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66005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关羽的艺术形象【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赞美忠义智勇的颂歌。通过一系列人物的描写,表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从不同侧面唱出了这部颂歌的主题。在众多英雄中,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三奇”,这是由他义重如山的性格和神威壮美的形象所决定的。关羽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意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但是他的愚忠和傲气为他的人生涂上了墨点,也因为他的傲气,使他最终败走麦城,给他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尽管如此,关羽的形象仍然在中国文学史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久流传在民间,受到民众的喜爱。【

2、关键词】义气 英雄主义 壮美 高傲三国演义里,武将如云。在蜀国,也有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与关羽同被封为“五虎上将”。那么,为什么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三奇”呢?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而他心高气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不说。故此对关羽的艺术形象和性格特点,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粗浅地评说:一、大义凛然关羽与刘备、张飞结义起事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当时,“上报国家”的具体内容,就是匡扶汉室。他对于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在“许田打围”情节中关羽的表现,便是最生动的证明。第二十回书

3、写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在关羽看来,曹操如此“欺君罔上”,就应诛杀,毫无妥协可言。这种对邪恶势力的仇恨和斗争,就是义气的表现。关羽是武将,但作品写他熟读春秋,深明大义,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他也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处境极其危险之时,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吾今虽处绝境,宾至如归!”最后,张辽以“兄今即死,其罪有三”说服关羽,而关羽则以三事为约:“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4、;三者缺一,断不肯降。”这“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既有原则,又有策略;而把降汉、降曹之辨,列为首事,下表明关羽即使在如此危急之际,依然坚持正义,而无妥协。当然,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很深入辨析的必要。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论,所谓”汉”,实已不存,降汉亦即降曹,所以曹操对此完全可以接受,因为他的逻辑是“吾为汉相,汉即吾也”但关羽在当时的情势下,为了保护二位嫂夫人,为了等待刘备的消息,他必须设法留下来,因此,降汉不降曹之说,是当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暂归曹操之后,关羽无一日不思寻兄,确确实实毫无降曹的意思,所以,事实可以有力地说明,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原则,并非一时的说辞

5、,更非降曹的掩饰。关羽降曹的目的和动机已是非常明显的,他对刘备的忠,对汉室的忠,或者说是兄弟之义,全包容于暂归曹营之中。.在暂归曹操的时期里,关羽的“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拒绝了曹操的一切利诱。曹操为了收服关羽,极尽利诱之能事:“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处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曹操之所以一心要收服关羽,除了欲得一将之外,也包涵了对关羽的爱慕。毛宗岗说:“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端端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天,明若白日量人,

6、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耳。”这种解释,虽未必正确,但作为一种分析,也还是确认了曹操对关羽的爱慕。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关羽的言行,确有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所谓“折服”,大概就是对这种气势的威力,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威力。曹操对关羽的礼遇,表现在赠袍赠马以及铸印封侯等情节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关羽的意志,他依然日夜思考着如何寻找到刘备。关羽不为利诱所动,不为曹操软化,并非是关羽不思享乐、不知好歹,而是心中对刘备之义,对汉室之忠使然。意志之坚决,寻兄之心之强烈,还不是“义”字在心中吗?(二)是明确表示要为曹操立功而后去

7、寻找刘备。关羽在下邳战败,暂归曹操,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是敌我关系;归曹之后,虽受礼遇,但又无意降附,于是又形成一种收服与反收服的关系。这两层关系都是对抗性的。一般而言,这样的双方是无所谓立功报恩的。但是,关羽在这样的处境中,却表示了“必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的态度,于是发生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关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和行动,思想基础还是一个”义”字。在他看来,自己败于曹操,而又受到恩礼,这是必须报答的,即所谓有恩必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既不考虑与曹操的对抗性关系,也不考虑诛杀袁绍大将的利弊,义字压倒一切。当然,关羽这样做,也是以最终脱离曹操,追随刘备为目的的。忠义之气,可见一斑。关羽为人一

8、向堂堂正正,他要摆脱曹操也只能是堂堂正正地摆脱,而决不会采取其他的形式。“立功而后去”就是堂堂正正摆脱曹操的办法。他说:“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于是,对“新恩”就要报答,而对“旧义”更要坚定。报答“新恩”正是为了履行“旧义”,这就是关羽“必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一种“义”之道,也是关羽之“义”的一个典型之笔。(三)是追随刘备的意志没有丝毫的动摇。与刘备的“旧义难忘”,是关羽全部活动的支撑点。面对曹操的利诱,张辽的游说,关羽明白而坚定地表示:“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辽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羽斩钉截铁地回答:“愿从于地下!”正是这种坚定的意志,才演

