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5640478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练习题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化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100°C、1.5pÆ 的水蒸汽变为100°C,pÆ 的液体水,则此过程的DS _ 0, DG _ 0。2、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体积由V1变到V2,其DU _=_ 0,DS _ 0。3. NiO(s)与Ni(s),H2O(g), H2(g), CO2(g)及CO(g)呈平衡,则该体系的独立组分数为_4_,自由度数为_3_。4.在等温等压当W=0的变化过程可用 G 来判断过程的方向,在等温条件则用 F或者S 来判断过程的方向。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462分-1,其初始浓度为0.1mol·dm-3,反应的半衰期为 1

2、.5min ,对一个化学反应来说 k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6在等体积0.08mol·dm-3KI和0.1mol·dm-3AgNO3溶液生成的AgI溶胶中,分别加入电解质NaCN,MgSO4,CaCl2其聚沉能力的顺序是 MgSO4 > CaCl2 > NaCN 。7由 紧密层 和 扩散层 构成扩散双电层,电势是 滑动面和本体溶液 之间的电势。8比表面能的定义式为 = ,发生毛细管凝结时,液体在毛细管上的接触角必 <90。 。9、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压缩,DU _=_0,DH_=_0。二、是非题2、dH = CpdT 及dHm = Cp,mdT 的适用条件是无化

3、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压过程及无化学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的焓值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压过程。对3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对)Q + W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错4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U = 0。 (错5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对6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计算。 (错“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错 1mol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1变到V2,能否用公式: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可以7.等温等容条件下,B在a

4、 、b 两相中达平衡,有mBa = mBb 。对14恒温、恒压下,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错19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速率相同。错,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变化速率比等于计量系数比。20 .若化学反应由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则该反应的速率是各基元反应速率的代数和。错,总反应速率与其他反应速率的关系与反应机理有关。21单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对22双分子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对23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而变化。对24若一个化学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该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对25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错,只有零级反应26一个化学反应的级数

5、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错, 级数越大,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也越大27若反应 A + B=Y + Z的速率方程为:r=kcAcB,则该反应是二级反应,且肯定不是双分子反应。 错,如果是元反应,就是双分子反应28.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H2+I2=2HI 是2 分子反应;错 (2) 单分子反应都是一级反应,双分子反应都是二级反应。对(3) 反应级数是整数的为简单反应; 错 (4) 反应级数是分数的为复杂反应。 对30若反应(1)的活化能为E1,反应(2)的活化能为E2,且E1 > E2,则在同一温度下k1一定小于k2。 错,A与Ea和ko都有关。31若某化学反应的rUm < 0

6、,则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零。 错,Ea > 0。35反应物分子的能量高于产物分子的能量,则此反应就不需要活化能。 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中间产物的能量比反应物高,要活化能的。36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度都会增大,因此平衡常数也不随温度而改变。  错。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不同。37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错,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处于表面层的分子与处于内部的分子受力情况不一样。38.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对39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错,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液

7、体能否润湿管壁,润湿与否与(l-g)、(l-s)和(g-s)的相对大小有关。三、单选题:1对于克劳修斯不等式,判断不正确的是:C(A)  必为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状态;(B) 必为不可逆过程 ;(C)  必为自发过程 ;(D)  违反卡诺定理和第二定律,过程不可能自发发生。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C(A)  T,p,V,Q ;       (B) m,Vm,Cp,V ;(C)  T,p,V,n ;     &#

8、160; (D) T,p,U,W 。3某高压容器中盛有的气体可能是O2、Ar、CO2、NH3中一种,在298K时由5dm3 绝热可逆膨胀到6dm3,温度降低21K,则容器中的气体是:A(A)  O2 ;      (B) CO2 ;     (C) NH3 ;      (D) Ar 。10计算熵变的公式 适用于下列:(A)       理想气体的

9、简单状态变化 ;   B(B)       无非体积功的封闭体系的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C)          理想气体的任意变化过程 ;   (D)          封闭体系的任意变化过程 ;4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 S(J·K-1)为:D(A) 

10、;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5熵是混乱度(热力学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的量度,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A)  同一种物质的  ;(B)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C)  分子内含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D)  0K时任何纯物质的熵值都等于零 。6G = A的过程是:B(A)  H2O(l,373K,p)H2O(g,373K,p) ;(B) 

