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操作规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5687846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验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试验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试验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试验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操作规程(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混凝土施工控制流程图接到混凝土施工计划表室主任安排试验员现场控制现场检测砂、石含水量,计算施工配合比提交配合比给拌和楼操作人员,并督促其按配合比配料到浇筑现场了解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均匀性等情况第一车料出来后,做坍落度试验,并及时调整配合比调整配合比监督操作人员有无违规操作施工质量稳定后,制取足够数量的试件施工完成后,及时填写试验台帐及试验记录表路基施工控制流程图施工前取样做标准试验将试验结果提交中心试验室批准后,作为施工控制依据土摊平后,检测含水量不合格合格压路机碾压继续晾晒检测压实度合格通知驻地监理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1. 接好电源线,按电源开关,指示灯亮。2. 根据试样规格选用量程,在摆

2、杆上挂上或取下砣,必要时调整缓手轮。3. 在试件表面上用工具刻出明显的标距。4. 根据试样形状和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5. 在描绘器的转筒上,卷压好记录纸。6. 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台板上升约10mm,关闭送油阀。7. 将试样的一端夹于上钳口中。8. 开动油泵,调整主动指针对准刻度盘的零点。9. 启动升降电机调整拉伸试验空间,将试样垂直夹好。10. 将推杆的描绘笔放下进入描绘准备状态。11. 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地拧开送油阀进行加力试验。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在压力作用下带动从动指针旋转,观察加荷速度。12. 当刻度盘的指针首次停止转动时所示数值,即为屈服荷载。13. 试样断裂后

3、关闭送油阀,把记录数值的描绘笔抬起。记录从动指针所示数值,即为试样破坏极限荷载。14. 打开回油阀卸力,把从动指针拨回零点。15. 取下断裂后的试样,测量延伸量及断裂处直径。16. 清扫仪器,准备下次试验。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1. 开机前检查储油罐内的油是否充足,球座是否转动灵活。2. 打开电源开关,松开回油阀,使油缸内的油回到储油罐内。3. 量出试件棱边尺寸,将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放在压力机的下压板上的中心,几何对中。4. 转动手轮,使压力机的上压板贴近试件,注意调整球座,使上压板能贴紧试件。5. 打开油泵开关,旋紧回油阀,调整弦线位置,使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对准零位,把从动指针拨回主动指针附近。6.

4、 按预定的加荷速度,缓慢地拧开送油阀进行加力试验,刻度盘的主动指针在压力作用下带动被动指针旋转,观察加荷速度,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取0.3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时取0.50.8Mpa/s的加荷速度。7. 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送油阀,直至试件破坏。8. 松开回油阀,旋紧送油阀,油缸内的油重回到储油罐内,主动指针回复原位,记录从动指针所示数值,即为破坏极限荷载。9. 用软毛刷清扫留在压力机上的试件碎片,准备下次试验。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二、 操作步骤:1. 将坍落度筒内

5、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踏紧脚踏板。2. 将混凝土代表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3. 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不得冲击。4. 在插捣顶层时,装入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度筒,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动作,以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5. 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筒至提起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2.5m

6、in。6. 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刚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即为坍落度。7. 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保水性。三、试验结果: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宜测坍落度两次,取平均值。结果精确至5mm,每次须换一次新的拌和物,如结果相差20mm以上,须作第三次试验。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时,整个试验重作。水泥安定性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 试验条件

7、: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三、 操作步骤:1. 按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2.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立即将已制作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3.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精确至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

8、177;5min。4. 沸煮结束后,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精确至0.5mm。四、 试验结果: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判定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细度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 试验准备: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三、 操作步骤:1. 筛析试验前,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

9、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2. 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3. 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4. 筛毕,取下负压筛,用天平称量筛余物。精确至0.01g。四、 试验结果:计算筛余百分数,为使试验结果可比,应采用试验筛修正系数方法修正计算结果。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1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三、 操作步骤:1. 用湿布擦过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2. 将搅拌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3. 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至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4. 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11、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1.5min内完成。四、 试验结果: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算。水泥凝结时间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三、 操作步骤:1.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

12、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后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2.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把维卡仪上上的试杆换成初凝用试针。取出试模放在维卡仪的试针下,降低试针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初凝状态。3.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养护箱中。4.把维卡仪上的试针换成终凝试针,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

13、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型附件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四、 试验结果: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二、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三、 操作步骤:1.称取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g,水225

14、77;1g。2.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把砂倒入砂罐中。3.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高速再搅拌60s。4.胶砂制备后立即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再振实60次。5.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

15、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6.重复以上操作,制取另一组试件。7.立即将试模放在养护箱中养护2024h后,取出脱模。8.将作好标记的试件放在20±1的水中养护,刮平面应朝上。9.到龄期的试件在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10.调整好电动抗折机,将试体成型时的侧面放在抗折机的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上,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记录极限强度值。11.将折断后的半棱柱体放入水泥抗压夹具中,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半截

16、棱柱体中心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在整个加荷过程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四、 试验结果:1. 抗折强度 以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试验结果。2. 抗压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标准砂密度试验规程一、