9、出了义气感人的活剧:如曹操为感化关羽而赠予赤兔马,不料关羽却道:“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按照封建封建道德标准来说,关羽如此忠于刘备,当然是非常崇高的;而这种情意,在曹操面前,不加丝毫的掩饰,更表现出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品格,尤其令人肃然起敬。当关羽得知刘备的确实消息之后,更加义无反顾:“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处幼读书,粗知社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关公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径出北门。门吏挡之,关公怒目

10、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关羽暂归曹操时,有“三事”之约;离开曹操时,有数次辞别,不得见,又修书辞别。的确是“来得明白,去得明白”:他明知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但却明白告诉曹操,因为刘备在袁绍处,自己也必须去袁绍处;他明明为曹操诛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得罪了袁绍,但因为刘备在袁绍处,自己必须冒死去袁绍处;他明知从许昌出发保护二位嫂嫂,投奔刘备,一路上要经历多少艰难,但为了寻兄,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所有这一切,都不得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气度,精神,使这一个正气凛然的将军,与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不同,显示出“绝伦逸群”的独特性。从以上事例之中,关羽的忠义之气,忠义之举彰显得十分突出,性格

11、之独特,形象之完美,令人肃然起敬。二、英雄主义义重如山的关羽,一生中表现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他无所畏惧,藐视敌人(甚至达到了犯错误的地步),义勇兼具,武艺超群。关羽辞谢曹操,投奔刘备的的事迹,史有所载,但极简略:“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在三国演义中,把这一史实,敷演为“过五关斩六将”的的生动情节,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和大智大勇。这一情节与一般的描写一场战争是不同的,它不是一次对阵厮杀以决胜负。从关羽这方面来说,他并没有夺关斩将的目的性,他并不想杀害这五关诸将。如果这五关守将对关羽采取放行的态度,那么,关羽是没有攻击目的的。只是由于守将

12、们阻挡了关羽寻兄的行动,所以才有厮杀。这是此一情节的特点之一;其二,关羽在这次行动中,有一个特殊的负担,就是要保二位嫂嫂,整个行动中,“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只能“按辔徐行”,这就更不同于一般的对阵厮杀或穷追猛打;其三,从许昌到汝南,要闯过五关,这也是一种特殊性。闯过一两个关隘,那还可以凭借一时的智勇;但要冯过五关,则非常人所能。这里除了一般的智勇之外,还要有极为坚定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关羽,正是因为有坚定的投奔刘备的意志,所以才能闯过五关,斩杀六将。这些特殊性,使这一情节,不仅充满了传奇性,而且使关羽的英雄主义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表现。而关羽的英雄行为也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境遇所造就的

13、。这并非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忠义之下的英雄之举。关羽虽然勇不可挡,但也绝非常胜将军,因为,真正的“常胜”将军是不存在的。关羽在水淹七军,活捉于禁之后,威镇华夏,孙曹胆寒。但就在这时,却被曹仁毒箭射中落马。于是有刮骨疗毒的壮举。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说:“羽尝为流矢所中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酒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段记载生动描写了“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情节:“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

14、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无痛苦之色。”这里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写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刮骨疗毒”显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关羽的英雄主义精神,还表现在身处险境之中,而能以威武的气势压倒敌人。著名的“单刀赴会”的故事,就是一例。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写的“关云长单刀赴会”,就情节本身而而言是极简单的:鲁肃向孙权献计,约关羽过江,讨还荆州,“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便了

15、。”结果,云长应邀而至,而且是只用亲随十余人,独驾小舟而来。酒席间,鲁肃计取荆州,云找严辞拒绝。忽然“周仓在阶下厉声曰: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

16、关公船已乘风而去。”情节是简单的,而气氛是紧张而惊险的。在这里,关羽大无畏的精神,威严的气势磅礴,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元人杂剧中已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这本杂剧最成功之处,也正是塑造了关羽的豪迈、威严而神勇的气概。关羽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船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阁,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此处一节,关羽的英雄刻画得非常逼真,使我们感受到关羽的英雄主义所显示出的智能与神威。多么完美多么巨大的英雄形象!三、形象壮美三国演义为了表现关羽的义重如山和英雄气概,还赋与这一人物以壮美的形象。作品描写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

17、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正是一个忠义智勇的大将的形貌。所以史称为“美髯公”。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象,而且,把他身著绿袍,坐上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创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的壮美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还多次描绘出关羽的动态形象,更显示出他的威武豪迈。例如第二十七回写关羽挂印封金保护二嫂上路之后,曹操赶来赠袍:“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云长恐他有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往北而去。”

