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对联训练指导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5640462 上传时间:2021-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情境对联训练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境对联训练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境对联训练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情境对联训练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对联训练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1 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性别年龄执教课程初中语文职称中教高级职务教师学生年级九年级课名情境对联训练指导课程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与对联教学在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语文素养的提升方面是相一致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它不但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雅俗共赏,上自学者文人,下至妇人孺子都喜闻乐道。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与生活联系紧密。对联作为语文教材中的新鲜血液

2、,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因为没有可遵循的模式,所以平时的对联教学缺乏系统性,往往按照教材的编排,热热闹闹地教会学生对几个对子而已,却疏于教授一些对联知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联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意义,忽略了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所以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整理成了一节对联教学课,想要做到“授之以渔”,将对联的一些技巧与方法教给学生,进而将语文知识使用于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培养学生诗意的心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理念对联被称为“诗中之诗”,悠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工整的对仗,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优美画卷。对联是一个将古

3、典文学与现代文化沟通的很好的桥梁,也是训练学生驾驭语言文字水平,提升语文素养的绝好的途径。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对联方法,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最熟悉的地方发现语文的风景,实实在在地感悟生活中的语文。让学生真正理解对联的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和智慧之美。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使用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以此为依据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目标:1.进一步强化对联基本要领的掌握,掌握对联的一般技巧。2.学习情境对联的创作方法。3.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创新意识,体会情境对联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4、方法指导与训练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情境对联的创作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学情分析对联教学安排在长春版七年级作文教学中。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联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对联知识,但只限于一些粗浅的理解,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够灵活自如地传情达意。学生普遍感觉对联创作难,创作不得法。所以,本节课将由回顾对联的基本特征入手,强化对联的基本要领,指导情境对联的创作,系统地实行对联训练,激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进一步强化对联的基本知识,重点指导情境对联创作,将语文知识使用于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

5、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独立创作情境对联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中将由浅入深地实行情境对联的补拟与独创的训练,达到当堂完成对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情境对联的方法指导与训练。教学难点:情境对联的独立创作。教学环节 一、导入对联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上自学者文人,下至妇人孺子都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这古老的文学形式至今仍广为人们所喜爱和使用,我们同学也很喜欢对联创作,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强化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方法技巧,

6、争取能够灵活自如地传情达意,成为对联高手。二、温习强化对联基本知识(一)回顾对联基本特征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对联知识,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对联的基本特征?出示一副对联协助学生回顾对联特征: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多媒体出示对联基本特征: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结构匀称;平仄相间;内容相关。 这个环节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强化对对联基本特征的掌握,做到温故知新。(二)明确对联基本要求多媒体出示学生错误对联,明确对联基本要求。1.两袖清风心忧天下,清正廉洁情系国家。2.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老虎。对联基本要求:(1)词性相对,结构对称。 (2)义类相关,内容完整。(3)平仄和

7、谐,仄起平收。 (4)旨趣高远,切忌浅俗。这个环节在温习对联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判断错误对联明确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以便为下面的训练做好准备。(三)指出对联禁忌 多媒体出示两个错误对联,指出对联的禁忌。1科学能致富,艺术能修身。 2.春晖盈大地,朝霞满山川。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 一忌重字,二忌合掌。三、情境对联指导与训练(一)设置情境,引出情境对联。何叔衡在湖南宁乡云山学校教书时,某日曾见一小孩伤心地哭个不停,便问何故。小孩说师塾老师出联要他回来对,对不上来要挨板子。何叔衡要孩子别怕,并教孩子对出了下联,使这个孩子免受了一番皮肉之苦。教师明确:这副对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这在对联

8、创作中属于情境对联。情境对联有两种,一种是补拟对联:根据上联补下联,或给下联对上联;另一种是根据情境自创对联。这个对联属于哪一种呢?学生发言后明确:属于补拟对联。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境对联。我们这节课就重点学习情境对联的创作。当时师塾先生给出的上联是:世间少有蠢伢子;你们能猜出何叔衡的下联吗?何叔衡下联:天下难得好先生。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联要求与禁忌,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情境对联的创作。(二)情境对联方法指导给出一个情境对联,指导学生通过判断对错归纳第一个情境对联方法。(1)审清题意,选好角度。示例1: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华彩落幕;201

