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ail****e2 文档编号:45706029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外观缺陷及超声测缺作业指导书(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凝土构件缺陷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外观缺陷检测和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混凝土构 件内部缺陷检测包括裂缝深度检测、 不密实区检测和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二、检测目的采用观察及尺量判断混凝土构件外观缺陷: 采用带波形显示功能的超声波检 测仪,测量超声脉冲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首波幅度(简称波 幅)和接收信号主频率(简称主频)等声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及其相对变化, 判断混凝土中内部缺陷情况。三、检测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 200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4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人民

2、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 RFJ01-2015。四、检测设备盒尺、手持测距仪、吊线、超声波检测仪。五、抽检数量5.1 外观缺陷检测:全数检查;5.2 内部缺陷检测 :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相应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 委托方要求: 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中,混凝土表面存在修补痕迹或严重质量缺陷: 人防工程口部、防护密闭段、采光井、水封井、防毒防爆井等有防护密闭要求的部位,未一次整体浇筑混凝土: 后浇带、施工缝不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勺规定。行。六、检测前准备6.1 收集资料了解工程概况,结构型式,成型工艺等情况,收集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 日志等相关工程资料。6.2制定检测方案,

3、确定设备七、检测方法7.1外观缺陷检测检验方法:观察,检测技术处理方案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严重缺陷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 裹而外漏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 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 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 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 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

4、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 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有缺陷 或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 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脚、棱角不直、翘 曲不平、飞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 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 砂、沾污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 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7.2内部缺陷检测7.2.1裂缝深度检测(1)平面检测法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估计裂缝深度又不大于 500mm寸, 可采用单面平测法。平测时应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

5、测距,按跨缝和不跨 裂缝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避开钢筋的影响)进行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 内边缘间距1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ti),绘制 “时一一距”坐标图,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I i=a+bti每测点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li=1 +|a|式中:li 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r)1第i点的R、T换能器的内边缘间距(mr)a “时一一距”图中1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r) 不跨缝平测的混凝土声速值为:V= ( 1n - 1l) / ( t n-t 1)(

6、 km/s)( 1)或 V=b (km/s)(2)1n、1 1第n点和第1点的测距(mm;tn、t1第n点和第1点读取的声时值(us)b回归系数 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1取100、150、20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ti0,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 平测法检测,裂缝深度应按下式计算:hci = ;、(tiV /J? -12 nmhc =1/ n、hci 式中:li不跨缝平测时第i点的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mr)hci 第i点计算的裂缝深度值(mr)ti第i点跨缝平测时的声时值(us);mc各测点计算裂缝深度的平均值(mr)n 测点数; 裂缝深度的确定跨缝测量中,当

7、在某测距发现首波反相时,可用该测距及两个相邻的测量 值按式(3)计算hci值,取此三点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hc)跨缝测量中如难于发现首波反相,则以不同测距按式(3)、式(4)计算hci 及其平均值mc。将各测距I 与mc相比较,凡测距I 小于mc和大于3mc,应 剔除该组数据,然后取余下hci的平均值,作为该裂缝的深度值 hc。双面斜测法 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表面时,可采用双面穿透斜 测法检测。测点布置如下图,将T、R换能器分贝置于两测试表面对应测点 1、2、 3,的位置,读取相应声时值 ti、波幅值Ai及主频率fi。6543211c c c o12 3 46C

8、厂k4%丿厂k3c2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T2T3T4 裂缝深度判定:当T、R换能器的连线通过裂缝,根据波幅、声时和主频 的突变,可以判定裂缝深度以及是否在所处断面内贯通。钻孔对测法 钻孔对测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预计深度在 500mm以上的裂缝检测。 被检测混凝土应允许在裂缝两侧钻测试孔。 所钻测试孔应满足下列要求:孔径应比所用换能器直径大510mm孔深应不小于比裂缝预计深度深 700mm经测试如浅于裂缝深度,则应加深 钻孔;对应的两个测试孔(A、B),必须始终位于裂缝两侧,其轴线应保持平行; 两个对应测试孔的间距宜为 2000mm同一检测对象各对测孔间距

