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5697585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古典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目 录 前 言 诗词概述 1第一课 诗经简介 3第二课 诗经关雎赏析 5第三课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7第四课 诗经君子于役 9第五课 诗经木瓜 11第六课 楚辞的简介 13第七课 楚辞渔父赏析 15第八课 国殇赏析 17第九课 山海经赏析 19第十课 行行重行行赏析 20第十一课 晋魏南北朝诗歌简介 23前言:诗词-概述中国的传统诗歌在现代,曾出现过毛泽东诗词,广为人们传诵。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诗词所洋溢的豪放个性和非凡才气,令古往今来所有帝王以及各国元首的墨宝文辞黯然失色。除了豪气干云的沁园春-雪之外,毛泽东还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

2、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样的好诗。但是,毛泽东诗词多为抒发胸臆和酬唱之作,立意和用词有着前代文人典章的明显烙印,而且,它们并未作为一种记载和反映社会生活风貌,体验思考人生的有意图的文学创作活动。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 1所谓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诗和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

3、、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很好的继承了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按照文体背后

4、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与古典诗词。 起于隋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体,最早叫曲子,或曲子词,是隋唐用燕乐伴奏的一种新诗体。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诗词 曾代表中国文学精萃 普希金、海涅、雪莱、拜伦、泰戈尔等伟大诗人的作品,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璀灿珍宝,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贺、王维、李煜、苏轼、陆游、李清照、辛弃疾、毛泽东等人的诗词,同样也是文坛奇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极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精巧严整

5、的格律,含蓄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感时、忧国、伤春、闺怨、离愁、别-恨等),是中国传统诗词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全部魅力所在。国诗源远流长,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自明清以后,诗人们热衷于追求圆熟的诗词技巧(平仄、对仗、曲牌、词调等),在格律日臻完善的同时,内容越来越平庸空洞,最后沦为文人和官僚应和酬唱、附庸风雅的文字游戏。这是思-想-禁锢的必然结果。“五四”以后,外来文化和翻译文学影响了新一代人,形成了白话诗,渐渐把传统诗歌逐出了历史舞台。白话诗虽也产生过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但是,至今仍未形成一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成熟形式。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这正是中国当代诗人们

6、心中的最大痛楚。每当人们想吟诵几句中国的诗歌,仍然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见时难别亦难”、“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而那些诗句离我们的现代生活那么遥远。说一说:通过本课学习,你解了祖国诗词艺术的发展后有什么感受。第一课 诗经简介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

7、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作品分类:风、雅、颂诗经中收录的诗据说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文末附有风、雅、颂介绍)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1、作品形式: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

8、起点。2、内容: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3、影响: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

9、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1、风简介:“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

10、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2、雅简介“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3、颂简介“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实践活动:课下搜集更多有关于诗经的资料。第二课 诗经关雎赏析【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

11、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逑(通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寐(音妹):睡眠。 思:语助。服:思念。悠:忧思貌。辗: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琴:五弦或七弦乐器。瑟:二十五弦乐器。友:交好。 芼(音帽):有选择之意。钟:金属打击乐器。鼓:皮革打击乐器。【译文】:呱呱和呜的雎鸠,落在河中的沙洲。苗条贞淑的女郎,正好是哥儿配偶。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漂右荡冲流它。苗条贞淑的女郎,睡里梦里追

12、求她。追求她呵得不到,睡里梦里好苦恼。夜漫漫呵夜漫漫,翻来覆去睡不着。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挑右拣采摘它。苗条贞淑的女郎,弹琴鼓瑟敬爱她。长长短短金莲花,左拉右扯摸捋它。苗条贞淑的女郎,击钟打鼓娱乐她。【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

13、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

14、雎究竟如何呢? 练习:背诵关雎第三课 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蒹葭不懈追求的精神【原文】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个人。 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溯游:顺流而下。凄凄:茂 盛的样子。(6)晞(XT);干。(7)湄:岸边

15、。(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12)涘(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读解】为了自己心爱的