9、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中华大地上盛大开幕。两大国际盛事的成功举办,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自豪。请根据所给上联,完成下联,表达你这种自豪的情感。上联:北京奥运圆国民梦想; 下联:上海世博展各国风姿。改正:上海世博展华夏风姿。由示例1引出方法指导一:审清题意,选好角度。 情境对联归类:化用古诗类;巧用修辞类;回顾课文类;结合名著类;传统文化类;联系生活类等。通过训练指导进行巩固。示例2:化用古诗(文)类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

10、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 下联:天池水波澜不惊。示例3:巧用修辞类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学校组织征联活动,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下联中要有我省山川名胜的名称)上联:迎奥运,松花江江水欢笑; 下联:望祥云,长白山山林放歌。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 -(岳麓书院 百泉轩)示例4:联系时事类今年以来,央视各媒体努力探索,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出了“国庆走基层”等一系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和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真可谓: 上联:心中有读者; 下联: 。(笔端含深情)(2

11、)合理联想,大胆想象。联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示例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示例2:清代学者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皇帝处以极刑,临行前望着痛不欲生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一副千古绝联。请你根据上联猜出下联。上联:莲子心中苦; 下联: 。(梨儿腹里酸。)示例3:王老师即将退休告别讲台,在他退休之日,昔日的学生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忆起当年的情景,道不尽心中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请你根据上联,进行联想和想象,补拟下联。上联:一代园丁乐; 下联: 。(九州桃李荣。)(3)意境高远, 情感鲜明。“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示例1:四面湖山归眼底,

12、万家忧乐到心头。示例2: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 。(绿水前新燕啄泥)明确:兼顾意境之美是对联的更高境界。总结情境对联方法:1.审清题意,选好角度。2.合理联想,大胆想象。3.意境高远, 情感鲜明。此环节在指导情境对联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训练,掌握这种方法和技巧,学以致用,做到对联有法。四、情境对联独创训练(一)自创对联温馨提示示例:岳麓书院对联1.单句联:三湘隽士调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2.复句联: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明确:在独创情境对联中单句联字

13、数少,难度较小。复句联难度相对大一些,更具有挑战性,且意境更高远,内容更丰富。单句联:多为五言、七言联,其次为四言、六言联。复句联:多为八言以上。(二)自创对联训练 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轻轻走进诗的世界,清凉的智慧之水缓缓流进我们的心田。悠远的意境,高雅的情调,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指引与熏陶。品读古诗词,与诗人相约,我们会得到无尽的收获。请你拟一副对联写出自己诵读古诗词的感受。2.我们正值初三,书山揽胜,题海遨游,踌躇满志为明日的梦想在拼搏,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压力与无奈,请你写副对联鼓励你周围的同学。 学生创作,师生点评;学生板演,师生点评。3.教师展示自创对联。(1)上联:邀李

14、白,学海扬帆寻益友;下联:访杜甫,书山寻宝拜良师。(2)上联:三载苦读披星戴月;下联:一朝高中见日拨云。(3)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希望;下联:泛舟题海竞逐群雄,摘取金榜题名。设置此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自主创作的快乐。鼓励自创,允许合作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能独立创新,又能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积累的实用性、灵活性,真正地体验对联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五、布置作业:请根据新闻图片拟一副对联表达你的情感态度。多媒体出示秦桧二人的塑像-跪像与站像六、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了

15、情境对联的创作方法。古人云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掌握对联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很好地去运用它。苏辙曾经说“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乐”,适意之事莫过于发现生活之美,并且能传达生活之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享受到对联创作的适意之乐。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巧妙启发,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指导,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联技能,达到学以致用。1 激趣法:在训练与指导中联系生活设置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对联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2合作、探究法: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整节课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创作、学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是学生既能独立创新,又能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3情境设置法通过设置一些情境,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语文,热爱生活。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扩大知识容量,增加信息量,加强直观效果,优化课堂教学。专项活动*其它注:.表格中,带“*”号的栏目内容可根据实际设计选择是否填写。 .表格可以自主添加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