11、N2(g,400K,1000kPa)N2(g,400K,100kPa) ;(C)  等温等压下,N2(g) + 3H2(g)-NH3(g) ;(D)  Ar(g,T,p)-Ar(g,T+100,p) 。7在 -10、101.325kPa下,1mol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公式可以适用:B(A) U = TS;   (B) ;  (C) H = TS + Vp;   (D) GT,p = 0。8对多组分体系中i物质的偏摩尔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 Xi是无限大量体系中i物质每变化1mol时该系统容量性质X的变化量

12、 ;(B)  X为容量性质,Xi也为容量性质 ;(A) Xi不仅决定于T、p,而且决定于浓度;      (D) X = niXi 。41进行反应A + 2D-3G在298K及2dm3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变化率为0.3 mol·s-1,则此时G的生成速率为(单位:mol-1·dm3·s-1) :C(A) 0.15 ;     (B) 0.9 ;     (C) 0.45 ;     (D) 0

13、.2 。42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C(A)  -dA/dt = kAAaDd ;       (B) -dD/dt = kDAaDd ;(C)  dG/dt = kGGg ;            (D) dG/dt = kGAaDd 。43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0/k,该反应级数为:A(A)  零级 ;  

14、60;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44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t1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t2之间的关系是:C(A)  t1 = 2t2 ;   (B) t1 = 4t2 ;   (C) t1 = 7t2 ;    (D) t1 = 5t2 。45有相同初始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经一级反应时,半衰期为t1/2 ;若经二级反应,其

15、半衰期为t1/2',那么:D(A)       t1/2 = t1/2' ;  (B) t1/2 > t1/2' ;  (C) t1/2 < t1/2' ;  (D) 两者大小无法确定 。46起始浓度都相同的三级反应的直线图应是 (c为反应物浓度,n为级数) :B  47某化合物与水相作用时,其起始浓度为1 mol·dm-3,1小时后为0.5 mol·dm-3,2小时后为0.25 mol·dm-3。则此反应级数为

16、:B(A) 0 ;     (B) 1 ;     (C) 2 ;      (D) 3 。4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1·dm3·s-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dm-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A(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

17、5 s 。49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之半衰期与反应物最初浓度有何关系? B(A)  无关 ;   (B) 成正比 ;    (C) 成反比 ;    (D) 平方成反比51反应A + B C + D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B(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18、;  (D) 是对A、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A)  2AB + D ;(B)  AB + D ;(C)  2A + B2D ;(D)  A + B2D 。5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

19、同,单位不同 ;(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 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55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表示,它们:D(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 ;       (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 ;       (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56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 和75 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D(A) 

20、相同 ;                       (B) 无法确定 ;(C)  25 水中高于75 水中 ;   (D) 75 水中高于25 水中 。57纯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恒温恒压组成时水与哪类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A(A)  饱和水蒸气 ;       &

21、#160;     (B) 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 ;(C)  空气 ;                   (D)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58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的联系与区别在于:(A) 产生的原因与方向相同,而大小不同 ; B(B) 作用点相同,而方向和大小不同 ;(C)  产生的原因相同,而方向不同 ;  (D)作用点

22、相同,而产生的原因不同 。59下列摩尔浓度相同的各物质的稀水溶液中,哪一种溶液的表面发生负吸附:A(A)  硫酸 ;    (B) 己酸 ;    (C) 硬脂酸 ;     (D) 苯甲酸 。 16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h(A)  等于h ;    (B) 大于h ;     (C)

23、 小于h ;    (D) 无法确定 。60胶束的出现标志着表面活性剂的: A (A)  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降 ;        (B) 溶解已达到饱和 ;(C)  分子间作用超过它与溶剂的作用 ;   (D) 分子远未排满溶液表面 。61如图所示,一支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有一段水柱,C水柱内b处的压力pb为:(A)  pb = p0 ;(B)  pb = p0 + gh ;(C)  pb = p0-gh