16、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 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 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 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 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 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 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 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 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

17、追求。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 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 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 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 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 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 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写一写:根据本诗的读解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第四课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一、 內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18、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二、 赏析这首诗见于诗经王风,是春秋时代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妇女对久役在外丈夫的刻骨思念,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造成的痛苦。 全诗分两章,意思和写法基本相同。第一章开头三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便写出女子看不到丈夫回来的思念。其中“君子”是当时女子对丈夫的一种敬称;“于役”指丈夫行役在外;“不知其期”的“期”字,指役期,亦可指归期。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服役期满便可回家,“曷至哉”的“曷”同何;“至”有两种理解,一是到了什么地方,一是回到家来。二者相比,以后说为好。联系起来看三句意

19、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期满,何时才能回到家来?寥寥数语,表达出主人公对丈夫的不能自主的怀念之情。中间三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转向描写山村田野傍晚的自然景色;其中“埘”(音时)是指用泥土砌成的鸡窝。三句意为:天气快黑了,鸡儿都进了窝,牛羊也都从山上下来。主人公睹景生情,因物思人,鸡儿和牛羊都能按时进窝回圈,可是行役在外的丈夫至今还不回来。不由得产生了人不如禽兽的念头。所以接着她便喊出后两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用现在话说即为:我的丈夫服役去了,怎能叫我不想念他呢?这两句好象大水冲开闸门似的,感情一下喷发了出来,她那被压抑着的愁思,实在按奈不住了。 第二章重

20、复地咏叹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渴望丈夫早日回来的心情,中间稍有变化。开头三句“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其中的“不日不月”犹言无日无月,既表示时间已经很久了,又说明役期不定,归期不明;“曷其有佸”的“佸”是聚会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与他相聚会在一起呢?中间三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仍然是描写傍晚景色。其中“桀”(音洁)为木橛子,即供鸡栖息的木架;“括”(音扩)是至的意思,“下括”犹言下来。三句联系起来是说:天快黑了,鸡已上了架,牛羊从山下来。最后两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其中“苟”是表示猜度,希望的付词,当“或许”、“大概”讲,意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或许他没受到饥渴的折磨吧

21、!这是思妇在惆怅中的企祝,表现了她对丈夫忧虑和关切的深情。 君子于役是一首抒情诗,它主要抒发妻子对久役不回丈夫的怀念和愁思。感情非常纯朴真切,艺术表现手法也极为成功。最突出的特色是它对典型环境的描写。全诗上下两章都侧重描绘了农村傍晚的黄昏景色,人读者展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在苍茫的暮霭中,一位劳动妇女倚门张望着,她在等待她的丈夫。此时此刻,她是多么想让丈夫出现在她的眼前呀!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下山的牛羊和进窝的鸡儿,这怎能不使她忧愁和怅惘呢?这里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三笔两笔就给我们勾勒出这幅明晰的田园晚归图,极富生活气息。人们都知道在农村傍晚这个特定时间里,正是六畜进圈、田夫回家、閤家团聚的时刻,也

22、正是离人思念亲人最殷切的时光。作者把女主人公思妇置入画面之中,通过热闹气氛的渲染,典型环境的衬托,极为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孤独凄苦的情状。这种以情绘景、以景托表的写法,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从这幅图画中可以感受到由于徭役而造成的妻离子散的辛酸,堪称是首情景交融的动人诗篇。积累:背诵君子于役。第五课 诗经木瓜赏析一、原文原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翻译: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

23、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二、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三、【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

24、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

25、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

26、。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知识拓展:结合本诗的思想感情谈一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第六课 楚辞的简介1、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

27、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

28、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可供治史者参考。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初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之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篇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屈原常常征引历史以抒发情怀,从中寻找经验教训,“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书互相参证补充,例如离骚云:“启九辩与

29、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天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此段所述夏代历史相当完整,可与左传互相参看,而补史记夏本纪不言羿、浞之事的疏漏。此外,从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上古神话传说的一斑;而“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则是考证古代天文历法的资料。知识拓展:搜集一些关于屈原的资料。第八课 楚辞渔父赏析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