17、适用范围:粒径0.30mm0.60mm 或0.25mm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二、 操作步骤:1.灌砂筒锥体砂重a.在储砂筒内装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距离不超过15mm,称量。以后每次的标定及试验维持这个质量不变。b将开关打开,使流出的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称量筒内砂的质量。c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d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即为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2.用水标定标定罐的体积。a将空罐放在台面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向标定罐中注满水。b用玻璃板沿着罐口迅速滑行,盖住整个罐口,这期间应不断地加水,使玻璃板与水面紧贴,不

18、得有空隙。c擦干罐外的水分,称取罐体和水及玻璃板的总质量。d倒出罐中水,擦干罐体及玻璃板,称取其质量。3.标定罐内砂重在储砂筒内装入规定数量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的砂不再流出时,关闭开关,称取剩余砂的质量。 三、 试验结果:重复测量至少三次,取其平均值。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分析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的土。二、 试样准备:将土样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筛下土样200g,分别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两者的中间状态。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19、三、 操作步骤:1. 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2. 调平仪器,把试杯放在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使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指示灯亮。3. 按测量开关,锥尖落下五秒后,读取锥入深度。4. 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距离不小于1cm),重复以上操作。读取第二次锥入深度。两次结果相差不能超过0.5mm。5. 取试样两个,装入称量盒内,称质量,测含水量。6. 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对其余两个含水量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量。四、 试验结果:在二级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量为横坐标,锥入深度为纵坐标,点绘三点,连此三点,

20、应呈一条直线,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为2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砂类土和细粒土区别开来,按各自的公式计算塑限及塑性指数。粗集料压碎值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砾石抵抗压碎的能力,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以鉴定水泥混凝土粗集料的品质。二、 试样准备: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和20mm以上的颗粒,采用10mm20mm的颗粒作为标准试样,用针片状规准仪剔除试样中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分约3kg的试样3份备用。三、 操作步骤:1. 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筒内。2. 装完一层后,在底盘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

21、3. 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离盘底的高度应控制在100mm左右。4. 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块装好,注意使加压块保持平正。5. 把测定仪放在试验机上,在35min内均匀加荷至200KN,稳定5秒,然后卸荷。6. 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称起质量。7. 用孔径为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8. 取其余两个试样,分别进行以上操作。四、 试验结果:以三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砾石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5mm以上的泥块颗粒含量。二、 试样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量,

22、在烘干后分成两份备用。 三、 操作步骤:1.含泥量试验a称取试样一份装入容器中,加水,浸泡24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b将浑浊液倒入1.25mm和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c再次加水于容器中,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d用水冲洗筛上的颗粒,并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e将筛上余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洗净的试样,烘干至恒重,称取质量。f另取一份试样,重复以上操作。2.泥块含量试验a用5mm圆孔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5mm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b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水高出试样表面24h以后将水放掉。c将试样放在2.5mm的筛上用水冲洗,直至

23、洗出的水清澈为止。d取出2.5mm筛上颗粒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重后称量。e另取一份试样,重复以上操作。四、 试验结果: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准确至0.1%,如两次结果相差超过0.1%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粗集料筛分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级配。二、 试样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规定的量,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三、 操作步骤:1. 称取规定质量的烘干粗集料试样。2. 按照筛孔尺寸从大到小的次序将标准碎石筛套好,置试样于最上一只筛上,盖好筛盖,放入摇筛机中。3. 开动摇筛机,选择震摇时间

24、为1015分钟。4. 取下套筛,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和下一号筛中的颗粒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5. 如果某个筛上的颗粒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粒径大于20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塞过筛孔。6. 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比,其相差不得超过0.5%。四、 试验结果:计算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准确至0.1%。在方格上绘制集料筛分曲线。细集料筛分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

25、(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二、 试样准备:将来样通过10mm筛,计算筛余百分率,拌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烘干至恒重后冷却备用。三、 操作步骤:1. 称取烘干试样500g,准确至0.5g。2. 将试样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3. 开动摇筛机,选择震摇时间为10min。4. 取下套筛,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到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5. 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0.5g,各筛分计筛余量与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

26、样的总质量相比,其相差不能超过1%。6. 另取一份试样,重复进行以上操作。四、 试验结果: 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计算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质量通过百分率、细度模数。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图。如两次试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使用的5mm以上的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针片状颗粒是指利用专用的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方向与最大长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和抗压碎能力,以评定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二、 试样准备: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

27、并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要的量,称量,在筛分成所规定的粒级备用公称最大粒径(mm)1016202531.5406380试样最小质量(kg)0.3123510-三、 操作步骤:按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量。粒级(圆孔筛)(mm)5101016162020252531.531.540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立柱之间的间距宽(mm)18(B1)31.2(B2)43.2(B3)54(B4)67.8(B5)85.8(B6)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孔宽(mm)3(A1)5.2

28、(A2)7.2(A3)9(A4)11.3(A5)14.3(A6)细集料含泥量试验规程一、 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二、 试样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烘干至恒重后,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三、 操作步骤: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2. 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3. 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至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注意避免砂粒丢失。4.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5.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6. 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烘干至恒重后,称取质量。7. 另取一份试样,重复进行以上步骤。四、 试验结果: 以两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准确至0.1%,如果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