18、这个刀尖挑袍的动作,既谨慎沉着,又高傲庄严。所以说他形象的壮美与他的智和勇是相辅相成的,神韵之美、气势之美与外形之美合为一体,活画出一幅壮美的图画。四、心高气盛纵然威武豪壮的关羽,一生中义重如山、正气凛然,然而关羽重义的思想和行为在超乎界限之后,义的原则就成为一种束缚,也成为关羽人生中的一种缺憾之美,因为他这种“美”却改写了当时的历史。例如,曹操赤壁大败之后,于华容道遇到关羽。关羽是在与诸葛亮立正军令状之后,专为捉拿曹操而来到华容小路的,但是,“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在这

19、里,“义”已经束缚了关羽的正常的思考与行动!孙、刘两家为了消灭曹操,付出千军万马的代价,但在此关键时刻,关羽却完全忘却了曹操是敌人,是威胁着他的集团的主要敌人。报恩的思想,旧日的情义,使关羽模糊了最起码的敌我界线,也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段不完美的插曲。而这种愚不可及的“义”也许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另一种美吧!由于关羽的“义”放曹操,而形成了此后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尽管三国演义如此写华容中路上的故事,作者本意显然还是赞美关羽,赞美关羽义重如山。因此毛宗岗评道:“或疑关公之于操,何以欲杀之于许田,而不杀之于华容?曰:许田之欲杀,忠也;华容之不杀,义也。顺逆不分,不可以为忠;恩怨不明,不可以为义。如关公者,

20、忠可千霄,义亦贯日;真千古一人。”这里正表现出作为封建社会的作家和评论家思想上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忠”还是“义”,都不能不从大局出发。违反大局,违反原则的“忠义”是不可取的。而“忠义”又是不可多方兼得的。当然,就表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来说,这个情节是生动而深刻的。它主要还是以渲染人物形象为主。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关羽的英雄主义和义气如果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气盛高傲正是义气发展到超乎寻常界线之后的产物。例如,他对东吴的态度,就有很多过分高傲、不讲策略之处。第七十三回书中写孙权派人向关羽求亲,虽然 这求亲的本身是计,但是,关羽傲气凌人,毫无策略:“孙权遣诸葛瑾为

21、使,投荆州来。入城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这一情节自然会使读者联想起第五十四回书中所写刘备招亲的故事:周瑜以许孙权之妹为计,要幽囚刘备,换取荆州;而诸葛亮却将计就计,大做文章,使孙权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是何等巧妙高超的手段!关羽自然不能与诸葛亮相比,但即使是拒绝孙权的求亲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做到有理有利,何必以“虎女”“犬子”之说,陷于被动局面呢?高傲,作为一种性格缺欠,使关羽走

22、向失败。如果说关羽对东吴的高傲,还有拒外侮的意义,那么,在内部的人际关系中,争强好胜,傲视别人,就毫无可取之处了。例如,第六十五回书中写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亏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此举。同样的,当刘备做了汉中王,封关羽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列为“五虎大将”时,关羽又不服气:“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两个情节中,一方面表明关羽毫不掩饰自己争强好胜的尽责,另一方面,孔明的一封信,费诗的一席话,讲明了道理,关羽也就立即取消了自己的不合理的要求。因

23、为在诸葛亮的信中,毕竟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人;费诗的话中也点明了“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就是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高傲的心理,给了他最大程度的慰藉,成就了他作为英雄的威名。关羽最后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的悲剧结局,都与他高傲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的性格十分鲜明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人物画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久流传在民间,受到民众的喜爱。但封建统治者,利用关羽这个形象所体现的义气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以封王封帝,给他带上“大帝”“圣君”桂冠的手段,故意神化关羽,使之成为封建统治者恫吓人民,束缚群众的工具,这也是中国封建文化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赞美忠义

24、智勇的颂歌。无数英雄人物所具有的优秀品格,汇聚成我们民族群星灿烂的光辉,这正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受到百代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刘向军 三国演义的哲学艺术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2、罗贯中 三国演义中华书局出 版 2006-9-13、陈曦钟 三国演义会评本: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中国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5、孙昌熙 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 6、赵齐平 谈谈三国演义 北京人民出版社 7、李悔吾 著 中国小说史漫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8、陈寿 撰 三国志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59年版9、白寿彝著 中国通史第五卷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版10、司马光 著 资治通鉴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11、毛宗岗 著 读三国志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 8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