9、应保持相 同;孔中粉末碎屑应清理干净;如下图,宜在裂缝一侧多钻一个孔距相同但较浅的孔,通过B、C两孔测试无裂缝混凝土的声学参数。3CI1iBA19平面图1-1剖面图 裂缝深度检测应选用频率为2060kHz的径向振动式换能器。 测试前应先向孔中注满清水,然后将 T、R换能器分别置于裂缝两侧的对 应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100400mm从上到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声时、 波幅和换能器所处的深度。 以换能器所处深度(h)与对应的波幅值(A)绘制h-A坐标图。随换能 器位置的下移,波幅逐渐增大,当换能器下移至某一位置后,波幅达到最大并基 本稳定,该位置所对应的深度是裂缝深度值 hc。7.2.2不密实区

10、和空洞检测测试方法选择根据被测构件时间情况,选择布置换能器。 当构件具有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在测试部位两对 互相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等间距的网格(网格间距:工业与名用建筑为 100300mm其它大型结构物可适当放宽),并编号确定对应的测试位置。 当构件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和斜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测位两个相互平行的测试面上分别画出网格线,可在对测的基础上进行交叉斜 测。 当测距较大时,可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测法。在测位预埋声测管或钻出竖向测试孔,预埋管内径或钻孔直径宜比换能器直径大510mm预埋管或钻孔间距宜为23m其深度可根据测试需要确定。检测时可用两个径向振

11、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两测孔中进行测试,或用一个径向振动式与一个厚度振动式换能器,分别置于测孔中和平行于测孔的侧面进行测试。数据处理测位混凝土声学参数的平均值(mx )和标准差(Sx )应按下式计算:mx 八 Xi / n(5)22Sx =Xi -n mx ) /(n 1)(6)式中 Xi -第i点的声学参数测量值;n-参与统计的测点数。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法判别: 将测位各测点的波幅、声速或主频值由大至小按顺序分别排列,即Xi夫, X.X+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定X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式(5)、式(6)计算出m及Sx值并按下 式(7)计算异常情况的判

12、断值(Xo):Xo=nx-入 iSx(7)式中入i按表取值。将判断值()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X)相比较,当Xn不大于X0时,则X 及排列于其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并且去掉,再用X1Xn-i进行计算和判别, 直至判不出异常值为止;当Xn大于Xo时应再将Xn+1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 当测位中判出异常测点时,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按下式(8)、( 9) 进一步判别其相邻测点是否异常:Xo=nx-入 2Sx(8)Xo=m-入 3Sx(9)式中入2、入3按表取值。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取 入2;当单排布置测点时(如 在声测孔中检测)取入3。注:若保证不了耦合条件的一致性则波幅值不能作为统计法的判

13、据。当测位中某些测点的声学参数被判为异常值时, 可结合异常测点的分布及波 形状况确定混凝土内部存在不密实区和空洞的位置及范围。当判定缺陷是空洞,可按规范附录 C估算空洞的当量尺寸。7.2.3混凝土结合面质量的检测适用于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接触面的结合质量检测,可采用対测法和斜测法。测试前应查明结合面的位置及走向,明确被测部位及范围,构件的被测 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的测试条件。测点的布置 使各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 各对T-Ri (声波传播不经过结合面)和 T-R2 (声波传播经过结合面)换能 器连线的倾斜角测距应相等。 测点的间距视构件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

14、定,宜为100300mm按布置好的测点分别测出各测点的声时、波幅和主频道。数据处理及判断 将同一测位各测点声速、波幅和主频道分别进行统计和测定。 当测点数无法满足统计法判断时,可将 T-R2的声速、波幅等声学参数与 T-R1进行比较,若T-R2的声学参数比T-Ri显著低时,则该点可判断为异常测点。 当通过结合面的某些测点的数据被判为异常,并查明无其他因素影响, 可判定混凝土结合面在该部位结合不良。7.2.4 表面损伤层检测 检测时,根据构件的损伤情况和外观质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测位; 构 件被测表面应平整并处于自然干燥状态,且无接缝和饰面层。表面损伤层检测宜选用频率较低的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15、 测试时T换能器应耦合好,并保持不动,然后将 R换能器依次耦合在间 距30mn测点位置上,读取相应的声时值,并测量每次T、R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 距离。每一测位的测点数不得少于 6 个,当损伤层较厚时,应适当增加测点数。当构件损伤厚度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测位数量。数据处理及判断 求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回归直线方程:用各测点的声时值ti和相应测距值li绘制“时一一距”坐标图。由图可得 到声速改变所形成的转折点,该点前、后分别表示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的 l 与 t 相关直线。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出损伤、未损伤混凝土与的回归直线方程:损伤混凝土l f=ai+bitf未损伤混凝土 l a=a2+b2t a