24、 ;(D)  pb = gh 。 62水对玻璃润湿,汞对玻璃不润湿,将一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汞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  管内水面为凹球面 ;         (B) 管内汞面为凸球面 ;(C)  管内水面高于水平面 ;       (D) 管内汞面与汞平面一致 。63如图所示,a、b、c为内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a中水柱升高至h,b中间有扩大部分,d为内径相同的石蜡毛细管(水不润湿石蜡),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25、是:B(A)            b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若将水吸至高于h,去掉吸力,水面保持在h ;(B)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 并向下滴水 ;(C)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 ,不向下滴水 ;(D)  d管中水面低于槽中水平面 。64矿石浮选法的原理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A(A)  乳化作用 ;             (B)

26、 增溶作用;(C)  去污作用 ;             (D) 润湿作用 。四、计算题1. 计算下列过程的 Q、W、U、H、S(体)、S(环)、S(孤)、A、G。(1). 1mol理想气体由300K、101325Pa恒外压1013250Pa 等温压缩到终态。 (2). 36克100、101325Pa的水蒸汽在外压为101325Pa下凝结为100、101325Pa的水。已知水的vapH=40.5KJ/mol,水蒸汽可视为理想气体。 2、0.5mol氮气(理想气体)

27、,经过下列三步可逆变化回复到原态:1). 从2pÆ , 5dm3在恒温T1下压缩至1dm32). 恒压可逆膨胀至5dm3,同时温度由T1变至T2;3). 恒容下冷却至始态T1,2pÆ , 5dm3。试计算:(1)T1 , T2;(2)经此循环的U总,H总,Q总,W总。3、1mol 理想气体在 273.15K等温地从10pÆ 膨胀到pÆ ,若膨胀是可逆的,试计算此过程的Q(J)、W(J)及气体的DU(J),DH(J),DS(J/K),DG(J),DF(J)。15设某化合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若此化合物分解30 则无效,今测得温度50、60 时分解反应速率常

28、数分别是7.08×10-4 hr-1与1.7×10-3hr-1,计算这个反应的活化能,并求温度为25 时此反应的有效期是多少?解: Arrhenius 方程式: ln(k2/k1) = E(T2 - T1)/RT1T2Ea = RT1T2/(T2 - T1)·ln(k2/k1) = 8.314 × 323 × 333/(333 - 323)·ln(1.7 × 10-3/7.08 × 10-4) = 78.33 kJ/mol设 25 时的速率常数为 k3,T3 = 298 Kln(k1/k3) = 78.33 

29、15; 103(323 - 298)/(8.314 × 323 × 298) = 2.447k1/k3 = 11.554 k3 = 7.08 × 10-4/11.554 = 6.13 × 10-5hr-1一级反应: lna/(a - x) = k1t x = 0.30at = 1/k3·lna/(a - x) = 1/6.13 × 10-5·ln1/(1 - 0.3) = 5813 hr = 242.2 天例1. 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下等压加热到600K,求此过程的Q、W、DU、DH、DS、DG。已知

30、此理想气体300K时的Smq=150.0J·K1·mol1,cp,m=30.00 J·K1·mol1。(10分)解:WpDV=p(V2-V1) =pV2+pV1= -nRT2+ nRT1= nR(T1-T2) =1mol×8.315J·K1·mol1×(300K-600K)= -2494.5JDU= n cV,m (T2-T1) =1mol×(30.00-8.315)J·K1·mol1×(600K-300K)= 6506JDH= n cp,m (T2-T1) =1mol

31、15;30.00J·K1·mol1×(600K-300K)= 9000JQp= DH =9000JDS = n cp,m ln(T2/T1) =1mol×30.00J·K1·mol1×ln(600K/300K)= 20.79J·K1·mol1 由 Smq(600K)=Smq(300K)+DS=(150.0+20.79)J·K1·mol1=170.79J·K1·mol1DTS =n(T2S2T1S1)=1mol×(600K×170.79J·

32、;K1·mol1300K×150.0J·K1·mol1)57474JDG= DHDTS9000J57474J =48474J。 例2:l 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始态(273K,pq )经由下列两个途径到达终态( T2,pq /2):(l)可逆绝热膨胀;(2)反抗pq /2的外压绝热膨胀试分别求出T2,W,DSm和DGm并回答能否由DGm来判断过程的方向? 已知S q (298K)=100J ·K-1·mol-1。 (15分) 解:(1)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Qr = Q = 0 J DS= 0 J·K-1(可逆过程为恒熵过程)

