , 开关按钮上还有猫爪子踩过的油渍和爪痕。唐女士这才断定:自己离家时未拔掉电视机电源插座, 大黑猫平常习惯在沙发上同家人一起看电视, 因为主人不在它寂寞难耐, 就自己用爪子跺开

23、了电视。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两实例说明了什么?(动物越高 , 接触的环境越复杂, 学习行为就越多)。四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合作探究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为了生存具有各种行为 , 如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贮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等。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动物的社会行为。1 展我风彩 :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时, 以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狒狒)动物为例 , 编排课本剧。同学们扮演蜜蜂群体中的角色, 充分体现出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存在等级);学生编排特色舞蹈体现蜜蜂的通讯信号( 学生口述蜜蜂通讯信号时,配有FLASHY画体现)。2 大家一起来 先是同学们评议, 然后教

24、师点评同学们的表演 , 同时向同学们归纳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主要特征:群体内个体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群体内等级制度森严。3让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动物群聚生活的趣味性故事。如:狼、狮等动物能集群合作猎取食物。一头狮子难以制服一头长颈鹿, 长颈鹿奋力抵抗时能将狮子头骨踢碎。一头麋鹿对付一只狼不算太难 , 但对付一群狼则是不可能的。小小蚂蚁也有类似集体打猎的行为。蚂蚁在捕获一只大的死昆虫而难以独力拖回时, 它立即回巢, 沿途释放外激素形成一条通路。大批其他蚂蚁沿这条道路直达死虫 , 这些工蚁也可返回 , 也在沿途排放外激素, 从而引诱更多工蚁前往搬运捕获物。搬运完成后 , 所释放的外激素迅速失

25、效, 工蚁就不再去了。4不论是个体生活的动物还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个体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 时常需要交流信息。“人有人言 , 兽有兽语” , 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听一听说一说 :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 然后说出动物个体间传递了什么信息。(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录音:蝉鸣、蟋蟀鸣、蛙鸣、羊叫、狗叫等。)让学生准确地破译了动物的语言。 评析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图片 , 让学生据图片内容 , 评析出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 如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四、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升华本节课的小节。通过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 , 认

26、同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六、应用拓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应用 , 拓展学生的视野。1有一次 , 动物行为学家把经常用来作动物行为实验的黑猩猩领进实验房内 , 然后 , 行为学家离开房间。在门外驻足 5分钟 , 它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 发现黑猩猩正在通过此孔观察他。请问:( 1)黑猩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为什么黑猩猩会产生这种行为?( 2)本结果证明了什么?2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 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 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 可她直到死前

27、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她也不喜欢吃熟的东西 , 仍爱吃生肉 , 最终死于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 , 当时只有十多岁。从这个故事中 , 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3下列动物的通讯是动物的哪类 语言 在起作用?(1)在异窝小猪身上涂抹该母猪尿液,该母猪自觉给异窝小猪哺乳。(2)雄蝗虫用后足与翅摩擦吸引雌蝗虫。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设计理念是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单一的知识授业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引路人的角色变化 , 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把握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 相关

28、内容适时吸收到课堂, 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和故事来设计问题情景, 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3结合学科特点挖掘素材, 强化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科与人的关系密切 , 它的触角伸向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去学习和探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快乐自主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现象入手, 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引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存环境的思想。2课堂设计上贴进生活找课程资源, 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问题 ,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整堂课中 , 每个学生都学会参与, 互相合作 , 学生课下收集信息课上表达交流, 充分体腺课堂主体作用。3开放课堂教学, 松开了学生手脚 , 让他们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 , 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