16、式中I fI 1、I 2、t f 对应于图中I 1、I 2、丨3的声时(卩S)t 1、t 2 t 3;13 ;I a 拐点后各测点的测距(mrh,对应于图中的丨4、丨5、丨6;t a 对应于图中I 4、I 5、丨6的声时(卩S) t 4、t 5、t 6;ai、bi、82、b2回归系数,即图中损伤和未损伤混凝土直线的截距和斜率 损伤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10=( aib2-a2bi)/ ( b-bi)如=石/2 23(屮J式中hf损伤层厚度(mr)7.2.5检测步骤现场检测准备 搜集工程相关的资料。复核方案计算所得的测点间距等相关测试用到的数 据,然后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案。根据测试方案及现场情况布置

17、测点,并做好标记 同时,准备好所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检查校对仪器,换能器必须有良好的 耦合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测位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必要时可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的快凝砂 浆抹平。抹平砂浆必须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每对测点的连线尽量不要与附近的钢筋轴线平行,如无法避免,应使两个换能器连线与该钢筋的最短距离不小于超声测距的1/6。 混凝土处于自然干燥状态。现场检测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检测方案的开展现场检测工作。开机 用仪器专配的连接电缆分别将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与主机的“发射” 接口和“接收”接口相连。检查电源是否为220V,然后打开检测仪器。现场测试 将发射和接收换能器耦合在测点上

18、, 两个探头须垂直于构件的表面且探头轴 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打开仪器后,按【 2】键进入检测界面,按【 1】键进行参数设置,需要调整 参数为:测距,设置完毕后,按【返回】键存盘、返回主界面。按【采样】键进行采样,按【采样】键停止采样,按【确定】键数据存盘; 重复此过程至一测试面检测完毕。八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1 安全事项 仪器及换能器应轻拿轻放, 避免与硬物碰撞; 如声测管为钢管时还应注意避 免信号线与管口摩擦, 以免划伤信号线。 现场检测人员应注意安全, 有危险可能 发生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或停止作业。现场指挥以仪器操作员为主。辅助人员应听从仪器操作员安排。 现场检测应注意文明施测,检测

19、现场应注意安全。8.2 仪器操作注意事项超声检测分析仪可自动判读首波; 首波一般朝下; 当仪器不能自动判读首 播或自动判读有误时,当采用游标操作,手动判读首波; “上、下、左”键可调 整游标,手动判定声时、波幅读数显示在检测主窗口游标数据区。 “+、- ”键可调整波形大小,必要时可对波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仪器连接完毕后,应核对端口与换能器是否接对;严禁发射与接收接反;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存盘时,仪器会发出“嘟”的一声,证明此时数据 已成功存盘;数据存盘成功后方可进行下一次采样。8.3 数据整理检测完毕后, 应将仪器内数据传输到室内数据分析用的电脑中。 现在电脑上 建立相应的存盘目录。 在仪器

20、关机状态下用专用串口线将仪器的传输口与计算机 的串口连接起来;打开仪器,在文件管理界面下进入文件传输等待状态, 此时可 在计算机上做传输文件操作;如果想中断传输或传输已结束,快速连击两下“返 回”键即可推出文件传输状态。文件传输完毕后,应将已传到计算机上的数据从一起上删除,释放仪器存储 空间。具体操作如下:打开仪器,进入文件管理界面下,调出仪器内存储的数据 文件,对需要删除的文件进行标记,然后按“删除”“确认”键。删除文件时应核对所删除文件是否已传输到计算机中,文件删除后将无法恢复。九、检测分析处理打开超声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调出要分析的数据;输入相应的测试时的参数,计算完成后按工具栏上的显示曲

21、线窗口按钮。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1 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2 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二、定义 1 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

22、或隐蔽)的地方。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7)新进设6)饮食水

23、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3.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 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5)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 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三、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 元/ 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