33、单原子理想气体的绝热系数 g=1.667,利用绝热可逆公式 = 207K W=DU=nCV,m(T2 - T1) =1mol× (1.5×8.3145J·K-1·mol-1)×(207K- 273K)= -823.1 J DH=nCP,m(T2 - T1) =1mol× (2.5×8.3145J·K-1·mol-1)×(207K- 273K)= -1371.9 J DG= DH - D(TS) =DH - (T2S2 - T1S1)=DH - S(T2- T1) = -1371.9 J - 10

34、0 J·K-1×(207K-273K) = 5228 J 过程为非恒温过程,不能用DG来判断过程的方向。(2) 恒外压绝热膨胀过程,利用Q=0,DU=W建立方程求出T2。 DU = n CV,m (T2 - T1) = n(1.5×R)×(T2 - T1) W= - p外(V2 - V1)= - p2(V2 - V1)= - nRT2 - (T1/ p1) p2 = - nR(T2 - T1/2) n(1.5×R)×(T2 - T1) = - nR(T2 - T1/2) T2 = 0.8T1 = 0.8×273K = 218

35、.4 K W=DU=nCV,m(T2 - T1) =1mol×(1.5×8.3145J·K-1·mol-1)×(218.4K-273K) =-681.0 J = 1.125 J·K-1 DH=nCp,m(T2 - T1) =1mol× (2.5×8.3145J·K-1·mol-1)×(218.4K- 273K)= -1135J DG= DH - D(TS) =DH - T2 DS -+ (T2-T1)S1 = -1135 J - 218.4K×1.125J·K-1

36、+(218.4K - 273K)×100J·K-1 = 4079 J 过程为非恒温过程,不能用DG来判断过程的方向。 例4: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摩尔汽化焓为30.77kJmol-1, 现将353K,标准压力下的1摩尔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为理想气体)。A计算该过程苯吸收的热量和做的功;B求过程的 DG和DS;C求环境的熵变;D可以使用何中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12分) 解:设计如下途径计算:真空等温蒸发 DH、DSDH3、DS3 (3)(1) DH1、DS1苯 (l)1 mol353K,pq苯 ( l )1 mol353 Kp = 101.325 k

37、 Pa苯 ( g )1 mol353 K,pq苯 (g )1 mol353 Kp = 101.325 kPa(2) DH2、DS2 A因真空蒸发, p环=0Q=DU=DH-D (pV)压力变化不大时,压力对凝聚系统的焓、熵影响不大,所以DH1=0、DS1=0。又理想气体恒温 DH3=0 ,所以 DH=DH1+DH2+DH3=DH2= nD vapHm则 Q=n DvapHm - pq (Vg-Vl)= n DvapHm - pq Vg n DvapHm - nRT = 1×30770 J - 1mol×8.3145 J·K-1·mol-1 ×3

38、53K = 27835JB. DS=DS1+DS2+DS3=DS2+DS2= (DH2/T)+ nRln(p/pq) = (30770J/353K)+1×8.3145J·K-1×ln(101.325kPa/100kPa) = 87.28J·K-1DG=DH - T DS = 30770J - 353K×87.28J·K-1= -39.84JC. 环境熵变 :设= DS环= -Q系/T环= -27835J/353K = -78.85 J·K-1 D . 可用熵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此过程 DS隔=DS系+DS环= 87.28J&

39、#183;K-1+(-78.85J·K-1)= 8.43J·K-1 > 0故为不可逆过程。例题1:混合等体积的0.1 mo1·dm3 KI和0.09 mo1·dm3 AgNO3溶液所得的溶胶。(1) 试写出胶团结构式;(2) 指明电泳方向;(3) 比较MgSO4,Na2SO4,CaCl2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并简述原因。(6分)解:(1) (AgI)m nI · (nx)K+x· xK+胶粒胶团胶核 (2) 胶粒带负电,往正极移动(3) 聚沉能力为: Na2SO4 < MgSO4< CaCl2 因为胶粒带负电,反离子起聚沉作用,其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大,故Ca2+、Mg2+ > Na+。又因与胶粒带同种电荷的离子能削弱反离子作用,高价强于低价,即聚沉能力有SO42 < Cl,因此可得到上面的聚沉能力次序。简述热力学三个定律及其应用。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