30、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背景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

31、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渔父、卜居和远游三篇作品,王逸楚辞章句把它们都归人屈原的作品,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渔父同样采用屈原与渔父的问答,与屈原列传中的记述大同小异,刻画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蒙受世俗的尘埃”的高贵

32、品质。这几篇作品虽然并非出干屈原之手,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列传,刘向把三篇都辑人楚辞,王逸给这三篇作品都作了注释,使这几篇作品成为研究屈原的宝贵历史资料。南开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教授评析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对于社会、对于人生,都有自己一种很美好的看法,而且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一直在奋斗。他的被流放,实际上是他奋斗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败。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中、个人的事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渔父。所以渔父表现的是屈原自己内心的一种矛盾,和在矛盾面前,自己最终的一个抉择。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泽畔碰到一个老人,可能还是

33、一个打鱼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但是,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内心的矛盾,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所谓自设问答。这个渔父可能是个虚构的人,他内心里有两面,这两面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张力:一面就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这么执着呢?我也有能力来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危险的境界里。这是一个声音。可是另一个声音也同时在响,说,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够为一时的这种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这种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那么这两种声音,他把它化为两个形象,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那么这个作品,我们想这样来理解,可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上

34、,渔父、远游、卜居,完全可以和离骚对照来读。离骚也表现了屈原内心的这种矛盾,不过渔父是用另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它通篇没有最后一个结论。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最后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但是我们知道屈原,他在这篇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这就自沉于汨罗。当然自沉于汨罗这件事情,用我们今天的人来看,对于这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自沉于汨罗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理想的这种珍爱、对于自己这种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这样一种精神,我想我们今天仍然应该抱着一种十二分的崇敬。第八课

35、国殇赏析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

36、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

37、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

38、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第九课 山海经赏析一、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二、评析精卫、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形

39、象。诗人借对这两个形象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想一想:分析古诗想一想,诗中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十课 行行重行行赏析一、【原文】行行重行行 (xng xng chng xng xng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

40、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二、【题解】本篇选自文选。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也许有五六十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从其中选取了十九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诗的内容主要是反应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思妇的怨情。诗的艺术价值很高,一方面继承了诗三百篇,另一方面又开创了建安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钟嵘诗品评为“一字千金”,诚非过

41、誉。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三、【简介】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

42、动,风格接近民歌。四、【欣赏提示】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是强

43、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五、【注释】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停。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天一涯:天一方。意思是两人各在天之一方,相距遥远,无法相见。阻且长:艰险而且遥远。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南来后仍依恋于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意思是鸟兽尚眷恋故土,何况人呢?胡马,泛指北方的马,古时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越鸟,指南方的鸟,越指南方百越。这两句是思妇对游子说的,意思是人应该有恋

44、乡之情。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离愈来愈远,衣带也愈来愈松了。意思是人由于相思而消瘦了。已通“以”。 缓:宽松。浮云蔽白日:这是比喻,大致是以浮云喻邪,以白日喻正。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 蔽:遮掩不顾反:不想着回家。顾,念。反通“返”。思君令人老:由于思念你,使我变得老多了。老,指老态,老相。岁月忽已晚:一年倏忽又将过完,年纪愈来愈大,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岁月已晚,指秋冬之际岁月无多的时候。弃捐勿复道:什么都撇开不必再说了。捐,弃。努力加餐饭:有两说。一说此话是对游子说,希望他在外努力加餐,多加保重。另一说此话是思妇自慰,我还是努力加餐,保养好身体,也许将来还有相见的机会。六、【大意】你走啊

45、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七、【作者介绍】 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这首诗是选自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这是一组诗的名称。知识积累:背诵行行重行行。第十

46、一课 魏晋南北诗歌简介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渐次衰微,玄学及佛教、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有着明显的变化,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通脱;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抒情小赋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 实践活动:搜集陶渊明、谢灵运两位诗人的生平简介及艺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